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361|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2课《生物的变异现象》教案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3-24 21:41: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科学探究、科学知识)        科学探究:
1.能仔细观察并描述图片中动植物的特征,如颜色、形状等;
2.能对动植物的身体特征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并做出解释;
3.会查阅和收集有关生物的变异资料
科学知识:
1.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普遍存在;
2.了解变异有两种: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
2.感受生物变异的神奇和美妙。
教学重点:
什么是变异现象        教学难点:
了解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二、课前准备
教师:
多张有关玉米、康乃馨和金鱼的图片作成多媒体课件        学生:
查找有关变异的谚语

三、教学过程(含课后活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构思与调整
一、导入
        1、如果说克隆技术体现了生物的遗传现象,那是不是子代和父母都一模一样呢?
2.你跟父母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再说说差别。
3.相同的地方是生物的遗传现象,那这些不同呢?我们一起来研究生物的变异现象。       

学生讨论交流       



二、学习新课
        1.了解同学间的差异
(1)子代与父代之间、同一物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变异”。
(2)比较P45页一张全家福的子代与父代之间的不同。
2.班级差异大调查
(1)选定几个特征作为调查项目,例如“有无耳垂”、“单双眼皮”、“舌头能否卷曲”、“大拇指能否后翘”等。
(2)由教师组织全体学生参与,解释清楚每个标准的定义。
(3)我们调查出来的这些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如果有些差异是因为环境的改变而产生的,那这种差异就会遗传下去。
3.动植物间的变异现象
(1)观察P46图片,说说你的想法,为什么会这样?
4.总结
你还知道哪些描述变异现象的谚语吗?
例如:“一猪生九仔,连母是个样”等       

全班交流
全班参与调查

小组讨论回答       
三、变异现象的拓展
        1.出示三叶草的图片,说一说“幸运的四叶草”传说
有条件可以到校园中找找“幸运的四叶草”
2.了解变异的两种形式
我调查一下,有没有同学的父母都是带近视眼镜的?
近视这个现象是变异吗?
3、你来设计一种有关四叶草的纪念品       

课后调查
       
板书设计        生物的变异现象
变异:亲子代与父代之间同一物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变异。
特征1人数特征2人数
1有耳垂无耳垂
2直发、卷发
3单眼皮双眼皮
4舌头能卷舌头不能卷
5大拇指能弯曲大拇指不能弯曲
四、教学后记(反思)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0-3-24 21:41:17 | 只看该作者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遗传与变异
第二课 生物的变异现象
《生物的变异现象》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二单元中的第二课。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中“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生物与它们的父代及同代之间有许多不同”来展开的,但是对于“变异”这个概念,学生的背景知识非常之少,需要更多的感性知识和基础知识。作为一节概念教学课,其中包含不少的名词、术语,如何就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程度,尽可能地做到科学和准确?如何在学生理解科学概念同时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主要围绕着以下几个关系处理本课的教学。
    1. 知识与能力
    科学知识和科学能力同等重要,没有主次之分,它们同样都是构成个人科学素养的基本组成成分。科学知识构成了科学的基本信息内容。科学能力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科学知识是科学能力的载体,科学能力是获得科学知识的一种有效“工具”。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头脑空白的人能够解决一些复杂的科学问题。反之,学生在建构科学知识的过程中,通过猜想、预测、实验等技能达到对新知识更深刻的理解与运用。所以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推测植物是否也存在变异现象后让学生用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等方法对多个苹果进行观察,从而为自己的观点寻找证据”这个环节,就是要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推测能力和收集证据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获得了“植物也存在变异现象”这个结论性的知识。
    2.探究与传授的时机
    小学科学教学以探究为主,但是在概念教学中也应该充分发挥传授的作用。探究教学能够亲历科学发现的过程,能够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独立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传授式教学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传递大量的知识信息。教师在一些知识方面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支架时,教师就应该进行一些传授。在“生物的变异现象”这一概念中“同一物种”、“子代与父代”等术语大部分学生对于它是陌生的,所以在教学的起始我就把它拿出来做以解释,消除学生在理解概念中的障碍。当然,我的设计是先通过让学生举例说明什么是同一物种来了解了学生的前概念后,如果发现学生确实有异议后才开始解释的。这样做既了解了学生的前概念又可以扫除概念理解中的障碍,一举两得。而在归纳“变异”概念环节,我首先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得事实信息,有了较多事实信息后,我就引用“探究—研讨”教学法,科学处理各种信息:“通过以上的比较和对数据的分析,你发现了什么现象?”从而积极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分析、讨论,学生通过将数据规律与实际的遗传现象相结合, “水到渠成”的形成“变异”具体概念。
    在设计本课其它的教学环节时,我也是始终围绕着处理以上几种关系为主线进行的。其目的就是要在学生理解科学概念同时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二、课后反思
    这节课的执教中,基本上体现了自己备课时的一些想法,学生在自己的认知水平和接受程度内对“变异”这一生物现象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同时学生的观察、推测、收集证据等能力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这是得益于对兰本达教授的“探究-研讨”教学法的学习,在它的核心思想“帮助学生在大量事实信息的基础上发现具体概念、形成科学概念”引领下,课堂上我尝试使用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组织探究,获取事实信息----研讨综合,概括具体概念----分析总结,形成科学概念----实践运用,深化科学概念”五个教学环节进行了本课的概念教学。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我首先采用通过出示自己的照片(其实是我妈妈年轻时的照片),让学生一下子兴奋起来并明确“之所以知道这不是老师的照片就是因为老师与妈妈有不同的特征”。从而引出了一些典型的特征,如:“有耳垂和无耳垂”等。“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本课开课部分的设计不仅能瞬间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又解决了“对典型特征的认识”。
    (二) 组织探究,获取事实信
    “探究-研讨”教学法认为:概念是思维的基本要素,但概念来自学生的感性认识。只有让学生充分接触客观事物,获得大量事实信息,才能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信服地概括出具体概念。所以在教学中,我采用先让学生统计班级同学的特征差异,比较自己与父母的差异,寻找双胞胎之间的差异等;继而再让学生通过观察苹果实物以及其它动、植物图片。在这个探究过程中,我有意识培养学生边观察操作边思考的良好习惯,让学生通过活动,自主获取以上的感性的事实信息,凸显学生探究学习的主体地位。
    (三) 研讨综合,概括具体概念
    当学生在一定的探究活动中获得了足够的感性事实信息后,我就在相应的环节穿插引导学生“通过以上的比较和对数据的分析,你发现了什么现象?”,“从刚才的活动中,你又发现了什么?”从而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大量事实信息的交流、碰撞,让学生信服地概括出:人与人具有不同的特征,植物同一物种之间具有不同的特征,动物也是如此这样一个具体的概念。
    (四) 分析总结,形成科学概念
    当学生研讨综合,概括出具体感念后,我则对学生刚刚形成的具体概念进行分析小结,帮助学生尽快地把事实概念转化成科学概念:“子代与亲代之间,同一物种之间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不同的特征,这个现象叫做变异”“生物的变异现象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而且它也是生命的共同特征之一”。这个环节是非常必要的,正如兰本达教授所说:所有概念的建立,都要在浩瀚的事实中探求意义,探寻一个概括的体系,把一个问题所有可能的特征都包括进去。
    (五) 实践运用,深化科学概念
    学习科学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能在生活中进行应用,并在应用中重新研究科学。在本课的最后,我让学生“用学习的遗传和变异知识解释:为什么自然界既有固定种类的生物又如此丰富多彩,有各种各样的生物?”使学生既巩固理解了课堂所学,又将科学探究引伸到课外。
    教学始终是一种不完美的艺术,课前我虽然做了很多准备,但是本课依然存在很多的遗憾。这些遗憾将成为我以后教学中努力的方向:首先,我在备课中应该“备语言”,加强语言表达的训练,教师语言表达会直接影响到课堂的进程。其次,在概括具体概念的环节,我应该更加相信学生,给学生足够的交流、碰撞时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0-3-24 21:41:26 | 只看该作者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遗传与变异
第二课 生物的变异现象
《生物的变异现象》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二单元中的第二课。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中“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生物与它们的父代及同代之间有许多不同”来展开的,但是对于“变异”这个概念,学生的背景知识非常之少,需要更多的感性知识和基础知识。作为一节概念教学课,其中包含不少的名词、术语,如何就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程度,尽可能地做到科学和准确?如何在学生理解科学概念同时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主要围绕着以下几个关系处理本课的教学。
    1. 知识与能力
    科学知识和科学能力同等重要,没有主次之分,它们同样都是构成个人科学素养的基本组成成分。科学知识构成了科学的基本信息内容。科学能力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科学知识是科学能力的载体,科学能力是获得科学知识的一种有效“工具”。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头脑空白的人能够解决一些复杂的科学问题。反之,学生在建构科学知识的过程中,通过猜想、预测、实验等技能达到对新知识更深刻的理解与运用。所以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推测植物是否也存在变异现象后让学生用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等方法对多个苹果进行观察,从而为自己的观点寻找证据”这个环节,就是要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推测能力和收集证据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获得了“植物也存在变异现象”这个结论性的知识。
    2.探究与传授的时机
    小学科学教学以探究为主,但是在概念教学中也应该充分发挥传授的作用。探究教学能够亲历科学发现的过程,能够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独立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传授式教学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传递大量的知识信息。教师在一些知识方面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支架时,教师就应该进行一些传授。在“生物的变异现象”这一概念中“同一物种”、“子代与父代”等术语大部分学生对于它是陌生的,所以在教学的起始我就把它拿出来做以解释,消除学生在理解概念中的障碍。当然,我的设计是先通过让学生举例说明什么是同一物种来了解了学生的前概念后,如果发现学生确实有异议后才开始解释的。这样做既了解了学生的前概念又可以扫除概念理解中的障碍,一举两得。而在归纳“变异”概念环节,我首先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得事实信息,有了较多事实信息后,我就引用“探究—研讨”教学法,科学处理各种信息:“通过以上的比较和对数据的分析,你发现了什么现象?”从而积极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分析、讨论,学生通过将数据规律与实际的遗传现象相结合, “水到渠成”的形成“变异”具体概念。
    在设计本课其它的教学环节时,我也是始终围绕着处理以上几种关系为主线进行的。其目的就是要在学生理解科学概念同时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二、课后反思
    这节课的执教中,基本上体现了自己备课时的一些想法,学生在自己的认知水平和接受程度内对“变异”这一生物现象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同时学生的观察、推测、收集证据等能力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这是得益于对兰本达教授的“探究-研讨”教学法的学习,在它的核心思想“帮助学生在大量事实信息的基础上发现具体概念、形成科学概念”引领下,课堂上我尝试使用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组织探究,获取事实信息----研讨综合,概括具体概念----分析总结,形成科学概念----实践运用,深化科学概念”五个教学环节进行了本课的概念教学。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我首先采用通过出示自己的照片(其实是我妈妈年轻时的照片),让学生一下子兴奋起来并明确“之所以知道这不是老师的照片就是因为老师与妈妈有不同的特征”。从而引出了一些典型的特征,如:“有耳垂和无耳垂”等。“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本课开课部分的设计不仅能瞬间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又解决了“对典型特征的认识”。
    (二) 组织探究,获取事实信
    “探究-研讨”教学法认为:概念是思维的基本要素,但概念来自学生的感性认识。只有让学生充分接触客观事物,获得大量事实信息,才能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信服地概括出具体概念。所以在教学中,我采用先让学生统计班级同学的特征差异,比较自己与父母的差异,寻找双胞胎之间的差异等;继而再让学生通过观察苹果实物以及其它动、植物图片。在这个探究过程中,我有意识培养学生边观察操作边思考的良好习惯,让学生通过活动,自主获取以上的感性的事实信息,凸显学生探究学习的主体地位。
    (三) 研讨综合,概括具体概念
    当学生在一定的探究活动中获得了足够的感性事实信息后,我就在相应的环节穿插引导学生“通过以上的比较和对数据的分析,你发现了什么现象?”,“从刚才的活动中,你又发现了什么?”从而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大量事实信息的交流、碰撞,让学生信服地概括出:人与人具有不同的特征,植物同一物种之间具有不同的特征,动物也是如此这样一个具体的概念。
    (四) 分析总结,形成科学概念
    当学生研讨综合,概括出具体感念后,我则对学生刚刚形成的具体概念进行分析小结,帮助学生尽快地把事实概念转化成科学概念:“子代与亲代之间,同一物种之间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不同的特征,这个现象叫做变异”“生物的变异现象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而且它也是生命的共同特征之一”。这个环节是非常必要的,正如兰本达教授所说:所有概念的建立,都要在浩瀚的事实中探求意义,探寻一个概括的体系,把一个问题所有可能的特征都包括进去。
    (五) 实践运用,深化科学概念
    学习科学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能在生活中进行应用,并在应用中重新研究科学。在本课的最后,我让学生“用学习的遗传和变异知识解释:为什么自然界既有固定种类的生物又如此丰富多彩,有各种各样的生物?”使学生既巩固理解了课堂所学,又将科学探究引伸到课外。
    教学始终是一种不完美的艺术,课前我虽然做了很多准备,但是本课依然存在很多的遗憾。这些遗憾将成为我以后教学中努力的方向:首先,我在备课中应该“备语言”,加强语言表达的训练,教师语言表达会直接影响到课堂的进程。其次,在概括具体概念的环节,我应该更加相信学生,给学生足够的交流、碰撞时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0-3-24 21:41:32 | 只看该作者

第二单元 遗传与变异
2 生物的变异现象

教学目标
探究过程和方法:
  •能仔细观察并描述图片中动植物的特征,如颜色、形状等;
  •能对动植物的身体特征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并做出解释;
  •会查阅和收集有关生物的变异资料
知识与技能:
  •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普遍存在;
  •了解变异有两种: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情感态度:
  •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
  •感受生物变异的神奇和美妙。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什么是变异现象
难点:了解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多张有关玉米、康乃馨和金鱼的图片做成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查找有关变异的谚语
教学过程
教学安排教学效果
一、导入
1.如果说克隆技术体现了生物的遗传现象,那是不是子代和父母都一模一样呢?
2.你跟父母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再说说差别。
3.相同的地方是生物的遗传现象,那这些不同呢?我们一起来研究生物的变异现象。
二、学习新课
1.了解同学间的差异
(1)子代与父代之间、同一物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变异”。
(2)比较P45页一张全家福的子代与父代之间的不同。
2.班级差异大调查
(1)选定几个特征作为调查项目,例如“有无耳垂”、“单双眼皮”、“舌头能否卷曲”、“大拇指能否后翘”等。
(2)由教师组织全体学生参与,解释清楚每个标准的定义。
(3)我们调查出来的这些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如果有些差异是因为环境的改变而产生的,那这种差异就会遗传下去。
3.动植物间的变异现象
(1)观察P46图片,说说你的想法,为什么会这样?
(2)小组讨论回答
4.总结
你还知道哪些描述变异现象的谚语吗?
例如:“一猪生九仔,连母是个样”等
三、变异现象的拓展
1.出示三叶草的图片,说一说“幸运的四叶草”传说
   有条件可以到校园中找找“幸运的四叶草”
2.了解变异的两种形式
   我调查一下,有没有同学的父母都是带近视眼镜的?
   近视这个现象是变异吗?
3.你来设计一种有关四叶草的纪念品

板书设计
生物的变异现象

变异:亲子代与父代之间同一物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变异。
特征1人数特征 2人数
1有耳垂无耳垂
2直  发 卷  发
3单眼皮双眼皮
4舌头能卷舌头不能卷
5大拇指能弯曲大拇指不能弯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20-3-24 21:53:14 | 只看该作者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生物的变异现象

一、教学目标:
1.能仔细观察并比较图片中动植物的特征、如:颜色、形状等。
2.能对动植物的身体特征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并作出合理解释。
3.会查阅和收集有关生物的变异资料。
4.知道变异也是生物体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普遍存在。了解变异有两种。体会变异的神奇与奇妙。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能对动植物的身体特征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并作出合理解释。。
2.了解变异有两种,有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三、教学准备:
图片、照片。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上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呢?,为什么有的人和父母长得不大一样呢?
变异也是生命的最基本的特征之一,今天我们就来探究生物的变异现象。

2.揭示什么是变异。
出示图片学生观察,观察并比较图片中孪生姐妹与她们父母的照片。
你怎么找出?的依据是什么?
升学仔细观察她们差异的地方并交流。初步了解个体之间都存在着差异。
比较同学之间外形特征的差异。
揭示什么是变异。

3.观察比较动物植物等个体见的差异。
仔细观察金鱼、康乃馨、玉米的不同之处。
学生观察图片探究动物植物的变异的特征,可以从颜色、外形特征去观察。
让学生对这些现象产生兴趣。

4.交流有关遗传的谚语和俗语。
学生交流收集的遗传的谚语和俗语,提高学生对变异现象的兴趣。

5.阅读资料,认识三叶草的变异现象。
学生阅读并讨论三叶草发生了什么变异。

6.巩固
遗传和变异都是生命体繁殖的重要规律,遗传使物种延续,变异使物种后代发生差异。
什么是生物体的变异?有哪几种类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0 16:5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