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晓》这节课主要是教唱古诗词歌曲《春晓》。但这不单单只是一节教唱的音乐课,而是让音乐与文学以及其他学科相互结合的一节课。二年级这一阶段的学生,对于《春晓》这首诗不陌生,基本上都学生基本可以背诵下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的导入环节的设计,张老师主要采用视频图片以及教师提问环节来引出此歌曲。教学过程中再加入奥尔夫、柯达伊等国外教育家的音乐教育方法,试着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或节拍曲调演唱古诗词歌曲《春晓》,在欣赏与演唱环节结束后,张老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采用不同形式对《春晓》进行简单的创编。在拓展与探究环节,张老师根据二年级学生背诵的诗词,找出其中一首,让学生凭借自己对古诗的意境理解,当场进行简单的五声调式的创编。而学生可以通过这些自身的体验以及简单的编创对古诗词歌曲有着更深的了解。本课在设置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方面,也包含两个小的方向:第一方向主要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深对春天的理解,感受春意盎然之景;另一方向则是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在学习本节课的过程中,能够以诗歌为词,根据诗词的意境,选取不同的曲调风格进行创作。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不仅仅只是通过多媒体来进行授课,而是一步步引导学生进入情景之中,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师生进行互动,一起展开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张老师将音乐、古诗、绘画和创作内容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有机结合,通过鉴赏、演唱古诗词歌曲,从而归纳音乐知识,让学生感受音乐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教学设计方面,设置了“诗词鉴赏——诗词吟诵——诗词欣赏——诗歌演唱——诗画结合——诗曲创编——师生互动——教师寄语”等音乐课程环节。
中华古典诗词就如同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一首旋律悠扬的古风曲。学生学唱古诗词歌曲,不仅能够提高了学生的诗词文学方面的素养,而且可以使学生受到音乐旋律中感受美的熏陶。
一、教学过程设计方面
1、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张老师利用《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曲作为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欣赏中演唱、在演唱中思考,主动参与,帮助学生去理解和感受古诗词的能力培养。同时还引出本节课—《春晓》
2、诗词鉴赏、吟诵演唱。张老师在学唱古诗词歌曲《春晓》前,先进行诗人与诗人创作背景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又充分利用(CIA)课件中的小动画,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动画中去寻找春天的特征,同时总结出每一诗句的意境。意境总结完毕基础上,张老师先进行吟诵,在给定学生相应的节奏,学生按照节奏要求进行吟诵。
最后是古诗词歌曲《春晓》演唱教学阶段,张老师先进行示范性的演唱,在给定学生不同的版本的《春晓》,引导学生进行模唱学习,最后在熟练的情况下,张老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进行齐唱、多声部混声合唱等表演,进行各个小组比拼环节。古诗词演唱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感官能力、身体协调性等,张老师选择加入柯尔文的“手势法”,柯尔文的“手势法”是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多声部合唱训练使用效果较好的方法,学生在《春晓》多声部演唱学习中,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分清各声部的演唱,对合唱、混声合唱有一个很好的概念理解。另一方面,还能培养学生学习愿望,激发学生创造力与想象力,对身体韵律、注意力、协调性都有很好的提升。
1、诗画相合为辅助。张老师让学生在吟诵古诗词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演唱古诗词歌曲,按照自己的理解以诗配画,既是音乐与文学的完美结合,又使人感到“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为学生的学习领域提供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
4、拓展形式多样化
最后一个环节,加入拓展探究训练。张老师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想象力与创造力,进行诗词配曲;创编的环节对于小学生低年级学生来说,可能较为困难一些。因此,在学生进行创编过程中,张老师依据不同学生的身心、认知特征进行方法的选择。上述教案中,张老师先给定学生一个基本的创作基本原则,让学生在模仿中,发挥创造能力,进行创编。张老师在这一过程进行了好的引导,注重了培育人的精神、关注学生的发展,根据音乐学科特点、语文知识实践和学生的身心特点,满足其美育精神上的需求。
教学优点:本节课,古诗词歌曲《咏鹅》教学,张老师激发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动手能力,进行探究性与创造性的学习,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根据诗词与自己的想象进行对《春晓》诗句意境的绘画创作。除此之外的诗曲创编环节,鼓励学生自己为歌曲创编,教师同样要发挥好主观能动性进行“适时而教”给学生营造了乐学,想学的教学氛围。
教学不足点:1、张老师在整节课教学环节上,虽有一定规律可循。但有些互动环节仅停留在表面。
2、而对学生音乐基础的培养上没有进行有效可行的教学,导致学生主要以互动游戏环节为主,课堂气氛太混乱,忽略了本节课欣赏、背唱古诗词歌曲《春晓》的教学重点,造成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脱节问题。
3、没有突出新授课内容的训练,致使课程目标完成的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