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本人读这个绘本是在去年,当时就感动于故事中的虎斑猫,当真爱出现时的义无反顾:为了自己获得的自由忘乎所以,为了自己喜欢的白猫底下高傲的头颅,喜欢孩子的程度胜过了自己。这不正是一个人的写照吗?当时就写下了一些文字。这么好的故事很想跟班上的孩子进行分享,但不是这样就是那样的事情磕磕绊绊终归没有成行。想把故事分享给孩子的种子一旦种下,就会萌芽的,可能只需要一些诱因而已。
3月份高老师在薛刚小学的这个分享再次勾起我的这个想法,于是今天我也与我班的孩子们分享了这个绘本故事。
我的教学环节设计与高老师的大致相同,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没有达到高老师的课堂效果。
1、仿写环节,暴露出学生的思维比较狭窄。孩子们想到的只有警察、医生、乞丐等,视野没有跳出职业。在练笔时较少的孩子能像原文的故事那样把猫与这个人所从事的职业很自然的融合在一起,并让猫自然地丢掉性命。我想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应该是教师的引导语以及个人的教学机智的欠缺有很大的关系。本人不能像高老师那样能机智地抓住课堂上的生成资源进行很巧妙的点拨引导。这是本人特别特别欠缺的地方。
2、对故事主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个别孩子能够深入理解到故事的寓意,大多数同学则不能。我想可能原因在以下几点:在欣赏到虎斑猫爱上白猫时很多同学总是发笑,心思没有完全放到打动自己的地方在哪里;教师对学情没有进行充分的预设。
尽管在这次故事课堂上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但看到孩子们对故事的那种热情,还是蛮能激起我进一步与他们分享绘本故事的热情的;同时这样的课堂也让我和孩子们再次感受到了语文课堂的丰富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