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套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word教案 下载由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整理,供大家免费使用下载,转载前请注明出处。 部分图片、表格、公式、特殊符号无法显示,需要下载的老师、家长们可以到本帖子二楼(往下拉)下载word压缩文件附件使用!
如有疑问,请联系网站底部工作人员,将第一时间为您解决问题!
文件预览:
第十一章 看不见的运动
第二节 看不见的运动
(金乡县实验中学 杨以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分子时刻不停的无规则运动着,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2.了解气态、液态、固态分子的模型。
过程与方法 3.利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有关的简单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体验科学的乐趣,加强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的认识。
教学难点 1.分子之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的理解。
2.利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有关的简单现象。
教学思想 利用豆粒的大小和豆粒之间的空隙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兴趣。课堂中尽量创设学生动手实验、动眼观察、动脑思考的机会,让学生在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物理知识,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教学器材 演示用 A.水 B.酒精 C.长玻璃管
学生用 黄豆、小米、红墨水、热水、凉水。等。(每组一套)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讨论法、实验探究法、举例法
教学过程设计
合作探究 设计意图
一.新课导入
将一碗小米倒入一盆大豆里,晃动几下,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请解释你观察到的现象。
二.进行新课
一、 分子间有空隙吗
亲身体验
※ 1. 提出问题、讨论猜想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的排列是密不透风呢还是有空隙?
结论: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着 。
※ 2.设计实验
实验器材: A.水 B.酒精 C.长玻璃管
思考讨论:如何显示分子间有没有空隙?
※ 3.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长玻璃管内先加入适量的水。
(2)再加入的精,直至玻璃管上橡皮筋的标记处。
(3)用手指堵住玻璃管,倒置1—2次,仔细观察液面位置,你有什么发现?
由此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4. 分析与论证
二、分子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2. 仔细观察:教材P185实验探究中图10-16
想想看:当把中间玻璃板抽掉,一段时间以后,会发生什么现象?由此,你猜测分子具有什么特点?
活动3: 亲身体验
完成教材P185的实验探究中图10-17所示的实验,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由此,你猜测分子具有什么特点?
结合“活动3”和“活动4”,写出你的结论。
结论:研究现象表明,物质中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 。
三、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吗
仔细观察,乐于思考
仔细观察铅块的演示实验,你看到什么现象?这个现象能说明什么?
亲手做做
参照教材P186图10—19,将注射器中吸入适量的水,用手堵住注射孔,试着用力推活塞,水容易被压缩吗?
结合“活动5”和“活动6”,写出你的结论。
结论
物体很难被拉开,说明分子间存在 ;
物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 。
快乐思考:
有的同学认为,水不能被压缩,是因为水分子挤压在一起造成的。对此,你的观点是什么?
四、物质中的分子状态
阅读教材187页“物质中的分子状态”栏目中的内容,
完成下列填空
观看PPT“分子状态的模拟动画”
1.固、液、气三态中的分子力作用最强的是 ,它有一定的 和 ;
2.有一定体积但没有形状的是 态;
3. 固、液、气三态中的分子力作用最弱的是 ,它既没确定 也没固定 。
。
三.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用到了哪些方法?从中受到了什么启迪?
学生讨论后回答。
PPT展示:收获平台
分子动理论
1.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间存在 。
2.分子永不停息的地 。
3.分子之间存在着 和 。
练兵场
1.如图,瓶子里装有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它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当抽去玻璃片后,看到上面的瓶子里也出现了红棕色的二氧化氮,这种现象主要表明( )
A. 分子有一定的质量 B.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
C.分子有一定大小 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下列实例中,不能用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
A.湿衣服在太阳下被晒干 B.炒菜时加点盐,菜就有咸味
C.扫地时灰尘飞扬 D.香水瓶盖打开后能闻到香味
3.物质处于哪种状态决定于( )
A.物质的温度 B.物体内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
C.物质的分子结构 D.物质内部分子作用力的大小
4.“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 )
A.分子间的作用力因玻璃被打碎而消失
B.玻璃的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C.玻璃表面太光滑
D.玻璃碎片间的距离太大,大于分子间发生相互吸引的距离
四.布置作业
1. 课本P223,第1—3题。
2.拓展题:可以用玻璃做分子引力的实验吗?
通过熟悉的游戏,引起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
通过思考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让学生体会对某一类现象特征给出科学的抽象概括并不是件简单的事。
由学生亲身体验、动手动脑,分析归纳,再利用已有知识进行判断、举例,即训练学生的各种能力,也使每位同学参与学习过程。
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亲身经历分子永不停息运动探究过程,从中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分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小组合作,分析讨论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和合作能力。
梳理知识,强调重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