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套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练习word下载由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整理,供大家免费使用下载,转载前请注明出处。 部分图片、表格、公式、特殊符号无法显示,需要下载的老师、家长们可以到本帖子二楼(往下拉)下载word压缩文件附件使用!
如有疑问,请联系网站底部工作人员,将第一时间为您解决问题!
文件预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4.4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课时练习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根据已知条件作符合条件的三角形,在作图过程中主要依据是( )
A.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B.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C.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和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D.不能确定
答案:C
解析:解答:根据已知条件作符合条件的三角形,需要使三角形的要素符合要求,或者是作边等于已知线段,或者是作角等于已知角,故选C。
分析:作一个三角形等于已知的三角形,其根本就是作边与角,属于基本作图。
2.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求作这个三角形时,第一步骤应为( )
A.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B.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C.作两条线段等于已知三角形的边,并使其夹角等于已知角
D.先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或先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答案:D
解析:解答: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求作这个三角形,可以先A法,也可以先B法,但是都不全面,因为这两种方法都可以,故选D。
分析:作一个三角形等于已知的三角形,有多种方法,本题是其中的两边及夹角作图,用的是ASA判定定理。
3.用尺规作一个直角三角形,使其两条直角边分别等于已知线段时,实际上已知的条件是( )
A.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它们的夹角; B.三角形的三条边
C.三角形的两个角和它们的夹边; D.三角形的三个角
答案:A
解析:解答:已知作一个直角三角形,就包含着一个条件是直角了。又要使其直角边等于已知线段,恰好是SAS法作三角形,故A。
分析:作一个三角形等于已知的三角形,有多种方法,本题是其中的两边夹直角作图,用的是SAS判定定理。
4.已知三边作三角形时,用到所学知识是( )
A.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B.作一个角使它等于已知角的一半
C.在射线上取一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D.作一条直线的平行线或垂线
答案:C
解析:解答:已知三边作三角形时,用到的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SSS定理,而第一条边的作法,需要在射线上截取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的线段。故C。
分析:作一个三角形等于已知的三角形,有多种方法,本题是其中的三边作图,用的是SSS判定定理。
5.如图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B的距离,先在AB 的垂线BF上取两点C、D,使CD=BC,再定出BF的垂线DE,可以证明△EDC≌△ABC,得ED=AB,因此,测得ED的长就是AB的长.判定△EDC≌△ABC的理由是( )
A.SSS B.ASA C.AAS D.SAS
答案:B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可得:
∠ABC=∠EDC=90°
BC=DC(已知)
又∠ACB=∠ECD(对顶角相等)
∴△ACB ≌△ECD(ASA)
∴DE = AB
故B
分析:对于测量不可到达的两个点之间的距离时,有多种方法,而用三角形全等法去测量,也有着不同的解法,此题用的是ASA判定方法。对于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必须在三个条件,其中可以包含原题中隐含的条件.
6.如图所示小明设计了一种测零件内径AB的卡钳,问:在卡钳的设计中, 要使DC=AB,AO、BO、CO、DO 应满足下列的哪个条件?( )
A.AO=CO B.BO=DO
C.AC=BD D.AO=CO且BO=DO
答案:D
解析:解答:三角形全等,需要三个条件,
各选项中,只给出了一个条件,再加上隐含的对顶角相等,才两个条件,故不正确。
对于选项D,可得:
AO=CO且BO=DO(已知)
∠AOB=∠COD(对顶角相等)
∴△ACB ≌△DCE(SAS)
∴DC = AB
故D
分析:对于测量不可到达的两个点之间的距离时,有多种方法,而用三角形全等法去测量,也有着不同的解法,只要能够达到测量的目标就行。对于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必须在三个条件,其中可以包含原题中隐含的条件.
7.山脚下有A、B两点,要测出A、B两点间的距离。在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B点的点C,连接AC并延长到D,使CD=CA;连接BC并延长到E,使CE=CB,连接DE。可以证△ABC≌△DEC,得DE=AB,因此,测得DE的长就是AB的长。判定△ABC≌△DEC的理由是( )
A.SSS B.ASA C.AAS D.SAS
答案:D
解析:解答:由原题可得:
CD=CA
∠ACB=∠DCE
CE=CB
∴△ACB ≌△DCE(SAS)
∴DE = AB
故D。
分析:对于测量不可到达的两个点之间的距离时,有多种方法,而用三角形全等法去测量,也有着不同的解法,只要能够达到测量的目标就行。
8.如图,A,B两点分别位于一个池塘的两端,小明想用绳子测量A,B间的距离,如图所示的这种方法,是利用了三角形全等中的( )
A.SSS B.ASA C.AAS D.SAS
答案:D
解析:解答:由原题可得:
AC = DC
∠ACB=∠DCB
BC =BC
∴△ACB ≌△DCB(SAS)
∴AB = DB
故D
分析:对于测量不可到达的两个点之间的距离时,有多种方法,而用三角形全等法去测量,也有着不同的解法,只要能够达到测量的目标就行.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B.过一点有一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
C.有两组边与一组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D.在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答案:D
解析:解答:A应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B应为“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点平行于已知直线”;C应为“有两组边与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故D.
分析:此题考察了多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本身都不难,但是一组合在一起,就容易造成混淆,因此需要认真研究.
10.如图,以△ABC的一边为公共边,向外作与△ABC全等的三角形,可以作( )个
A.3 B.4 C.6 D.9
答案:C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可以作出的三角形如下图所示:
△BAEF ≌△ABC △DCB ≌△ABC △CFA ≌△ABC
△ABG ≌△ABC △IBC ≌△ABC △AHC ≌△ABC
故选C。
分析:此题结合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三角形的作图,是一道较难的数学综合性操作题,需要认真研究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11.如图,在△AFD和△BEC中,AD∥BC,AE = FC,AD=BC,点A、E、F、C在同一直线上,其中错误的是( )
A.FD∥BE B.∠B = ∠D C.AD = CE D.∠BEA = ∠DFC
答案:C
解析:解答:∵AE = FC
∴AE+EF =EF+ FC
∴AF =E C
∵AD∥BC
∴∠A=∠C
又∵AD=BC
∴△ADF ≌△CBE
∴∠B = ∠D
∠BEC = ∠DFA
∴FD∥BE
∠BEA = ∠DFC
故选C.
分析:此题对于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进行了综合性考察,较难,既要细心认真才能辨别正确。
12.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这两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B.这两个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
C.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D.这两个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答案:C
解析:解答:A、B、D是可能的,但不是确定的;只有C是确定的;故选C。
分析:此题对于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进行了考察,内容简单易懂.
13.在下列四组条件中,能判定△ABC≌△DEF的是( )
A.AB=DE,BC= EF,∠A=∠D B.∠A=∠D,∠C=∠F,AC= DE
C.∠A=∠E,∠B=∠F,∠C=∠D D.AB=DE,BC= EF,△ABC的周长等于△DEF的周长
答案:D
解析:解答:A中不是夹角相等;B中不是夹边相等;C中没有至少一条边;故选D。
分析:此题综合考察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把常常出错的地方都进行了强化训练,是一道不错的综合性质题目.
14.如图1,将长方形 纸片沿对角线 折叠,使点 落在 处, 交AD于E,若 ,则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的情况下,则图中 的角(虚线也视为角的边)的个数是( )
A.5个 B.4个 C.3个 D.2
答案:A
解析:解答:由折叠知△BDC ≌△BDC
∴∠C′BD=∠CBD=22.5°
∠C′=∠C=90°
∴∠C′BC=45°
又∵∠ABC=90°
∴∠ABE=45°
易得:∠AEB=45°,∠C′ED=45°,∠C′DE=45°。
综上所述共有5个角为45°,判故选A。
分析:此题根据翻折得到全等,进而角相等,利用角的和差求出各个角的度数,所用到的知识点比较多,包括矩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角的计算,三角形的内角和等,是一道不错的综合性质题目。
15.对于下列命题:(1)关于某一直线成轴 对称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顶角的平分线;(3)一条线段的两个端点一定是关于经过该线段中点的直线的对称点;(4)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它们关于某直线成轴对称.其中真命题的个数为 ( )
A.0 B.1 C.2 D.3
答案:B
解析:解答:判断可知:(1)正确;(2)错误,对称轴是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3)错误,应该是“一条线段的两个端点一定是关于经过该线段中点的垂线的对称点”;(4)错误,其逆命题正确,但其本身不正确。综上,正确的个数是1个,故选B.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6.在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时,最容易忽视的是( )和( )
答案:公共边|对顶角
解析:解答:在进行三角形全等时,常常忽视公共边和对顶角这两个隐含的条件.
分析:本题考察了学生常常忽视的而又很常用的两个条件,对于提醒学生扎实掌握全等的判定有着促进作用.
17.把一副常用的三角板如图所示拼在一起,那么图中∠ADE是 ( ) 度.
答案: 120
解析:解答:由题意可得:
△ABC≌△EBD
∴∠E=∠A=30°
∠EDB=∠C=60°
∵∠EDB+∠ADE=180°
∴∠ADE=120°
分析:本题充分利用全等的两个三角板解决问题,并考察了以前所学习的邻补角,内容简单.
18.如图,△AOD关于直线 进行轴对称变换后得到△BOC,那么对于(1)∠DAO=∠CBO,∠ADO=∠BCO (2)直线 垂直平分AB、CD(3)△AOD和△BOC均是等腰三角形(4)AD=BC,OD=OC中不正确的是( ).
答案: (3)
解析:解答:由对称变换可得:
△AOD≌△BOC
∴∠DAO=∠CBO
∠ADO=∠BCO
AO=BO DO=CO
∴直线 垂直平分AB、CD
(3)不正确
分析:本题充分利用对称变换后得到的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步骤虽多,但内容较简单.
19.如图有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5cm,BC=10cm,把△ABC折叠,使点B与点A重合,折痕为DE,则△ACD的周长为( )
答案: 15cm
解析:解答:∵把△ABC折叠,使点B与点A重合
∴DA=DB
∵AC=5cm,BC=10cm
∴△ACD的周长为
AC+CD+ DA
= AC+CD+ DB
=AC+CB
=5cm+10 cm=15 cm
答:△ACD的周长为15 cm
分析:本题充分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线段的和差进行解决问题,步骤虽多,但内容较简单。
20.如图已知AB⊥CD,△ABD、△BCE都是等腰三角形,如果CD=8cm,BE=3cm. 则AE的长是( ).
答案: 2cm
解析:解答:∵AB⊥CD △BCE是等腰三角形
∴BC= BE=3 cm.
∵CD=8cm
∴BD= BC-CB=8cm-3 cm=5 cm
∵△ABD是等腰三角形
∴AB=BD=5 cm
∴AE=AB-BE=5 cm-3 cm=2 cm
分析:本题充分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线段的和差进行解决问题,步骤虽多,但内容较简单.
三、解答题(共5小题)
21.如图所示,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B的距离,因无法直接量出A、B两点的距离,请你设计一种方案,求出A、B的距离,并说明理由.
答案:在AB的垂线BF上取两点C,D,使CD=BC,
再作出BF的垂线DE,使A,C,E在一条直线上,
这时测得的DE的长就是AB的长.作出的图形如图所示:
∵AB⊥BF ED⊥BF
∴∠ABC=∠EDC=90°
又∵CD=BC
∠ACB=∠ECD
∴△ACB≌△ECD,
∴AB=DE.
解析:解答: 答案处有解答过程
分析:根据题中垂直可得到一组角相等,再根据对顶角相等,已知一组边相等,得到三角形全等的三个条件,于是根据ASA可得到三角形全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得结论.
22.为在池塘两侧的A,B两处架桥,要想测量A,B两点的距离,如图所示,找一处看得见A,B的点P,连接AP并延长到D,使PA=PD,连接BP并延长到C,使.测得CD=35m,就确定了AB也是35m,说明其中的理由;
(1)由△APB≌△DPC,所以CD=AB.
答案:∵PA=PD PC=PB
又∠APB=∠CPD
∴△APB≌△DPC,
∴AB=CD=35 m.
解析:解答:答案处有解答过程
分析:根据题中条件可以直接得到两组边对应相等,再根据对顶角相等得到三角形全等的第三个条件,于是根据SAS可得到三角形全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得结论.
23.如图所示,小王想测量小口瓶下半部的内径,他把两根长度相等的钢条AA′,BB′的中点连在一起,A,B两点可活动,使M,N卡在瓶口的内壁上,A′,B′卡在小口瓶下半部的瓶壁上,然后量出AB的长度,就可量出小口瓶下半部的内径,请说明理由.
答案:∵AA′,BB′的中点为O
∴OA=OA′,OB=OB′
又∠AOB=∠A′OB′
∴△A′OB′≌△AOB,
∴AB=A′B′.
解析:解答: 答案处有解答过程
分析: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得到两组边对应相等,再根据对顶角相等得到三角形全等的第三个条件,于是得到三角形全等。
24.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是矩形,O是它的中心,E,F是对角线AC上的点.
(1)如果_________,则△DEC≌△BFA;(请你填上能使结论成立的一个条件)
答案:AE=CF(OE=OF;DE∥BF等等)
(2)说明你的结论的正确性.
答案:因为四边形ABCD是矩形,
∴AB=CD,AB∥CD,
∴∠DCF=∠BAF,
又∵AE=CF,
∴AC-AE=AC-CF,
∴AF=CE,
∴△DEC≌△BFA
解析:解答: 答案处有解答过程
分析:首先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到边相等与角相等,再根据等量减等量差相等,得到三角形全等的第三个条件,于是得到三角形全等.
25.在一次战役中,我军阵地与敌军碉堡隔河相望.为了炸掉这个碉堡,需要知道碉堡与我军阵地的距离.在不能过河测量又没有任何测量工具的情况下,如何测得距离?
一位战士的测量方法是:面向碉堡的方向站好,然后调整帽子,使视线通过帽檐正好落在碉堡的底部;然后,他转过一个角度,保持刚才的姿势,这时视线落在了自己所在岸的某一点上;接着,他用步测的办法量出自己与那个点的距离,这个距离就是他与碉堡的距离。这是为什么呢?
答案:理由是:在△AHB与 中,
解析:解答:在本题中,根据题意可以知道,满足了三个条件:
(1)身体高度一定,(2)帽檐处的角度一定,(3)脚下的直角一定,
故根据ASA判定方法,可以得到两个三角形全全等,
∴距离相等。
分析: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得到一些相应线段或角相等,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应用的实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