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1-3-1 13:18:00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精读,合作学习,理解“诚信与财富”。
过程与方法
一、让学生将自己读懂的内容改成问题,向其它同学提问。
学生问:“父亲”正面临的一个道德问题是什幺?
教师追问:没有道德的人会怎样做?
学生问:为什幺“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
教师追问:汽车难道不是财富吗?
教师帮助学生举例:“父亲”为什幺中了彩还不高兴?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充分地说明理由和根据。
二、汇报交流
(一)有感情朗读4-10自然段,体会“我”“喜悦——迷惑不解——高兴”的感情变化。
(二)发挥想象,回答问题。
1.库伯把汽车开走后,“我们”一家的心情怎样,体会人物对话。
2.“父亲”不把汽车给库伯,结果会怎样?
3.如果你是文中的某一个角色,又会怎样做?
(三)将自己所说的内容写一写。
教学后记:
学生质疑,如何释疑?方法很多:过去传统的做法都是:教师释疑或学生释疑,其实,师生合作释疑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采用这种师生合作解疑的方法,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使生生互动起来;另一方面可以发挥教师的调控引导作用,使师生互动起来,从而营造一种和谐宽松的对话环境,使学生充分地参与到学习的活动中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1. 板书课题:中彩那天
读准“中”的字音,理解“中彩”的意思。
2.根据课题质疑:
如:文中讲谁中彩啦?他中了什么奖?中彩后他的表现怎样?……
3.《中彩那天》到底讲了一件怎样的事情呢? 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自学课文,了解大意。
1.轻声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拮据、梦寐以求、精湛、器重、迷惑不解、面临,同桌互助,教师巡视。
2.自学检查:教师抽查学生生字掌握情况。
3.联系课始质疑的问题,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品词析句,探究父亲的心理变化过程。
1.出示:梦寐以求 ,找出课文中所在句子,说说意思。
2.联系生活说说自己“梦寐以求”的愿望实现后的心情。
过渡:同学们,当我们梦寐以求的愿望实现后,我们会极度兴奋,那么当父亲梦寐以求的愿望实现后,他是否和你们一样呢?
3.学习三~五自然段,去细细品味这位家境贫寒的父亲,在中大奖后的那复杂而又矛盾的心理。
①说一说当父亲中彩后我的心情是怎样的?
②自读,比较,用 “──”画出描写父亲中彩后表情的句子。
他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
我几次兴奋地想上车与父亲共享这幸福的时刻,都被他赶了下来。
③学生汇报学习情况,从这些句子中你读出了什么?
④还有哪些描写更让我们体会到父亲中彩后的反常?
(联系“梦寐以求、拮据、维持生计”等词句来体会)
⑤同学们,为什么中彩后父亲会不高兴呢?
4.仔细研读7—8节,父亲碰到的“道德难题”是什么?
5.联系上下文,讨论交流:到底难在哪儿?
(生活的拮据,可意外中奖却要放弃;梦寐以求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现在已拥有奔驰车可却要拱手相让;帮同事买到了中奖的彩票而且同事已忘记,自己却要承认冒领;自己家里的贫穷而库伯家里的有钱;归还彩票得到的精神财富与这一生拥有物质财富而心理上的惴惴不安——就是这些矛盾使父亲在中彩后无法喜悦,面临道德上的难题)
6.拓展想象,练习说话,深入体会父亲的内心世界。
大街上人声鼎沸,只有神情严肃的父亲缓缓地开着车,他的心里矛盾极了: 。
四、布置作业
百般矛盾、万般无奈的父亲,缓缓地开着自己梦寐以求的奔驰车,回到家里,他又该怎样解决这个道德难题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抄写带有生字的词语及新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