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护理学院《急救护理学》线上教学总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5-6 01:33: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面对不期而遇的新冠疫情,护理学院积极响应教育部和学校的号召,“停课不停学”、“上课质量不打折”,全面开展线上教学的探索和实践。《急救护理学》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中国MOOC、企业微信直播、QQ群等多个教学及答疑平台,满足教学需求。





课前准备



     1.课前认真备课:①完善内容:线上教学不同于线下,学生没有教材,所以重新制作完善PPT,使得内容尽量完整,特别是一些大的表格、流程图,原来线下课时是和学生一起看着书学习的,此时必须全部搬到PPT上,拍照插入效果不好,就需要手动输入。②设置动画:对于原来PPT上的一次性显示的文字尽量设置动画和老师的教学内容同步出现,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防止因为线上难以监控导致学生走神。 ③便于观看:由于了解到大部分学生是用手机进行学习,所以PPT上的字号尽量大一些,以便于用手机观看。

      2.课前举行见面会:课程开始之前和学生建立QQ群,并用上课的企业微信直播进行一次见面会,以测试教学平台的稳定性。由于《急救护理学》是一门对常见的急危重症进行抢救护理的学科,要求培养学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评估、正确决策、果断施救的综合急救能力,因此为了在课程开始之前就让学生很快进入急救的这种情境之中,经过认真筛选,播放视频《急诊室故事》以使学生快速进入《急救护理学》的学习状态。另外就是和学生就课程框架、学习方法、使用的平台、以及上课要求、考核评价方法等进行了介绍,以便学生心里有底。



在线理论授课




     1.课前预习:结合中国MOOC资料,选择适合本章节内容的MOOC布置学生进行观看并进行测试,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初步了解。

     2.课堂教学:①首先复习上一堂课的内容:复述内容并对重难点进行讲解,且总结一些接地气的记忆技巧或窍门,使学生更容易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②适当融入课程思政内容:课前就当前疫情发展情况进行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学好《急救护理学》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责任心。③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课中先提问学生,然后和学生一起推导出正确答案,吸引其注意力,并促进其思考,锻炼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④注意把握上课节奏:线上教学学生对着屏幕容易疲惫分神,每30分钟左右最好插入一个相关的病案,既拉近了理论与现实的距离,又对所学知识进行了巩固,也让学生稍微休息一下,或者也可用小练习或小测试或投票之类的互动代替。⑤积极进行互动:采用各种方法如弹幕、提问、投票等等和学生进行互动,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增强线上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




课后知识巩固



     1.进行答疑:在QQ群或企业微信群进行答疑,也可以是一对一进行,对于共性问题做一总结,在下次课前再统一进行讲解。

      2.布置作业:在QQ群布置作业,要求按时上传图片,并保留纸质版返校后上交。对于作业中的共性问题也总结后在下次课前再统一进行讲解。

     3.进行补课:由于有时网络不好或平台拥堵的缘故,有学生反映有部分内容出现卡顿听不清楚,老师就利用业余时间在企业微信里建立补课群,重新进行直播让有需要的学生观看回放,尽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在线实训授课




      1.运用虚拟教学魔课平台:经过老师筛选布置项目内容,学生上网进行学习,反复操作,最后老师带领学生就所操作项目的难点和易错点进行解析。

      2.标准化病人+PBL教学:学生分4-5组, 8-10人/组,按照PBL教学模式先抛出第一幕病人急诊入院,给出病人的较少资料,设置为开放性的病例,其余资料由学生进行评估获得,老师作为标准化病人回答学生的问诊、查体、实验室检查,让学生小组讨论需要进行问诊的内容、查体和实验室检查,作出诊断,并进行急救护理,最后小组总结汇报。该方法训练了学生的沟通能力、采集病史能力及临床思维能力。




考核评价




     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增加过程性考核比重,本课程在学生签到、作业、预习测试、课堂测试、实训魔课平台练习及PBL教学中均有计分,按照一定比例得出最终成绩,对学生进行综合全面评价。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7 18:3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