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51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3课《食物的消化》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7-5 12:30: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激发兴趣,让孩子像科学家一样思考

  《食物的消化》在新版《义务阶段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属于“生命科学领域”。《课标》中提到: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讨论等多种途径,初步认识人体的结构组成,以及保健常识,进而形成健康生活的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在设计上我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从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到表达与交流探究成果,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在动手做,对比观察,思考现象背后隐藏的科学道理,交流各自的看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科学探索的真谛,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能力,还让学生对消化过程有了清晰的认识,使学生经历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探究过程。

  理论依据:瑞士儿童心理学专家皮亚杰认为:三年级的小学生思维具有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儿童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演具;儿童从依赖知觉信息转而使用逻辑原则,但是很大程度上局限于具体的事物以及过去的经验,缺乏抽象性。

  三年级的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强。虽然《食物的消化》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但由于大多数消化器官的不可见性,学生的前概念是零碎的感性认识,要想突破难题,就需要教师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环境和思维的源泉,所以在设计课程时,我除了让学生亲历馒头在咀嚼后的味道变化,滴加碘酒观察没嚼过和嚼过的馒头变化。除给学生提供人体消化模型外,还增加了多媒体课件,以突破视觉限制,创设一个丰富的视听情景,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能力。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

  《食物的消化》在《课标》中属于生命科学领域。

  概念:10.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分工配合,共同维持生命活动。

  学习内容:了解自己,健康生活。

  学习目标:在老师的指导下,用科学的语言描述食物在体内消化的过程,知道消化是由多个器官共同协作完成的。初步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食物的消化》是人教鄂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食物与消化》单元的第3课。这个单元共4课,分别是《多种多样的食物》、《食物的营养》、《食物的消化》和《饮食与健康》。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对消化的原有认识、理解基础之上,通过对比消化器官图,猜想食物在体内的旅行过程,认识主要消化器官并初步了解各器官的功能,认识到食物消化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粗到细,多个器官共同参与完成的过程。

  本课主要的科学实践活动为“食物在人体内的“旅行’”,分三个环节进行教学第一个环节是感受馒头在口腔里的变化。吃一口馒头,慢慢咀嚼,体会馒头在嘴里发生的变化并进行交流。

  第二个环节是画出消化器官。让学生说出食物从口腔进入体内之后,还会经过哪些消化器官,并把自己的想法画下来。这个环节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和自己的理解,画出消化过程图。这也是学生在本节课留下的学习和发展的痕迹。

  第三个环节是描述人体的消化过程。对照人体消化器官示意图,说一说食物在人体内的“旅行”过程。这是讨论交流环节,引导学生基于已有认知,思考和讨论食物在体内的消化过程。

  本课的拓展与应用环节,可以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査找资料,了解食物在经过不同消化器官时发生的变化,并和他人分享自己的发现。

  学生情况:

  科学概念:通过课前访谈,了解到人体的消化系统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既陌生有熟悉,他们零星知道某个消化器官,但不能全面的、完整的知道究竟有哪些器官及其作用。除了口腔以外其他的器官都在人体内部,学生无法进行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对消化器官有所了解,但大多是模糊的、零碎的,不成体系。

  科学探究:

  1、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做出科学推论。

  2、能用文字、图示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做出合理的解释。

  科学态度:

  1、愿意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研究成果,合作交流。

  2、正确对待研究中不完善的认识,善于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

  教学方式:

  本节内容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学生比较喜欢,但是也很抽象,难以直观的观察到,所以教学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采取创设“馒头在口腔里的旅行”这个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超;再让他们现场吃馒头,真切的来感受馒头在口腔里的变化之后才利用预测、探究等方法进行教学,这样可以为下面的学习打下基础、提高兴趣,接着通过让孩子们利用已有的知识画人体消化系统图,来发现回題,解决问題。由于消化系统在学生的脑海中比较抽象,课程的最后我通过动画演示的方法,更直观的让学生了解,这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手段:

  1.创设“馒头在身体里的旅行”这一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出这节课的任务——了解食物是怎样被消化的。

  2.运用前一课《食物的营养》中学到的,在食物上滴碘酒,观察食物会不会变成蓝色,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的方法,帮助学生发现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

  利用希沃投屏技术展示学生的绘制的“馒头旅行线路图”,激发学生的表达意愿,更有成就3.感。

  4.教师准备人体模型,帮助学生直观感受食物经过的路线。

  5.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食物消化的完整过程,帮助学生认识到消化是由多个器官共同协作完成的。

  6.技术准备:电脑、投影。

  (一)教师准备:

  1. 为每小组准备(5人一组):准备六块馒头,每位组员一块,多出来的一块用来对比观察。碘酒一滴管,一次性水杯六个,用来盛放馒头和后期滴加碘酒,人体轮廓图1张。

  2. 人体消化器官图;PPT;人体消化器官模型。

  (二)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彩笔和铅笔。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

  科学概念:

  知道消化就是食物逐步变成能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的过程。

  科学探究:

  结合日常体验,猜测食物消化的路线。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科学的语言描述食物在体内的消化过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0-7-5 12:31:00 | 只看该作者

科学态度:

  对熟悉的事物有探究的兴趣;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分享彼此的想法,小组探究时能贡献自己的力量,初步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习人的消化器官及食物在体内的消化过程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经验,绘制“食物在体内的旅行路线图”。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

  一、依据学生心理特征巧设活动环节

  科学实验课最常见的问题就是科学课的课堂活动管理,小学生喜欢玩,科学课中有许多观察、实验,有很多好玩的活动,学生常常沉浸在活动中,不听老师的指挥,在公开课上又不便整顿课堂纪律,就会影响整堂课的进度。其实这就是中、低段小学生的特点,学生毕竟还是小孩子,一玩起来就停不下来了,不然就不是小学生了。了解孩子的心理,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活动过程中,不一次性把所有的实验器材发给学生,想要进行下一个活动,必须用上一个活动的器材交换。这样老师可以很好的把握活动的进度,学生的注意力也不会受到干扰。

  二、用直观事物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概念

  跟以往的课堂一样我也设计了让学生吃馒头,体会馒头的味道变化,但没有止步于此,而是进一步设计探究活动,让学生猜测是什么馒头变甜了,结合本单元第二课《食物的营养》中学到的检验食物营养的方法,通过分别往没有咀嚼和咀嚼过的馒头滴加碘酒的方法,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得出馒头里的淀粉变少了,变成了糖。消化不仅有我们看的见的物理变化,还有看不见的化学变化,针对三年级的学生不用讲的太深,但在学生的心中建立起这种认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12 18:4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