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9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7-7 16:39: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创新教案】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诵读优秀古诗文,在诵读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本节课中利用远程教育设施与资源,去体现教学时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理念。积极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走进诗歌世界,让学生在读—想—说的过程中感悟理解课文内容,加深对古诗的热爱,从而继承并发扬中国的灿烂文化。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我们的祖国山清水秀、风景优美。由古至今,许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大量的赞颂祖国大好河山的佳作,你们都积累了哪些有关这方面的古诗呢?
师:著名的北宋诗人苏轼在观赏了庐山后,写下至今仍为人们称颂的诗篇——《题西林壁》。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首古诗(板书诗题)
二、初学感知
师:请同学们自读古诗,把不认识的自圈出来。
指名读。正音
再来读一遍,注意停顿。
三、理解感悟
师:这首古诗,同学们都读熟了,但是你们知道它的含义吗?今天,我们就要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步骤吗?
师生共同概括:
(一)知诗意
说一说这首诗题目的意思吗?
说说关于苏轼的了解
(二)品诗意
指名读古诗。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师:庐山只有一座,怎么在苏轼的眼中会呈现出这么多种形态呢?
师:你们真是爱思考的好孩子。对,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假如你现在就面对着庐山……
完成填空:从左向右看,庐山是_________;从上往下看,庐山是____________;从远处看庐山,像_____________;从近处看庐山,像____________;从高处(山顶)看庐山,像____________;从低处(山脚)看庐山,像___________。
师:作者浏览了庐山,不只是看,而是细心观察庐山的特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还用心去思考,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不识庐山真(重读)面目:“我”没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全景)
只缘身在此山中:只因为我站在庐山中
想象一下,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三)悟诗情
师: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庐山?
师:作者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了庐山,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可见他对庐山的奇丽景色流连忘返。表达了他对庐山的赞美之情。你能不能用优美的语调把你对庐山的情感朗读出来?
生:用各种方法诵读古诗提供背景音乐:
师:刚才同学们非常有感情地朗读了《题西林壁》。但有一个地方却很难让人理解:苏轼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
师:学习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收获?从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
师:总结,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客观地、冷静地进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的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地正确认识这个事物。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板书)。所以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
四、升华与拓展
1.观看成语故事片《盲人摸象》。
2.说说观后的感受。
3.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说明这个道理。
五、想象成诗人,多种形式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
             横(岭) 侧(峰)
             远近高低(实写)
                 (不同角度)
             只缘身在此山中   明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0-7-7 16:39:50 | 只看该作者
【精彩片段】
《题西林壁》精彩片段
师:我们的祖国山清水秀、风景优美。由古至今,许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大量的赞颂祖国大好河山的佳作,你们都积累了哪些有关这方面的古诗呢?
师:著名的北宋诗人苏轼在观赏了庐山后,写下至今仍为人们称颂的诗篇——《题西林壁》。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首古诗(板书诗题)
师:请同学们先分组合作自学古诗。可以先读读诗句,再交流读懂的内容和读不懂的内容。对于读不懂的内容尽力想办法解决。
(学生分组合作学习,师巡视指导)
师:现在请个小组派代表,交流你们组的学习情况。
生:我们通过查字典知道了“识”是“知道,能判别”,“不识”就是“看不清”。
生:我们组不了解苏轼是怎样一个人,他怎么会写下《题西林壁》这首诗的?
生:苏轼就是人们常说的苏东坡,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这是他在游玩庐山时有感而发,在西林寺写下的一首诗。
生:我们知道了第一句“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意思是从正面看庐山成为山岭,从侧面看庐山成为山峰。
生:这里的“成”应解释为“是”。
师:好,你纠正得很对!那么你能把第一句诗的意思完整地讲一遍吗?
生:从正面看庐山是山岭,从侧面看庐山是山峰。
师:对,可是我们能不能再说具体些呢?(分别画出“岭”和“峰”的简笔画)大家比较这两幅画,说说“岭”和“峰”各有什么特点。
生:“岭”的特点是连绵不断,“岭”的特点是峻峭挺拔。
师:现在谁再来描述一下第一句诗的意思?
生:从正面看,庐山是连绵不断的山岭,从侧面看,庐山是峻峭挺拔的山峰。
师:作者浏览了庐山,不只是看,还用心去思考,细心观察庐山的特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4 01:3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