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53|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名师梳理|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7-29 00:15: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1单元知识要点梳理

一、课文内容梳理

《沁园春•雪》这首词,作者上阙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下阙抒情议论,气雄万古,风流豪壮。抒发了作者的豪情壮志以及坚信心胜的信心。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意境壮美雄浑、气势磅礴,感情奔放,胸怀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是中国词坛咏雪抒怀的杰作。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表达了对祖国无比的爱。

《乡愁》以一个游子的感触,通过一系列形象的比喻,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乡爱国之情,表达了华夏儿女盼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林徽因的代表作之一,关于该诗的创作意图,有两种说法:一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一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表达了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出生带来的的喜悦,是一位母亲对新生命的“爱的颂歌”。

《我看》用生动的词汇,描绘了美丽的自然画面。表达了人的爱,是大自然的赐予,最终人的爱又将回归于大自然之中去的主题。

二、单元字词汇总

1.字音

莽莽(mǎng)  分外(fèn)  妖娆(ráo)    稍逊(xùn)  风骚(sāo)  成吉思汗(hán)

今朝(zhāo)  数风流人物(shǔ)  汹涌(yǒng)  刮着(guā)  腐烂(fǔ)   娉婷(pīnɡ)  鲜妍(yán)  冠冕(ɡuān)(miǎn)    浮动(fú)  呢喃(ní)  丰润(rùn)  红晕(yùn)  忧戚(qī)  枉然(wǎnɡ)  谐奏(zòu)  飘逸(yì)  坦荡(tǎn)    摇曳(yè)  翅翼(yì)

2.字形

sī(嘶)哑  hóu(喉)咙  悲fèn(愤)  lí(黎)明  邮piào(票)  坟mù(墓)  海xiá(峡)  云yān(烟)  轻línɡ(灵)   庄yán(严)  柔nèn(嫩)  é(鹅)黄   liánɡ(梁)间 nínɡ(凝)望   màn(漫)游  吹xī(熄)  沉zuì(醉)

3.解词

莽莽: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须晴日:等到。妖娆:娇艳美好。

折腰:弯腰行礼,这里是倾倒的意思。略输文采:这里是“差、失”的意思。

天骄:天之骄子。俱往矣:都。风流人物:这里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嘶哑:声音沙哑。

汹涌:(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激怒:停止、停息。温柔:温和柔顺。

腐烂:有机体由于微生物的滋生而破坏。娉婷:形容女子的姿态美。鲜妍:鲜艳。

呢喃:本课形容燕子的叫声。忧戚:忧伤烦恼。戚,悲伤。枉然:白白地。

飘逸:漂浮,飘散。流盼:转动目光观看。盼,看视。摇曳:摇荡,晃动。

三、文学常识

1.宋词: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简称“词”,词,又称长短句、乐府、近体乐府、诗余”。  词,萌发于隋唐之际,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最初的词都可以配合音乐来唱。

“词”按字数一般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到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

一首词词可以没有题目,但不可以没有词牌。词牌是词谱的名称。词谱的数目繁多,到清代康熙时期,总数应在一千以上,如《如梦令》、《西江月》、《蝶恋花》、《念奴娇》等。

词的单位量词称为“片”或“阕”。“片”即“遍”,指乐曲奏过一遍。“阕”原是乐终的意思。一首词的两段分别称上、下片或上、下阕。

宋词主要有两种主要艺术风格——婉约与豪放。

“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

“婉约派”以“李清照”“柳永”“秦观”为代表。

2.现代诗歌:

现代诗歌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中国近现代诗歌的主体新诗,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它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内容,以打破旧体诗 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的新体诗。“现代诗”名称,开始使用于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

现代诗歌特点有:

(1)形式自由。

(2)内涵开放。

(3)意象经营重于修辞。

(4)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谐的音乐性,形式上分行排列。

3.作者作品

1.《沁园春·雪》的作者是毛泽东,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新中国的缔造者,他的诗文大气、开阔、雄浑、磅礴而又洒脱。

2.“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3.《我爱这土地》选自《艾青诗选》,作者艾青,原名蒋正涵。《我爱这土地》选自《艾青诗选》,作者艾青,原名蒋正涵。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奠定了他诗歌的基本艺术特征和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他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4.《乡愁》的作者是余光中,他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诗人和诗评家。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强烈的思乡爱国之情,表达了华夏儿女盼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5.(1)《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作者是林徽因,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建筑师、诗人、作家,新月派诗人之一。

6.穆旦,原名查良铮,曾用笔名梁真,现代主义诗人、翻译家,是“九叶诗派”的代表性诗人。代表作有《探险队》《穆旦诗集》《旗》《穆旦诗选》《穆旦诗文集》等。

四、文章主题思想

1.《沁园春·雪》这首词咏雪言志,抒发了词人对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伟大的抱负。充分表现了当代无产阶级英雄和革命人民的豪情壮志。

2.《我爱这土地》诗人借土地抒发自己对处于日本铁蹄蹂躏下祖国深沉的爱和为国献身的热情。表达了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存亡的关头,为祖国献身的思想和对祖国的无限挚爱之情。

3.《乡愁》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强烈的思乡爱国之情,表达了华夏儿女盼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来源:“初中教师园地”公众号】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0-7-29 00:15:43 | 只看该作者
第2单元要点梳理

一、课文内容梳理

1.《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先生于70多年前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为学生所作的演讲,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启蒙教育,有很强的针对性。这篇讲演针对听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深入地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以及怎样才能做到“敬业与乐业”,并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理想的生活。

2.《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和饱含深厚人道主义的精神,热情赞美了圆明园的美丽和艺术价值,强烈谴责了侵略者焚毁文明的罪行,表现出作者不畏强权,仗义执言的伟大气魄。

3.《论教养》文章从什么是教养,到剖析教养的重要表现——优雅风度,最后点出教养的本质是尊重。作者先列举了“无教养”的表现,再列举“有教养”的表现,再由“教养”转到“风度”,最后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思考教养的真谛,呼吁大家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4.《精神的三间小屋》是一篇集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的说理性散文,作者由身体活动的空间引出对人心灵活动的空间的思考,独辟蹊径,通过对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描写、议论、抒情,表现了关注个性、关注自我、关注人的精神生活的思想。

二、单元字词汇总

1.字音字形      

心无旁骛  (wù)   亵渎(xiè  dú)骈pián进   倘tǎng 若   厌恶(wù)  驰骋(chěng)              禅(chán)师  佝偻(ɡōu  lóu)   咽(yàn)气 骈(pián)进  哭丧(sāng)着脸 佛(fó)门  强聒(guō)不舍  解剖(pōu )chóu(绸)缎 晨xī(曦)   箱qiè(  箧  )瞥见  (piē)  赃物(zāng)   缀满(zhuì)涵养(hán)   尴尬(gà)    恪守(kè)

汲取(jī)  遵循(xún)   箴言(zhēn)    汤匙(chí) 不懈(xiè)

矫揉造作(jiǎo  róu)       疲惫不堪(pí bèi  bù  kān)  慎重(shèn)    忸怩niǔ  ní作态   大发雷霆tíng

宽宥(yòu)  游弋 (yì)  窗棂(líng  )   坍(tān)塌   嘟囔( dū  nang  )

轻觑(qù)   麾(huī)下  广袤  (mào)   赘(zhuì)余   要诀(jué)  困厄(è)

襟(jīn)怀  灼(zhuó)晃   自惭形秽(huì)   憎恶(zēng    wù  )俯拾即(jí)是   

2.重点词语

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安居乐业: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断章取义: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句或一段。断:截取。章:篇章。

不二法门: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言不及义:说不到正经事上。

亵渎:轻慢,不敬。强聒不舍:唠叨,没完没了。

赃物:贪污、受贿、盗窃等非法获取的财物  。箱箧:指大小箱子。

制裁:将不法分子施以处分。用强力管束或处罚有不法行为的人,使其不得胡作非为。

荡然无存:荡:洗涤;荡然:干净的样子。全都毁坏,消失尽净。空荡荡的什么东西也不存在了。

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

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长处。

眼花缭乱: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也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

贸然:轻率地,不加考虑地。疲惫不堪:形容非常疲乏,过度劳累。

彬彬有礼: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

大发雷霆:比喻大发脾气,大声斥责。漠不关心:态度冷淡,毫不关心。漠,冷淡。

随心所欲: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

一意孤行: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

贤达:有才能、德行和声望的人。恪守:严格遵守。自持:控制自己的欲望或情绪。

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矫,把弯的弄直。揉,把直的弄弯。

扭捏作态:具有矫揉造作或夸张的性格;也指不是天然或自然的。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唆,唠叨。随机应变:指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

自惭形秽:“惭”,惭愧;“形秽”,容貌丑,形象不好。原指因自己容貌举止不如别人而感到羞愧。后泛指因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

不知所措: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遭受困窘或处境为难时心神慌乱。

林林总总:林林,众多的样子;总总,众多而杂乱的样子。形容杂乱众多。

俯拾即是:俯,低头,弯腰;即,就。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

鸠占鹊巢:斑鸠占据喜鹊的巢。比喻强者欺凌弱者,获得现成的东西。

李代桃僵:李树代替桃树僵死。比喻兄弟相爱相助,患难与共。后用以指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襟怀:胸襟、胸怀;心胸。  广袤:土地的面积。东西的宽度为广,南北的长度为袤。

驰骋:①骑马奔跑,奔驰。②自由地或随意地到处走动,漫游。

坍塌:崩塌。  形销骨立:形容身体非常消瘦。

间不容发:两物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形容  事物之间距离极小。也形容与灾难相距极近,  情势极其危急。

富丽堂皇:形容房屋宏伟豪华。也形容诗文辞藻华丽。

丰功伟绩:对社会做出突出贡献,创造过巨大业绩。

附庸风雅:指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三、文体常识。

1.议论文知识:

(1)议论文的概念: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议论文是以理服人。

(2)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作者所持的见解(需要证明什么)

论据:用于证明论点的材料(用什么证明)

论证: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怎样证明)

(3)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即引论--本沦--结论)。

(4)议论文的语言特点:准确严密、概括性强。

2.  演讲的基本知识:

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同时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演讲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认清对象,确立主旨;②思维清晰,节奏明快;③感情充沛,例证动人;④语言准确,形象生动。

3. 书信有关常识:

书信的格式一般包括称呼、问候语、正文、祝愿语、署名、日期六部分。     

(一)称呼:

称呼是书信的开头,要顶格写。称呼后面要加冒号。   

(二)问候语:     

问候语在称呼下另起一行,空两格写。     

(三)正文:正文可以紧接问候语写,也可以另起一行空两格写。   

这是书信的主要部分,要直截了当地把要告诉对方的内容条理清楚地写下来,要写出真情实感。如果要说的事情不止一件,应每件事写一段。书信不要使用华丽的词语,更不能言不由衷。     

(四)祝愿语:正文写完后,通常要向对方表示致敬或祝福。

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此致”或“祝你”,再另起一行顶格写“敬礼”或“健康”等祝福的话。

(五)署名:在信纸的右下方。

(六)日期:写在署名的正下方。(署名在上,日期在下)

四、作者作品

1.梁启超(1873~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子、哀时客、饮冰室主人、自由斋主人等,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曾和康有为一起领导维新变法(戊戌变法),所著作品名称为《饮冰室合集》。

2.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本文是1861年11月25日,圆明园被焚毁后一年后,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回信。

3.利哈乔夫(1906—1999),苏  联学者、作家。其地位相当于托尔斯泰和陀思妥  耶夫斯基,是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大师,被誉为  “俄罗斯知识分子的良心”。著作有《善与美书简》、《俄罗斯思考》等。

4.《精神的三间小屋》选自《毕淑敏散文》。毕淑敏,当代作家、心理学家。著有《毕淑敏文集》十二卷,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拯救乳房》《女心理师》《鲜花手术》等畅销书。

五、文章主旨

1.《敬业与乐业》这篇讲演针对听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深入地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以及怎样才能做到“敬业与乐业”,并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理想的生活。

2.《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中,雨果立场坚定,态度鲜明地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谴责英法联军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敬重,对人类文化成果的无比珍惜。

3.《论教养》章文通过列举众多“有教养”及“无教养”的现象,深入浅出地探究“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启发我们思考教养的真谛,自觉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4.《精神的三间小屋》文章集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通过对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描写、表现了关注个性、关注自我、关注人的精神生活的思想。

六、经典词句积累。

1.(1)安其居,乐其业。

(2)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3)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4)主一无适便是敬。

(5)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

(6)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7)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2. 毕淑敏语录   

(1)人生的重大决定,是由心规划的,像一道预先计算好的框架,等待着你的星座运行。如期待改变我们的命运,请首先改变心的轨迹。

(2)教养必须要有酵母,在潜移默化和条件反射的共同烘烤下,假以足够的时日,才能自然而然地散发出香气。

(3)疲倦是一种淡淡的腐蚀剂,当它无色无嗅地积聚着,潜移默化地浸泡着我们的神经,意志的酥软就发生了。

(4)我不相信手掌的纹路,但我相信手掌加上手指的力量。

(5)人活着是为什么?自己快乐同时使别人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0-7-29 00:16:33 | 只看该作者
第3单元知识点梳理

岳阳楼记

文学常识

《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是范仲淹,字希文,北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岳阳楼与武汉的黄鹤楼、南昌的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一词多义

明:(1)(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越明年(2)(明媚) 至若春和景明

以:(1) (来) 属予作文以记之(2)( 因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夫:(1)(那) 予观夫巴陵胜状(2)(表句尾感叹) 嗟夫

观:(1)(看) 予观夫巴陵胜状(2)( 景象)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极:(1)(直到)北通巫峡,南极潇湘(2)(穷尽,尽头) 此乐何极

(3)(表示程度深)感极而悲者矣

或:(1)(或许 )或异二者之为(2)( 有时) 而或长烟一空

空:(1)( 天空) 浊浪排空(2)( 消散) 长烟一空

通:(1) (顺利) 政通人和(2)(通向) 北通巫峡

和:(1)(和乐) 政通人和(2)(和煦) 春和景明

则:

(1)那么 :然则何时而乐(2)就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3)就: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归(1)归依:微斯人,吾谁与归(2)聚拢:云归而岩穴暝

备(1)前人之述备矣:译尽(2):备齐

词类活用

⒈百废具兴(动词作名词,荒废了的事业)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名词作状语,在……之前)

3.后天下之乐而乐(名词作状语,在……之后)

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

⒌忧谗畏讥(名词作动词,别人说坏话)

⒍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形容词作名词,贤明之人)

⒎而或长烟一空(形容词作动词,消散)

⒏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名词活用作状语,向北;向南)

⒐或异二者之为(动词活用作名词,这里指心理活动)

古今异义

⒈气象万千【古义:景色和事物;今义:天气变化;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

⒉微斯人【 古义:(如果)没有;今义:微小】

⒊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古:景象;今:看】

⒋横无际涯【古:广远;今:与“竖”相对】

⒌浊浪排空【古:冲向天空;今:全部去除掉】

⒍予观夫巴陵胜状【古:指示代词,表远指,相当于“那”;今:丈夫,夫人】

⒎前人之述备矣【古:详尽 今:准备】

⒏增其旧制【古:规模 今:制度】

⒐作文【古:写文章 今:作文】

⒑至若春和景明【古:日光;今:景色、景物】

11则有去国怀乡【古:国都;今:国家】

⒓则有去国怀乡【古:离开;今:前往】

⒔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古:曾经;今:品尝】

⒕越明年 【古:及,到;今:越过】

⒖宠辱偕忘【古:荣耀;今:恩宠】

⒗沙鸥翔集【古:群鸟停息在树上;今:集体,集中】

⒘进亦忧【古:在朝廷做官;今:前进】

⒙退亦忧【古:不在朝廷做官;今:后退】

通假字

⒈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⒉百废具兴(通“俱”,全,皆,都)

句式分析

⒈倒装句

例:微斯人,吾谁与归?(疑问代词“谁”作宾语,宾语前置。语序应为“吾与谁归”。)

⒉判断句 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也”表判断语气。)

⒊省略句  例:属(zhǔ)予(yú)作文以记之。(省略主语“滕子京”。)

⒋状语后置  例: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⒌定语后置  例: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6.宾语前置句 例:吾谁与归?

(4)重点词语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谪:封建官员降职或远调 2、越明年 越:到了  明年:第二年  

3、百废具兴具:通“俱”,全、都  4、增其旧制 制:规模。

5、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通“嘱”,嘱托。 作文:写文章 以:来 之:代指重修岳阳楼这件事。

6、予观夫巴陵胜状  夫:那 胜状:胜景,好景色。 7、朝晖夕阴 晖:日光

8、浩浩汤汤:水势浩大的样子   9、横无际涯横:广远 际涯:边。

10、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大观:雄伟景象 11、前人之述备也 备:详尽

12、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然则:虽然这样,那么……   极:尽

13、迁客骚人 迁客:降职远调的人骚人:诗人    14、连月不开开:天气放晴

15、若夫淫雨霏霏  若夫:像那   淫雨:连绵的雨  霏霏:雨雪繁密的样子

16、浊浪排空 排:冲向          17、日星隐曜 山岳潜行 曜:光辉  潜:隐没

18、薄暮冥冥 薄:迫近            19、去国怀乡  去:离开   国:国都

20、忧谗畏讥 谗:谗言,说坏话讥:批评指责       21、感极而悲者也极:到了极点

22、春和景明  景:日光。     23、波澜不惊 :平静

24、锦鳞游泳  鳞:鱼儿  25、郁郁青青 郁郁:形容香气很浓。青青:茂盛的样子

26、而或长烟一空 或:有时  一:全  27、此乐何极   极:穷尽。

28、宠辱偕忘 宠:荣耀。偕:一起。 28、把酒临风   把:持、执  临:对着

29、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曾经 求:探求  仁人:品德高尚的人仁人

30、或异二者之为 或:“或许”“也许”的意思。  为:(以上)两种心情。

3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以:因为    3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庙堂:朝廷

33、是进亦忧,退亦忧 是:这,这样   进:在朝廷做官  退:不在朝廷做官

3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在……之前    后:在……之后

35、微斯人,吾谁与归   微:没有  归:归依

三、常见重点问题简答

1、出自本文的成语。

百废俱兴    政通人和    气象万千    心旷神怡     浩浩汤汤   

先忧后乐    气象万千    波澜不惊    春和景明     皓月千里

2、用课文语句填空

①写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原因句子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②作者写本文的原因是:属予作文以记之。

③表现洞庭湖“胜状”或“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④前人之述备矣中“前人之述”指的是:唐贤今人诗赋。

⑤“迁客骚人”览物之情有哪两种?:悲  和  喜;作者认为览物之情应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⑥登斯楼也中的“斯楼”是指“岳阳楼”。

⑦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是指:

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 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

⑧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是指:居庙堂之高;“退”是指:处江湖之远。

⑩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亦忧”是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退亦忧”是指: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⑾本文中能表现作者阔大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⑿本文中能表现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⒀句子“微斯人,吾谁与归”中“斯人”是指:古仁人。

⒁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⒂《岳阳楼记》中最能表达作者政治见解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⒃“迁客骚人”抒发“览物之情”的句子有:

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也。

3.作者写“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目的是什么?

说明滕子京虽然被贬谪,却依然积极进取,有“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

4.腾子京“谪守巴陵郡”,却仍然“重修岳阳楼”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仍然奋发治理政事,也具有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襟。
5.“衔远山,吞长江”用“衔”和“吞”写出了洞庭湖的什么特点?

生动表现了远山、长江和洞庭湖的关系,写出了洞庭湖的浩淼和气势。

6.第二段表明“岳阳楼之大观”的句子是什么?景物特点怎样?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表现了洞庭湖景象开阔而多变化的特点,渲染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

7.作者写岳阳楼及其周围景色的目的是什么?景色特点与作者本人特点有联系吗?

写岳阳楼及其周围景色的目的是引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景色特点与作者本人特点吻合:洞庭湖景色开阔,极有气势,这与作者的开阔胸襟和宏伟气度吻合。

8.三、四两段写出哪两种不同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的不同览物之情?

景色一:天气阴冷(阴);   相关览物之情: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悲)

景色二:春光明媚(晴);   相关览物之情: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喜)

9.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的实质是什么?

   他们的悲喜之情都是“以物”“以己”而生。(以物喜,以己悲。)

10.作者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的目的是什么?

    与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对比,突出古仁人之心。

11.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是什么?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胸襟阔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以天下为己任)。

12.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与古仁人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迁客骚人: 以物喜,以己悲。(思想感情受外物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所左右。)

古仁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思想感情不受外物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所左右,有开阔的胸襟,以天下为己任。)

14.“居庙堂之高”和“处江湖之远”分别指什么?“进”和“退”分别照应什么?

“居庙堂之高”指在朝廷做官,“处江湖之远”指不在朝廷做官。

“进”照应 “居庙堂之高”,  “退”照应 “处江湖之远”。

14.用原文语句回答怎样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5.范仲淹借此文委婉地表达了对滕子京的劝勉,结尾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感慨。就全文来看,这句有何言外之意?

一方面   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

另一方面  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1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品德。

17.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及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18.“其喜洋洋者矣”是一种‘乐”, “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是一种‘乐’.两种“乐”有何不同?

答:前者是个人因“物”因“己”而乐后者是因天下百姓的“乐”而乐。

19.第二段中,“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句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的抒情)

20.(1)第三四段作者用虚笔设想了一明一暗两个场景,为什么会产生一悲一喜的结果?  

自然的景象包括天气的阴晦晴朗会影响人的情绪,天气恶劣才会“感极而悲”,天气好才会“心旷神怡”(2)第三、四段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写这两段的目的是什么?)
答:推导出“古仁人之心”与“二者之异”,表现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博大胸襟。
(3)作者用两段文字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

意在与“古仁人之心”作对比,突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怀和高尚情操。

(4)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是什么?    答:以物喜,以已悲。

20、第五段中“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指的是什么?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作者对“二者之为”持什么态度?      答: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引出古仁人之心的内涵。否定。
21、作者赞美古仁人的实际目的是什么? 否定迁客骚人的悲喜观,勉励友人。
22、“迁客骚人”“古仁人”的区别在哪里?答:悲喜观不同;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已悲”。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3、第五段的议论作用是什么?答: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中心。

24、第④段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济世情怀。(范仲淹是北宋名臣,关心民生疾苦,一心为国,心忧天下苍生。此句表现他把国家的忧患放在首位,把个人的欢乐放在最后,表现了为国担忧、为民着想的美好品质。)

25.下面一则链接材料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什么联系?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链接】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

范仲淹:表达出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强调为人要有宽阔的胸襟和崇高的人格,以天下为己任,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激励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忧国忧民,无私奉献。

孟子:强调君王应该重视百姓,关心百姓的生活疾苦,以百姓为先为本,和百姓同甘共苦,即民本思想。

26、“古仁人之心”指的是什么?结合现实生活评价一下“古仁人之心”。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评价:古代的仁人,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动摇,这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在人生的路上,有宠有辱,有喜有悲,我们也应该有古仁人的心态:悲则泰然,喜则淡然。

27.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曾激励了一代代的仁人志士,回望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的历史,这样的人物数不胜数。你能从我们学过的古诗文中找出这样的例子吗?

    答:明代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8、岳阳楼风景管理处拟在门票上印制“岳阳楼简介”,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代写一段说明性文字。

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之一。登上此楼,可以观赏洞庭湖的壮美景色。历代文人墨客登临抒怀,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写下了千古绝唱《岳阳楼记》,岳阳楼因此闻名天下。(位置、自然景观特点、人文价值等方面来写)

29、请你简单评价一下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

“先忧后乐”的思想是作者对待仕途进退和报效国家的道德准则,在封建社会具有深远的影响,客观上有利于人民。从本质上讲,他的“忧天下”的主张是忧君思想,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但他所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借鉴和教育意义。

四、翻 译: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谪为巴陵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增它原来的规模,把唐代名人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观赏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都在洞庭一湖。它连接着远处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早晴晚阴,气象万千。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的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然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江,降职的官史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自然景物所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连续几个月不放晴,阴冷的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辰隐藏起了光辉,山岳也潜伏起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前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时分天色昏暗,老虎怒吼猿猴悲啼。在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诽谤、害怕讥讽的情怀,会觉得满眼萧条景象,感慨到极点而悲伤了啊。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万里碧绿;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水中畅游。岸边的香草,小洲上的兰花,茂盛并且青绿。有时大片的烟雾完全消散了,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照在湖面上闪着金色,月影映入水底,像沉潜的玉璧,渔夫的歌声互相唱和,这种快乐哪有穷尽!在这时登上岳阳楼,就有心胸开朗,精神愉悦;荣辱全忘,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是喜洋洋的欢乐啊。   

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这两种表现,为什么?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则为百姓担忧;不处在荒远的江湖中,则替君主担忧。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也担忧,推举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那么我同谁一道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醉翁亭记



“而”用法:

1.蔚然而深秀者:表并列2.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表承接

3.而年又最高:表递进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表递进

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表承接6.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表承接

7.水落而石出者:表承接8.朝而往,暮而归:表修饰

9.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表因果10.往来而不绝者:表修饰

11.临溪而渔:【有争议】Ⅰ.当“临”为动词时,表顺接 Ⅱ.当“临”为介词时,表修饰

12.溪深而鱼肥:表并列13.泉香而酒洌:表并列

14.杂然而前陈者:表修饰15.起坐而喧哗者:表并列

16.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表承接17.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

“之”用法: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2.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助词,的

3.名之者谁:代词,指醉翁亭

4.醉翁之意不在酒:助词,的

5.山水之乐:助词,的

6.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代词,指代“山水之乐”

7.山间之朝暮也:助词,的

8.宴酣之乐:助词,的

9.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词类活用

1. 山行六七里 山:沿着山谷,名词作状语

2.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翼然:像鸟儿的翅膀张开一样,名词作状语。

3. 名之者谁 名:命名,取名,名词用作动词。

4. 自号曰醉翁也 号:取名,名词用作动词。

5.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前)乐:以……为乐,意动用法;(后)乐:乐趣,名词。

6. 至于负者歌于途 歌:歌曲,名词用作动词,唱歌。

7. 杂然而前陈者 前:在前面,名词作状语。

8. 太守宴也 宴:设宴,名词作动词

古今异义词

非丝非竹【竹:古义:管乐器;今义:竹子】

四时之景不同【时:古义:季节;今义:时间】

野芳发而幽香【发:古义:开放;今义:散发】

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古义:情趣;今义:愿望,心愿】

林霏开【开:古义:消散;今义:打开】

颓然乎其间者【颓然:古义:醉醺醺的样子;今义:颓废的样子】

一词多义

1.归:太守归而宾客从:回去  云归而岩穴暝:聚拢 暮而归:回来

2.谓:太守谓谁:为,是   太守自谓也:命名

3.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居高向下   临溪而渔:靠近

4.秀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秀丽   佳木秀而繁阴:草木茂盛的样子

5.乐山水之乐:乐趣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欢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对...感到快乐



特殊句式

1.倒装句: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正常语序应为“于途歌”“于树休”。状语后置句)

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述以文:述之以文,以文述之,即是省略句,又是倒装句,属状语后置句。)

2.判断句:

环滁皆山也。(“也”表示判断语气。)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醉翁亭也。(“也”表示判断语气。)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水落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庐陵欧阳修也。(“也”表示判断语气。)

3.省略句: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心”和“酒”前面都省略了介词“于”,应为“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

出自本课的成语

1、【觥筹交错】酒器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许多人相聚饮酒的热闹场面。

2、【峰回路转】 亦作「山回路转」。 ①本义指山势曲折,道路随之迂回。 ②今常比喻事情经历曲折后,出现新的转机。

3、【醉翁之意不在酒】 通常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也比喻别有用心。

4、【水落石出】 本意是水位下降后石头显露出来。后用以比喻事物真相完全显露。

5、【山肴野蔌】 野味和野菜。亦作「山肴野湋」。

6、【风霜高洁】 天气高爽霜色洁白。

7、【前呼后应】 本意是前面的人在呼喊,后面的人在应答。现多用来比喻写文章结构严谨,首尾呼应。

①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在干涉别国内政。

②这个案情十分复杂,扑朔迷离,但侦察人员决心全力以赴,非把它查个(水落石出)不可。

课文翻译

环绕着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许多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清流)从两座山峰中间飞淌下来的,是酿泉啊。山势回环,路路弯转,有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啊。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中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客人来这里喝酒,喝了少许就醉了,而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取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光水色中啊。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就消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早晨和晚上。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天高气爽,霜露洁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中的四季的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答应,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的人们在出游啊。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水酿酒,泉水香甜而酒水清醇,山中的野味野菜杂七杂八地摆放在前面的,这是太守的酒宴啊。酒宴上畅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没有管弦乐器助兴),投壶的人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起来坐下,大声喧哗的,是众位宾客欢乐的样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夕阳落山,人的影子散乱一地,是太守回去、宾客跟随啊。树林枝叶茂密成荫,

鸟儿到处鸣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唱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喝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欧阳修啊。

理解默写。

①、写醉翁亭命名的缘由的句子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②、解释“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③、写山间早晨景色的句子是:日出而林霏开;

④、写山间傍晚景色的句子是:云归而岩穴暝;

⑤、写春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

⑥、写夏景的句子是:佳木秀而繁阴;

⑦、写秋景的句子是:风霜高洁;

⑧、写冬景的句子是:水落而石出者;

⑨、第三段写游琅琊山的情形,共写了哪四个场面: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⑩、表现本文主旨的句子是: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⑾、表现禽鸟乐的句子是: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⑿、照应“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的句子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13)、太守之乐其乐中的太守的“乐”是指什么?

“寄情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之乐。”

阅读理解

1、全文四个自然段。

第一段,写醉翁亭的位置和形势,以及命名的经过,解释“醉翁”的含义,表现作者寄情山水寻找乐趣的心情。  

第二段,写亭外山间景物的美丽可爱,山中早晚以及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异,千变万化,美妙无比,使人感到乐趣无穷。

第三段,写滁州人的游乐和作者同宾客游宴的欢乐情景,表现作者寄情于山水之间与民同乐的欢快心情。

第四段,写作者游醉回归和愉快心情,进一步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同时交代归来后写了这篇《醉翁亭记》。

2、内容主旨:

全文以“乐”字贯穿,通过对滁州优美风景的描写,表现了作者自己寄情山水和与民同乐的思想。

3、第一段写景的顺序是什么?写景的作用是什么?

由远而近;写醉翁亭周围环境的优美,引出醉翁亭,为下文写太守与民同乐作铺垫。

7、请抓住一个特点,对文章的第二小节进行赏析。

示例:语言简洁。这一小节写了山间的朝暮之景和四季之景,每种都抓住最主要的特点,只写了一句话。言简意赅,作者的情感也蕴涵在里面。(大意正确即可)

8、第三段中有四幅画面,请用简洁的文字概述出来,并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滁州的人如此兴高采烈地出游,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这与太守的励精图治有关。太守为人民安居乐业而高兴。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

9、本文以乐为线索,由景生情,情景交融,表达了欧阳修怎样的情怀?(或文章的主题)

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情怀,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被贬后悠然自得的旷达情怀。

10、简要阐述本文中“醉”和“乐”之间的关系。

“醉”和“乐”是统一的。作者因乐而醉,醉又增添了乐;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11、“太守之乐”具体有哪些?其本质是什么?

(1)“山水之乐”;(2)“宴酣之乐”;(3)“乐人之乐”。三乐归一,其本质都是“与民同乐”。

12、结合写作背景理解“太守之乐其乐”的含义。

一是借欣赏山水秀丽景色,排遣心中抑郁,二是借与众人游琅琊山,寄寓与民同乐的理想。

13、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来看,两人的思想有什么共同之处?

两人有都被贬的政治遭遇,但都“不以己悲”,都具有“忧民”及“与民同乐”的思想,都具有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

15认为文中太守的生活态度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答:太守的生活态度是积极乐观的。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遇到一点困难就怨天尤人,不去寻找解决困难的办法,而作者在仕途受挫的情况下,没有抱怨,而是心系百姓,与民同乐。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学习他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14、《小石潭记》、《岳阳楼记》、《桃花源记》与《醉翁亭记》一样,都是借景言情、感世抒怀之作。请根据提示,在空白处填上与文章主旨或者景物特点相关的词语。

《岳阳楼记》回荡着忧乐天下的恢宏之音。     

《醉翁亭记》洋溢着与民同乐的和谐之音。

《小石潭记》弥漫着悄怆幽邃的凄寒之风。   

《桃花源记》飘逸着宁静祥和的理想之风。

5、对联:

①欧阳修与百姓同乐

范仲淹以天下为忧。

②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

醉翁亭下欧阳修借景抒情

(或醉翁亭里欧阳修与民同乐。)



湖心亭看雪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陶庵梦忆》。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浙江绍兴)人。原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时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琅嬛文集》《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白洋潮》等绝代文学名著。

读音

更(gēng)定  拥毳(cuì)衣    崇祯(zhēn) 雾凇(sōng) 沆砀(hàng)(dàng)

余舟一芥(jiè)铺毡(zhān)对坐 余拏(ráo)一小舟 强( )

注释

1、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1628-1644)。

2、俱:都。3、绝:消失。

4、是日更(gēng)定:是,代词,这。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定,开始。

5、余:第一人称代词,我 。6、拏:通“桡”,撑(船)。

7、拥毳(cuì)衣炉火: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毳衣:细毛皮衣。毳:鸟兽的细毛。

8、雾凇沆砀:冰花一片弥漫。雾,从天上下罩湖面的云气。凇,从湖面蒸发的水汽。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曾巩《冬夜即事诗》自注:“齐寒甚,夜气如雾,凝于水上,旦视如雪,日出飘满阶庭,齐人谓之雾凇。

9、上下一白:上上下下全白。一白,全白。一,全或都,一概。10、惟:只有。

11、长堤一痕:形容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堤,沿河或沿海的防水建筑物。这里指苏堤。一,数词。痕,痕迹。

12、一芥:一棵小草。芥,小草,比喻轻微纤细的事物;(像小草一样微小)。

13、而已:罢了。14、毡:毛毯。

15、焉得更有此人:意思是: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焉得,哪能。更,还。

16、拉:邀请。

17、强(qiǎng)饮:尽情喝。强,尽力,勉力,竭力。一说,高兴地,兴奋地。

18、大白:大酒杯。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也泛指一般的酒杯,这里的意思是三杯酒。

19、客此:客,做客,名词作动词。在此地客居。20、及:等到。21、舟子:船夫。

22、喃喃:低声嘟哝。23、莫:不要。

24、相公:原意是对宰相的尊称,后转为对年轻人的敬称及对士人的尊称。25、更:还。

26、痴似:痴于,痴过。痴,特有的感受,来展示他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本文为痴迷的意思

一词多义

一:   ①上下一白:全 ②长堤一痕:数目,最小的正整数,大写是“壹”。

更:①是日更定:旧时将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②更有痴似相公者还

是:  ①是日更定:这 ②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表示肯定的判断或解释

绝:   ①湖中人鸟声俱绝:消失 ②与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与世隔绝

通假字

拏一小船:拏,通“桡”,撑船

问答题

1、作者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

侧面烘托,由堤及亭,由亭到舟,由舟及人,层次清楚地描绘了一幅天地茫茫,浑然难辨,人融于景,物我相融的湖山雪夜水墨画,情趣盎然。

2、写赏雪,却写到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多余吗?为什么?(写湖心亭巧遇两人的情节的作用?)

不多余。因为写湖心亭上两个金陵人对坐饮酒、“余”被邀勉力喝三杯的情景,为文章开出另一境界,一是使文章富有波澜,给沉寂浑茫的夜景增添一分生气和一分暖色,给人以一种欣逢知己的惊喜。二是借他人之口抒发知已难逢的惆怅,真实地体现作者的情绪变化。痴”情人不只“我”一个,巧妙的侧面烘托,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

3、结尾的“痴”有何含义和作用?(结尾舟子的话表达了作者的怎样的情感?)                                                              “痴”的含义应是“痴迷”“着迷”,为西湖的雪景而迷,为故国的山河而迷,也为知音难觅而迷。作用是画龙点睛,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4、文中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况且文章末尾舟子还出现了,这是不是矛盾?

这里并不矛盾这样写突出自已与舟子的志趣不同,反衬自己清高与孤傲的情怀,这个小小的尾声,如轻舟荡浆,使人感到文情摇曳,余味无穷。

5、“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

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

6、“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提示:要从内容和结构两面答) (“独”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联系全文看,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这种生活态度在《爱莲说》中也有相似的语句,请写出来。)

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清高与孤傲的情怀,为下文作伏笔。

7、“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

显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混濛一片,举目皆白的景象。

8、“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

“强”表现作者的喜悦和豪爽心情;“拉”表现客人的喜悦心情。

9、“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

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和清高与孤傲的情怀。

10、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以记叙开头,以议论结尾,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静中有动,寂中有声。

11、量词“痕、点、芥、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了视觉的移动,使人感叹人在天地间,不过是沧海一粟,同时使画面有如一幅水墨画,增添无穷美感,体现了作者炼字的功力。

12、按课文内容填空:

(1)看雪的时间:    凌晨;        (2)看雪的地点:    湖心亭;   

(3)看雪的人物:我及在湖心亭上碰到的两人;(4)看雪的氛围:寂静、空旷、混沌、孤独的氛围;

(5)看雪的方式:划一小船独往;      (6)看到的雪景:       白茫茫一片。

13、 作者在亭上与人相遇饮酒共话的情景,与下列诗句中哪两句相似( B )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酒逢知己千杯少

C.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D.君向潇湘我向秦

14、古往今来咏雪的古诗文极多,请摘录几联。(不少于4联)

①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②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③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理解性填空

1、点明时间地点及当时环境的句子是: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描写雪景的句子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3、点明作者偶遇知音的惊喜之情的句子是: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4、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收束全文的句子是: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八、课文内容理解。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想一想这句中“绝”字的妙在何处?

①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②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③一个“绝”字,从听觉入手,描绘了一幅人鸟受冻,悄然无声,不敢外出的寒冬静默图。2、“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表现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

3、“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

显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混濛一片,举目皆白的景象。

4、“与云与山与水、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这些词对表达中心有何作用?

副词、数量词的使用,于微观中显出宏观,把铺天盖地的雪景烘托而出,写出了视觉的移动,使人感叹人在天地间,不过是沧海一粟。

5、“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

“强”表现作者的喜悦和豪爽心情;“拉”表现客人的喜悦心情。

6、哪些动词表现作者的“痴”?“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

①拏、拥、往、看 ②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 ③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7、作者引用舟子的话有什么用意?作者为何要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

①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赞赏,作者的确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衬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虚此行,深夜赏雪,收获颇大,印象极深。

②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只“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侧面烘托。

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大雪接连下了好几天,湖中行人,飞鸟的各种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扁舟,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观赏雪景。湖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能(清晰)见到的倒影,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的一道痕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船上米粒般的两三个人罢了。

  我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那两个人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他们)邀请我一同喝酒。我尽情喝了三大杯后告辞。(我)问他们的姓氏,原来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情(于山水),还有像您一样(甚至比您更)痴情(于山水)的人呢!”

(附全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行路难(其一)



词句注释

⑴樽(zūn):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清酒:清醇的美酒。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

⑵珍羞:珍贵的菜肴。羞,同“馐”,美味的食物。直:通“值”,价值。

⑶箸(zhù):筷子。

⑷“闲来”二句:表示诗人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这两句暗用典故: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碧,一作“坐”。

⑸“多岐路”二句:岔道这么多,如今身在何处?岐,一作“歧”。安,哪里。

⑹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据《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⑺云帆:高高的船帆。船在海里航行,因天水相连,船帆好像出没在云雾之中。

白话译文

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但心情愁烦使得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

遥想当年,姜太公磻溪垂钓,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乘舟梦日,受聘在商汤身边。

人生的道路何等艰难,何等艰难,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

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二人在扬州初逢时,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诗赠与刘禹锡,刘禹锡写此诗作答。

刘禹锡从小爱下围棋,与专教唐德宗太子下棋的棋待诏王叔文很要好。太子当上皇帝后,他的教师王叔文组阁执政,就提拔棋友刘禹锡当监察御史。后来王叔文集团政治改革失败后,刘禹锡被贬到外地做官,宝历二年(826年)应召回京。冬天途经扬州,与同样被贬的白居易相遇。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在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平。于是刘禹锡写了这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回赠白居易。



词句注释

⑴酬:答谢,酬答,这里是指以诗相答的意思。用诗歌赠答。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见赠:送给(我)。

⑵巴山楚水:指四川、湖南、湖北一带。古时四川东部属于巴国,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属于楚国。刘禹锡被贬后,迁徙于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这些地方。

⑶二十三年: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至宝历二年(826年)冬应召,约22年。因贬地离京遥远,实际上到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说23年。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置:放置。弃置:贬谪(zhé)。

⑷怀旧:怀念故友。吟:吟唱。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⑸到:到达。翻似:倒好像。翻:副词,反而。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柄(柯)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23年的感慨。刘禹锡也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⑹侧畔:旁边。

⑺沉舟、病树:这是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

⑻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⑼长(zhǎng)精神:振作精神。长:增长,振作。



白话译文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水调歌头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词句注释

⑴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这一年苏轼在密

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⑵达旦:到天亮。

⑶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与其父苏洵、其兄苏轼并称“三苏”。

⑷把酒:端起酒杯。把,执、持。

⑸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⑹乘风:驾着风;凭借风力。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⑺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⑻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经不住,承受不了。胜:承担、承受。

⑼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弄:玩弄,欣赏。

⑽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⑾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

自己)。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

⑿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遗憾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⒀此事:指人的“欢”“合” 和月的“晴”“圆”。

⒁但:只。

⒂千里共婵(chán )娟(juān):只希望两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共:一起欣赏。婵娟:原指美好的事物。本次指月亮。

作品译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里比得上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遗憾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来源:“初中教师园地”公众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0-7-29 00:17:03 | 只看该作者
第4单元要点梳理

一、课文内容概说

1.《故乡》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十年后的中国农村社会情况。辛亥革命虽然赶跑了一个皇帝,但并没有改变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作者回乡期间,耳闻目睹了农村疮痍累累的残酷现实,加之在这个社会中求索了几十年,于是写出了悲凉沉郁的《故乡》这篇小说。小说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按照“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情节安排,依据“我”的所见、所闻、所忆、所感,着重描写了闰土和杨二嫂的形象,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揭示了封建等级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严重隔膜,反映了当时中国农村经济衰败,农民极度贫困的现实,揭示了导致农民贫困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彻底否定和对新生活的殷切希望,召唤人民群众共同为实现新生活而努力奋斗。

2.《我的叔叔于勒》写于1883年,是莫泊桑前期的作品。当时的法国资产阶级不仅和工人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激烈,而且也和小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激烈起来。小资产阶级贫困破产已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一部分不甘心破产的小资产阶级成员,纷纷踏上了漂洋过海的险途,企望在美洲、亚洲甚至非洲闯出一条大发横财的生路,梦想着有朝一日腰缠万贯荣归故里。本篇小说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写出来的。通过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前后截然不同态度的描写,形象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3.《孤独之旅》节选自《草房子》,文章以一座建在“草房子”里的小学为背景,描绘了桑桑、杜小康、秃鹤等几个少男少女读书、生活、成长的历程,既弥漫着艰辛与苦痛,又闪烁着奇妙迷人的人性光芒。本文节选部分写的是不幸少年杜小康与厄运抗争时的悲怆。杜小康原本生活在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人家,使他一直有一种优越感,他又是班里成绩最好的学生。一次意外变故,家中破产,他被迫辍学,跟随父亲背井离乡去放鸭。文章通过记叙杜小康随父亲放鸭所经历的一系列事件及他的情感历程,刻画了一个少年心理成长的轨迹,揭示了挫折、孤独能促进人迅速地成熟这一道理。

二、字词汇总

1.字音字形   

阴晦huì    装弶jiàng   潮汛 xùn    脚踝huái    鄙bǐ夷    隔膜mó   嗤chī笑    愕è然      惘wǎng然     恣睢zì suī   祭祀sì   潺潺chán    黛dài   髀bì  瑟sè缩   萧索xiāo suǒ  嬉xī闹   觅食mì  秕谷bǐ     鹁鸪 bó  gū    颧骨quán  折本shé   

伶仃líng dīng  猹chá   獾   huān  寒噤  jìn  栈zhàn桥  煞shà白  发窘jiǒng        抽噎yē   拮jié据   牡蛎lì   女婿 xu  褴褛 lánlǚ   撬开 qiào  阔绰chuò   

嬉闹xī    觅食mì      驱除qū     旧茬儿chá    凹地āo   掺杂chān      

戳破chuō   给予jǐ yǔ   磨损mó  撩逗1iáo   歇xiē 斯底里   

2.重点词语

阴晦:阴沉昏暗。萧索:荒凉、冷落的意思。伶仃:孤独,没有依靠。这里指瘦弱。

愕然:吃惊的样子。鄙夷:看不起。嗤笑:讥笑。大抵:大概。

惘然:心里好像失去了什么的样子。恣睢:放纵,放任。

隔膜:彼此思想感情不相通。拮据 :手头紧,经济状况不好。

与日俱增: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十拿九稳:形容很有把握。

褴褛:形容衣服破烂。文雅:(言谈、举止)温和有礼,不粗俗。

煞白:面色极白,没有血色。张皇:惊慌,慌张。

狼狈: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诧异:觉得十分奇怪、十分惊讶。

郑重其事:形容对待事情非常严肃认真。家底 :家里长期积累起来的财产。

一落千丈:形容地位、景况、声誉等下降得很厉害。

置之不理 :放在一边儿不理不睬。例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积极  响应“光盘行动”的倡议,不能置之不理,肆意浪费。嬉闹:嬉笑打闹。

撩逗:挑逗,招惹。胆怯:胆小,畏缩。

歇斯底里: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本文是指暴风雨来势猛烈,超乎平常。例句:他甚至歇斯底里地骂孩子,神经质地抱住老婆哭鼻子。

仓皇:匆忙而慌张。

十拿九稳:形容很有把握。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出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难以理解。

三、文体常识。

小说常识:

1、定义:以塑造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2、小说的分类: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

3、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4、人物塑造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

5、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序幕、尾声)

6、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四、作者作品

1.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篇小说《阿Q正传》。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许多本杂文集,都收在《鲁迅全集》里。

2.莫泊桑(1850-1893),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羊脂球》《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长篇小说有《漂亮朋友》等。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

3.《孤独之旅》节选自《草房子》,作者曹文轩,江苏盐城人,197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并留校任教。《草房子》获得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

五、文章主旨

1.《故乡》以“我”回故乡的见闻与感受为线索,通过闰土20多年前后的变化,描绘了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衰败、萧条、日趋破产的悲惨景象,揭示广大农民生活痛苦的根源,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社会生活的强烈愿望。

2.《我的叔叔于勒》通过展示于勒从穷到富再到穷的升沉过程,描述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几度变化,揭露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小资产阶级的自私冷酷、极度虚荣的特点,同时,也通过写若瑟夫对穷于勒的怜悯,表达了作者看重骨肉情意、同情贫弱者的思想感情。

3.《孤独之旅》通过杜小康与父亲离家到芦苇荡放鸭的经历的叙述,描写了杜小康从幼稚、软弱、恋家的孩子成长为一个心灵成熟的男子汉的过程。揭示了挫折、孤独能促进人迅速地成熟这一道理。

六、经典词句积累。

(一)思乡诗句积累。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二)写苦难的名言

1.苦难是人生的老师。——巴尔扎克

2.好的木材并不在顺境中生长,风越强,树越壮。——马里欧特在寒冷中颤抖过的人倍觉太阳的温暖,经历过各种人生烦恼的人,才懂得生命的珍贵。——怀特曼

3.当苦难来访时,有些人跟着一飞冲天,也有些人因之倒地不起。——托尔斯泰

4.对着困难摇头,就无权在胜利面前点头微笑。——伏尔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20-7-29 00:17:29 | 只看该作者
第5单元知识梳理



一、课文内容梳理

1.《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从两个方面批驳对方观点。一方面,揭露“一部分人”,即国民党当局,“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另一方面,用事实证明“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最后得出结论:“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2.《怀疑与学问》一文,围绕“怀疑”与“学问”的关系论述了“治学必须要有怀疑精神”这一论点。作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启发读者在学习中要有怀疑精神,认为只有善于提出疑问,积极思索,认真辨别,才能获得真才实学。

3.《谈创造性思维》一文,由一个包含四个图形的问题引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然后层层推进,引申出“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需要创造性思维,引发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的要素和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的根据的相关论述。最后得出结论:任何人都可能成为富有创造力的人。

4.《创造宣言》一文中,作者运用典型事例和名言警句对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进行了有力的批驳,提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最后发出了“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都应该创造,都能够创造”的创造宣言。

二、字音字形

第17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玄虚( xuán xū )渺茫( miǎo máng ) 麻醉( má zuì ) 笼罩( lǒng zhào )

家谱( jiā pǔ ) 脊梁( jǐ liáng ) 摧残( cuī cán ) 倘若( tǎng ruò )污蔑( wū miè )

搽chá 前仆后继( qián pū hòu jì )诓骗(kuāng piàn) 自欺欺人( zì qī qī rén )

埋头苦干( mái tóukǔ gàn ) 舍身求法( shě shēn qiú fǎ )

不足为据( bù zúwéi jù ) 怀古伤今( huái gǔ shāng jīn )省悟( xǐng wù 脂粉( zhī fěn )

第18课《怀疑与学问》

顾颉刚( gù xiégāng ) 程颐( chéng yí ) 张载( zài )譬如( pì rú )

凶险( xiōngxiǎn ) 视察( shì chá ) 轻信( qīngxìn )腐草为萤( fǔ cǎo wéi yíng )

不攻自破( bù gōngzì pò )虚妄( xū wàng ) 盲从( mángcóng ) 步骤(bù zhòu)

折扣( zhé kòu )懒惰( lǎn duò ) 流俗( liú sú ) 塾师(shú shī)

墨守( mò shǒu )停滞( tíng zhì ) 大儒( dà rú )

第19课《谈创造性思维》

根深蒂固( gēnshēn dì gù ) 压榨( yā zhà ) 渊博(yuān bó )孜孜不倦( zī zī bù juàn ) 锲而不舍( zī zī bù juàn )汲取(jí qǔ) 模式( mó shì ) 探求( tàn qiú )

创意( chuàng yì)行之有效( xíng zhī yǒu xiào ) 持之以恒(chí zhī yǐ héng )

不言而喻( bù yánér yù )罗迦 jiā 工细( gōng xì ) 驾驭( jià yù )

第20课 《创造宣言》

塑像( sù xiàng) 中伤( zhòng shāng ) 倘使( tǎngshǐ )懒惰( lǎn duò ) 遁词( dùn cí )哑口无言( yǎ kǒu wú yán )自暴自弃( zìbào zì qì ) 走投无路( zǒu tóu wú lù )

懦夫( nuò fū ) 豢养( huàn yǎng ) 鲁钝( lǔ dùn )参天( cān tiān ) 樵夫( qiáo fū ) 繁殖( fán zhí )崇拜( chóng bài ) 监牢( jiān láo ) 灌溉( guàn gài )

三、重点词语

1.玄虚:空而不切实,不可信。

2.诓骗:说谎话骗人。诓,哄骗。

3.前仆后继: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继续跟上来,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

4.自欺欺人:用自己都难以置信的话或手法来欺骗别人,既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

5.不足为据:不能作为依据。

6.不攻自破:不用攻击,自己就溃败了,多形容观点、情节等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责问。

7.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

8.行之有效:指某种方法或措施已经实行过,证明很有效用。

9.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不懈怠。

10.持之以恒:长久地坚持下去。

11.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喻,明白。

12.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很容易做。

13.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做事情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也形容有恒心有毅力。

14.画龙点睛: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的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15.自暴自弃: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

16.走投无路:无路可走,无处投奔,比喻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形容处境极端困难。

17.众叛亲离:众人反对,亲信背离,形容十分孤立。

18.山穷水尽:山和水都到了尽头,前面再没有路可走了,比喻陷入绝境。

四、文学常识

1、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杰作,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二心集》《且介亭杂文》

2、顾诵坤,字铭坚,号颉刚;小名双庆,笔名有余毅、铭坚等。汉人,江苏苏州人。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著有《秦汉的方士与儒生》《三皇考》

3、罗迦‧费·因格是当代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是「创意思考顾问公司」的创立人与总裁。代表作有《当头棒喝》《踢醒沉睡之心》

4、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战士战士,爱国者,他在实践中创立的以“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为中心的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思想上的一座丰碑。主要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中国大众教育问题》等。

第六单元

一、解释下列词语。

1.怨怅:怨恨。

2.兀的:怎能。语气助词,与否定词连用,表示反问。

3.喏喏连声:恭敬地连连答应。喏喏,应诺声。

4.面面厮觑:互相望着发愣。

5.带挈:提携。

6.见教:指教(我)。

7.体统:规矩。

8.夹七夹八:形容说话乱七八糟,没有条理。

9.央及:恳求,请求。

10.华居:对对方住宅的客气称呼。

11.存恤:爱惜,体恤。

12.箪食壶浆:用箪盛饭,用壶盛浆。

13.如雷贯耳:像雷声传入耳朵。形容名声很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20-7-29 00:17:47 | 只看该作者
第6单元要点梳理

一、课文内容概说

1.《智取生辰纲》节选自《水浒传》第十六回。写的是杨志押送生辰纲去往东京,在途中(黄泥冈)被晁盖吴用等用计夺取的经过。故事集中反映了蔡京、梁中书为代表的封建统治者与广大农民的矛盾,热情歌颂了起义农民的大智大勇与组织才能。第十六回在全书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在此之前,小说主要描写了鲁智深、林冲等个别英雄人物的抗争。而"智取生辰纲"则是起义农民的集体行动,是梁山泊英雄聚义的开始。

2.《范进中举》选自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作品以范进中举为中心展开故事情节,把各种人物搬到生活的舞台上,调动讽刺艺术的各种手段,把一幕幕精彩场面展现在观众面前,尤其是通过范进和胡屠户这两个典型形象的塑造,无情地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精神摧残和对人们思想的腐蚀,活现出某些人物的卑污灵魂,谴责了追求功名富贵的肮脏思想和封建社会的丑恶。

3.《三顾茅庐》选自《三国演义》。记述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同时也说明诸葛亮的确是一位有卓越才能的旷世奇才。

4.《刘姥姥进大观园》节选自《红楼梦》,本文通过刘姥姥进大观园后被鸳鸯和凤姐取笑一事,体现了刘姥姥率直、风趣、热情、淳朴的乡下人本色和非比寻常的亲和力。同时,也通过刘姥姥的活动,突出了贾府的极度奢华。

二、单元字词汇总

1.字音字形   

趱行 zǎn      虞候  yú    嗔怪chēn 尴尬 ɡān gà     朴刀pō  怨怅chànɡ  

聒噪ɡuō  死心塌tā地 星宿xiù   斋公zhāi   醉醺xūn  癞lài蛤蟆   阎yán王

紧攥zuàn   带挈qiè   腆tiǎn     啐cuì   嗑hé   讳huì 兀wù  绾wǎn  

轩敞chǎng   瘟wēn  桑梓zǐ   拜谒yè 纶巾guān 末胄zhòu    愧赧nǎn  倾颓 tuí      

存恤xù   殆尽dài  疏懒lǎn   鄙bǐ贱   如雷贯guàn耳 茅塞sè 顿开 筵 yán  席   潇湘xiāo  篾片miè  发怔zhèng  麈尾zhǔ   砒霜pī    蓼溆liǎo

岔气chà     促狭cù   戗金qiàng   秋爽斋zhāi

2.重点词语

趱行:赶路。

干系:责任。

恁地:这样地,如此。

怨怅:怨恨。

兀的:怎么。

兀自:尚且,还。

逞辩:卖弄口舌。

窥望:暗中观察。

面面厮觑:互相望着发愣。

聒噪:声音杂乱;吵闹。

死心塌地:形容主意已定,决不改变

带挈:提携。本文指“让你沾我的光,得到好运气”。

唯唯连声:连连答应。唯唯,答应的声音。

体统:规矩。

见教:指教。

腆着:挺着。

摸门不着:意思是被骂晕了,不得要领,不知该怎么办。

火候:这里指写文章的功夫。

商酌:商量斟酌。

权变:随机应变。

桑梓:家乡。

作揖:拱手行礼。     

倒运:倒霉,交上坏运。

狗血喷头:形容骂得很凶。  商酌:商量,考虑。

不省人事:指昏迷过去,失去知觉。省,知觉、明白。

怪道:难怪,怪不得。

一径:径直。

捏丝戗金:把捏成各种图案花纹的金丝嵌在器物上。戗金,在器物图案上嵌金。

篾片:旧时称在豪富人家帮闲凑趣的人。

敁敠:估计,盘算。现在一般写作“掂掇”。

调停:安排处理。

麈尾:古人闲谈时拿着驱虫、掸尘的用具。

撮弄:戏弄。

不伏手:不称手,不好用

肏攮:方言,文中是弄一个来吃的意思。

促狭鬼儿:爱捉弄人的人。促狭,爱捉弄人。

三、文体常识。

章回体小说

章回体小说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它是由宋元时期的“讲史话本”发展而来的。“讲史”就是说书的艺人们讲述的历代兴亡和战争故事。讲史一般都很长,艺人在表演时必须分为若干次才能讲完。每讲一次,就等于后来章回体小说中的一回。在每次讲说以前,艺人要用题目向听众揭示主要内容,这就是章回体小说回目的起源。章回体小说中经常出现“且说”和“看官”等字样,正可以看出它与话本之间的继承关系。

四、作者作品

1.施耐庵(1296-1370)(元末明初),名子安,又名肇瑞,字彦端,号耐庵。中国古代著名作家,曾中进士,做过官,与当道者不和,后弃官回家,从事著作,著成长篇古典小说《水浒传》。

《水浒传》原名《江湖豪客传》当时禁书,后被人改名为现在的《水浒传》。它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长篇白话小说,它以北宋农民起义为主要题材,通过一系列官逼民反的生动故事,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暴露了封建阶级统治的腐朽,歌颂了人民群众的反抗精神。生平有关施耐庵生平事迹材料极少,搜集到的一些记载亦颇多矛盾。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在今江苏省兴化、大丰、盐都等地陆续发现了一些有关施耐庵的材料,有《施氏族谱》、《施氏长门谱》等,另有《兴化县续志》卷十三补遗载有《施耐庵传》1篇,卷十四补遗载有明初王道生撰《施耐庵墓志》1篇,说他原籍苏州,后迁淮安,为至顺辛未进士,曾官钱塘二载,以不合当道权贵而弃官归里,闭门著述。

2.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后来又自称秦淮寓客,晚年自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代表作品是著名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共55回,全书由许多故事连缀而成,贯穿全书的主题是反对科举制度和揭露封建礼教对人的毒害,讽刺因热衷于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习。它是一幅刻画入微、形象逼真的封建社会儒林百丑图。全书用白话写成,语言准确、生动、幽默,细节描写传神,人物栩栩如生,取得了极大的艺术成就。

3.罗贯中(约1330 -约1400),元末明初小说家,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从他的创作中可以看出,他对黑暗腐败的封建政治很不满,痛恨暴君、暴政,主张施仁政,行王道,向往统一、安定的政治局面。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该书以东汉末年到西晋简历期间的社会历史为背景,着重叙述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反映了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政治腐败、生灵涂炭、农民起义、诸侯割据的社会现实。该书结构宏大,情节曲折,塑造了数以百计的人物形象,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顾,拜访

4.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才华横溢,最伟大的贡献在于小说的创作。《红楼梦》是他呕心沥血“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产物,可惜由于他早逝,在他生前,小说没有最后完稿。他只写了前八十回,后四十回是高鹗续写的。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讲述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五、文章主旨

1.《智取生辰纲》通过对杨志与老都管、两个虞候及众军汉之间的矛盾和杨志与晁盖一行人斗智斗勇的过程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刻画了杨志精明能干、小心谨慎、蛮横急躁、见识过人的性格特征,形象地表现出晁盖、吴用等英雄的智慧、胆识和力量,讴歌了他们的智慧、胆识和协作一致的精神。

2.《范进中举》作品以范进中举为中心展开故事情节,把各种人物搬到生活的舞台上,调动讽刺艺术的各种手段,把一幕幕精彩场面展现在观众面前,尤其是通过范进和胡屠户这两个典型形象的塑造,无情地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精神摧残和对人们思想的腐蚀,活现出某些人物的卑污灵魂,谴责了追求功名富贵的肮脏思想和封建社会的丑恶。

3.《三顾茅庐》记述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同时也说明诸葛亮的确是一位有卓越才能的旷世奇才。

4.《刘姥姥进大观园》通过刘姥姥进大观园后被鸳鸯和凤姐取笑一事,体现了刘姥姥率直、风趣、热情、淳朴的乡下人本色和非比寻常的亲和力。同时,也通过刘姥姥的活动,突出了贾府的极度奢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8 14:4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