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9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资格证材料分析题必备考点汇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8-4 00:16: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新课改背景下的学生观、教学观、教师观、评价观

例:请评析材料中某教师的做法。

【理论点一】新课改下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

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

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第三,学生是责权的主作。



【理论点二】新课改下的教学观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①鼓励学生参与教学;

②创设智力操作活动;

③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并加强训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①知道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过程;

②知道学生了解学科特征,掌握学科研究方法;

③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①结论和过程的关系:教学相长;

②提倡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的意义;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①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理念的局限: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

②关注人的教学理念的表现: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理论点三】新课改下的教师观

1.教师角色的转变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2.教师行为的转变

(1)思想观念上的准备

了解课程改革的背景、意义、内容和实施要求,深刻领会课程改革的目的、意义,切实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树立新的课程观、学生观、教学观及评价观,增强实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使命感和自觉性。

(2)业务素质上的准备

认真学习、研读学科“课程标准”、国标本教材以及课程专家的论著、文章,研究与新课标、新教材、学生特点相适应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提高开发新课程、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3)工作方式和方法上的准备

第一,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第二,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第三,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要积极投身于新课程的教研工作,积极参与校本教研,做“研究型”“专家型”“学者型”教师;

第四,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理论点四】新课改下的评价观

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内涵

新课改所倡导的评价是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内涵包括:

①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

关注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发展中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与调控的功能,激发其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

②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

关注人的发展,强调评价的民主化和人性化的发展,重视被评价者的主体性与评价对个体发展的建构作用。

③评价内容综合化

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是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等能力的发展,以适应人才发展多样化的要求。

④评价标准分层化

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的独特性。

⑤评价方式多样化

将量化评价方法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适应综合评价的需要,丰富评价与考试的方法。如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情景测验、行为观察和开放性考试等,追求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⑥评价主体多元化

从单向转为多向,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强调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建立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社区和专家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

⑦关注发展过程

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使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而终结性的评价结果随着改进计划的确定亦成为下一次评价的起点,进入被评价者发展的进程之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0-8-4 00:16:29 | 只看该作者
二、教育机智、突发问题的处理、后进生教育问题

例:材料中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如何应对?

【理论点一】班级管理的问题和策略

1.问题

(1)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

(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

2.策略

针对当前班级管理中的问题,目前较为理想的解决策略是,建立一种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

(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

(3)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老师如何建立的班集体

(1)确立明确的奋斗目标

(2)培养积极分子,形成班集体核心

(3)形成良好班风

形成良好班风的基本要求:第一,确立班风目标。有经验的主任在接手一个新的班级后,总是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来确立班风建设的基本思路,而后组织学生集体讨论,确立班级的班风目标。第二,培养正确舆论。班主任应通过各种形式,使学生明确是非标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第三,强化行为训练。班主任要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依据一定的规章制度,严格要求学生,常抓不懈,反复训练。第四,加强榜样示范。班主任要抓好典型,树立好榜样。另外,班主任还应注意以身作则,以自身的言行来影响学生。

(4)健全班级规章制度

(5)加强班级常规管理

第一,健全班级规章制度。班级规章制度是班级进行常规管理的依据。第二,建立组织体系。要根据班集体建设的任务和计划设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安排相应的人员,明确每个人员的职责。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形成班级管理与自我管理的运行机制。第三,坚持一贯。

(6)加强非正式群体教育



【理论点二】班级突发事件处理的原则

1.教育性原则

  教师在处理突发事件时要以让学生受教育,促进每个学生的成长为目的。班主任要本着教育从严、处理从宽、化解矛盾、教育全班的精神,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症结,并对方方面面的原因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判断,尽量做到公正、公平,才能够使学生真正受到教育,达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

2.客观性原则

  教师在处理问题时,要避免“定势思维”的影响,充分调查,了解事实的真相,公平公正地分析和处理问题,客观地对待每一个学生,避免因为自己的主观随意导致处理问题不公,不能偏心,不能以老眼光看人,以势压人,那样只会降低班主任在学生心中的威信,从而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使其越错越远。

3.有效性原则

  教师在处理突发事件时要讲究效果。班主任处理突发事件一定要考虑我的方法和措施的效果如何,要用“育人”的态度去看事件,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学生,无论什么事都应持一分为二的观点,既看到不利的一面,同时又看到有利的、积极的一面。

4.可接受原则

  教师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要能使当事双方对处理意见或结果心悦诚服地接受,处理不能强加于人,不能流于形式。要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接受,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进而积极加以改正。

5.冷处理原则

  教师在处理突发事件时,保持冷静、公平、宽容的心态,那么处理事件就会顺利得多。对于有些突发事件,教师不应急于表态,急于下结论,而应冷静地观察一段,待把问题的来龙去脉弄清楚再去处理。但是“冷处理”不是不处理,也不是拖到不能再拖时再处理,而是先进行正常的活动,等活动结束后再处理。



【理论点三】班级突发事件处理的方法

1.沉着冷静面对

  这是处理突发事件的基础。沉着冷静面对事实,尤其在发生师生冲突时,要求教师具有很高的教育修养和心理调控能力,要豁达大度,不怕低头承认自己平时工作中的漏洞。所以教师往往要有极大的忍耐力。

2.机智果断应对

  要尽可能地平息事端,为当事人平静感情,为思考进一步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拖延时间。还可采取“转移话题,暂避锋芒”、“冷处理”等方法。

3.公平民主处理

  处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时,教师应以事实为依据,依法秉公办事,要有民主意识,不偏袒班干部和优生,也不以老眼光看人,贬低“差生”。

4.善于总结引导

  把处理一桩突发事件看成一次了解班级情况、教育引导学生的机会,要允许有“突发事件”的存在,不要把发生突发事件看作自己班级工作的不光彩的一笔。善于从不良事件中找出学生的闪光点,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维护学生自尊心。



【理论点四】后进生教育问题

(1)后进生的特点

后进生是指那些在学业成绩和思想品德等方面均暂时落后的学生。典型特征:求知欲不强,学习能力较低,意志力薄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卑,多疑心理和逆反心理严重;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

(2)对后进生进行教育

①关心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②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③善于发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

④针对后进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⑤对后进生的教育要持之以恒。

布置课外作业要注意的问题

作业的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

作业的分量要适中,难易要适度;

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

作业批改要注意的问题

(1)批改作业的原则

①及时性原则

学生不管是后进生还是优等生,测验考试后都急切地想了解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这种现象心理学称之为“即时确认”。根据学生这一心理,在学生完成作业后最短的时间里,教师应及时对作业做出评定。

②科学性原则

批改作业要坚持科学性原则,数学、科学等学科尤其要注意批改作业的时候给学生明确的判断,对错分明。

③过程性原则

在批改作业的时候,不要只关注结果,而忽略过程。

④启发性原则

所谓“批改”作业,包括“批”和“改”两项内容,而事实上具体操作一般是重批轻改,这不符合作业批改的启发性原则。因此,当学生作业中出现问题时,教师不能只做简单的判断,而应该注意运用多种手段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并纠正错误。

⑤激励性原则

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尽可能使用鼓励性手段,肯定为主,否定为辅。

(2)批改作业要注意的问题

①认真仔细。不管作业量大小,教师在批改时都要认真、仔细。

②评语恰当。而且,教师在给学生的作业写评语的时候,不能过于简短,只写一个等级,

或者只写上“已阅”,对学生来说起不到激励、评价的作用;但是也没有必要太长,那样会浪费时间。可以写一两句或批评或鼓励的话语,书写要端正、美观给学生做出认真对待作业的榜样。

③及时反馈。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中的信息反馈越及时恰当,学生的学习效果就越好。教师应该在学生完成作业后,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向学生反馈作业的情况。这样可以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环节和策略,有助于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家校合作措施

(1)相互访问;

(2)建立通讯联系;

(3)举行家长会;

(4)组织家长委员会;

(5)举办家长学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 09:2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