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最新资料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岭南版六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20-8-3 00:36:50 | 只看该作者
第7课    三面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 了解三面画构成的原理

② 学会运用切割与重复排列的方法制作一幅三面画。

2.过程与方法:

①在欣赏中感受作者创造美的情感;

②在制作中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及增强动手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锻炼学生的条理性和耐性.培养对美的追求,美的创造的行为习惯。

教学要点

1、教学重点

学习运用对三幅画面进行等份切割、依次排列的方法制作—幅三面画的技能技巧。

2、教学难点

如何将三幅画面分别哉戊长度,宽度相同的K条,按照:顶序黏合沟成——件可以动观赏的工艺品:

3、兴趣点:

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欣赏到三个不同的画画。

作业要求

1.基本要求:

能制作出一幅“三面画”作。

2.较高要求:

三幅画面的色调、内容搭配和谐统一,做工精致,或三幅画画的内容构成一个内容相关的故事,

3.个性探究:

选出学生代表操作、展示优秀作品。



二、教学活动设计建议

活动一:分享、讨沦;

看一看: 欣赏课本中提供的三画面。你见过去变幻的画画吗?课本中的画面是如何变换的?

2.活动二:尝试、探索

①看一看、议一议:为什么要将课本中的三幅摄影作品切割成大小一样、份数一样的长条形?

②说一说:观察图中的步骤图,想一想这些长条应按怎样的顺序黏合在一个画面上?引导学生自主尝试、探索三幅画的排放顺序。

③想一想:课本中的三幅摄影作品组合在一起后,给我们带出了哪些环保信息?

3.活动三:创作、表现。

做一做:尝试制作一幅有趣的三面画。

4.活动四:展示、评价。

①谁的三画画色彩搭配最美,做工最精致。

②谁的三面画能构成一个有趣的故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20-8-3 00:37:06 | 只看该作者
第8课 展翅的小鸟

教学设计参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懂得制作传动装置。

(2)用夸张装饰的手法设计小鸟造型。

2、过程与方法:

(1)在竞猜游戏中,找出各种小鸟的外形、颜色特征;

(2)在观察讨论中了解制作传动装置的原理;

(3)在欣赏活动中,学习点、线、色的搭配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爱护鸟类的人文情感和科技意识。

教学要点

1、教学重点:

①了解“爱鸟周”及“小燕车”等相关知识。

②懂得运用传动装置制作出会展翅的小鸟。

2、教学难点:

掌握传动装置的原理及制作方法。

3、兴趣点:

①民间活动玩具的收集与观赏;

②小鸟玩具作品的展示与娱乐表演活动;

4、观察点:

①小燕车的色彩对比与色块、色点的搭配;

②小燕车的造型结构特征。

作业要求:

1、基本要求:

制作出一只能拍动翅膀的小鸟玩具。

2、较高要求:

制作出一只既美观可爱又能拍动翅膀的小鸟。

3、个性探究:

①懂得运用传动装置制作出造型各异的玩具;

②小组运用自己设计制作的鸟玩具合作表演一个有关鸟类的节目,

二、教学活动设计建议

活动一:观察与发现:

(1)观看鸟类的生活片断,了解鸟类的生存状态

(2)交流与分享课前收集的鸟类资料图片,引导学生进行形态分析,找出基本特征,

(3)欣赏课本中的学生作品;猜一猜这是什么鸟。

活动二:尝试与探索-

1、玩一玩:通过实物范例的观察与分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滑轮是如何带动翅膀的拍动的。

2、比一比:通过两组实物范例的分析与探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出滑轮能平稳走动和小鸟翅膀能自如拍动的制作技巧。

3、教师针对制作的难点进行现场示范。

4、欣赏学生作品,构思创作内容和表现方法。

5、巧妙运用材料,进行创作练习。

活动三:分享与评价。

提出评价目标:一是作品的外形美和色彩对比强烈的装饰美,二是了解保护环境与爱护鸟类的重要性。

(2)各小组展示制作成果,共享娱乐活动的乐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20-8-3 00:37:17 | 只看该作者
第9课 会打鼓的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学习民间玩具的造型与质朴装饰用色表现手法;

②懂得制作摇鼓的传动装置。

2.过程与方法:

①在合作创作中.探索打鼓鸟的整体设计方案;

②在欣赏活动中,学习民间玩具质朴造型与装饰色彩的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爱护鸟类.保持生态平衡;

②感受小组合作的愉快。

教学要点:

1.教学重点:

懂得运用能量互换原理,利用传动装置制作出会打鼓的小鸟。

2.教学准点:

合作探究,学会看图制作,有效提高创作水平。

3.兴趣点:

制作出会发出声音的小鸟。

4.观察点:

关注发声玩具的鼓面与鼓架的组合成型特点。

作业要求:

1.基本要求:

能制作出一只会打鼓的小鸟玩具。

2.较高要求:

能制作出一只既美观又能打鼓的小鸟玩具:

3.个性探究:

能制作出鼓声清脆、转动顾畅、造型独特的小鸟作品。

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一:分享、讨沦:

(1)看一看:欣赏课本中提供的摇鼓图片。哪个摇鼓最有趣?为什么?哪个摇鼓最美?为什么?

(2)说一说:你了解的民间玩具——摇鼓有汁么特点和历史?

活动二:尝试、探索:

(1)看一看、议一议:观看制作打鼓鸟的步骤,书上介绍的方法能看懂吗?不懂的地方与同学探讨一下。

(2)说一说:哪些部分比较难解决?你想到用什么方法解决吗?

活动三:创作、表现:

(1)小组讨沦:准备用什么材料,如何设计鸟的造型?

(2)做一做;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动手制作打鼓鸟。围绕打鼓鸟的装饰性、趣味性和

实用性,教师提出不同的作业要求。

(3)说一说:在制作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

活动四:展示、评价。

比一比:进行作品展示交流,比一比谁的打鼓鸟发出的声音最响亮清脆,谁的打鼓鸟

转动得最畅顺,谁的打鼓鸟造型最简练美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20-8-3 00:37:30 | 只看该作者
第10课会跳舞的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各种小鸟的基本结构、外形与动态特征;

(2)学习运用提线木偶的制作方法创作鸟形玩偶;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图片的对比分学习抓住不同鸟类的特征;

(2)通过看一看、玩一玩、说一说的环节,学习提线小鸟的制作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利用废弃物品的良好习惯;

(2)培养学生爱护鸟类,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要点:

1.教学重点

学习提线木偶的制作原理,并能准确地把握各种小鸟的外形特征进行创作表现。

2.教学难点:

如何根据不同小鸟的外形与动态特征选择合适的表现材料。

3.兴趣点:

制作出外形生动,活动自如的提线小鸟玩具,并组织作品展示与表演的交流活动。4.观察点:

感受提线小鸟的脖子与羽毛材质的造型效果及活动性能。

作业要求:

1.基本要求:

能制作出一只会跳舞的提线小鸟。

2.较高要求:

能制作出——只形态生动,色彩搭配和谐、会跳舞的提线小鸟。

3.个性探究:

①能选择合适的新材料、新工艺进行巧妙构思与创作;

②能与同学合作表演一出提线小鸟木偶。

二、教学活动设计建议

1.活动一:分享、讨论、

①看一看:欣赏提线木偶戏。

②说一说:你认为提线木偶戏有趣吗?哪个地方最吸引你?

2:活动二:尝试、探索:

(1)看一看、议一议:欣赏课本中两组图片(鸵鸟、白鹤、学生作品)。图片中的鸟,外形、颜色、动作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样的材料表现它的外形特征?

(2)选一选:利用教师给出的废旧材料,根据它们的形状、颜色,想一想应如何利用在设计中?

(3)看一看、说一说:仔细阅读制作步骤图,你认为提线小鸟应分为几个制作部分?

(4)玩一玩:尝试摆弄一个示范作品。

(5)说一说:提线小鸟为什么会动?是怎样制作的?

活动三:创作、表现。

(1)小组讨论:准备用什么材料,如何设计鸟的造型?

(2)做一做:动手制作提线小鸟。围绕提线小鸟的外形、颜色、动作,教师提出作业要求。

(3)说一说:在制作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难题?你是如何解决的?

4.活动四:展示.评价。

比一比:进行作品展示,组织一场提线小鸟的表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20-8-3 00:37:46 | 只看该作者
第11课 神州大地之旅

情境:

我们的祖国不仅到处都有美不胜收的自然景观,更有星罗棋布、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它们象一颗颗明珠,将神州大地点缀得璀璨夺目。旅行是一件有趣而且能增长知识的事情,今天就让我们在小博士的带领下做一个小小的旅行家,开始我们的神奇之旅。



任务:

学生通过活动,能为神州大地著名文化景观和自然遗产感到自豪和骄傲。

通过本次活动,学习者将完成下列任务:

(1)能用恰当的语言对神州大地著名文化景观和自然遗产作出口头描述,说出起特点,表达自己的感受。

(2)对比中国画这一艺术形式与自然实景,发现其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选择自己喜欢的艺术形式记录表现神州大地的一处景观。



过程:

(一)课堂发展,欣赏感受

活动一:挑选旅行团(选择探究主题)。

历史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教师和小博士设计了两条旅行路线,分为“人文景观团”和“自然景观团”两个旅行团,学生通过分组自主选择团队参加旅行。

1. 简略介绍两团的区别,学生选团,并选出团长和小导游,

2. 团长组织团员们利用课前预习交流相关资料信息,了解旅游路线,提出旅游中想了解的知识,做好出发前的准备,完成学习评价表练习一:我想了解( )。

3. 向教师汇报。

(二)学习活动

活动二:沿路看风景(宏观的浏览)。

以两个视频同时播发的方式展现神州的美,将学生带入壮美的自然景观或古老辉煌的文化瑰宝,学生自主选择主题观看。



1、 播放反映壮美的自然景观或古老辉煌的文化瑰宝的视频。

路线一:北京——西安——敦煌

路线二:黄山——漓江——九寨沟

2、 作为一个小小的旅行家,在欣赏的旅途中哪些景观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为什么?以旅行团队的形式来讨论。

3、 团长或小小旅行家向大家汇报旅行的见闻,如故宫、长城、兵马佣、敦煌壁画等等。

4、 教师分要点归纳:

建筑:故宫、长城、天坛等

人文景观雕塑:秦始皇陵

绘画:敦煌莫高窟壁画

实景图片:安徽黄山——广西漓江——四川九寨沟

自然景观

图画表现:国画《黄山云》、《千峰竞秀》

活动三:欣赏和感受(微观探究)

小博士想从我们中间挑一个优秀的小导游,带领我们走近神州文化。

1、学生分组完成练习二:我感兴趣的景观是 ( )。因为( ),给了我()的感受。

人文景观——故宫、长城、天坛等;秦始皇陵、敦煌莫高窟壁画。

自然景观——黄山、漓江、九寨沟

2、以自然景观和国画作品中的景观对比发现,完成练习三:

相同的地方有:

色彩:

不同的地方有 构图:

用笔用墨:

表现最好的学生授予“优秀小导游”的称号。

(三)体验“游记”艺术表现

1、边游边记:一路走来,神州大地的瑰丽风光和历史文化让身为神州子孙的我们倍感自豪以为,也让人不禁赞叹她的美!怎样把这美好的瞬间留住呢?同学们可以用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做成游记,把祖国的美景记录下来。



2、完成练习四:选择你喜欢的艺术形式记录表现神州大地的一处景观。(国画、摄影、蜡笔画、语言评价、文字等)

(四)课后延伸,互动练习

拓展练习:

1、 这两条旅游路线远远不能囊括神州的神奇壮美、辉煌灿烂,小旅行家闷也一定不满足与去这几个地方,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设计一条更棒的旅游路线,下次带我们一块去!

完成拓展练习:我来设计一条新路线( )——( )——( )——( )

2、 提示下节课内容。

我们走出国门,开始我们的亚洲之旅,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收集资料,设计旅游路线。

成果:

通过学习活动,学习小组将通过回答的方式形成下列成果:

(1)我最感兴趣的景点是什么?它给了什么样的感受?

(2)自然景观和中国画作品中的景观对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选择你喜欢的艺术形式记录表现神州大地的一处景观。



评估:

评估是通过量规来实现的。量规不但要有助于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要有助于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习技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20-8-3 00:37:59 | 只看该作者
第12课亚洲大陆之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对亚洲的几种建筑、雕塑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和描述,并选择临摹形式手绘长卷。

2、过程与方法:

欣赏亚洲有代表性的建筑或雕刻艺术品,从中领略东方的艺术美。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接受东方艺术,珍惜世界文化遗产的思想感情。

教学要点

1、教学重点:

(1)了解亚洲建筑的艺术风格;

(2)了解亚洲雕刻作品的装饰风格。

2、教学难点:

如何做到以点带面、处理教材内容繁多的问题。

3、兴趣点:

以“旅行”的方式欣赏、探究亚洲各地的文化古迹。

作业要求:

1、基本要求:

能够用恰当的语言对亚洲建筑与雕刻作出描述,指出其特点。

2、较高要求:

将喜欢的文化古迹(建筑或雕刻)画出来,然后连成长卷展示。

3、个性探究:

以班(级)为单位,举办一个亚洲图片艺术小展览。

教学活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教师将上一届学生作品(亚洲文化遗产)长卷向学生展示。

2.请学生说—说最想去的地方,然后教师也说出一个自己想去的地方,例如:印度

3.教师简单讲述印度的历史,然后眼引出泰姬陵。

二、课堂发展:深入学习:

1、提问学生泰姬陵的建造背景。

2、教师简单讲述其建筑背景,接着引导尝试分析其建筑特色。同时播放具有印度特色的音乐,营造气氛。

功能:陵墓

造型:穹隆顶、尖拱、有塔尖

材料:大理石

装饰:几何图案和阿拉伯文

3、安排小组利用四个要素(功能、造型、材料、装饰)来比较唐提招寺和吴哥窟建筑艺术特点。

4、教师作出唐提招寺和吴哥窟建筑艺术特点的比较分析,并画出简单的建筑风格示意图。

5、出示一张世界地图,让学生指出教材中的雕塑和雕刻作品所在国家的位置(印度、伊朗、土耳其)。

6、教师分析教材中的雕塑和雕刻作品的艺术特色。

三、分组实践,欣赏评价:

1、创设情境,布置活动要求:

小组合作,将喜欢的文化古迹(建筑或雕刻)画出来,然后模拟旅行社,举办一个“新闻发布会”,介绍小组的文化景点,

提示:注意旅游线路和作品的表达方式(剪贴、线描)

2、小组合作,将喜欢的文化古迹(建筑或雕刻)画出来,学生创作时播放他们喜欢的音乐。3、学生作品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模拟旅行社,举办一个“新闻发布会”,介绍小组的文化景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20-8-3 00:38:12 | 只看该作者
第13课欧洲大陆之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习对欧洲代表性建筑与壁画艺术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和描述;

2、过程与方法:

欣赏欧洲有代表性的建筑艺术,体会人类文明进步的足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热爱和珍惜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

教学要点

1、教学重点:

分析欧洲建筑艺术在造型、功能、装饰、材质与风格等方面的特点,

2、教学难点:

了解古希腊三种建筑风格多立安式、爱奥尼亚式、科林斯式与哥特式建筑的异同。

3、兴趣点:

(1)旅游观光式的学习形式;

(2)探究欧洲建筑的奇特造型与功能。

作业要求:

1、基本要求:

能说出有代表性的欧洲建筑、壁画艺术名称。

2、较高要求:

能够用恰当的语言对某古建筑艺术作出描述,指出其特点。

3、个性探究:

用速写、临摹或想象画的方式,选择描绘欧洲文化遗产作为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故事导入:

科林斯是一个希腊的小姑娘,九岁因病死去,被葬在一块墓地里。后来墓地的草和花儿长高了,由于墓碑座有突出的石块,花草都被压弯了腰。一位建筑师看到了这些被压弯的花草,突然产生了灵感,设计被压弯了的花草的柱式。为了纪念这位早逝的小姑娘,这个柱式后来就被命名为科林斯柱式。

2、欣赏古希腊科林斯式建筑柱式图片

3、通过图片,引导学生学习古希腊三种柱式样式:多立安式、爱奥尼亚式和科林斯式。

二、欣赏评述、探究学习:

1、学习教材中的古罗马建筑风格。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第一层到第二层的柱子装饰有何区别(分小组互功讨论):

第一层:多立安式

第二层:爱奥尼亚式

第三层:科林斯式

1、现代建筑中有许多地方运用了古罗马的建筑样式,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欣赏,理解古罗马建筑样式对后世的影响。

2、对比欣赏巴黎圣母院和罗马建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两者在券顶的运用上有何不同(分小组互动讨论):

古罗马建筑:园顶

巴黎圣母院:尖顶

3、出示巴黎圣母院内部场景图片,分析使用尖顶后建筑产生的效果。

4、简单讲述以巴黎圣母院为题材的文学和电影作品。

雨果:《巴黎圣母院》

6、分小组学习埃菲尔铁塔、神圣家族教堂,请学生描述其建筑特点。

三、绘画实践,情感表达:

1、建筑绘画练习,布置活动要求。

2、引导学生用速写、临摹或想象画的方式画出喜欢的欧洲建筑古迹。

3、将完成的作品在适当的位置展示,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描绘的欧洲文化遗产。

四、课后延伸:

教师讲述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的故事,说明欧洲文明有悠久的历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27 22:3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