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7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教学要做到“三加强” ——再读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的体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5-3 09:49: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年来随着高考的改革,高考语文满分为150分,以后有可能达到180分,于是“得语文者得高考”和“得语文者得天下”这样的论点在网络许多文章中广为流传。我们都知道,语文在小学高年级以上的考试中,想获得高分很难。为什么?因为语文考查的就是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即“听说读写”的能力。小学语文的学习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学要为学生全面发展终生发展打基础。对于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我并不陌生,系统学习过2次,平时在上公开课或者备课时,也经常浏览课标,现在再次系统学习一遍,理解又有不同了。我认为,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要做到“目中有人 心中有标 手里有法”,这里的“标”一是指课程标准,二是指“教学目标”。

一、加强每天10分钟写字的指导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

这段话对“写字”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和具体的实施策略。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写字”的三指导。

一是写字姿势的指导。要求学生在写字时要做到三个一,即“一尺、一寸、一拳”。这三个一老师们都知道,可是你只要走进教室查看学生写字,你就会发现很多班级很多学生没有做到这“三个一”,一二年级老师经常强调,越到高年级老师强调的频率就越小,重视的程度就越弱。其实,这种现象是不可取的,到小学高年级甚至初中,虽然学生的写字习惯已经养成,要纠正很难,可是我们不能因为难就不去改变,不去引导。“改变和引导”学生是教师的终生职责。

二是写字速度的指导。对于书写速度,一个班级往往会出现因为书写笔画不规范甚至潦草而“快”和因为追求书写一笔一划的规范或者拖拉而“慢”的两种现象。这两种情况都是不可取的。新课标要求书写有一定速度,是在规范书写的基础上提高速度。作为教师不能机械地引导学生为追求速度而忽视规范,更不能放任学生拖拉。因此,在书写练习中,根据不同年段提出不同要求:第一学段,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常用偏旁部首,按笔顺规则写字;第二学段,要求能用硬笔熟练的书写正楷字开始用毛笔临摹,要求端正、工整、整洁;第三学段,用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用毛笔写字,感受汉字的优美。熟能生巧。多练勤练,就能提高书写速度。

三是对每天10分钟写字的指导。首先我们要充分理解新课标中“10分钟写字”的含义,并不是每天的10分钟就是一个一个地来写字。“10分钟写字”应该是不同年段是有区别的。崔峦指出,低年级主要是利用田字格指导学生写字、写词,要有具体的指导、扎实的训练;中年级除了练习书写字词以外,也包括练习书写句子和段落;高年级在书写练习过程当中,更侧重练习句子和段,还要做到行款整齐。

语文课堂上,低年级集中写字训练和中高年级的语文作业、小练笔都应该是写字训练,老师都需要对书写提出要求或进行指导,已达到训练的目的。其他学科教师也应该注重学生书写的指导,只有每一位老师每一门学科只要有“写”的内容时,我们都应该重视书写,这样“齐抓共管”一定能提高写字教学的效果。

    我在师范读书时,一个教我物理的谢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十分认真,特别重视书写质量,主要表现在:及时用规范的汉字纠正题目中抄写错误的字,连标点符号都不放过,二是评语书写十分规范。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至今我都无法忘记。不过,很遗憾的是,我当时并没有领会谢老师“言传身教”的魅力,没有从他的规范书写中学到什么。



二、加强对朗读的指导

新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的朗读都提出了具体的目标:第一学段,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学段,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学段,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四学段,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可见,“正确、流利、有感情”这个目标贯穿在各个学段的朗读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是朗读的三个层次,做不到“正确”就无法“流利”,做不到“流利”就无法“有感情”;一篇文章或材料要想读得有“感情”,前提就是“正确 流利”。 只有当学生做到了“正确”和“流利”,我们才可能试着“学习有感情地朗读”,最后是“能有感情地读”

“正确”地读,要做到“字音正确、断词正确,句尾句间停顿正确等基本要求”,还要做到没有破词破句、添字丢字、重复、唱读的现象;“流利”地读就是要读得通畅,不磕磕巴巴,断断续续;“有感情”需要做到“语气、语调”的轻重缓急,同时还要把握好一篇课文的“感情基调”,正于唱一首歌首先要定好调子,调子定高了有可能唱不上去,定低了有可能唱不出来。不过这一点,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只要老师指导得法,学生还是能学会的。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呢?这是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加强的“阅读教学”策略。

一是抓关键词指导朗读;二是借助媒体指导朗读;三是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加强朗读训练的指导,朗读训练要分年段、有层次,老师的范读要自然,防止矫揉造作。在朗读指导中培养初步语感的策略,特别是指导学生朗读的“轻重缓急”和读好长句子中词语中间的停顿。

三、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

在学习新课程标准的时候,我把标准中对课外阅读量化要求做了一个统计:总目标中要求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1-2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3-4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5-6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7-9年级不少于260万字。可见,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增高,课外阅读量成倍成倍增加。

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要想语文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没有课外阅读是不行的。因此,在小学就要为课外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吕叔湘说过:语文学习“三分在课内、七分在课外”。要指导好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首先要精选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读物(书籍),其次,老师尤其是语文教师要爱阅读(读书),第三要开展亲子阅读活动。可是,现实是我们很多老师自己不爱阅读,很多家长不喜欢看书,更不指导怎样来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了。

现在,学校可供学生阅读的书籍或读物很多,很多时候都是老师组织学生到学校批发几十本图书到班级,由学生自由阅读,毫无目标的地阅读,这样浅表性阅读作用是不大。

我在课余喜欢读一点书,可是以前也是一种浅表性阅读:在书中将重点的句子或段落画一画横线做一下标记,有的读后写一篇读后感,没有真正地做到与作者对话、与自己对话,读后没有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改变自己的思维视角。这样的阅读,其实是一种虚假的学习,并没有多大的作用。

8月15日,我加入了“新网师”,成为了新教育实验网络师范学院一名老学生(我年龄较大),开始了“啃读”之旅。新网师学院执行院长郝晓东老师在《有一种阅读叫“啃读”》一文中对啃读进行了这样的解读:

什么是啃读?顾名思义,就是一点一点反复地啃。对于一些特别有价值但又超出自我认知水平的书,就需要放慢阅读速度,反复阅读思考。

啃读有五个层次:
第一层次,用不同颜色的笔勾划出重点概念或关键句子、段落。

第二层次,在书页的页眉、页脚等空白处写下阅读心得、疑惑、随想等,用简短的话概括出段或章的中心思想,这就是批注。

第三层次,读完一章后,不断提炼文章的核心观点以及内在的思路和逻辑结构,用思维导图画出来,将文本内容结构化。

第四层次,针对文本的核心概念或关键内容,或者向他人咨询、讨论、交流;或者查阅其他资料,展开主题性、研究性阅读。

第五层次,阅读文章后,能写一篇内容综述,或者阅读心得。

我目前选修的是李镇西老师的《民主与教育》这门课程,从8月28日开始进行打卡阅读,已经连续打卡19天了。不过,我还是停留在“啃读”的第一二层。我想,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争取早日达到啃读的第三层、第四层和第五层,这样我就能从“新网师”学院毕业了。

“啃读”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老师们可以自己进行“啃读”,从而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彻底改变“一群不读书的教师在拼命教书”的现象。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5 16:1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