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3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第22课《孟子》三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7-27 16:32: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富贵不能淫


01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

公孙衍(yǎn)  丈夫之冠(ɡuàn)  淫(yín)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岂不诚大丈夫哉   诚:真正,确实

(2)安居而天下熄   熄:停息

(3)父命之         命:教导、训诲

(4)以顺为正者     正:准则,标准

(5)与民由之       由:遵循

(6)独行其道       道:道路

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往之女家 “女”同“汝”,你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例句:女子之嫁也

A.丈夫之冠也 B.往送之门

C.往之女家    D.与民由之

(解析:例句中的“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A.与例句同;B.动词,到;C.音节助词,不译;D.代词,文中指正道。)

5.翻译下列句子。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2)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实现志向了,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实现志向,就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惑乱他的心,贫贱不能动摇他的节,威武不能屈服他的志。这才叫作大丈夫。

6.填空。

(1)孟子,名轲,战国(朝代)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

(2)《富贵不能淫》一文的中心论点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02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完成题目。

7.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8.公孙衍、张仪为什么不能称为“大丈夫”?

他们以自己的喜怒哀乐行事,挑起天下战争,这是崇尚强权,极端的个人主义;他们不以正义为标准,不以天下太平为己任,不以百姓幸福为理想。所以他们不能称为“大丈夫”。

9.请简要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1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我们要不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03拓展阅读




【甲】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富贵不能淫》)

【乙】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①,系之衣带间。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②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③。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

(选自《文山先生全集》)

【注释】 ①自赞:自我总结。②庶几:差不多。③观者如堵:围观的人多得像一堵墙。


1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详见本课“学法点津”】

(1)与民由之     由:遵循

(2)贫贱不能移        移:改变,动摇

(3)俄有使使止之      俄:不久

(4)见闻者无不流涕    涕:眼泪

12.翻译下列句子。

(1)居天下之广居。

(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

(2)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

问集市上(围观)的人何处是南,何处是北,面向南方拜了又拜,然后受刑而死。

13.【甲】文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行文流畅,富有气势。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乙】文中文天祥临刑之前自作绝笔,系之衣带间,这表明他早有赴死之心。

14.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文天祥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文天祥被俘后面对威逼利诱,面对死亡,一身浩然正气,从容就义,正是孟子“大丈夫”论断中“威武不能屈”的体现。

附【乙】文参考译文:

文天祥即将被押出监狱时,写下自白的遗书,绑在衣带上。其中写道:“孔子说要成全仁德,孟子说要为正义而牺牲;因为该负的责任都尽了,所以才达成了仁德。读圣贤经典,所要学习的(不是成仁取义)又是什么事呢?从今以后,我差不多没有愧疚了。”他被押过集市时,气概神色自如,态度从容,围观的人多得像一堵墙。即将受刑的时候,不慌不忙地向行刑的官吏说:“我该做的事都做完了。”(又)问集市上(围观)的人何处是南,何处是北,面向南方拜了又拜,然后受刑而死。不久,有使者前来传令停止行刑,但到达时文天祥已经死了。当时凡是看见、听见的人,没有不伤心流泪的。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01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古诗文名句。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从内外两个方面分析亡国原因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揭示一个人成才的主观因素的句子是: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2.给加点字注音。

畎亩(quǎn)   傅说(yuè)   胶鬲(gé)

法家拂士(bì)  拂乱(fú)  忧患(huàn)

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选拔,任用

(2)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常常

(3)衡于虑,而后作    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4)入则无法家拂士    入:在国内

4.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曾益其所不能   “曾”同“增”,增加

(2)困于心,衡于虑  “衡”同“横”,梗塞、不顺

(3)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同“弼”,辅佐

5.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

(1)管夷吾举于士

古义:狱官 今义:士兵

(2)征于色,发于声

古义:表现 今义:征讨

(3)而后喻

古义:了解、明白 今义:比喻

6.下列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

A.百里奚举于市   B.行拂乱其所为

C.人恒过         D.劳其筋骨





02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8.文中列举的六位历史人物的人生经历有哪些相似之处?

这些人均出身低微,但他们在经受了艰苦磨炼之后,都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9.“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在全文的结构上有何作用?

过渡,承上启下。由上文六位明君贤臣的例子引出后文的议论,并得出结论:要成就事业必须经历磨难。

10.两千多年来,孟子的许多思想一直对后人有着深远影响。请结合实际谈谈本文给你的启示。

①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②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在生活、思想、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炼。③一个国家要想长治久安,就必须居安思危。



03拓展阅读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

【乙】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详见本课“学法点津”】

(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焉:怎么,哪里

(2)以顺为正者  正:准则,标准

(3)富贵不能淫  淫:使惑乱,使迷惑

(4)衡于虑  衡:同“横”,梗塞,不顺

(5)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敌:匹敌,相当

12.翻译下列句子。

(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

这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

13.【甲】文中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确实是“大丈夫”,而孟子则认为他们是“妾妇之道”,公孙衍、张仪与“妾妇之道”的共同点是“顺”(用【甲】文中的一个字回答),这里运用了类比手法。【乙】文中孟子论证“死于安乐”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与上文论证“生于忧患”形成对比(填写作手法)。

14.读了上面的选文,你得到哪些启示?(答出两点即可)

【示例】①一个人应意志坚定,不轻易向邪恶的势力屈服;②不能耽于享受。




04学法点津

                 推断文言文词义的常用方法

【典型例题】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焉: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怎么,哪里

【技法点睛】

(1)借助字音推断。文言文中有许多通假字,通假字与本字的读音往往是相同或相近的,我们可以借助文中通假字的字音并结合文意,推断它的本字,用本字的意思解释通假字。

(2)借助字形推断。通过字形结构分析来理解词的本义。汉字中的形声字占百分之八十以上,其义符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了便利。如“禾”与五谷有关,“贝”与金钱有关,“皿”与器具有关,“钅”与金属有关,“月”与肉有关,“纟”与丝织品有关,“山”与山峰有关,“氵”与水有关,“艹”与植物有关。

(3)借助语境推断。汉语中的词语大多都有多种意义,只有在具体语境中,它的意义才是确定的,所以一定要在具体语境中来考查词义,即根据上下文进行判断。

(4)借助课文推断。文言文阅读考查题有时虽然出自课外,但考查的词肯定在课内文章中出现过。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联系课内例句,来推断所考查词语的含义。

总之,无论使用哪一种方法推断词义,都要在对文章内容进行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对相关的词语以及有关的背景等进行认真思考,慎重推断。这样,才能对词义做出正确的判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8 14:5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