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48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最新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8-1 21:29: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1课时  物质的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要点        课标要求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重点)        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根据对概念的理解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神奇的“化学”
【演示实验】课前准备,取两张同样大小的白纸,在白纸1上用无色的酚酞试液写上两个大字“化学”,晾干;课上,用喷壶向白纸2上喷氢氧化钠溶液,无变化,接着再向白纸1上喷氢氧化钠溶液,这时白纸1上出现两个红色的大字“化学”,学生很惊讶。
同学们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内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提出问题  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或冰,钢铁制品在潮湿的地方会生锈,煤、木材和柴草可以在空气中燃烧而发光发热,等等。从化学的角度看,物质的这些变化有什么本质区别呢?
探究实验
实验及装置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过程中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1水的沸腾        液态的水        液态沸腾时生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的玻璃片又凝结为液态的水        液态的水        无
2胆矾研碎        块状的胆矾        蓝色块状固体被粉碎成粉末        粉末状的胆矾        无
3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蓝色的硫酸铜溶液等        立即生成蓝色沉淀,溶液颜色变浅,最后变为无色        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等        有
4石灰石和盐酸反应        颗粒状石灰石等        石灰石表面有气泡产生,且石灰石逐渐变小,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气体等        有
课堂讨论
变化前观察        变化时观察        变化后观察
①有几种物质参加反应
②反应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①反应条件(如加热、点燃等)
②反应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或沉淀等)        ①有几种物质生成
②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归纳总结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定义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实验1、2)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如实验3、4)
现象        只是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发生改变,也可能有发光、放热等现象发生        在变化过程中常伴随有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产生沉淀等现象发生
实例        水结成冰、石蜡熔化、灯泡发光、海水晒盐、碘升华等         铁生锈、物质的燃烧、烧制瓷器、冶炼金属、呼吸作用、食物腐败、酒、醋的酿造等
本质区别 (判断依据)        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联系        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但在发生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不一定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知识拓展  
(1)物理变化常见的三种形式:状态(固、液、气)的改变,形状的改变(矿石粉碎等),某些能量形式的改变(白炽灯通电发光、放热,电能转化为光能、热能)。凡是状态、形状、某些能量形式改变而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都属于物理变化。       
(2)在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着发生一些现象,如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但并不是所有的化学变化都会产生上述现象,况且具有上述现象的变化也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通电后发光放热;无色氧气加压降温变成淡蓝色液态氧;给水加热,溶解在水中的氧气以小气泡放出这三个变化都是物理变化。故我们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应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即看是否生成了新物质。
板书设计
第1课时  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3.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堂课实验较多,区别于以往课堂的教学模式,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效果显著,增强了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不足之处        应大胆的放手让学生去想、去说,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2课时  物质的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要点        课标要求
1.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重点)        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识别
2.物质的变化与性质间的区别和联系        能区分物质的物理变化与物理性质,化学变化与化学性质
3.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明确物质用途所运用的性质;判断该性质属于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课堂展示水、铁丝、食盐、粉笔、食醋、酒精等,请同学们观察并描述它们的不同性质,比如颜色、气味 、状态、硬度、溶解性、能否燃烧等。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提出问题  物质本身有许多固有的属性,哪些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哪些是不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本身就固有的性质呢?
讨论交流  学生阅读教材,讨论相关问题,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归纳总结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念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性质确定        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仪器测知        通过化学变化可知
性质内容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密度、导热性、导电性等        可燃性、助燃性、毒性、氧化性、稳定性、腐蚀性、酸性、碱性等

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观察氧气、二氧化碳的颜色和状态,闻一闻气味        均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在标准状况下,氧气和二氧化碳均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②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盛有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氧气中:木条燃烧得更旺
二氧化碳中:木条熄灭        氧气能支持燃烧;
二氧化碳一般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课堂讨论
1.如何正确的闻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气味?
2.上述实验结论中哪是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哪是它们的化学性质?
归纳总结  ①中无色、无味的气体,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②中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而二氧化碳一般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是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属于化学性质。
探究点二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间的区别和联系
提出问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之间有怎样的区别,又有何联系呢?
讨论交流  学生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
1.区别:物质的变化是物质运动的形式,是一个过程,是动态的,其中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从描述的字眼上看,让人感觉到一种“现在进行时”的状态。如:纸张燃烧(化学变化)、钢铁生锈(化学变化)、小麦被磨成面粉(物理变化),它们都是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是物质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发生某种变化的可能性,是静态的。在描述时通常用到“易、会、能、可以”等词语,如:煤能燃烧(化学性质)、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化学性质)、玻璃易被打碎(物理性质)、镁条可以被弯曲(物理性质),这些都是物质的性质。
2.联系:物质的性质决定着变化,而变化又体现出性质。
探究点三 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提出问题  物质的性质和之间有怎样关系呢?
讨论交流  学生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如酒精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二氧化碳一般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石墨质软且呈深灰色,常用于制铅笔芯等。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物质的性质
一、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定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
2.本质区别:是否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二、物质的变化与性质间的区别和联系
三、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堂课通过生活事例,让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已有知识,营造民主、自由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讨论、合作、总结归纳,使学生在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在学生没有实验知识的基础上都尽可能让学生实践,让学生从知识到能力的转换。
不足之处        设计问题有些理论化,应从学生生活中实例中提出问题。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1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0-8-1 21:30:19 | 只看该作者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zip (2.17 MB, 下载次数: 998)



获取解压密码请打开微信扫描下面图片关注公众号即可自动发送
如果已关注并遗忘密码,请扫码进入公众号,在底部输入“密码”会自动回复最新下载密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7 20:2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