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58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5课《盐和糖的溶解》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7-5 12:28: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从做中学”,将学生的学习过程视为科学探究的过程。

  《盐和糖的溶解》在新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属于“物质科学”。《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到:水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单一物质。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活动,认识水的三种状态;通过简单的实验活动,观察常见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探究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常见因素。所以本课聚焦了两个探究活动:探究一,一杯水究竟能溶解多少食盐和白糖?学生自主设计50毫升水最多能溶解多少勺盐和50毫升水最多能溶解多少勺糖两个实验;探究二,探究怎样加快溶解,学生自主设计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三个对比实验和让一块方糖在水中尽快溶解的实验。教学过程由两个科学探究活动递进组成,环环相扣,每个探究活动都能发现新的知识,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产生对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

  理论依据:杜威认为,“科学不仅是要学习一堆知识,同时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或方法。”在杜威看来,在学生开始学习科学的时候,就把一些概念和定律教给学生,往往使学生不明了这些概念和定律是怎样建构起来的。于是学生仅学得所谓“科学”,而没有经历概念和定律的建构过程,领悟科学知识和思想方法。由此出发,杜威主张用“心理的方法”教学,即让学生“从做中学”,将学生的学习过程视为科学研究的过程。他依据科学研究过程设计出一套教学程序:提出疑问--构成假设--指导实验--证明或驳斥假设,自已去发现知识。他提出的探究模式,为探究学习的正式提出鉴定了基础。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

  《盐和糖的溶解》在《课标》中属于物质科学领域。

  概念:2.水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单一物质。

  学习内容:2.2有些物质在水里能够溶解,而有些物质在水里很难溶解。

  学习目标:通过观察,描述不同物质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情况。通过实验,知道搅拌和温度是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常见因素。

  《盐和糖的溶解》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科学》三年级上册第5课,是第二单元《溶解与分离》第1课,也是学生第二次接触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内容。本单元学生将在二年级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学习:第一,通过实验知道一定量水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或白糖;第二,设计实验探究加快溶解的方法;第三,学会从含有食盐、铁屑、沙子等杂质的混合物中,通过溶解、蒸发、过滤等方法将食盐分离出来。

  本课要引导学生研究,50毫升水最多能溶解多少勺盐或糖,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观察后认识到:50毫升水能溶解一定量的盐或糖,而且溶解的盐和糖是不一样多的。另外要研究如何加快一块方糖在水的溶解。结合平时的生活经验,通过做对比实验,学生将认识到用压碎、加热和搅拌等方法够加快固体在水中的溶解。在实验中,要练习使用量筒、酒精灯、玻璃搅拌棒等实验器材。

  学生情况:

  在二年级上学期《把它们放进水里》一课,学生知道了有些物质能够溶解在水里,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里,学生已经对溶解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课中使用的食盐和白糖两种材料,学生接触较多,知道食盐水和白糖水有浓淡差异,但是,对一定量的水到底可以溶解多少食盐和白糖,是不清楚的。

  学生在日常生活接触过用搅拌、加热、压碎的方法可以加快物质溶解的现象,但是,科学的设计对比实验来探究“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是有难度的。在一年级第三单元《家中的物品》中第9课《纸制品》,学生经历过简单的控制变量的对比实验,这节课学生将要设计控制多个变量的对比实验。建议教师先根据学生生活经验,依次探究搅拌、加热和压碎能否加快方糖的溶解,让学生经历由易到难、由扶到半扶半放的过程,降低难度。

  另外,学生还没有使用过酒精灯和量筒,教师要讲解酒精灯和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尤其要注意实验安全。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主要为分组讨论和实验探究,使学生得到直观、生动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兴趣,提高实验探究能力。同时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探究的基础上,还运用“观察法”“讨论法”“谈话法”“比较法”等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1.用小毛驴驼盐过河的故事导入,复习旧知识,聚焦探究问题,激发兴趣。

  2.启发思考、小组讨论、分组实验,交流合作,从做中学。

  3.利用多媒体课件,讲解量筒、酒精灯、玻璃搅拌棒等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等。

  4.通过吃糖游戏、讨论怎样加快洗衣粉在水中的溶解等活动,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激发兴趣,加深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巩固。

  技术准备:电脑、投影、展台。

  (一)教师准备:

  1.耗材:食盐、白糖、方糖、糖果

  2.器材:烧杯、玻璃棒、定量勺(2g)、量筒、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盘子

  (二)学生准备:铅笔。

  学生活动手册、对比实验探究报告单、铅笔等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在50毫升水里能溶解不同量的食盐或白糖。

  2.知道用加热、搅拌和压碎的方法能加快方糖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科学探究:

  1.在教师的引导下,会做“在50毫升水中能溶解多少食盐和白糖”的实验,学习量筒的使用方法。

  2.会设计并进行“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三组对比实验,并掌握对比法 。

  科学态度:

  1.逐步养成用实验事实说话的意识。

  2.积极动脑筋想办法参与设计实验的学习活动。

  3.在交流活动中愿意倾听和分享。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在生活中会运用溶解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0-7-5 12:28:58 | 只看该作者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知道一定量水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或白糖;

  在老师的引导下,设计并进行“影响溶解的快慢因素”的对比实验。

  教学难点:讨论、设计“影响溶解的快慢因素”的对比实验。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

  本课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层次分明,教学内容密度大,探究氛围浓厚,学生活动充分。教师引导到位,学生真正动手动脑,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创设情境,过渡自然。 第一课时以“小毛驴驼盐过河”故事导入新课,既复习了旧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继续探究的热情。教材开头聚焦问题——“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或白糖呢?”,教材课中设计“50毫升水中究竟能溶解多少食盐或白糖”的两个实验;我在拓展提高环节设计师生问答,呼应回答了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或白糖。第二课时中从“吃糖游戏”过渡到“怎样让一块方糖在水中尽快溶解”,学生很自然想到可以综合运用搅拌、加热和压碎来加快溶解,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二、把握学情,难度适宜。在“探究加快溶解的方法”活动中学生体验到一种实验方法——对比实验,很多教学设计在这里给学生讲“控制变量法”,完全脱离了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我设计了实验记录卡,表中先填写了需要改变的量(搅拌不搅拌,加热不加热,压碎不压碎),引导学生思考实验条件,经历由扶到半扶半放的过程。而且三个实验先后按照搅拌、加热、压碎加快溶解的顺序,经历由易到难,逐次展开。

  三、整合教材,贴近生活。常温下,白糖的溶解度是204克,要把102克白糖完全溶解在50毫升的水里需要一小时以上,课堂上无法完成。我安排学生课后实验,探究50毫升的水究竟能否溶解102克白糖,既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又培养了孩子的勇于追求真相的科学精神。“吃糖游戏”、“怎样加快洗衣粉在水中的溶解”等活动,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激发兴趣,加深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巩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0 16:5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