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3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文习题参考答案汇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7-21 00:4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 春

01 积累运用

1.请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涨水(zhǎng) 酝酿(niàng)  

窠巢(kē)   嘹亮(liáo)      

抖擞(sǒu)   黄晕(yùn)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赶趟儿:指众多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

(2)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酝酿: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3)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卖弄:有意显示、炫耀。

(4)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句中比喻姿态优美。

3.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C)

A.“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B.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C.“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D.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解析:应将引号里的逗号移到引号外。)

4.请判断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反复、拟人)

(2)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排比、拟人)

(3)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比喻、排比)



5.班级组织以“我爱春天”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古诗赏春】古人描写春景,由于观察入微,写出了许多传诵千古的名句。有的一字传神,生动地表达了某种感受。指出下列写春的诗句中的加点字是从哪个角度写的。

例:春风又绿江南岸(视觉角度)

①两个黄鹂鸣翠柳(听觉角度)

②踏花归来马蹄香(嗅觉角度)

(2)【妙笔绘春】从下面备选词语中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写一段描写春天景象的话。(80字之内)

张望 点缀 不知不觉 莺歌燕舞

万紫千红 眼花缭乱 心旷神怡

示例:不知不觉,春天来了,好一派莺歌燕舞的景象:燕子拍着翅膀,在屋檐下探头张望;各种花儿争奇斗艳,万紫千红,叫人眼花缭乱。

(3)【广告护春】因为人类无止境地破坏自然,如今,朱自清笔下的春已失去了昔日的美丽。为了让人类重新拥有美丽的春天,请你拟写一则环保公益广告。

示例:树木拥有绿色,地球才有脉搏。


02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第4~6自然段,回答下面问题。

6.选文向我们描述了春天的三幅图景,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填空。

第①段:春花图;第②段:春风图;第③段:春雨图。

7.说说下面句中加点动词的表达效果。

(1)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运用拟人,将蜜蜂人格化,不仅写出了蜜蜂的声音,而且写出了春天万物生机勃勃的情态。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运用拟人、引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春风轻柔、温暖的特点。

8.第①段中“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三个分句的语序可否颠倒?为什么?

不能颠倒,因为三个比喻分别对应着前文的“桃树、杏树、梨树”以及后面的“桃儿、杏儿、梨儿”。

9.作者描写雨中的乡村、行人和农民,有什么作用?

侧面描写,烘托了春雨中安静祥和的气氛。



03 拓展阅读

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

迟子建

①立春那天,我在电视中看到杭州西子湖畔的梅花开了。粉红的、雪白的梅花,在我眼里就像一颗颗爆竹,噼啪噼啪地引爆了春天。我想这时节的杭州,是不愁夜晚没有星星可看了,因为老天把最美的那条银河,送到了人间天堂。

②而我这里,北纬五十度的地方,立春之时,却还是-30℃的严寒。早晨,迎接我的是一夜寒流和冷月,凝结在玻璃窗上的霜花。想必霜花也知道节气变化了吧,这天的霜花不似往日的,总是树的形态。立春的霜花团团簇簇的,很有点儿花园的气象。你能从中看出喇叭形的百合花,也能看出重瓣的玫瑰和单瓣的矢车菊。不要以为这样的花儿一定是银白色的,一旦太阳从山峦中升起来,印着霜花的玻璃窗就像魔镜一样,散发出奇诡的光辉。初升的太阳先是把一抹嫣红投给它,接着嫣红变成橘黄,霜花仿佛被蜜浸透了,让人怀疑蜜蜂看上了这片霜花,把它们辛勤的酿造撒向了这里。再后来,太阳升得高了,橘黄变成了鹅黄,霜花的颜色就一层层地淡下去、浅下去,成为雪白了,它们离凋零的时辰也就不远了。因为霜花的神经,最怕阳光温暖的触角。

③虽然季节的时针已指向春天,可在北方,霜花却还像与主子有了感情的家奴似的,赶也赶不走。什么时候打发了它们,大地才会复苏。

④四月初,屋顶的积雪开始消融,屋檐在白昼滴水了,霜花终于熬不住了,撒脚走了。它这一去也不是不回头,每逢到寒夜,它又来了。不过来得不是轰轰烈烈的,而是闪闪烁烁地隐现在窗子的边缘,看上去像是一树枝叶稀疏的梅。四月底,屋顶的雪化净了,林间的积雪也逐渐消融的时候,霜花才彻底丢了魂儿。

⑤在大兴安岭,最早的春色出现在向阳山坡上。嫩绿的草芽像绣花针一样顶破丰厚的腐殖土,要以它的妙手给大地绣出生机时,背阴山坡往往还有残雪呢。这样的残雪,还妄想着做冬的巢穴。然而,随着冰河乍裂,达子香花开了,背阴山坡也绿意盈盈了,残雪也就没脸再赖着了。山前山后,山左山右,是透着清香的树、烂漫的山花和飞起飞落的鸟儿。那蜿蜒在林间的一道道春水,被暖风吹拂得起了鱼苗似的波痕。投在水面的阳光,便也跟着起了波痕,好像阳光在水面打起蝴蝶结了。

⑥我爱这迟来的春天。因为这样的春天不是依节气而来的,它是靠着自身顽强的拼争,逐渐摆脱冰雪的桎梏,曲曲折折地接近温暖,苦熬出来的。也就是说,极北的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它从三月化到四月甚至五月,沉着果敢,心无旁骛,直到把冰与雪,安葬到泥土深处,然后让它们的精魂又化作自己根芽萌发的雨露。

⑦春天在一点一点化开的过程中,一天天地羽翼丰满起来。待它可以展翅高飞的时候,解冻后的大地,又怎能不作了春天的天空呢!

(《知识窗》2017年01期)

10.作者在文中通过描写霜花的变化来写春天来临的过程。请你把第②段中太阳升起后霜花颜色的变化写在下面。

嫣红→橘黄→鹅黄→雪白

11.下面语句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粉红的、雪白的梅花,在我眼里就是一颗颗爆竹,噼啪噼啪地引爆了春天。

比喻,把“粉红的、雪白的梅花”比喻为“一颗颗爆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杭州地区立春时节梅花盛开的早春景象。

12.选文开头写杭州西湖的梅花有什么作用?

对比,用杭州西湖的春天来得迅猛而热烈与北国立春时的严寒形成鲜明对比,为下文写北国的春天来的艰难作铺垫。

13.结合全文,探究作者以“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为标题的理由。

运用比喻,把春到来的过程比作化雪的漫长过程,突出过程漫长、曲折、艰难,也突出其沉着果敢,心无旁骛,顽强拼争的精神品质。



04 写作创新

14.朱自清在《春》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使文章语言无比精彩,提升了文章的感染力。请仿照文中的语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文字。(50字左右)

【课文片段在线】①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②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写法分析】比喻是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的修辞手法,比喻包括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道理)、喻体(用来比喻的事物或道理)、比喻词(连接本体和喻体的词)。常见的比喻一般有明喻、暗喻和借喻。明喻的比喻词一般有:像(参见“课文片段在线”的例句)、仿佛、像……似的、像……一般、好比。暗喻的比喻词一般为:是、变成、成了、变为。例句: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借喻是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而是借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例句:风把地上的黄叶吹起来,我们拍手叫道:“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使用比喻修辞时,要注意找到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共同特征,使用的喻体要通俗易懂,切忌采用生僻的喻体。

【例文】又是一个春天来临了,三角梅的红色花瓣就像红金子捶成的薄片,只要轻轻撞击就能发出动人的声音。太阳照射的时候,它的每朵花都泛溢着红色的光晕。风儿一吹,每朵花都像一只火红的蝴蝶张开了翅膀,扇动着,奋争着,仿佛急欲挣脱枝头,翩翩飞去。

2 济南的冬天



01 积累运用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贮蓄(zhù)  chéng(澄)清  

xiāng(镶)边  着落(zhuó)   

狭窄(zhǎi)      水藻(zǎo)

2.下列各组词书写全正确的一组是( A )

A.贮蓄  唤醒  水藻  绿萍

B.括风  地毯  薄雪  慈善

C.摇蓝  响亮  境界  澄清

D.奇迹  邪射  狭窄  宽敞

(解析:B项,“括”应写作“刮”;C项,“蓝”应写作“篮”;D项,“邪”应写作“斜”。)

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温晴:阳光和煦,不冷不热,气候温暖宜人。

(2)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儿叫人害怕。

响亮:在这里是十分明亮的意思。与声音的大小无关。

(3)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响晴:(天空)晴朗无云。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

A.老舍纪念馆是一家在丰富胡同19号的普通的一座四合院。

B.温晴的济南,使济南人民带来了欢乐。

C.雪后的济南即使很寒冷,但绝对让人感到温馨。

D.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用上写景技巧,是能否写好景物的关键。

(解析:A项语序不当,应将“一座”放在“普通”之前;B项成分残缺,将“使”改为“给”;C项关联词搭配不当,应将“但”改为“也”。)


5.5月16日,“绿色中国行——走进济南”大型公益宣传活动在济南举行。为此,班级也开展了主题为“我为绿色济南添色彩”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班级读报活动中英子同学搜集了以下三则新闻,读完后请你用一句话概括成一则新闻摘要。

新闻一: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了“地球一小时”活动,通过熄灯一小时等实际行动引领低碳生活,推进节能减排。该活动在全球128个国家的4600多座城市同步进行。

新闻二:5月16日,由中国绿化基金会、绿色中国杂志社、济南市委、市政府等单位主办的大型公益活动“绿色中国行”来到济南。众多明星在西区鹿鸣公园参加了植树造林活动,拉开了“绿色中国行——走进济南”大型公益活动的序幕。

新闻三:5月17日,由共青团济南市委、中国少年先锋队济南工作委员会联合举办的“保护地球·绿色行动”活动在市政广场进行,通过义卖环保作品、爱心捐赠、现场书画等方式,向市民倡导低碳生活。

各地都十分重视绿色环保、节能减排,开展各种活动倡导低碳生活。

(2)学校发出倡议,号召学生及家长共同参与“地球一小时”活动,请你为此拟一则宣传标语。

示例一:地球一小时,节能一辈子。   

示例二:让绿色成为地球最美的颜色。

(3)假如你被评为“绿色小卫士”,请你写一则获奖感言在班会上发言。(60字以内)

示例:我很高兴,感谢大家给我的鼓励,今后我一定会尽我的能力当好环保小卫士,并带动更多的人加入这个行列,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绿色。



02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第4自然段,回答下面问题。

6.文段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景物的?

按照空间顺序,以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顺序进行描写的。

7.文段开头“最妙的是下点小雪”,究竟“妙”在哪里?

①松的青黑与雪的白相映生色;②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③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④在阳光的斜射下雪微微露出粉色。

8.“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一句中的“顶”字用得好吗?好在哪里?

好。因为一个“顶”字点明雪少,位置高,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小雪后矮松的秀美形态。

9.“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山腰薄雪惹人怜爱的情态,流露出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03 拓展阅读

秋的济南

付秀莹

①到济南的时候,是十月底,秋已经深了。

②朋友说,到南部山里看月亮,数星星。心想好雅致的念头,便兴头头去了。当时节,山间层林尽染,斑斓绚烂,是秋的极致了。有各色奇石,在山里随意散落着,不言不语。柿子树上还有柿子,一盏盏小灯笼似的,在秋阳里晶莹耀眼。有朋友忍不住淘气起来,爬上去摘柿子。不一会儿,果然捧了柿子过来,给我们吃。阵风吹过,叶子纷纷落下来,阳光里仿佛下了一场金色的急雨。群山寂静,天上有几块闲云,悠悠飞过来,不知什么时候,又飞走了。

③晚饭后,月亮升起来了。山里的夜晚,已经有十分的凉意。夜空深邃,月亮圆圆的,好像是女子皎洁的脸。星星稠密,却不太耀眼,许是被月亮的光芒比下去了。月光汹涌,仿佛能听见汩汩流淌的声音。夜风拂过林木,萧萧飒飒,有无限的秋意。群山越发幽静了。月光满山,月色满怀。整个人好像都变得澄澈清明起来。我们都不说话,生怕惊动了这清清的月色。不知道是一只什么鸟,叫了一声,半晌,又叫了一声。

④这么多年了,在生活的泥淖里深陷,有多久不曾看过这么好的月亮了?

⑤小时候乡下的月亮,好像是金黄的。熏染了炊烟和鸡鸣狗吠,有人间烟火气,是可以亲近的。这山里的月亮,或许是因了泰山余脉嵯峨,另有一种高洁清越,教人不免有悲怀,直想把凡心俗念都覆手抛了,在这山林间隐居,或者随了嫦娥,到广寒宫里去。

⑥次日回到市里,泛舟大明湖上。湖水清澈,更见深沉了。秋水长天,岸边的芦苇飞白,同满池残荷呼应着,别有一种寥落之美。岸上的杨柳倒是依然碧绿,依依垂下来,参差披拂,在风里蹁跹不已。隐隐有丝竹之声,穿林渡水而来,同啁啾的鸟鸣交织着,教人不免恍惚,这尘世间竟然有如此闲雅所在,济南人实在是有福了。

⑦弃舟登岸,来到芙蓉街,则是另一种味道了。据说,芙蓉街以街中芙蓉泉得名。早年间,这里曾是济南府的繁华之地,商贾云集,多深宅大院。岁月变迁,而今,这里已经是颇有名气的小吃街了。然而,芙蓉泉,她还在吗?一路询问,到底是找到了。芙蓉泉藏身在民宅里,一个小院的墙根下。泉里倒还有鱼,活泼泼游动着,好像是芙蓉泉旧年的信物,又好像是生活的某种隐喻。时光如逝水。岁月更迭,新与旧,变与不变,都是这泉水里的倒影吧。

10.选文围绕“秋的济南”重点描绘了哪些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条概括。【概括内容】

山里看月亮;泛舟大明湖;芙蓉泉寻踪。

11.选文描写秋天济南月亮的同时,在第⑤段又写到小时候乡下的月亮,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语段作用】

对比,将小时候乡下的月亮与济南的月亮作对比,用小时候乡下的月亮的亲近来衬托济南月亮的高洁清越,教人不免有点悲怀的特点。

12.请从第⑥段中找出一句能体现“秋”特征的语句,并做分析。【分析语句】

句子:“岸边的芦苇飞白,同满池残荷呼应着,别有一种寥落之美。”

分析:从“芦苇飞白”“满池残荷”可以看出已经是深秋了。

13.下面语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修辞手法】

阵风吹过,叶子纷纷落下来,阳光里仿佛下了一场金色的急雨。

运用了比喻,将“叶子落下的情态”比作“一场金色的急雨”,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在秋天的阳光下,阵风吹落叶子的情景,表现作者对济南秋天的喜爱。

14.谈谈你对选文结尾“岁月更迭,新与旧,变与不变,都是这泉水里的倒影吧”一句含义的理解。【结尾的作用】

芙蓉泉里的泉水见证着济南的历史变迁,济南历史变迁中“变”的是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风景”,“不变”的是济南厚重文化的积淀。

04 写作创新

15.你家乡的冬天有何特点?请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文字介绍一下。(150字左右)

【课文片段在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写法分析】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和动作行为。这段文字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小山和济南人格化,形象地写出济南冬天的暖和。在写景抒情类的文章中,若能巧妙地运用拟人手法,可将景物描摹得更富有动感,更亲切感人。但使用时要注意,一定要抓住与比拟事物特征的契合点。

【例文】乡村的冬天,田地蒙着一层薄薄的霜,透过那层薄薄的霜,可以看到下面僵化的土地,硬冻而干裂。田里的刚刚出土的麦苗是那样怯弱,原本绿嫩的叶子,显然已被冬天贴上了自己特有的标签,像孩子冬天被冻坏的脸。冬天田野的呼声更甚,让单独走在路上的人心里发毛,那树干没有了地,却被风摇曳得吱吱地响,像在悲泣,又像在疯狂地舞蹈。

3《雨的四季》



一、自主实践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花苞(bāo) 绿茵茵(yīn)

B.粗犷的(kuǎng) 斗笠(lì)

C.睫毛(jié) 静谧(mì)

D.高邈(miǎo) 莅临(lì)



2.指出下列比喻中的本体和喻体。

(1)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2)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

(3)大雨猛烈地敲打着屋顶,冲击着玻璃,奏出激动人心的乐章



3.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2)渭城朝雨浥轻尘, _________________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3)水光潋滟晴方好, _________________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4)青箬笠,绿蓑衣, _________________ 。(张志和《渔歌子》)



4.排列句序。

①我注意到雨水与瓦的较量在一种高亢的节奏中进行,无法分辨谁是受伤害的一方。

②然后雨势变得小一些了,雾气就散了,那些瓦片露出了它简洁而流畅的线条。

③肉眼看到的现实是雨洗涤了瓦上的灰土,因为那些陈年的旧瓦突然焕发出崭新的神采。

④那是我唯一一次在雨中看见我家的屋顶,暴雨落在青瓦上,溅出的不是水花,是一种灰白色的雾气。

⑤在接受—了这场突如其来的雨水冲洗后,它们开始闪闪发亮,而屋檐上的瓦楞草也重新恢复了植物应有的绿色。

                                



二、能力提高

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第2自然段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四季雨的特点。

春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夏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0-7-21 00:44:56 | 只看该作者
3.文章的最后,“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表达了作者对雨的无限爱恋,结合全文,作者爱恋雨的理由是什么?



4.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通过对雨在四季中的不同特点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雨的爱恋之情。感情真挚而浓烈。

B.文章从形、声、气等方面写出了雨的趣味,雨的性格,将雨写得可感可触,可亲可爱。

C.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对“雨”的描写形象生动,语言古朴典雅。

D.文章条理清晰。先总写对雨的感受,再具体描绘不同季节雨的特点,最后抒发对雨的爱恋之情。

E.“只希望日益增多的绿色,能把你请回我们的生活之中。”建句话是对工业污染的批判和对工业文明的否定。



三、学习写作

题目:行走在雨中

提示:写出“雨中”二字,注重“我”与“雨”的关联,突出“行走”时的感受,可从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等方面描写,在描写中层示新鲜感。



参考答案





一、自主实践



1.B

2.(1)本体:叶子 喻体:波浪

(2)本体:雨水 喻体:丝帘

(3)本体:雨声 喻体:乐章

3.(1)空山新雨后 (2)客舍青青柳色新 (3)山色空潆雨亦奇 (4)斜风细雨不须归

4.④②①③⑤



二、能力提高



1.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突出了一场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勃勃生机。

2.春雨柔情而有生机;夏雨热烈而粗犷;秋雨端庄而沉思;冬雨自然而平静。

3.雨给作者的生命带来活力,感情带来滋润,思想带来流动,灵魂得到净化。

4.CE 点拨:C、“托物言志”、“古朴典雅”不妥,应为“写景抒情”和“优美活泼”。E、文中没有这层意思,有点牵强附会之感。



《观沧海》

一、常识填空


1.《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字孟德, 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二、按要求写出诗句


1.点出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的诗句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2.虚写诗人想像之景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3.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诗的前八句描写观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水、 秋风、 洪波”写的是动景,“山岛、 树木、 百草”写的是静景。



三、探究提高


1.本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慷慨悲壮。表达作者宽广的胸怀,和想要统一全国的雄心壮志。



《次北固山下》

一、常识填空


1.《次北固山下》“次”意为停泊,这首诗作者是王湾 ,是唐代诗人。



二、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


1.《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颔联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颈联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变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四、探究提高


1.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初春。青山、绿水、潮平、风正、江春。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思念故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下面不是对偶的一句是(D)

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B.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D.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杨花和子规鸟。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

(2)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

诗人听说友人将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和恋恋不舍之情。



《天净沙.秋思》


一、填空


1.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枯藤、老树、西风,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人家”。体现“思”字的一句是:“断肠人在天涯。”

2.前三句用九个偏正关系短语,写出了秋郊黄昏的冷寂、悲凉。

3.《天净沙.秋思》中点明季节的词是枯藤点明具体时间的词是昏鸦。文中共写了十种事物,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人的思乡之情。



二、按要求写出诗句


1.《天净沙 秋思》点明主旨的诗句是:断肠人在天涯。

2.曲中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最能表达天涯游子心境的诗句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三、探究提高


1.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2.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

B.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01 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sǒng zhì(竦峙)  jié(碣)石  

澹澹(dàn)   萧瑟(xiāo)(sè)   

枯téng(藤)  天yá(涯)



2.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我寄愁心/与明月      

B.江春/入旧年

C.杨花落尽/子规啼

D.断肠/人在天涯

(解析:断肠人/在天涯)



3.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1)东临碣石(登上、到达)

(2)潮平两岸阔(开阔)

(3)海日生残夜(升起)

(4)乡书何处达(信)

(5)断肠人在天涯(形容悲伤到极点)



4.填空。

(1)《观沧海》中展现海岛生机勃勃的诗句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诗中最能反映诗人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友人的关心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4)《天净沙 秋思》中表现天涯游子漂泊无依的愁苦之情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D)

A.《观沧海》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关怀、寄以慰藉的名作。

C.《次北固山下》的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D.《天净沙秋思》中天净沙是其词牌名,秋思是其题目,作者马致远,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解析:“天净沙”是曲牌名。)



6.为增强同学们对诗歌的兴趣,感知诗歌的特点,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语文老师组织学生开展“轻叩诗歌的大门”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其中吧。

(1)在这次综合性实践学习中,你准备建议开展哪些活动?(至少举出三个)

示例:诗歌朗诵、手抄报、作文比赛、知识问答比赛等。

(2)搜集、整理诗歌:同学们在整理搜集到的诗歌时,需要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请你按照示例,再设想两个分类的标准。

示例:①按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

②按创作方法分:诗歌、民歌、童谣……

③按______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按______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

③按内容分:叙事诗、抒情诗、边塞诗、田园诗……

④按朝代分:唐诗、宋词、元曲……

(3)在你的建议下,班级决定举行“诗歌朗诵会”,请简要介绍一下朗诵会的程序。

示例:①让报名的同学们上台朗诵。②让老师和同学评评谁最好。③总结诗歌朗诵技巧。④颁奖。⑤结束。

广告
初中语文知识手册:涵盖初中语文全部知识点
作者:傅嘉德

京东
02 课内精读


(一)阅读曹操的《观沧海》,完成下面的题目。

7.诗眼是诗歌中最具表现力的关键词句。请找出本诗的诗眼,并说明理由。

本诗的诗眼是“观”。“观”是全诗的线索,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8.“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采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作用?

借景抒情。诗人借描写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二)阅读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完成下面的题目。

9.请对本诗后两句做简要赏析。

示例:这两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在诗人笔下,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她带去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牵挂之情。诗句想象丰富,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

10.诗中没有单纯的写景,总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联系本诗的写作背景,说说作者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开头。

示例:写“已落尽的杨花”点明了时令——暮春,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节,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因此,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三)阅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完成下面的题目。

11.人们常说“风正一帆悬”的“悬”字用得极妙,请你说说妙在哪里。

示例:“悬”是笔笔直直地高挂的样子,诗人以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和风吹拂、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

12.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C.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是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D.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思乡愁绪。



(四)阅读《天净沙·秋思》。完成下面的题目。

13.对这首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A.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B.“夕阳西下”点名了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

C.“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D.这首曲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画面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解析:反衬游子有家难回的悲苦之情。)

14.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

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踽踽独行。



03 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溪居即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17.诗人用白描手法,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素淡的水乡风景画,临水的村庄,虚掩的柴门,疏落的篱笆,流动的溪水(轻柔的春风飘荡的小船),奔走的儿童……和谐而富有诗意。

18.三、四句中“疑”“急”二字把小童的心理和形象表现得巧妙而富有情趣,请作简要分析。

作者用“疑”、“急”二字,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诗人捕捉住这一刹那间极富情趣的小镜头,成功地刻画了一个热情淳朴、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的形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9 11:4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