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评价工作主要集中在表达交流阶段或整个活动结束后。综合性学习的评价主要是表现性评价。所谓表现性评价,指通过客观测验以外的行动、作品、 表演、展示、操作、写作等更真实的表现来展示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及学习成果与过程,从而进行评价的一种评价方法。在具体的操作中,一般通过“仔细观察+填写量表”来实施评价。七上教材“有朋自远方来”的后面所附的评价量表可供参考,以下的评价量表在评价角度上有所不同,也可参考。 (选自孙志满《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工具的建构》,《中学语文》2018年第2期)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特别重视学生自评和互评,为学生提供的评价量表要适应学生的评价能力,不宜过长、过复杂,可以将需要评价的要素分列,用多个表进行评价。例如: 成果展示评价量表 语文能力评价量表 合作参与程度评价量表 (选自徐溪《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师生评价的有效整合》,《七彩语文》2016年第1期) 教师可以结合本校、本班的实际情况,调整修改这些量表,用于本班的综合性学习评价。 教学案例 七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 以下展示三位老师关于七上教材“有朋自远方来”的教学设计或教学实录,这三个教学案例各有特色,方便面对不同学情的教师自主选择。本文作者做了一些点评。 案例1(执教者:东北师大附中朝阳学校,柴君)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是一种与阅读和写作不同的相对独立的教学形态。它在“亲情单元”中所处的位置是关于母爱、亲情、家族等话题的散文阅读课和文言文阅读课以及学会记事的写作课之后。而且,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学生升入初中以来的第一次。 二、学情分析 学生上初中以来第一次接触综合性学习活动,不一定会使用图书馆的资料来检索材料;刚升入七年级的他们对于周围的同学还有一些生疏,在讨论时可能会因羞涩而不好意思先开口;对于交友原则和网络交友的方式他们了解得还不够全面和深入。了解到亲情重要性后的迈向“青年”行列的孩子们当务之急是要更加能够分辨出什么叫作友情,以及了解友情的产生和维护会经历哪些过程。 三、教学目标 1.搜集、阅读、整理有关交友的诗词文章、名言警句、成语典故和其他材料并搜集整理“网络交友”的利弊。 2.借助整理的材料联系自身经历讨论各自对交友原则和“网络交友”的认识与看法。 四、教学重点 搜集、阅读、整理有关交友的诗词文章、名言警句、成语典故和其他材料并搜集整理“网络交友”的利弊。 五、教学难点 联系自身经历讨论各自对交友原则和“网络交友”的认识与看法。 六、教学过程 (一)活动前期准备 1.经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先掌握利用图书馆来检索文字信息的方法,然后通过在图书馆的检索和利用网络的搜索找到有关交友原则和网络交友等的各类文字材料,分类汇总,阅读产生感悟,为讨论做好准备。 2.自愿组合成4—6人小组,在搜集材料讨论时作为相同类型材料的讨论小组,在展示活动时作为相同任务的工作小组。 (二)课堂导入 读《伯牙绝弦》和《割席断交》两个故事,说一说文段中的主人公的交友原则都是什么,并简单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三)小组交流 1.就自己查阅的资料进行小组讨论,并得出“交友之道”相关的感悟和启示。 2.小组探讨关于网络及其他渠道交友的可行性,并说明理由。 (四)小组展示。 1.代表发言。小组派代表对自己组的讨论进行总结发言,展示自己组对交友观的理解,并展示本组的交友之道。 2.小小辩论赛。“网络交友究竟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每方派三名辩手阐述自己组的观点,由老师来判断哪方获胜。 (五)教师小结。 同学们在准备和讨论中都表现得十分积极。希望我们以后在检索文字材料时先明确查询目标,兵能够有针对性地高效率完成任务;在讨论的过程中,一些同学的发言非常精彩,但我们需要的真正的友情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在明确交友之道的同时是否思考过我们应该用哪些品质来对待我们的朋友呢?宽容,热情,大度,诚信?哪些是必备的要素呢?希望我们在讨论之余把自己得到的启示运用在行动之上,每个人都能收获纯洁的友谊!。 (六)任务布置。 请学生组织者宣布下节课学习目标,进行小组分工并提出要求。 第二课时 一、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在第一节课的分工合作和讨论中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于文献的检索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实践。对于交友之道,也有了比较明确的原则和目标。在准备展示的过程中,也锻炼了一些设计、组织、协调、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 1.合作策划、组织班级活动并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 2.抓住被邀请老师的学科特点准确通过口头或书面表达邀请之意,并学会使用礼貌用语。 3.准确、礼貌、大方、生动地借助图片、视频、PPT等来介绍自己并学习倾听和理解别人的发言。 4.用掌握的写作方法抓住自己或朋友的特点来写介绍文字。 三、教学重点 准确、礼貌、大方、生动地借助图片、视频、PPT等来介绍自己并学习倾听和理解别人的发言。 四、教学难点 准确、礼貌、大方、生动地借助图片、视频、PPT等来介绍自己并学习倾听和理解别人的发言。 五、教学过程 (一)活动前期准备 1.活动的流程设计。 2.邀请词的设计和邀请卡片的制作以及对各科老师的邀请。 3.学生准备自我介绍和展示的提纲、图片、视频、PPT等。 4.学生礼仪礼貌用语培训。 (二)团队介绍 工作小组派一名代表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小组在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所承担的任务和本组的特色。 (三)个人展示 1.利用点名器决定自我介绍的顺序。 2.学生借助多媒体进行自我展示。 3.在座学生认真聆听。 (四)教师点评 各科老师进行适当点评。 (五)小游戏 猜猜他是谁。通过描述之前某几位同学自我展示中提及的特点来猜对应同学的名字,用抢答器来选回答问题的小组。 (六)多元评价 学生利用书上的“综合性学习评价表”,评价自己和别人本次综合性学习的表现,教师评价学生。 (七)教师总结 同学们,通过两节课的学习,无论在知识上还是能力上我们都有了不小的收获。也许我们明白了应该怎样对待朋友,也许我们鼓起勇气向心仪的同学介绍了自己,也许我们旁征博引发表了自己对交友的看法,也许我们学会了怎样组织一次活动,也许我们还学会了用礼貌用语来表达感想,也许我们掌握了对自己的点评和对别人的评价方法……希望同学们借着这次难得的机会,都能交到新朋友,真朋友;也希望每一位同学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更加尽情地展现自己的风采,取得更多的收获! (八)布置作业 问题一:写一写今天在课堂上的自我展示,用文字和新学的“记事”来写一篇关于自我介绍的作文。题目:这就是我。字数不少于400字。 问题二:写一写今天在课堂上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同学,用文字把他介绍给所有认识人。题目:这就是他。字数不少于400字。 点评:这一教学设计以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为中心,贴近学生入学不久的基本事实,不追求过多的资料引入,也不设置过于复杂的活动。整个教学设计引入活动式学习的一些要素,基本遵循课堂教学的常规,但能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综合性的训练。对于学生条件一般、教师经验尚欠丰富的班级,这样的教学设计是可以效仿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