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32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习作教研论文:当前习作教学的困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3-8 08:5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当前习作教学的困惑及习作内容调整建议
浙江省嵊州市城北小学 徐铝萍
  一、现阶段小学习作教学的困惑


【困惑一】让学生写什么?



现行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标实验教材以专题为单元编排,习作内容基本与专题的主旨统一,习作内容常常跟综合性学习有关。如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根据“中华传统文化”的综合性学习,写一篇习作。开展这种综合性学习有一个必备的物质条件──拥有电脑,可以上网。但目前仍有很多学生家庭不具备电脑,面对这样的习作内容,教师常会一脸茫然。另外,现行教材关于习作内容的要求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字眼:“可以写……可以写……,”如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对习作内容是这样建议的:“在综合性学习活动和口语交际的基础上,把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可以写自己经历的,也可以写听到的、看到的或想到的,可以是景物、人或事,也可以是感受或体会。”有的教师觉得习作内容看似天马行空,范围宽广,事实却容易让人无从下手,没有方向,不知道到底该让学生写什么。



【困惑二】让学生怎么写?



人教版教科书中有许多课文为名家名篇,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对本单元的习作有一定的示范、指导作用,如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课文《白鹅》《白公鹅》《猫》《母鸡》。但有的单元的课文如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课文,从习作的角度看,往往无法模仿、参照,写作的借鉴意义不大。没有了范文引路,就像盲人失去了拐杖,有的老师就不知道让学生怎么写,任凭学生自由写作,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自己退让一边,不加指导,不予分析。结果,没有了千篇一律,但内容五花八门却言之无物的现象多了。



二、习作内容调整的几点建议



针对以上困惑,我以为虽然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自由表达,但这并不排斥教师的指导,相反,只有教师适时地指导,习作教学才有效率。而教师的指导内容往往是“写什么”和“怎么写”这两个方面。但很多时候,“写什么”比“怎么写”更重要,“写什么”是“怎么写”的前提。作为“教材开发者”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适当调整习作内容,让习作指导更为有效。



【建议一】合理裁剪,缩小范围



面对比较宽泛的习作范围,在习作指导中,老师可根据习作提示缩小写作范围,聚焦某几个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如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口语交际·习作的提示如下:“我们学习了本组课文,还搜集了有关的资料,对生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让我们把这段时间的学习收获和大家交流交流,可以说说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现象,也可说说身边的那些热爱生命的故事,还可以说说自己获得的感受、得到的启发。在全班交流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内容要具体,要写出真实的感受。习作题目由自己定,写完后认真修改。”



“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的要求比较宽泛,学生不容易把握,教师应帮助学生提炼出适合他们写的内容,或对学生来说确实有话可说,有话可写的内容。于是我把这次习作确定为:选择本单元《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生命生命》《花的勇气》四篇课文中的任何一篇课文来写以“热爱生命”为主题的读后感。确定好这样的内容后,我分三步走。第一步:布置学生去搜集“生命现象”的资料和“热爱生命”的事迹、故事。第二步:抽一节课时间交流学生搜集的资料,加深学生对热爱生命的理解。第三步:指导习作。读后感是五年级才学的,四年级虽然偶然在写,但要写得像读后感还需要老师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不妨可这样做:(1)开头用简洁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或以设问的方式引入,如“假如你身患重病或失去双手,你会怎么做,是整日消沉不语,还是乐观地活下去,我从《触摸春天》这篇文章中找到了答案……”(2)结合前面同学的交流,引用1-2个正面事例,亮明你的观点,如要热爱生命。(3)用反面的事例或植物、动物对生命的追求与前面进行对比,进一步说清观点。(4)在小结中引用名言或直接表达进一步总结自己的观点。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3-8 08:52:00 | 只看该作者
【建议二】适当增补,填补空白



以专题组织教材内容,体现了整合性和系统性,但从习作的角度看有时也会出现不足,如习作内容符合了单元专题,却不一定能贴近学生现实。此时老师在习作指导中也应“增加材料”,接近习作内容与生活实际,让他们更有内容写,愿意写。例如,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以“战争”为主题,本次习作是根据一张1937年8月28日记者在上海火车南站拍下的照片写习作。提示要求:“仔细观察照片,想一想这个小孩为什么哭?他的父母在哪里?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这个孤独的孩子以后的命运如何?联系照片的人和景,把你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



学生对战争的残酷,在枪林弹雨中生命会瞬间消逝这方面没有特别深的感悟。因为在今天这样的和平时代,“战争”离他们实在太遥远了,更何况他们接触的影视作品中战争类的也不多,不像我们小时候,电视里整天播放《铁道游击队》《敌后武工队》《地道战》。于是我补充了一些文字、影视资料,拉近学生与战争的距离。我是这样做的:



(1)讲这张照片的背景: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8月,战火烧到上海。28日,三架日本飞机轰炸了上海火车站,当时那里正有1800多人撤往内地,其中多数是妇女和儿童。



美国《赫斯特新闻社》的记者王小亭回忆当时的情景说:“被炸的景象触目惊心,铁轨上、月台上到处躺着被炸伤的人,断肢残体处处皆是,还有人想挣扎站起来……”事后统计,死伤人数达1500多人。



王小亭把一个被救出的孩子当做前景,以被炸毁的火车站作为背景拍摄了这张极有控诉力的照片。照片很快被刊登在美国《生活》杂志上。据估计,当时有一亿三千六百万人看到了这幅照片。这张照片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响,各国纷纷谴责日本轰炸不设防的城市,杀戮无防御能力的百姓的罪行。



(2)讲照片中的那个时代的背景:日本很快攻破东北三省,1937年7月27日,日本首相在议会发表演说,扬言要给中国一个教训,重建亚洲新秩序。他们扬言要三个月攻破整个中国。让学生了解到日本人的贪婪、狂妄、残暴。



(3)播放影片《珍珠港》的片段,引导学生把日本轰炸珍珠港想象成日本轰炸上海,再播放日本轰炸上海后尸体堆山,需要大卡车一车一车拉走的录像。



到这里为止,学生对战争的残酷有了比较充分的认识,然后指导写作:引导学生化静为动,展开想象,从听觉、视觉、触觉几个不同的角度进行场面描写,然后由面及点,再聚焦到废墟中的孩子,想象孩子为什么哭泣,怎么哭泣的等等。



【建议三】移花接木,贴近现实



园艺师常常运用移花接木的方法,培育优良品种或让花木更为茁壮;服装设计师常常运用移花接木,设计出新颖的服装。在习作教学中,我们不妨学学园艺师和服装设计师,不妨也用用“移花接木”的招术。如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和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看图作文──胜似亲人”,这两次习作有一个共同点:与学生生活实际比较遥远。什么是“导游词”,怎么写“导游词”,恐怕许多老师心里都没有底,老师都如此,更何况学生呢?再如“看图作文”,图中内容为一位少数民族的老妇人把一个汉族小姑娘搂在怀里,我们的学生地处浙江,周边没有少数民族人们居住,更谈不上与少数民族人们的交往。于是,我把这两个单元的习作作了调整。



第五单元改为:“我做小导游──向你介绍颐和园或长城……”因为这一单元的课文是《颐和园》《长城》《秦始皇兵马俑》,学生只须把课文略作改编,有条件的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补充一些关于这些景点的传说、故事就可,学生们兴趣盎然,马上动笔写作。第六单元改为:围绕“反映人间真情”这一主题写一件事。并适时引导学生关注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中当地群众、警察、民警、医护人员、志愿者拯救灾民,与灾民重建家园的事迹,以及在我们生活中邻里之间的真情。而这些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也是学生们所了解、熟悉的,他们写起来自然得心应手。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标实验教材中习作内容的编排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了对学生写作的束缚。教师应吃透教材,吸其精华,根据学生的实际,在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前提下适当调整和安排习作内容,让习作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心灵,让习作指导更为有效,我想这也是编者的心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11:0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