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83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 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教案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9-12 11:38: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课题: 10 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
科目:道德与法治        教学对象: 五年级学生        课时:3课时
提供者:严书帆         单位:邗江区实验学校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这一课主要分自强不息的人格素养、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三个方面来诠释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即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开展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着力完善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理想人格,提升政治素养。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
知识与技能:了解自强不息的人格素养、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中华传统美德。
过程与方法:通过听故事、小组讨论、读格言等活动,进一步深化理解中华传统美德。
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着力完善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理想人格,提升政治素养。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
现代传播技术迅猛发展,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社会思想观念日益活跃。青少年学生思想意识更加自主,价值追求更加多样,个性特点更加鲜明,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想倾向和道德行为,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加强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
课前调查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做好学习准备,查阅相关资料。
课中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分享、问题探究等活动 ——激发学习兴趣,引导认知的多样性。 
课后延伸活动 ——小组活动,拓展认识。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着力完善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理想人格,提升政治素养。
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明志
1.师: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所形成的代代传承的美德,深深熔铸在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之中。不懈追求人格修养的提高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突出特点,如注重明志、崇尚气节、讲究诚信等。
明志的含义:
明志就是确立志向。在向理想彼岸的远航中,只有不畏艰险,不断进取的人才能体验到成功的喜,而明志是为激流勇进的人生注
入的第一推动力。
2.讲故事
推荐《乘长风破万里浪》的故事
宗悫是南北朝时著名将领,他少年时就有着远大的志向。一次,他的叔叔问他长大后做什么,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宗悫的回答表现出一种豪迈气概,令他的叔叔惊叹不已 。
3.谈志向
“有志者事竟成。”明朝思想家王阳明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说一说你自己的志向或理想,你是否在坚定不移地朝着它前进?
学生听故事
生说一说你自己的志向或理想。
谈谈自己有没有一直坚持向着目标努力。        从故事和格言中体会“明志”的重要性,再结合自身实际,说说自己的理想,反问自己有没有朝着志向去努力奋斗。培养学生从小树立远大志向的良好习惯。
二、气节
1.师:同学们,我们不光要注重明志,还要崇尚气节。
2.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是气节。
3.师总结,气节指志气和节操,往往表现为坚持正义,在民族危急关头或强大压力面前不屈服的精神。气节是以廉耻之心为基础的,没有廉耻,就不能坚持道德原则。
4.小故事《苏武牧羊》
苏武牧羊
汉武帝时,苏武出使匈奴。当他即将完成任务时,发生了变故,匈奴首领逼迫他投降。苏武对下属说:“我是汉朝使者,如果丧失气节、违背使命,还有什么脸面回国呢?”后来,匈奴将苏武流放到荒无人烟的北海边
去放羊。没有粮食的时候,他就吃草根等充饥,但他一直没有屈服。等到匈奴准许苏武回国时,他已经在匈奴受了十九年的磨难,胡须、头发都交白了。
师:如此恶劣的环境,苏武矢志不渝的原因是什么?又是什么在支撑着他?
4.名言:
是呀!苏武的气节令人钦佩,我国自古看中一个人的气节和操守。
给大家带来两句名言: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藤文公下》
时穷节乃见,——垂丹青
——文天祥《正气歌》
这是古人对气节的理解,谈谈你们対气节的领悟。
生谈谈自己対气节的了解。
为什么苏武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依然不屈服。
生谈谈自己対气节的理解和感悟。
质疑,反问的环节帮助学生体会,正是苏武坚守气节,才让他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依然不屈服。加强学生対气节的理解和感悟。
三、讲诚信
1.师:谈到人格修养,诚信品质必不可少。诚信诚信既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个民族、国家的生存之基。“失信不立”是亘古不变的人生哲理。
2.小故事
给大家带来一个关于诚信的小故事。
《范式赴约》
东汉时,范式与张劭同在京城洛阳读书,结下深厚的友谊。学业结束了,二人分别时,范式对张劭说:“两年后我去看望你的父母和孩子。”然后他们约定好了日期。约定的日期快到了,张劭请母亲准备接待范式。母亲说:“这是两年前的约定了,况且我们两家相隔千里,你怎么可以当真呢?”张劭说:“范式是个守信用的人,他一定不会失约的。”到了约定的那一天,范式果然赶到了。
听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些什么?
3.自省
的确,人的言论应该以诚信为本,符合名实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的要求。名实一致,是说言论要与事实相符;言行一致,是说言论要与行动相符;表里一致,是说嘴里说的要与心里想的相符,不能口是心非。
回顾近期的生活,想一想,在名实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这三方面,你在哪方面
做到了,哪方面没做到。如果没做到,分
析一下原因。
4.名言链接
同学们自省得很深刻,两个关于诚信的名言送给你们。
轻诺必寡信。    ——《老子》第六十三章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老子.为政》
生听故事
生谈听后感
填写课前发的自测表
做到   未做到   原因
名实一致
言行一致
表里一致        从名实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这三方面,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省,分析未做到的原因,进而体会诚信的重要性。
四、求新
1.诚信必不可少,而创新也是人格修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求新就要与时俱进。没有求新,个人就不能发展,社会就不会进步。求新精神体现了中华文化中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品质。
创新精神自古流传,它的意义深远,甚至能够改变一个国家。不信请看。
2.补充故事《胡服骑射》
战国时期,赵国和北方的少数民族之间战事频繁。由于传统的战车、战袍很笨重,赵国常常打败仗。赵武灵王从少数民族军队穿着简便合体的衣服骑马作战中受到启发,下令军人改穿像少数民族那样的服装,并学习骑马射箭。一些守旧人士以“古道”“古法”的名义反对,赵武灵王说:“古今不同俗,何古之法?帝王不相袭,何礼之循?”他坚决贯彻新法,终于使赵国强大起来。
3.那创新精神于现代社会而言,有什么重要意义呢?
4.是呀!正如古人所言: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周易.乾.文言》
日新之谓盛德。——《周易.系辞上》
听故事
思考:“创新”对于当今社会发展的意义。        以故事引出“创新”的重要性,再回到当今社会,探讨“创新”对于当今社会发展的意义。
五、学习和实践
1.师:人格修养的培养至关重要,而人格修养离不开学习和实践。好学善学、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是古人崇尚的精神境界。
2.对照格言,谈启示
对照格言,反思一下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说说自己获得的启示。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墨子.修身》        小组讨论:
(1)小组内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2)说说自己获得的启示。        对照格言,再通过小组讨论,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说说自己获得的启示。指引学生好学善学、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六、前人格言,指引前行
1.前人的格言指引我们前行,请将下列格言与它们的大意连线,并说说这些格言对你的启示。
2.师总结:在崇尚人格修养的文化精神浸润下,中华民族产生了一代代品行高洁的人士。他们的伟大人格始终是后人前进的路标。        格言与大意连线
谈谈这些格言对自己的启示
格言与意思的交相理解,体会高洁人士的至理名言,让学生浸润在古人高尚的人格修养中。
第二课时
一、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
1.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自己谋求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他人生存与发展,这就是传统美德中“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
2.孔子一直用他的行动诠释着“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
推荐孔子的故事
有一次,孔子家的马厩失火了。他知道后,首先关切地问有没有人受伤。还有一次,孔子去齐国,过泰山,看见一个妇女在坟前痛哭。他叫学生去询问。原来,残暴的统治逼得她全家背井离乡来到这里。不久,地的亲人相继被老虎咬死。即使这样,她仍然不
愿意返回故乡。孔子听后感叹道:“残暴的统治比老虎还厉害呀!”这两个故事都充分体现了孔子所追求的“仁”的精神。
3.推己及人
孔子曾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来解释“仁”。这句话的大意是:自已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请按照这一说法,填充下题。
.我不愿意别人欺负我,我也不__________。
.我不愿意______,我也不谈论别人的隐私。
.我不愿意__________,我也不_________。
4.同学们说得真好,这些都在告诉我们要将心比心。
补充《将心比心》的故事。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读一读“仁”的含义
“仁”是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心思想。“仁”
所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其核心是“爱人”,即倡导人与人之间的亲善关系。孔子认为,自下而上都能仁爱遵礼,社会才能稳定,人民才能安居乐业。他再强调,践行“仁德”,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态度问题,“我欲仁,斯仁至矣”。
生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推己及人,来填一填,说一说。        推己及人,通过自己的切身体会与感受,理解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知行统一,真正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感受。
南北朝时,有个叫陆慧晓的人。他学识渊博,品德高尚,在当时地位显赫。陆慧晓一向平易近人,从不摆大人物的架子。即使地位低下的人来访,他也会起身相送。有人对陆慧晓说:“您的身份这么高贵,没必要这样做。”陆慧晓答道:“我平生最厌恶别人对我无礼,我怎么能用自己所厌恶的行为去对待别人呢?”
二、宽容
1.将心比心非常可贵,而宽容之心更是必不可少。宽容是仁爱之心的重要表现。古人强调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认为做到这一点,人与人之间就可以减少摩擦,增进和睦。
2.一个小故事带领大家领会古人的宽容之心。
《朱冲还牛》
晋朝时有个人叫朱冲,他小时候十分好学,
但家境贫寒,靠种田为生。村子里有一家人,三番五次地把牛赶到朱冲家的地里啃食庄稼。朱冲多次带上草料,连同啃食他家庄稼的牛,一起送到那户人家去。那家主人很惭愧,再也不让牛去吃朱冲家的庄稼了。
3.班级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事例,请同学们对照格言,说说待人宽容的意义。
4.宽则得众。——《论语·阳货》
【大意】待人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
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荀子·非相》
【大意】君子贤能而能包容无能的人,聪明
而能包容愚味的人,知识渊博而能包容孤陋寡闻的人,道德纯洁而能包容品行驳杂的人。
生说说那家主人为什么再也不让牛去朱冲家吃庄稼了。
谈谈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样的启示。
生对照格言,结合班级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说说待人宽容的意义。       
对照格言,结合生活实际,谈宽容。让宽容这个词不再停留在书面含义,而是融入到生活当中去实践。
三、民胞物与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话大家都知道。
那你知道这句话想告诉我们什么吗?
告诉我们发扬仁爱精神要推己及人。尊敬自己家里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里的长辈;爱护自己家里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里的儿女。
3.下面这个故事,就很好地诠释了这句话的内涵。
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杜环侍老》的故事。
明朝时有个人叫杜环,为人厚道善良。有一个常老太太,因为家境败落,投靠杜环。杜环的家境也不富裕,但他毫不犹豫地表示要奉养她。杜环告诫家人,不要因为常老太
太处境艰难就轻视、怠慢她。常老太太患病
杜环亲自为地煎药,照料地服下。常老太太
去世后,杜环还常到她的墓前祭奠。
4.这种仁爱之心推广到极致,就是“民胞物与”的精神。
什么是“民胞物与”?
北宋思想家张载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意思是说,他人都是自己的同胞,万物都是自己的朋友。“民胞物与”这个成语就是由这句话衍化而来的。人不仅是社会中的人,也是自然中的人。人应该对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清醒的认识,自觉承担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5.古人善于用仁爱之心来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请你尝试讲述一则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仁爱故事。
6.师总结:愿大家将仁爱之心融入到自己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当中去。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思考并理解“民胞物与”的含义
课前准备好仁爱事例等素材。
生上台讲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仁爱故事。
学生上台讲述放生在身边的仁爱故事。一个个温暖的小故事,触动每一位听众的心弦,进行感受到仁爱之心于我们的重要意义。
第三课时
一、爱国的意义
1.爱国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天下为己任,前仆后继,保卫祖国,关怀民生。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
2.补充链接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概括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的话而形成的警句。顾炎武的原话是:“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大意是说,国家的兴旺与衰亡,即使是普通人,也有责任。近代以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逐渐成为中国人民爱国精神的高度概括。
3.比较下列两则格言,你赞同哪一个?说说你的理由。
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
4.正如你们所言,每个人的命运都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富强,人民能够幸福;国家衰弱,人民跟着遭殃。
这样的道理,古人也早已知晓。
《鲁女爱国》
鲁国有个女子,有一天倚着柱子发出高而长的声音,路过的人都觉得声音很悲惨。邻家妇女就问她:“你为什么这么悲伤?”她说:“鲁国国君年老,而太子幼小,我为鲁国担忧啊!”邻家妇女笑着对她说:“这是那些当官的该担心的事、与我们妇女有什么关系?”“不然,”她说,“一旦鲁国有难,君臣上下都会受辱,还会牵连到我们普通百姓,怎么能说和我们妇女没有关系呢?”
同学们,通过你们课前收集的资料,说说你们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的理解。(可以配合古人的事迹来讲)
1.小组讨论:比较两则格言,你们更支持哪一个。
2.依据选择不同,将全班分为两个辩论小组。
3.开展辩论会,说出自己的理由。        开展班级辩论会,让学生在辩论中,体会“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三、爱国的内容
1.爱国的内容十分广泛。热爱祖国的山河,热爱民族的历史,维护国家的尊严,捍卫国家的利益,在危难之时英勇战斗,在安定之
时奉公守法,都是爱国的表现。
2.给大家带来大约100年前的小学课本中的一段话。说一说,战争时代与和平时代,爱国都应该有哪些表现?
出示课本原句:
国以保民为本,民以爱国为先。国有兵祸,奋其勇壮猛烈之气,以为国捍患,轻性命如鸿毛,是战时之爱国也;求学问,勤职业,律己则不苟,遇人则诚款,同心协力,以兴起各种公益之事业,使国家利权,不为外人所攘夺,是平时之爱国也。二者若缺其一,
则国中山河虽美,不足恃矣;物产虽多,不足夸矣。
3.忧患意识
1.爱国情怀与忧患意识相伴随,这种忧患意识集中体现在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为建设一个理想的国家而不懈追求。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北宋政治家范仲淹的名言。范仲淹不论担任官职与否,始终关心国家的前途、百姓的疾苦。他临终前写的遗书全是关于治理国家的事,面对自己和家人的私事只字未提。结合下列格言,说一则你知道的中国古代忧国忧民的故事。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孟子.梁惠王下》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位卑未敢忘国忧。
——陆游《病起书怀》
3.是呀!忧国忧民之心亦是爱国的表现。两则爱国名言送给大家,体会古人爱国情怀的同时,也借以勉励自己。
说说战争时代与和平时代,爱国都应该有哪些表现?
战争时代:
和平时代:
分享故事:
结合下列格言,说一则课前准备的中国古代忧国忧民的故事。
临患不忘国,忠也。
——《左传.昭公元年》
苟利图家,不求富贵。
—一《礼记·儒行》
学生分享中国古代忧国忧民的故事,在讲故事与听故事的过程中感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国家忧患意识。
四、天下为公的理想
爱国,并为建立理想社会而努力。这亦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重要体现。
《礼记・礼运》中有这样一段话:“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在《礼记》所描述的那个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里,人们平等地选举贤人和能者当领袖,讲究信用,追求和睦。人们把所有的人都当作自己的亲人,把所有的孩子都当作自己的孩子,老年人有幸福的晚年,青壮年人都能对社会作出贡献,幼小的孩子茁壮成长,连孤寡老人和残疾人都由大家赡养。这是我国人民自古以来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多少年来,人们一直赞颂它,苦苦追寻它。许多仁人志士为之抛头颅,洒热血,企盼这种公有的、人人都平等的社会出现。
师总结: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美德是强大的文化基因,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气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传统美德永远是我们不断奋进的精神动力。
谈谈自己对天下为公的理解       
七、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
课堂活动评价        A(优秀)        B(良好)        C(合格)
从网上收集的资料        比较多        能够完成任务        较少
上课积极发言        非常积极        较积极        一般
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描述        自己能描述        与同学合作才描述        不能描述
在小组中工作表现        最出色        较出色        应付式
分享小组讨论结果        完美呈现        大概呈现        呈现结果不佳

八、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
10 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
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
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0-9-12 11:41:09 | 只看该作者
第10课 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zip (1.3 MB, 下载次数: 839)


打开微信扫描下面图片关注即可
如果已关注并遗忘密码,请扫码进入公众号,在底部输入“密码”会自动回复最新的下载密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4 04:1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