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3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六大必考重点梳理练习,附典型考题归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6-10 08:30: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01


有余数的除法

①商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②余数要比除数小。

被除数÷ 除数 = 商…….余数

被除数= 除数 × 商 + 余数

1、(   )÷(   )=5……6,除数最小是(    ),被除数最小是(   )。

2、在应用题中,余数单位和被除数单位相同。



02


万以内数的认识

1、数位顺序表按(从右往左)的顺序,依次是(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文章来自多品小学教育张老师)

2、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3、计数单位有:一、十、百、千、万,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4、最小的一位数是1,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大的五位数是10000.

5、读数、写数都从高位起。








03


长度单位



1、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

2、长度单位转换时,大单位转小单位,数字增大(添“0”),小单位转大单位,数字减小(去“0”)。

3、手臂打开大约1米;(1拃)长大约10厘米,也是1分米;

(2分硬币)大约有1毫米厚;10张纸的厚度大约1毫米。

4、在表示较远距离时,用(千米)作单位,如(各类交通工具的时速),(马拉松长跑的路程),(铁路长),(两个城市间的路程)等。

5、用米作单位常见的有描述(树高)、(楼高)、(桥长)等。



04


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1、求“和”用加法;求“差”用减法;求“积”用乘法;求“商”用除法。

2、加数 = 和 -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 = 减数 + 差

减数 = 被减数 - 差

3、笔算三位数加减法时,从(个位)算起,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相减,不够减向(前一)位借1,借1作10。








05


图形

1、长方形:4条边,(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较长的边叫长(2条长),较短的边叫宽(2条宽)。

2、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3、平行四边形:有4条边,(对边)相等;有4个角,(对角)相等;有2个钝角和2个锐角,还具有不稳定性。(文章来自多品小学教育张老师)

4、在左图的这个长方形中截取一个最大的正方形,那么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       );剩下的图形是(      ),

长和宽分别是(    ),(     )。

5、在左图这个正方形中截取一个最大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     ),宽是(    )。  



06


时间单位



1、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

时针走(1大格)是(1时);

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一大格是(5分)。

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一大格是(5秒)。

2、时针走(1大格)是(1时),这时分针正好走(1圈),是(60)分,所以1时=(60)分。

3、分针走(1小格)是(1分),这时秒针正好走(1圈),是(60)秒。所以1分=(60)秒。

4、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结束时间-经过时间=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经过时间=结束时间

5、在求时间时,可以列竖式计算。

减法时:要先算(分减分),再算(时减时),当“分”不够减时,向(时)借1当60分,60分与原来的“分”合在一起再减。

加法时:先算(分加分),再算(时加时),当分加分超过60分时,要把其中的60分转化为1时。

6、通常下午的时间转化成24时计时法,例如

   下午3时20分 就是(  15时20分   )

7、描述50米、100米跑步的时间要用(秒)作单位。

8、时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8经过时间是(     )。

分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8经过时间是(      )。

秒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8经过时间是(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5 14:0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