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049|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3-1 13:3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牧童》)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词的意思。
3.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
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
(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4、学生反馈并质疑。(师适时板书并回答学生的质疑)
铺,铺开。
弄,逗弄。
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三)再读古诗,交流学习
1.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进行“小组学习”。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2.反馈:你读懂了什么?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反馈,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5.全班交流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教师加以引导:
(诗人向往宁静淡泊,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
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教师适当点拨抑扬顿挫)
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3-1 13:35:00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时(《舟过安仁》)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

4.用画的方式自由表达所想象的诗冲情景。

教学难点

以读解意,以画悟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写儿童的诗,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另外一首写儿童的诗。和前一首诗有所不同的是,前一首《牧童》只写了一个小孩子,而这首诗中写了两个十分顽皮的小孩子。你们想知道他们怎样顽皮吗?想,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杨万里写的《舟过安仁》(板书课题)

(二)自读感知,理解诗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注意强调读准字音:篙、棹)

2.小组赛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

3.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篙:撑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

棹:船桨。

怪生:怪不得。

遮头:为头部遮挡住风雨。

使风:借助风的力量。

5.汇报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而撑开了一把伞。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

(三)再读感悟,以画悟情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

3.请学生描述画面,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请学生用彩色笔把想象的画面画出来,再把想对两个顽皮的孩子说的话写在下面。

(诗中两个孩子的顽皮举动,肯定会让学生有话想说,把这些话写下来,老师加以点拨就是思想感情)

5.汇报展示:用投影仪展示部分学生的画,并让学生加以解说。

(以伞借风力让船行驶,肯定是行不通的,但这种举动却反映了两个孩子的聪明和顽皮,同时诗人对两个顽皮孩子的喜爱和赞赏。)

(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感情朗读,带着顽皮、喜爱的情感自由朗读古诗。

2.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3.诵读古诗。

(五)拓展活动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儿童的诗,请读给大家听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1-3-1 13:35:00 | 只看该作者
第三课时(《清平乐·村居》)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4.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田园生活的情景。

重点难点

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美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

1.板书课题,读题。

2.解题:

“清平乐”是词牌名,并不是题目。词是诗歌的一个种类,因为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长短句”。古代的词,都可以伴乐歌唱,词的曲调名称叫词牌。“清平乐”的“乐”要读成“lue”清平乐本来是一种音乐歌曲,后来才用来当做词牌。

“村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农村闲居的人家”。《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是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的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作品。

(二)初读,正音

1.自由读词,注意读准字音。

2.难字正音,引导学生读准:茅、檐、相、媚、翁、媪、亡赖、剥

3.全班齐读,男女生赛读,同桌互读。

4.且读且点评,读出韵律节奏。

(三)再读,解意

1.自由读文,自主理解词语意思

2.自由汇报自己第一次读课文的收获,老师引导学生解释重点词语:

3.小组合作,结合插图和注释,疏通句子意思

屋檐低,茅舍小。小溪潺潺,岸上长满了茵茵绿草。一阵吴音,絮絮叨叨,还带着几分醉意,亲切,美好!这是谁家,一对白发苍苍,公公,姥姥。

大儿子,在小溪东岸,豆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手艺可巧!小儿子,躺在溪边剥莲蓬,一个逗人喜爱的顽皮佬。

4.再读全文,学生质难问疑

(营造民主课堂,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争议之处,还可以展开讨论)

(四)精读、悟情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目想象画面。

2.请学生自由谈所“看到”的画面。

3.学生配乐自由读,边读边悟。

4.请学生自由谈所悟到的思想感情。

安宁、悠闲、快乐、恬静、幸福的平淡农村生活让人陶醉使人向往。

(五)熟读,成诵

1.小组内互读,把所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2.全班朗读,注意表达思想感情。

3.熟读成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1-3-1 13:35:0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相媚好、无赖、卧剥”,借助画面与注释,了解词的大意。

2、了解词的一般特征。

3、在多层次的朗读、想象、拓展中,感受乡村生活的和谐美好,体悟词人对这种安宁生活的向往。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词,感知古词。

1、课前背诵宋词。

2、同学们背诵了很多词,对词也应该不陌生吧!说说吧,你都了解哪些词的知识?

二、自主朗读,感受词韵

1、聊了那么长的时间的词,咱们今天也来学习一首诗,它的词牌名叫清平乐   出示课件清平乐  指名读。

2、除了有词牌名之外,这首词还有一个题目,叫村居。出示课件:清平乐·村居

3、谁来念一念。如果词牌与词的题目之间,稍稍停顿了一下,念起来会更好听,再次读课题。

4、那么,词人辛弃疾笔下的“村居”是怎样的画面?下面,让我们跟随着辛弃疾的脚步走进这“村居”。

出示整首诗。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词,注意把词里的每个字音读正确。

5、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他有没有把字音读正确了。

6、重点解决词里的两个字的读音。

亡  剥

7、再指名读整首词,要求读准词里的每一个字音。

8、同学们,读词光读正确,这还远远不够,还得读出词的味道和节奏来,师范读,生总结读词的经验。

9、再指名读,读出词的节奏和韵味来。

三、品读赏析,感悟词境。

(一)想象画面,感悟词境

1、同学们,通过刚才我们有滋有味地读,你的眼前出现了哪些画面?请对照插图,选择其中的一幅来说一说,

2、从哪儿看出这是两个老人?(白发)

这两个老人一个是老奶奶,一个是老爷爷。

词中哪个字是老奶奶(媪)、老爷爷(翁)你怎么知道?

(二)品读词句,进入词境

1、同学们多么了不起,透过这些简洁的文字,发现了这么多画面,那么,将我们刚才所描绘的这一幅幅小画面组合在一起,就组成了村居生活的大画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幅画面,走进画中的人,好吗?

2、来,咱们先来看看画中的小儿子,词中怎么说的,

指名读“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①让我们将目光聚焦在这个“卧”字上,看图,这里的“卧”是什么意思?(趴、躺)把“趴或躺”送进词句中,说感受,

②还是“卧”好,一放进不仅读起来有韵味,而且还留给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

③请大家看图,看那小儿子趴在那里,两只小脚丫翘起来,你能展开想象的翅膀,让这画面动起来吗?

这是小儿子动的时候,可是“卧”有时还指很安静的样子,例如:休息、睡觉就卧,那么再仔细看图,小儿子“卧”在溪头剥莲蓬时的神情,也许是一动不动,双眼盯着那莲蓬,剥得是那样的专注,再送小儿子一个词,(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全神贯注、旁若无人……)

④哇,这个“卧”可真是神来之笔,透过它,一个怎样的小儿子跃然在我们眼前,(天真活泼、活泼可爱、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悠然自得……)让我们好好读读这句话吧!

⑤“无赖”听起来好像在责备,怎么这么称呼?

这话听着好似责备,实则更喜欢你,喜欢到极点。难怪这对翁媪会最喜……

再读这句话。

⑥难道中儿、大儿就不喜欢吗?那为什么说最喜小儿无赖?

3、学习“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①能拥有这样天真、懂事、孝顺的三个儿子,真是三生有幸,作为他们的父母,一定会感到欣慰、幸福的是吗?

②读一读词中描写他们父母的句子。

③这句话哪个词意思不懂?理解“醉、吴音、相媚好”

④是啊!你们看,老俩口三两杯酒下肚,微带着醉意,话就开始多了起来,他们会说什么呢?

⑤大家想象真美妙,也许翁媪坐在一起,什么也没说,你的眼睛看着我,我的眼睛望着你,不管怎么样,他们老两口给我们的感觉真是___________。

(恩恩爱爱、亲密无间、幸福美满、甜蜜和谐……)

⑥用词章里的一个词来说就是___________  板书:相媚好

⑦这一“媚”让我们陶醉了其中,就让我们美美地读词的上半阙吧!

4、学习“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①指名读,这句在写什么?青青草是什么意思?从哪儿看出来小草茂盛的样子?板书:青青草

②除了看到溪边的小草,你 还会看到什么?联系插图

③哇,好美的画面啊!那蓝蓝的天,白白的云,淙淙的水,青青的草,能送给这样的乡村一个词吗?

④同学们,居住在如此清新秀丽,风景如画的乡村,真是一种享受,难怪醉里的翁媪会如此的相媚好,让我们在美美地读词上半阙。

四、提炼“醉”字,渐入词境。

1、同学们,此时,你觉得这里的“醉”仅仅是指老两口喝醉了吗?

——他们都陶醉了。

2、探讨,是啊!陶醉了,可是读书要联系上下文,从词的上片那句“茅檐低小”你读到了什么?——他们家生活条件并不好,很贫困。

3、是啊!生活并不富裕,可为什么老两口还那么乐乎乎的,还陶醉了呢?老两口到底“醉”在哪儿?

——为三个可爱、懂事、孝顺的儿子而醉

——为他们之间如此相亲相爱而醉

——为他们能生活在清新秀丽的环境里而醉

——为他们一家人能和谐、温馨、幸福、美满地生活在一起而醉。

……

4、是啊,生活贫困不算什么,重要的是心里快乐,幸福,心里有多美,日子就有多美,古人说得好“心安茅屋稳,性淡菜根香”,怪不得老两口都陶醉。

5、那么陶醉的只是翁媪一家人吗?还有谁?词人辛弃疾也深深地陶醉了,连我们也醉在其中了,这真是“沉醉不知归路”,让我们把这种感受送到词里美美地读出来吧,齐读全词。

五、介绍背景,感概词情。

1、同学们,学习了这首词后,我们被这宁静、祥和的乡村生活深深陶醉了,同时,也让我们记住了这首词的作者,辛弃疾,板书:辛弃疾  你们一定很想了解这位了不起的词人吧!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的隧道,回到宋朝去看看词人波澜壮阔的一生。

2、出示课件,简介词人

3、读了这段资料,你了解到了什么?

4、那么《清平乐·村居》是词人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写出来的,课件出示“宋金时期的形势图”师简介当时的历史背景。

5、在这样的背景下,词人辛弃疾怎么能写下“相媚好”的词章呢?他想借这首词表达什么呢?

6、是啊!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所以辛弃疾一生都为抗金不懈努力,他希望以匹夫之责,精忠报国,让大宗江山,永远这样如诗如画,人民生活永远安康,虽然被罢官免职,隐居度日,但是依然没有放弃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让我们把词人的这份心声融入到我们的朗读在中去吧!齐读全词。



板书设计: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青青草

相媚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1-3-1 13:35:00 | 只看该作者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描述的是纯真、难忘的童年岁月。教材安排了有关童年的古今诗词,也有名人名家对儿时情怀的追忆,讲述的都是亲身所为,亲眼所见,而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安排都是针对童年话题的说说写写。《古诗词三首》是本组教材的开篇,天真烂漫的童年情怀,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共鸣,也特别能激发对童年的向往,用古诗词的语言描述的童年情景,更是活泼跳跃,意境深远。《牧童》、《舟过安仁》两首诗以轻松、诙谐的笔调描绘出悠然自得、无忧无虑的牧童和两个张伞使风的顽皮儿童,凝练的诗句中充满了童真、童趣。《清平乐·村居》以轻快、流畅的语言,徐徐铺开一幅恬淡、惬意的农家生活图,令人深深地沉醉其中。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新字,通过看图比较等方式,记住“篙”、“棹”的音形义。会写7个生字。

2.读准诗词,注意停顿,读出节奏,有感情诵读三首古诗词

3.通过画面想象,图文结合,查看注解、关键词比较等方法,品词潜句,体会牧童的悠闲无虑,使风儿童的顽皮可爱,以及溪畔农家生活的和美、恬淡、惬意。

4.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诗句的意思,并能够将自己喜欢的一首改编成一段话。

教学重点

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加强诵读,从中体悟诗词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抓重点词,感受诗词独特情韵。

教学时间:2课时

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牧童》、《舟过安仁》。

一、话题导入:

1.    板书童年。齐读。有人说童年是一首首动听的歌,有人说童年是一幅幅美丽的画,你说童年是什么?七彩斑斓令人难忘的童年,让古今中外所有的人都怀念着,留恋着,让你们这些小小的孩子珍惜着,童年还是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2.    出示两首诗,自读。

二、学习《牧童》

1.       只显示一首《牧童》看屏幕自读。问会读了吗?这首《牧童》让我想起了清朝诗人袁枚的《所见》,齐背: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读起来多么有声有色,动静相宜啊。

2.       我们也把这首诗读活吧,老师建议看着书再读,问为什么要看着书读?因为书中有许多辅助的知识。谈一谈。生看书自读,边想象边自读。教师表扬读书姿势,表扬读诗时的神情动作。

3.       指读。正音。讨论“铺”与“横”的读音。教师出示字典中的意思,让孩子们选择正确读音。再指读。“蓑”读准平舌音,看图了解,集体书写这个字。

4.       诗歌,朗朗上口,古人读文作诗难免摇头晃脑,正是因为古诗具有强烈的节奏感。你能让节奏感强烈点吗?

5.       指读,停顿时间的长短由自己决定,看谁读得最象诗。

6.       读了很多遍了,你读懂了哪一句?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7.       聚焦作者吕岩。吕岩,字洞宾,就是传说中八仙之一,早年中过秀才做过官,晚年隐居山中,人们不知其去向,于是大家都说吕岩得道成仙了。你说,神仙一般的吕洞宾为什么偏偏为牧童赋诗一首?肯定是牧童有哪方面的东西,吸引了他?再读诗歌,说说,让神仙羡煞的究竟是什么?

8.       指说。体会情感,随机点拨,比较“六七里”写出了草野的辽阔,“三四声”写出了吹笛的随意,笛声的稀少,但足以表现牧童随意随性的情景,数字前后不得调换。“弄”字感受随意自在。“不脱蓑衣卧月明”由“不脱”体会悠闲自在,无拘无束。读好句子。

9.       齐读诗歌。这是一位怎样的牧童?(悠闲自在,无拘无束,无忧无虑……)带着这样的感情一次次齐读。我们喜欢这样的童年,齐背。

三、学习《舟过安仁》

1.       出示诗。读读作者的名字,杨万里。还记得他写的其他古诗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荫。儿童疾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这是杨万里写的《宿新市徐公店》。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写的另一首描写孩子的诗。

2.       这一路,途中一船上的两小儿深深吸引了杨万里。自学古诗,自说意思,思考是什么吸引了诗人。

3.       指读一二句。读准“篙”与“棹”,说说图上哪个是篙,哪个是棹,可以用几种方法来判断?做做“收”和“停”的动作。指读。

4.       一船两小儿,普通渔民家,一撑篙,一划棹,本来也没有什么令人生疑的地方啊。你倒说说什么地方引起了作者的好奇心?多么奇怪的收篙停棹。

5.       河水轻泛波,两岸苇草茂。清风拂面来,小儿童心俏。小伙伴撑着篙,划着棹,撑着撑着,划着划着,你仿佛听到其中一个说?另一个说?

6.       为什么这样?读三四句,读懂了吗?说说。

7.       怪生的意思?怎么读,最能读出杨万里恍然大悟,被孩子们的天真顽皮逗乐了的样子呢?指读。(老师仿佛看到杨万里,捋着胡子哈哈大笑。老师似乎看到杨万里眯着眼睛,颔首微笑。老师觉得,你也很想成为这样的小孩子……)

8.       你就是杨万里,你坐船过安仁,你看到了一船两小儿,你来读整首诗,你也来读。指读。如果说《宿新市徐公店》中,杨万里抓住疾走追蝶,写出童年的烂漫,那你说,《舟过安仁》抓住了什么情景?(无雨张伞,张伞使风)我说,杨万里,这么爱写儿童的事,肯定是羡慕儿童。你说羡慕的是什么?(天真烂漫,调皮可爱……)带着这样的感情,一起读。

9.       背诵。

四、背诵积累

背给同桌听,背完跟同桌说说你更喜欢成为哪个孩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1-3-1 13:35:00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清平乐·村居》,选择喜欢的古诗词写一段话。

一、              复习引入,比较诗词

1.    上节课学习了两首古诗,齐背。刚才背诵的两首古诗每一句都是几个字?所以也称七言诗。出示《清平乐·村居》,观察一下,这首跟我们平时看到的古诗有什么不同?

2.    题目有两个,像这样的古诗形式叫“词”,读准“乐”,前者是词牌名,最早的词是用来像歌一样吟唱的,不同的词牌代表不同的乐曲呢,所以念yue,齐读,后者是该词的内容,有的词只有词牌名,没有后面的小题目。因为词的句子长短不一,词又被称为“长短句”。

3.    联系旧知。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两首词吗?其中一首词牌名就叫《忆江南》或者叫《江南忆》,作者白居易。齐背。另一首是张志和的《渔歌子》,齐背。我们今天的这首词,跟我们学过的这两首还有一个不同之处,观察?(两段。)许多词都像这样分成上下两段,中间空开,上下段分别被称为上阙和下阙。

二、              品词体会,感情朗读

1.       自读准音,指读上下阙。

2.       再自读,汇报读懂了什么,不懂什么?

3.       集体交流:翁媪、吴音、亡赖。翁媪,文中指的是一对上了年纪的夫妻,那能不能换成夫妻?亡赖,通假无赖。相媚好,指互相逗趣、取乐。

4.       指说末句意思。说说“醉”在这里是什么意思?陶醉?沉醉?酒醉?低矮的茅草房中的这一对翁媪为什么而醉?为谁而醉?(为夫妻情深,相敬如宾,其乐融融而醉)。读好“白发谁家翁媪”中的羡慕之情。

5.       还为什么而“醉?(为儿孙满堂,家庭和美)随机教学下阙,扣词“卧剥”,体会小儿的淘气。淘气而让人欢喜。指读。

6.       是的,多么令人羡慕的农家生活,作者辛弃疾是宋朝著名的爱国词人,与苏轼被世人和成为“苏辛”,而他的诗以热情洋溢,慷慨悲壮,豪放爱国著称,没想到被这贫寒的农家生活深深打动,豪放热情的诗人辛弃疾也醉了,你说最是打动他的是什么?随机指导提升朗读。齐读。

三、指导释义,仿说句式

1.       多幸福的农家生活,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吗?指说词义。教师随机点拨。

2.       “大儿锄豆溪东”,这句话写了“谁在,干什么,在哪儿”跟我们平时表达的顺序有所不同,你能这样来说说“中儿”“小儿”和“翁媪”吗?

3.       小结:茅舍、小溪、青草,多清新优美的田园美景,翁媪醉酒舍中,大儿锄豆溪东,中儿编笼溪中.小儿剥蓬溪头,寥寥几笔描画一派田园生活景象,给人和平安宁、自然朴素之感,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这正是词人“醉”的原因吧!

4.       积累自背,感情齐背本词。

四、想象练笔,拓展延伸

1.       童年是牧童无忧的笛声,童年是无雨张伞使风,童年是溪头卧剥莲蓬,让我们再深情读这三首古诗词。

2.       你最喜欢哪一首?是的,你最喜欢的哪一首里肯定有什么东西让你很动情,你最喜欢的那一首里或许有你童年的身影,你最喜欢的那一首里肯定有你难忘的场景,拿起笔,把你喜欢的那一首变成一片风景,一件小事,加上你的感想,变成一段小文章吧。

3.       交流点评。

4.       上网搜索辛弃疾的其他诗词,并搜一搜词牌名清平乐,看看还有哪些同类作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2-4-23 22:44:36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9-29 21:2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