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灯笼》的教学 ——回顾“我的直播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4-1 21:17: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学吴伯箫先生的《灯笼》,我用了五课时。这是一篇新课文,不仅之前没有教过,甚至也没有读过。读完第一遍,就决定要细讲这篇课文,一是自己很喜欢这类充满浓郁文化韵味的文章;二是借助钉钉直播,师生采用批注的读书方法共同欣赏课文。

“精读课文,即逐字逐句逐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这是《灯笼》最重要的学习目标,我比较满意的是第一段的教学。

①虽不像扑灯蛾,爱光明而至焚身,小孩子喜欢火,喜欢亮光,却仿佛是天性。放在暗屋子里就哭的宝儿,点亮了灯哭声就止住了。岁梢寒夜,玩火玩灯,除夕燃滴滴金,放焰火,是孩子群里少有例外的事。尽管大人们怕火火烛烛的危险,要说“玩火黑夜溺炕”那种迹近恐吓的话,但偷偷还要在神龛里点起烛来。

——《灯笼》

首先,先扫清词语障碍。让学生圈画出陌生的词汇或有文言性质的词汇。“扑灯蛾、焚身、燃滴滴金、溺炕、例外、神龛”;“至、岁梢、迹近”等,借助工具书、阅读注释、调动知识经验等,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再阅读这个自然段,对内容有了更多的理解。

接着分析句子。此段一共有4句话,引导学生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假如不会概括,就先标画出关键的词语,再将这些词语组合为一句话,也就做到了内容概括。比如第一句,写的是小孩子喜欢火。“虽”与“却”形成转折,“飞蛾扑火”的那种强烈“爱光明”是喜火的极端例子,在这种强烈爱光明的扑灯蛾相衬下,“小孩子喜欢火、喜欢光明”也就是天然之性了,自然而然就加强了小孩子喜欢火、喜欢光明的程度。依照这样的方法,学生模仿着分析第二、三、四句的意思。然后再次基础上,将这四句话分一下层次,即(1)(2)(3) /(4),第一、二、三句是一个内容,写的是“小孩子喜火的天性”;第四句是一个内容,写的是“大人也须用火”。

第三,理解段落的内容及作用。经过逐词逐句地理解之后,再来概括此段内容,就较为简单,即“开篇说火”;结合标题“灯笼”,这一段并未提到“灯笼”,可见起到了为后文做铺垫的作用。

最后,作者情感。依据语文经验和生活经验,有词语“孩子”及燃放炮竹的趣事,较易得出:

“孩子”及燃放炮竹—回忆—怀念故乡、亲人—快乐、怅惘、向往

不过,也有遗憾、不满意的设计。比如,再次审视这“五课时”的学习目标,显得不够经济。

第一课时

1.借助工具书,识记生字词。

2.听读课文,结合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1——6段)

3.精读课文,即逐字逐句逐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第三课时(7——12段)

4.精读课文,即逐字逐句逐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第四课时

5.以“灯笼”为线索,逐层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6.把握本文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第五课时

7.品析本文的语言特点。

8.综合运用描写、叙述、议论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着重学习叙述与议论的结合。

9.认知整理文中所描述的民俗文化、传统文化。

回到现实,反观自己的钉钉直播上课,师生互动不畅,更是没有课堂生成,如何让学生有所收获,还需绞尽脑汁。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9 10:5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