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33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二年级体育下学期体育教学计划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2-28 18:2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学二年级体育下学期体育教学计划

一:学生分析
通过经过一年时间的体育教学活动以及体育活动,从中了解到一年级的学生的基本兴趣爱
好和身体特点,从刚刚入学进校什么都不懂的一年级新生,通过一年的学习,让学生了解
到体育的基本队列队形以及掌握基本的常规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运动能力,一年级的学生
喜欢跑、跳、投、跳绳、游戏等活动,但有些学生因身体原因如:肥胖等,学习动作显得
僵硬呆板,缺乏基本的运动技能和体育技能,身体的协调性和敏捷性差,表现为动作笨拙,
肢体支配能力差。
新的一个学期又开始了,新学期新气象,本学期先要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积极自觉的上
好体育课。注意听讲,积极学习掌握必要的体育基本知识技能与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逐
步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上体育课,着装要轻便,整齐,做到穿轻便运动鞋上课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自己的身体和掌握锻炼身体的简单知识及方法,学会一些体育卫生保健
和安全常识,培养认真锻炼身体的态度。
2、初步学习田径、体操、小球类、民族传统体育、舞蹈等项目的基本技术,掌握简单的运
动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素质,提高身体基本活动能力。
3、 “以学生为本,健康第一”是我们的目标,在学校里,你会获得有助于你强壮体魄的
体育运动项目和方法,有助你身心健康的运动心里小知识和卫生小常识,有助你于你与人
成功交往的各种小游戏和团队活动,有助你于你感受成功快乐的体育竞赛游戏到操场上,
到阳光下,到大自然中去吧!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游戏活动,你将获得更多的新知识、发
现更多的
新方法、找到更多的新答案:在体育游戏中不断地尝试与体验、练习与思考、互学与互评,
你将会感受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你将会发现体育运动增予的益处,你将会体验到战胜
困难、获得进步的成功喜悦。同时你还可以不断地发展和张扬你的个性,充分地展示你的
特长与你的聪明才智,让你的童年生活更绚丽多姿!让你在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更加
有趣,更美好!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2-28 18:25:0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重点:

1、由于运动会有队列比赛,所以每节课要进行一定时间的队列练习

2、二年级的体育教学的重点主要侧重于投掷和跳跃,还有韵律活动,所以在教学活动中要

有意识的进行投掷方面和跳跃项目的练习,譬如投准投远练习和跳上跳下练习。上课多运用

音乐,培养学生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教学难点:

二年级的学生理解动作比较慢,在进行一些协调性的练习时,可能接受比较慢,所以韵律

舞蹈和儿童的一些基本舞步学生接受起来会比较困难,另外对投掷的动作要多加引导,不

要盲目施教。

三、教材分析

二年级的体育教学内容,改变了从开始就以运动技术体系为目标,每个教材内容都为运动

技术的发展打基础的写法,而是以学生为本,选择以发展基本活动能力为主的锻炼活动和

游戏。教材内容强调学生的兴趣,并能有效地落实小学体育的目标。具体的教学内容,以

游戏为主,分为基本活动和游戏。在基本活动中有一些简单的技术动作,也大都以游戏作

为手段和方法进行教学。其中包括:

体育与健康常识(认识自己的身体,如何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基本体操(走、跑、跳、

投掷、平衡、徒手等);游戏(队列、奔跑、跳跃、投掷、球类等游戏)。。

四:课时安排

每课20课时,共40节课

五:教学措施及应该注意的事项

教学措施:

1、据时了解、分析学生的学习信息。

2、造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运动环境。

3、据学生年龄特征,采用儿童化、兴趣化和多样化的教法和手段,充分发挥游戏、竞赛

的作用

4、让学生在自主游戏中练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5、据学生实际,不断变化练习方式。如增缩练习的距离,对器材的摆放,分组的形式等

进行变化,以不断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注意事项:

1:教师多加引导,难度要求小,注意安全

2:小学生好胜心强,可采用一些教学比赛,以增强学生锻炼身体的效果。

3:因材施教,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运动中享受到锻炼的乐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2 13:3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