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5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业务学习心得 我们因“此”而成长 ——记如何进行听评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7-29 00:58: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听课评课是教师成长积累经验的一个有效方法,我往往可以在听课时,认识到自己的缺点,收获有趣的教学经验,然而,我又要如何让听课评课发挥最大的效益呢。

上午,一场《博采众长,提升自我》的讲座拉开了大幕。

    “听课”是一种对课堂进行仔细观察的活动,它对于了解和认识课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是提高教师素质,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而“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

如题所说,我们听评课的目的,无一不是“博采众长,提升自我”,那么就提到了如何去听,如何去评。

课前时,就要做到“有备而听,选择重点”。听课前,我们要去了解学段和学习目标,明白那堂课的教材内容和学习的重点难点,并对那堂课的内容有初步的教学设想。听课时,我们要想成长,就不仅仅是做到“听”课,我们还要学会“看”课,看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作为美术教师,课程内容相对来说不是那么的繁多,一到六年级的教材都较为熟悉,听课时,也更容易了解到这堂课的内容和重难点,但我常常忽略了思考,忽略了这堂课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忽略了学生的学习状态。

美术学科有四大学习领域,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每一个学习领域的侧重点都有不同,就要求我们在听课评课的着重点也要不断地去改变。在听课时,要做到听看结合,详细记录。美术课堂是灵活多变的,常常有一些有趣独特的教学活动和小点子,让听者受益匪浅,而这些有趣点,详细的记录下来可以有助于我的成长和学习,可以更好地应用在自己的课堂上。在听的过程的同时,思考整理和归纳小结也是同样的重要。

我们在课堂上去听,课下,我们就要学会去“评”,认真仔细的去评价这堂课。孙主任为我们详细讲解了如何去更好地评课。评课分为三个大点,一是明确评课目的;二是把握评课内容,对教学目标、教材等几个方面去深入的分析;三是讲究评课的艺术性,尊重讲课教师。评课可以说是我们听课时必不可少的环节,同一堂课每个人看到的都有不同,评价也就不同,一起评课,不仅可以让讲课者成长,也可以让听课者成长。

新的学期里,我要重视起听评课,让其成为自我成长的一个助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0-7-29 00:58:22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是开学培训的第二天,今天上午培训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听评课的重要性和一些常规要求。听评课是老师们的家常便饭,正常要求每个教师每周至少要听两节课,听完课及时讲评,但是我们平时的听评课好像只流于一种形式,很少促进教师的成长。

我认为听评课是教师成长的助推剂,尤其对于新教师来说更有必要坚持每周多听几节课,不管有经验教师的课,还是网络上专家们的讲课,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一种学习的好机会。平时老师要讲一次公开课都要认真备课,从教材的理解到教学方法的设计,从课堂练习的设计到教学课件的精心准备,甚至于学生回答问题的预想都是一层层地推敲,一遍遍地思考探究,每一遍的细节推敲都是一次刻骨铭心的记忆,对讲课教师来说都是一次飞跃的成长。对于听课教师来说,听课前的准备也很有必要。听课前能做到熟悉教材,听课时心中有数。能提前在内心形成一个自我的讲课模式,在听的过程中把听到的内容和自己的模式进行比较,以便有自己的思考,不是流于听而听。这样在评课时就能做到有话可评,有点可论。

    我记得自己刚参加工作时,校长和领导组去听我的课,每次听后都要在一起聊一聊,我感觉就是在那一次次极不情愿的聊课中自己在慢慢成长,知道自己讲课的缺点在哪,以后自己努力的方向是什么。那时校长对我们说年轻教师最简单实用的方法就是用目标教学法教学。每节课前根据教学目的给自己的一节课定几个明确的目标,讲完课发现自己的目标达成了,这说明你这节课就不会差到哪里去。

这么多年过去了,发现自己的长进远远没有刚毕业时那么快。但是自从来到中心学校,和这么多的年轻老师在一起,他们的进取心时刻在激励着我,和他们一起听课,评课,我发现自己的进步反而更大了。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坚持听课一些优秀教师的课,争取从他们身上学到更多的东西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08:5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