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02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人美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美术第14课《介绍我喜欢的玩具》教案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3-28 18:44: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介绍我喜欢的玩具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课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
《介绍我喜欢的玩具》一课是继续《卡通明星总动员》后,又一次以孩子最为熟悉的和喜爱的形象为内容的一节美术欣赏课。每个孩子的童年都离不开玩具,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喜欢的玩具,学生们说起自己的玩具会如数家珍、头头是道。本课正是抓住了孩子的这一兴奋点,适时的在玩具的造型、色彩、功能等方面引导学生观察、评述。
本课选择了绒毛玩具、塑料变形玩具、模型、电动玩具、民间布艺、泥塑玩具等,不同性格爱好的孩子会有不同的偏爱,要充分给孩子发表看法的机会,要鼓励孩子带来自己喜欢的玩具,从造型、色彩、功能,以及玩具的来历、他所代表的特殊的意义等方面,介绍给大家,分享一起玩玩具的快乐,学习与小朋友和睦相处。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通过教师的引导,认识玩具的造型、色彩,了解玩具的设计离不开美术,美术随时随地装扮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乐趣。
应会:初步学习观察、描述玩具,学生能够表达出自己的爱好,讲一讲自己玩具的功能、来历或有关的故事。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学习与小朋友共同合作,提倡自己的玩具大家玩、自己的快乐大家分享。通过游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渗透爱护玩具、爱护每一件东西的思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学习观察玩具的造型特征、色彩搭配,用简单的话语表达自己的爱好和对玩具的评价
难点:学习观察方法,并能对观察到的玩具特征做出描述与评价。
学习材料:
准备自己喜爱的玩具……
教学过程:
一、展示自己的玩具:
1.说一说自己喜欢的玩具。
2.展示自己带来的玩具。
教学意图:初步感受玩具带给我们的乐趣。
二、介绍自己的玩具:
1.介绍自己的玩具:造型、色彩、功能、来历等方面。
2.老师介绍自己小时候的玩具。
教学意图:学习欣赏玩具的方法,解决本课的重点。
三、玩玩我的玩具:
1.我玩我的玩具大家看。
2.大家玩我的玩具。
3.玩的规则:团结、友爱,爱护别人的玩具。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精神。
四、谈谈玩的感受:
1.谈谈今天玩玩具的心情。
2.回家对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进行调查:他们小时候都玩什么样的玩具。
教学意图:通过调查了解,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0-3-28 18:44:30 | 只看该作者

介绍我喜欢的玩具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玩具的形、色、声、质等,感知艺术要素。通过交流玩具的来历、玩的方法,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
2.能发现、欣赏自制玩具的美。在绘画、制作、游戏等活动中,结合运
用艺术要素,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体验在艺术创造中的乐趣与成功感。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商量、合作。
教学准备:
1.请学生准备自己喜欢的玩具,并准备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自己的玩具。教师课前要进行简单的提示,指导学生用什么方式、怎样介绍(如用谜语、歌唱、动作等),能使自己的玩觉与众不同,引起他人的兴趣。
2.课前让学生思考自己将要制作那一类的玩具,并根据需要准备一些简单的材料。如:各色的彩纸、废弃的瓶盖、饮料瓶、布片等。教师有意识地收集一些带有鲜明地域、民族、民间特色的传统玩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一起观赏玩具
课前将学生带来的玩具排列起来,便于学生有序观赏。教师要注意 哪些玩具能够引起学生的兴奋。
二、为玩具分类
学生以小组形式选择某一类玩具,通过对其造型、颜色、质地、性能及玩的方式等进行大致分类,如:毛绒玩具、电动玩具、拼装玩具、手动玩具、自制玩具等。教师针对引起学生热烈反应的问题,进行艺术要素和相关知识的介绍,如颜色、形状、声音特点等。
三、介绍自己的玩具
为能充分激发学生的聪明才智和热情,鼓励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现和交流自己玩具的特点。先分组进行,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介绍自己的玩具,锻炼表述、交流的能力。
(1)“请你猜一猜我的玩具是什么?”引导学生用声音描绘、动作模仿、谜语等方式进行。
例如:一个学生抱着一个雪白的绒毛玩具,编了个歌谣,请大家猜他的玩具是什么。“嗒嗒嗒,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没等他说完,几乎所有的学生在喊:“兔——子!”只见这个学生得意地将它的玩具上两只长长的耳朵拉起来,哇!全体愕然:一只长着长耳朵的白熊。随即教室内响起了朗朗的笑声。
(2)教师及时地请学生用拍手重复这个令人开心的歌谣,并写出它的节奏谱。帮助学生们掌握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节奏。
(3)“为什么这是你最喜欢的玩具?”
(4)“你知道吗?这个玩具很特殊。”
(5)“我的玩具是这样玩的!”
(6)“玩具告诉了我一个故事。”
学生介绍玩具的内容十分丰富,介绍玩具的形式与表达方法更是多种多样。这使学生感到每个玩具都有它的意义,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从而挖掘了学生内心的情感,并使这种情感达到相互影响、彼此触动的意义。
四、变换方式玩玩具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各类玩具种选择一种,分别用不同的、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它的特点。如:用有特色的声音、动作、节奏、图画等。目的是让所有的学生参与活动,并能够在活动中相互启发、补充。这样会有利于集中学生的集体智慧,自然地运用艺术要素。对玩具进行创造性的表现,变换方式玩一玩,还有利于学生思维的转换,更增进了同学一起玩的乐趣。


第二课时

一、观赏传统玩具
教师先将课前收集的一些带有鲜明地域、民族、民间特色的传统玩具,如:空竹、不倒翁、泥娃娃、布老虎、拨浪鼓等,展示给学生观赏,让学生猜一猜这些玩具的名称、质地和玩法。教师可将自己了解到的关于这些传统玩具起源的传说和制作方法介绍给学生,激发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玩具的积极性。
二、做个玩具一起玩
可以美术和手工制作为切入点,教师和学生一起选择、制作适合一年级学生能力的简易玩具。如团纸球(集体或分组进行“打纸球仗”游戏);做纸牌(学生设计、制作,然后玩“纸牌”游戏);做棋子(收集废弃的瓶盖,制作象棋子、五子棋子等,然后一起“下盘棋”);做拼图(先画出图画,再进行裁剪,然后“玩拼图游戏”)。充分发挥学生爱玩的天性,让他们一起在劳动中玩,培养其动手、动脑、积极创造的能力。
三、带着自制玩具一起玩
分组进行,先讨论自制玩具的玩法,再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结合一起玩玩具。最后由教师对各组的玩具和玩法进行点评。学生们通过实践,选出最有推广价值的玩具和比较新颖的玩法,全班同学一起来玩。通过丰富多彩的自制玩具活动,使孩子们了解玩具中的人文情结,感受民风、民俗、民族传统,培养学生从小学习、珍视民族文化艺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0-3-28 18:44:36 | 只看该作者
介绍我喜欢的玩具
【教学目标】
1、通过认识玩具的造型、色彩的设计都离不开美术,学习用美术的眼光来观察玩具,并大胆地用语言来描述玩具,表达自己的感受,发表自己玩具的功能、来历或有关的故事。
2、借用儿童节来临之际,学会互相分享玩具和互赠玩具,培养学生的团结、友爱,增加友谊之情。
【教学重点】
学会用自己的话清楚表达自己玩具的来历和故事,培养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互助、互爱精神。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各自准备一个玩具和一个互赠的玩具。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
1、播放《快乐的六一》,学生边做动作边准备好玩具。
2、师:小朋友们,快乐的六一节快要到了,你们开心吗?让我们再用快乐的心情唱一唱这首《快乐的六一》这首歌吧!
二、介绍有关六一知识。
1 (出示图片)师:小朋友们,你们看图片上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欢歌跳舞,庆祝六一节。
2、六一节可是我们小朋友自己的节日啊!各个地方、各个学校都会用各种形式来庆祝这个重大的节日。继续欣赏图片。
3、出示:“六一”国际儿童节。师引出“国际”二字,介绍:当我们在欢度节日的时候,全国的小朋友也都在欢度节日,因为六一是一个国际性的节日。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于1949年10月,在莫斯科举行的理事会上规定的。为了加强和各国少年儿童的友谊,把我国原本定于4月4日的儿童节也改为6月1日。欣赏图片。
4、说说我们学校是怎样欢度六一的:欣赏图片。今年,我们也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欣赏节目。
5、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生:地图。师:这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方,世界儿童虽居各国,但仍然心连心,手牵手,似一家。
6、欣赏图片:说说我们可以做什么?灾区的小朋友。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好好学习。
师:小朋友们,当我们在快乐的过节日的时候,我们还应该想到他们。播放图片,贫困地区的孩子没书读,国家打仗,孩子要和平,等待……等,激发学生的情感,感受自己幸福、和平的生活来之不易,为这些贫困学生献爱心。
7、说说你的心里话。看了这些图片后,你想说些什么话?
三、介绍玩具。
1、师:今天,我们就来搞一个活动,介绍自己的最心爱的玩具,并且开展与同学分享玩具的游戏。
2、互相分享,玩玩具。
3、向大家介绍我的玩具。
4、互赠玩具。拿到最多玩具的小朋友说说心里的感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3 20:2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