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评课发言 评《卖油翁》同课异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5-4 01:55: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觉得,今天王老师和戈老师执教的《卖油翁》,有四个共同的优点。

第一,两节课都关注了朗读及朗读的指导。

文言文教学在课堂上如果没有读书的声音,没有多层次、多角度的朗读以及细腻的朗读指导,肯定是不行的。在今天的两节课上,我很高兴地看到了两位教师细腻有效的朗读指导,听到了学生朗朗的读书声。

第二,两位老师都有选点突破的意识。

对陈康肃与卖油翁之间的对话,两位老师都设计了深入、丰富的学习活动。戈老师在这一环节用了16分钟时间,王老师用了18分钟。这样的选点突破在语文课堂上是很重要的,也是很有必要的。如果课堂上处处是重点,也就没有了重点。在课堂教学中,学习了“面”上的一些内容之后,我们一定要有“点”上的突破。要围绕着这个“点”,把它挖透,再由这个“点”辐射开去,来支撑全篇文章的学习。从这个角度来看,两位老师的选点意识都很强。

第三,他们都关注到了主题的解读是多维度的。

无疑,“卖油翁”这个故事的主题解读,是多维度的。不迷信某一种约定俗成的答案,引导学生多维度地去理解一个故事,在思考中得到这个故事带给我们的感受和体会,这就是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第四,他们都很艺术地使用了教学凭借。

   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我们会经常使用到教学凭借。两位老师在进行教学凭借引用的时候,精心地选择了材料,精心地选择了教学凭借使用时机。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下面再说一说两节课共同的一个弱点。

我觉得,对于陈康肃跟卖油翁之间的对话,两位老师的处理都有一点偏。戈老师在处理时,把重心放到了对人物情感的理解上。我认为不太妥当。虽然在朗读的语气中是蕴含了人物感情的,但很显然,对这段话的理解重心应该在人物、在情节上。因为这是小说,是故事。故事的阅读指向应该是人物、情节、主题。

王老师在处理对话时,采用了让学生来表演的形式,这是很好的。但是,在表演的过程当中,学生有点偏。他们只注重了表演这种形式,而脱离了文本本身,或者说,没有让表演的形式反哺于对文章内容的深入理解。我举一个例子。一个学生在表演时拍了一下桌子,说:“尔安敢轻吾射?”大家想,拍桌子合适吗?肯定不合适。你为什么要拍桌子?你想表演愤怒,这没不错。但是,当时陈康肃身边有桌子吗?没有。那么,这个表演就不对了。你要表达你的愤怒,应该指向于你对文本的阅读,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借助文本、借助语境来完成。所以,学生的表演过于偏向了形式。

下面,我谈一谈对这两节课的几个思考。

第一,是文本定位的问题。

今天听这节课前,金老师问我要了七年级语文教材。拿到教材以后,他立刻翻到单元指导部分,把内容用手机拍下来了。我觉得,金老师真的是一个老同志、老司机,很有经验。他关注到了文本定位的问题。

这个单元写的都是小人物,这个定位很有意思。你看,老王、《台阶》中的父亲、卖油翁,全都是生活中的小人物。我在听课的时候,想到了一个问题,课文的题目为什么是《卖油翁》而不是《陈康肃》呢?阅读一篇文章,我们往往要关注到这样几种意义。文本的作者意义——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文本的编者意义——编者把这篇文章放在这个单元中有什么目的?读者意义——我们现在的读者意义跟唐朝时候的读者意义有什么不同呢?只有关注到了这几重意义,我们对文本的主题才能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如果从编者意义的角度上来讲,用《卖油翁》做题目,并且把它放在这个单元,编者就是想告诉我们,小人物也有大智慧。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高手在民间。那么,康肃“笑而遣之”,表面上在写康肃,其实是在写卖油翁。有了这个认识再回过头来看课堂教学的落脚点,我们可能就要更多地去关注对卖油翁的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了。这个,就叫文本的定位。

第二,是课堂活动的组织。

今天上课的两位老师,都注意到了活动的组织。有朗读、有问答、有表演、有资料引入,也就是说,都关注到了活动的组织形式,非常好。那么,我们的活动能不能有更多的关注呢?譬如,关注活动与活动之间的层次性、逻辑性。我觉得,有了层次,活动才好玩。

层次该怎么体现呢?我举一个戈老师的例子。第一步,文章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第二步,用若干字词提炼情节。第三步,你对哪个情节印象特别深?这三个活动,体现出很强的层次性,它是一步一步在往上面走。

接下来就不好玩了。老师问学生,从哪里可以看出卖油翁技术高超?然后又问,从哪里可以看出陈康肃射箭技术高超?这两个问题和前面的问题之间,就缺乏

好的衔接和层次感。

我再举一个王老师的例子。他设计的“笑而遣之”那个环节特别好,当时我眼睛一亮。因为“笑而遣之”中“笑”的内涵,确实是很丰富的。“笑”中有无法言说的尴尬,有自感浅薄的惭愧,有对卖油翁的欣赏,还有给自己找台阶下的圆场,等等。但是,这个环节两分半钟就结束了,很可惜。如果是我,就要再设计一个环节——你觉得在文章中还有哪个地方,也可以加一个“笑”字的?我想,应该是在卖油翁“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后面的一个句子中——因(笑)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这里卖油翁“笑”的内涵又是什么呢?这一问,就有意思了。再往前走,在其他地方人物说话时,虽然不能加“笑”字,但可以加一点别的神态啊。“翁曰”,“翁”是怎么样“曰”的呢?“康肃问曰”,“康肃”又是怎样“问曰”的呢?我们发现,在这简短的对话当中,很多地方是可以加状语的。这样,就形成了某一个学习过程中活动的层次性。

第三,是文言共生的问题。

关于文言文教学,我一直反对串讲。今天我们两个老师都没有串讲,非常好。那么,不串讲怎么办?王老师有一个做法很好,先从学生中来,再到群众中去。先问问学生有什么不懂的,再由老师发现问题,反过来提问学生。

那么,今天戈老师对“言”的处理怎么样呢?刚才徐老师点评时说了,戈老师对文言的字词做得还不够扎实。在讲故事、理解文意的过程中,我们完全可以顺势捞两个字来问一问。譬如,学生说到“用一个铜钱”的时候,你就可以问他为什么说“用一个铜钱”呢?这里可以抓住一个“以”字来讲。这就叫随文而教。即在文意的理解过程当中,拎出一、两个重点的文言字词,或者有特殊现象的词语强调一下。这是比较好的一种做法。

所谓的文言共生,就是既要由文及言,又要由言及文。在整个课堂活动中,文和言其实是互相碰撞、互相作用、互相融合的。

文言共生是个很大的话题,希望我们每个老师都要好好关注。

最后,我来谈谈对戈老师教学环节的优化。

戈老师在课堂上问到哪个环节、哪个情景印象特别深刻时,有的学生关注起因,有的关注结果,有的关注高潮。这时候我们就要选点突破了。无疑,在整个情节当中最值得我们关注的,就是陈康肃和卖油翁的对话。但如果只是把对话拿来读,拿来表演,是很难做细腻的。为什么?因为它太简洁了。怎么做?补白。既然文章短小,对话简洁,那么我们就来给它“掺水”。

首先,补一补说话人的神态。出示“忿然”这个词语,让学生仿照它把其他地方的神态都来补一补。这一点,上面已谈到,不再赘述。然后,再思考能不能再加上一些人物的心理。把神态、心理补上去,这段话就丰富了。

再来问问学生,还可以补什么?补观众的反应。我们可以借助《口技》中反复写观众的技巧。刚开始陈康肃说“尔安敢轻吾射”的时候,观众会怎么样?后来卖油翁把油怎么倒进去时,观众会怎么样?最后康肃“笑而遣之”时,观众又会怎么样?补完观众的反应,再问写这些观众的表现是为了衬托什么?当然是衬托卖油翁的淡定、从容、自信、自尊。这个小人物,他从来不因为自己只是卖油的而自轻自贱。再问,他的自信是从哪里来的?他的职业自尊、职业自豪感就出来了。写的活动有了,补白的活动有了,最后对卖油翁人物形象的理解这一指向也有了。

当然,还可以再往前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陈康肃、卖油翁、街上的某一个观众回到家里,会怎样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老婆听。让学生来讲,讲完以后加一句感叹:“哎……”三个人的感慨肯定不一样,这三个不一样的感慨就是文章的主题。这就叫活动。

在课堂上,你就可以这样沿着一个点,一步一步往前走,往前活动。走到最后,主题就出来了,人物形象就出来了。

谢谢大家!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9 11:3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