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次上公开课都会有新的收获,这次也不例外。通过两天的精心备课,今天下午第二节我在五二班讲了一节“小数除法解决问题”公开课,总结这节课,我有以下感悟:
首先,说说这节课。这节课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解决问题第一课时,2014新版教材对这节课也有所改编,例10是根据实际情况需要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即在取近似值时,不能机械地使用“四舍五入法”,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进”还是“去”。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掌握重点的内容的同时,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按照“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这三个步骤对数学信息与问题有条理的整理与解答,事实证明也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本节课我首先以一个小故事“纸上谈兵”的故事引入,目的是教导学生,不能只照着书本空谈,在解决实际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同时紧扣今天的课题-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接着,我课件展示三种生活情境:一、师去超市购物,买了2.1千克青菜,每千克6.46元,计算器算出来是13.566元,标签上的价格是13.57元,收银员收了13。6元,这种计算方法是运用了“四舍五入法”,但是在解决问题时我们能不能一味的利用四舍五入去求近似值呢?因此引入生活情境二和情境三,2.5千克食用油倒入0.4千克的油桶里,至少用几个桶;5米的丝带包扎礼盒,每个需要0.4米长的丝带,最多可以包几个礼盒?这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学生根据问题很快列出算式并写出答案。但是问题出现了,根据实际情况,不可能有6.25个瓶子,12.5个礼盒怎么办呢?这时我让同桌讨论,同学们得出结论,根据实际情况应该取6个和13个礼盒。此时矛盾再次激化。有学生提出质疑:如果6个瓶子剩下的一些油怎么办?在我的引导以及学生的不断质疑中学生突破了难点,理解了“进一法”和“去尾法”。
在新授的最后,我又对商的近似数三种情况进行了总结,使学生在头脑中清晰明白“四舍五入”和“进一法、去尾法”的联系与区别。通过眼力大比拼练习,多数同学能给出题目判断出是“进一法”还是“去尾法”,很好的达到了教学效果。
总结这节课以及其他听课教师的点评,我认为还有以下几点需要改进:1.在讲完重难点之后,应该让学生结合实例自己总结什么情况下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这样能让学生加深知识点的理解;2.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差,部分学生听课状态不是很好,在以后的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多示范;3.上课激情不够,要在提高学生学习方面下功夫;4.评价性语言过于简单,表杨力度不够。
我相信通过不断的总结与磨练,我会在教学之路上越走越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