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8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隔音符号的作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7-10 08:05: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顾名思义,隔音符号的作用就是“隔音”。具体说,就是a、o、e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的时候,容易发生混淆,为了标明前后音节,就要用隔音符号(')把这两个音节隔开。如“皮袄”、“饥饿”,在拼写时如果不加隔音符号,写成“piao”、“jie”,就容易读成一个音节。要是加上隔音符号('),写成“pi'ao”、“ji'e”,就不会读错了。

关于普通话里的“V”“新闻”的“闻”、“老翁”的“翁”等音节开头的音都应该拼写作“w(u)”,如闻wén、翁wēng,而不应该是:闻vén、翁vēng。但是,在实际发音中,普通话里u开头音节的发音确实有所不同,并不是都发成双唇音的u,而有些音会发成齿唇音的v(上齿接触下唇发音)。十几年前,有些学者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北京地区u开头音节的实际发音做了专门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有些音节发音时音节开头的音习惯发成双唇音的u,如:吴wú、我wǒ;而有些音节则习惯发成齿唇音的v,如:为wèi、闻wén、翁wēng。这种发音的不同不是受方音影响而产生的,而是普通话本身发音中的细微差别,这种差别是客观存在的。

为什么有些u开头的音节发音会有细微区别(即把u发成v)呢?主要原因是受w(u)后面一个音的影响,这在语音学上叫做逆同化现象。后面一个音如果是圆唇音u和o(如:wu、wo),那么,音节开头的u就会发成双唇的u;如果后面一个音是不圆唇的e(如:wei、wen、weng),那么,音节开头的u就习惯发成齿唇的v。上述分析的两种发音差别是就一般情况而言的,这种差别也会因人而异,即使是同一个人,每次发音也不一定都一样。据学者研究,这是一种正在变化着的语音现象。

怎样看待这种现象呢?把“闻、翁”发成齿唇音的v究竟对不对呢?既然普通话里客观存在发v的情况,那么,是否应该为此而设立一个v声母呢?

我认为在音节前的u和v都是/u/音位的变体。通俗地说,就是音节前的/u/音细分为u音和v音两小类。我们一般说普通话里只有u(w),没有v,是只就大类而言(不再区分发音的细微区别)的,但这并不等于说大类音中没有小类音存在。我们不但应该看到普通话语音中的大类音的区别,即:一个个声母、韵母的区别,如:b、p、m、f、a、u、i……的区别(给汉字注音时是按照声母、韵母这种大类音来注音的),还应该看到一些大类音中存在着细微区别的小类音(在实际发音中,同一个声母或韵母在不同的音节中,发音往往会有细微区别,如u与v的问题),并且允许这些小类音的存在。所谓“允许存在”,指的是不必把同一大类音中的不同小类音全纠正成一样的,即不必都把v改发成u。因此,我认为,“新闻”的“闻”,“老翁”的“翁”开头的音发成齿唇音v是正确的,不必刻意纠正成u。因为,这是u这个大类音中的细微区别问题,是普通话语音中自然形成的音,是客观存在的。同时,我也认为不能因为在实际发音中有齿唇音v的存在,而要在普通话中增加一个v声母。因为,声母、韵母是根据语音的大类来设立的,而不应该把有细微区别的不同小类音,都设立成不同的声、韵母。如果那样,普通话的语音系统就乱了。很多地方在普通话培训和测试中,都特地把u开头的音节中所有自然发成“v”的都纠正成了“u”。我认为这样做没有必要,况且,也不符合语言实际。不能因为确定了普通话的语音系统(即声母、韵母、声调系统),就不允许实际发音中的细微区别存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6 08:4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