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430|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2课《搭支架》教案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3-24 11:06: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桂馥兰香 于 2020-3-24 11:15 编辑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二单元 形状与结构
2.搭支架

课程标准:
知道猜想或推测与经探究证实的结论是不同的。
知道在探究的各个环节,需要探究者之间相互合作、交流与分享。
教学目的:
过程与方法
1. 能够分析稳固性结构的特点。
2. 能够比较不同结构的稳固性。
3. 能够设计并制作立体支架。
科学知识
1.知道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知道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
2.了解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体验自主设计、自主发现的乐趣。
2.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
知道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知道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
能够比较不同结构的稳固性。
能够设计并制作立体支架。
了解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知道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
层次2:知道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知道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
层次3:知道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知道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并了解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探究能力:
层次1:不能够比较不同结构的稳固性。
层次2:能够比较不同结构的稳固性。
层次3:能够比较不同结构的稳固性,并能够设计并制作立体支架。
教学材料:吸管、大头针、剪刀、透明胶、细线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教  学  设  计        教 学 效 果
一、集中话题
1. 出示书上的图片
提问:这些物品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吗?
2. 分组讨论,汇报想法,相互评议。
3.揭题:(板书课题)

二、探索和调查
1.谈话:下面我们就用桌上的塑料管来搭支架,各组同学相互合作搭出各种不同形状的支架,比较哪种形状的支架最稳固。用塑料管搭支架时我们可以用哪些连接方法呢?
2.学生回答。教师补充介绍连接方法。
3.学生动手搭支架。
4.汇报研究成果。
5.提问:你能使这些容易变形的支架也稳固吗?
6.学生活动。
7. 小结:三角形的稳定性比较好。
8.谈话:同学们,艾菲尔铁塔高耸直立、非常壮观,引来各国游客前去参观,你们也想搭一座这样的高塔吗?
9.提问:搭高塔前首先要做什么工作呢?
10.学生设计、并全班展示。
11.分组进行搭建工作,师巡视帮助。
12.谈话:同学们,你们的高塔搭建完成了吗?怎么测试高塔的强度和稳定性呢?
13.学生讨论、回答。
14.学生分组实验。
15.汇报实验结果,比较各组高塔的综合性能。
16.提问:为什么有些组的高塔的坚固、稳定性好?
17.学生讨论、回答。
18.提问:有办法增强高塔的强度和稳定性吗?
19.学生讨论、回答。
20.学生动手活动。
21.汇报、小结。

三、回顾和解释
1.   提问: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用吗?
2. 出示书上的图片
提问:留心观察身边各式各样的建筑物支架,它们有什么特点吗?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0-3-24 11:06:23 | 只看该作者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搭支架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分析稳固性结构的特点;
2.能够比较不同结构的稳固性,能设计并制作立体支架;
3.知道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知道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
4.了解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5.体验自主设计,自主发现的乐趣,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认识这个建筑物吗?(师手拿上海东方明珠塔的模型)(介绍有关东方明珠塔的知识)看到东方明珠塔你有什么感想?想知道这样美丽、雄伟、坚固的高塔是怎样建成的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搭支架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探究三角形的稳定性
①老师这里有几个平面支架,请你猜测一下:哪种形状的稳定性最强?
②学生活动:小组成员分工把搭好的支架摇一摇,晃一晃,比较哪种形状的支架最不容易变形,省材料。
③汇报看和自己的猜测是否一致,小结:三角形最稳固最省材料
2.解决前面开课问题
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东方明珠塔的结构,说一说它如此坚固的秘密吧!
3.加固其它平面支架
你能想办法使其它的支架变得稳固吗?(学生动手实验)
汇报(此处注意多鼓励学生)
4.拓展为后继学习准备
  正因为东方明珠塔如此坚固美丽才使众多到上海的游人前往观赏,你也想搭一座这样的高塔吗?那怎样的高塔才算好呢?(高、稳、省材料)请同学们先在你的小组内设计一份高塔的图纸,咱们下节课进行一场建塔比赛好吗?
三、全课小结: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0-3-24 11:06:32 | 只看该作者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课堂实录
第二单元 形状与结构
2.搭支架

本课通过指导学生探究不同形状的支架稳固程度不同,三角形结构稳固、结实、所用材料最少;正方形和六边形结构可以在中间加上横粱,构成三角形,增加它的牢固程度;向学生渗透浅显的结构力学知识,使学生能够解释各种建筑结构的道理。
本课的教学内容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各种支架结构的建筑,发现并提出问题,激起学生对什么样的支架最坚固的问题的研究。
第二部分是组织学生动手搭建各种平面支架,如三角形、长方形、梯形、五边形、六边形等,通过动手摇一摇,晃一晃,比较哪种形状的支架对稳固,从而使学生发现三角形的支架不容易变形、对稳固。
第三部分是指导学生运用三角形支架不容易变形的原理,进行搭建高塔(立体支架)的比赛,并用螺母作为重物测试各组高塔的承重力和稳定性,进一步体会三角形结构的稳定性。
第四部分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释周围常见建筑的结构特点,进一步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我们尽可能选择学生身边的材料,用简便易行的方法指导学生搭建支架,可以给学生准备一些塑料吸管、打孔器、大头针、一个小纸盒和一些大小相同的螺母。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过程与方法
● 能够提出生产生活中与结构有关系的问题,并设法解释;
● 初步学会搭支架的方法。
知识与技能
● 知道不同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
● 了解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体验自主设计、自主发现的乐趣;
● 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教师先出示艾菲尔铁塔的图片,再出示文字介绍)提问:你们认识图中的建筑吗?它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2.学生回答。
3.教师介绍:艾菲尔铁塔建于1889年由建筑师艾菲尔所设计,全塔高307米,是巴黎及法国的标志。塔楼分三层,一、二楼有餐厅、咖啡座等,三楼是眺望台,在天晴的日子可从此远眺七十公里以外的巴黎近郊地区。
4.提问:关于它的结构,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5.学生提出问题。
6.谈话: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通过搭支架来解决这个问题。(出示课题)
【评析】这里我选择世界近代建筑工程史上的杰出代表——艾菲尔铁塔来导入本课,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欣赏艾菲尔铁塔的雄伟高大,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另一方面,艾菲尔铁塔的结构是极具代表性的,能引起学生对三角形结构的研究。
二、探究支架的稳固性。
1.什么形状的支架最稳固。
⑴谈话:下面我们就用桌上的塑料管来搭支架,各组同学相互合作搭出各种不同形状的支架,比较哪种形状的支架最稳固。用塑料管搭支架时我们可以用哪些连接方法呢?
⑵学生回答。
⑶教师补充介绍连接方法:一字连接法、十字连接法、七字连接法等。(课件介绍)
【评析】搭平面支架的活动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虽然不是什么难事,但是采用什么样的连接方法最容易操作学生一般没有经验,所以这里教师先进行连接方法的介绍,我想这是学生急需老师帮助的,既体现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又满足了学生的需求。
⑷学生动手搭支架。
⑸谈话:你们可以把搭好的支架摇一摇、晃一晃,比较哪种形状的支架不容易变形,最稳固?
⑹学生汇报研究成果。
⑺提问:你能使这些容易变形的支架也稳固吗?
【评析】学生通过对支架摇一摇、晃一晃后,初步发现三角形支架不容易变形,这里安排学生把容易变形的支架进行加固,进一步证明三角形支架的稳定性,加深了学生的理解。
⑻学生活动。
⑼小结:三角形的稳定性比较好。
2.提问:现在,你们知道艾菲尔铁塔一百多年来直立不倒的奥秘了吗?你们还见过哪些建筑也使用了这种结构?为什么采用这种结构?
【评析】在一开始学生欣赏艾菲尔铁塔时,他们已经注意到了它的三角形结构,不过是学生下意识的,现在通过上面的研究活动,回过头来让学生解释其中的道理就顺理成章了。
三、搭高塔。
1.谈话:同学们,艾菲尔铁塔高耸直立、非常壮观,引来各国游客前去参观,你们也想搭一座这样的高塔吗?
2.提问:搭高塔前首先要做什么工作呢?(设计草图)
3.学生设计、并全班展示。
4.谈话:高塔草图完成后,我们就可以选择材料、选择合适的连接方法进行搭高塔。下节课我们就按照这个步骤来搭高塔,并测试高塔的性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评析】制作模型前的设计工作是很重要的,通过设计学生对模型的基本结构有了一个构思,对选择什么样材料和连接方法也已经有所考虑,下面的操作就有了保障。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进行了搭平面支架的活动,知道了三角形的支架稳固性好,并且进行了搭高塔的设计工作,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完成高塔的搭建,比较哪些小组搭的高塔既坚固又美观。
2.提问:高塔的图纸设计已经好了,下面你们将怎么搭建高塔?
3.学生讨论、回答。
二、学生搭建高塔。
1.谈话:高塔草图完成后,我们就可以选择材料、选择合适的连接方法进行搭高塔。
2.学生讨论选择合适的连接方法。
3.学生搭建高塔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评析】通过搭平面支架,学生已经知道三角形结构的支架不容易变形、最稳固。这里安排搭高塔的活动就是让学生学有所用,通过比赛的形式进一步体会三角形结构的稳定性。不过这个活动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足够的时间,教师也要作必要的指导。当然比赛的输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过程,体会制作的艰辛、合作的重要性和成功的喜悦。
三、测试比较高塔的强度和稳定性。
1.谈话:同学们,你们的高塔搭建完成了吗?怎么测试高塔的强度和稳定性呢?
2.学生讨论、回答。
3.谈话:下面我们就通过放螺母的方法来测试高塔的强度和稳定性,并做好记录。
4.学生分组实验。
5.汇报实验结果,比较各组高塔的综合性能。
6.提问:为什么有些组的高塔的坚固、稳定性好?
7.学生讨论、回答。
8.提问:有办法增强高塔的强度和稳定性吗?
9.学生讨论、回答。
10.学生动手活动。
11.汇报、小结。
【评析】高塔搭建完成后评比成绩还是必需的,一方面是对学生活动的肯定,另外可以通过测试发现自己的缺点和其他组的优点,以引起他们对“为什么有些组的高塔的坚固、稳定性好?”和“有办法增强高塔的强度和稳定性吗?”的关注和研究。
四、总结。
1.简要对本课内容作小结。
2.提问:现在老师坐的方凳不稳固了,坐上去会扭动,你有办法对它进行加固吗?
教学片断赏析
“测试比较高塔的强度和稳定性”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你们的高塔搭建完了吗?怎么测试高塔的强度和稳定性呢?
生:可以在高塔上放一些物体,比较哪个放得多。
生:可以在上面放书,看谁放的多也不倒。
生:我看还是放一些螺母好,因为螺母都是一样大小的,容易进行比较。
生:螺母那么小,怎么放在高塔上面呢?
生:可以先在上面放一块板啊,把螺母放在板上就可以了。
生:也可以放个小盒子。
师:讨论得非常热闹!确实在科学研究中进行类似的比较时必须用相同的标准进行衡量,老师就为个小组准备了一些大小相同螺母和一个纸盒,下面就开始测试吧!
(学生测试高塔的稳定性)
【片断评析】学生在讨论和汇报时的争论是正常的,这说明他们已经投入到研究的问题中去了,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他们的每一句话都代表个人或集体的观点,教师要加以鼓励。
师:说说你们的测试结果好吗?
生:我们小组的高塔可以放6个螺母。
生:我们小组放了8个螺母,再也放不上去了,再放高塔就要倒塌了。
众生:哇!
生(一脸沮丧地):我们的高塔只能放2个螺母,第3个放上去就倒塌了。
师:没关系,做科学一般不会一次就成功的,是在不断失败的基础上成功的。希望你们找出失败的原因,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成功的。
生:我们的高塔最坚固,可以放10个螺母。
师:现在我宣布本次搭高塔比赛的第一名是第×小组,向他们表示祝贺!
(教师举起冠军组的高塔)
【片断评析】“失败是成功之母”,学生在科学学习的道路上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就连科学家在一项伟大成果的背后也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所以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让他们坦然面对失败,吸取经验教训,一定会取得胜利。
师:为什么他们的高塔会这么坚固、稳定性好呢?
生:他们搭的高塔比较低。
生:我认为是他们的高塔用了很多斜杠,这样就不容易变形。
生:对!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三角形结构支架不容易变形,稳定性好。他们小组的高塔就有许多三角形结构,所以他们承重力强。
师:嗯,解释得很有道理!其他组的同学能给你们搭的高塔加固一下吗?
生(齐):能。
生:只要像他们一样增加斜杠就可以了。
生:对,用斜杠把原来长方形的结构分成三角形的结构就可以了。
师:那动手试试吧!
(学生动手操作)
生:老师我们成功了,现在也可以放7个螺母了。
师:祝贺你们!
生:我们也成功了……
【片断评析】“不服输”是儿童的天性,虽然他们失败了,但是也渴望成功的喜悦,这时就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让他们借鉴人家的成功经验,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再加工来取得胜利,学生在品尝成功喜悦的同时会对教师产生感激之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0-3-24 11:13:05 | 只看该作者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二单元 形状与结构
2.搭支架

教学资源的开发
本课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科学》五年级下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第二课《搭支架》。这一课是学生在第一课《折形状》中认识到形状与承受力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实验和动手制作活动,认识发现:不同形状的支架坚固程度不同;三角形支架具有稳定、坚固、耗材少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研究形状与力、结构与稳定性关系的兴趣,提高学生选择合适的材料、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连接及进行不同结构设计的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本课内容大致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的支架有什么共同特点?第二部分:组织学生动手搭建平面的框架,并研究哪种框架最稳固,怎样能够把不稳定的支架变得稳定;第三部分:引导学生认识三角形支架最稳固,并且能够运用三角形稳定的原理动手搭支架,这一部分是本课的重点,所以教材又提出了三项要求,1、画出设计草图……第四部分;引导学生进行应用。然而在实际的试教过程中我发现:对于三角形的稳定性,学生在数学课上有所了解,所以在进行教材中的第二部分活动时学生很容易得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结论,并且知道如何改变其他容易变形的支架,使之稳定、牢固。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到了引导学生认识一个牢固的结构对于材料、连接物及整体设计的要求上,及如何用各种平面框架搭建立体的支架。将平面的框架转为立体的支架时,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讲有一定难度。因为这种支架虽然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高压电塔、建筑工地的吊塔……但是学生对它的印象是模糊的,很少有人去留心观察它的具体结构。因此,如果贸然让学生自己去搭,他们会很茫然。此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充分体现。正如路培琦老师曾经在教材培训会上讲过:“老师该讲的地方一定要讲清楚,让学生弄明白要做什么。”因此对于支架的整体设计、结构特点、支架顶端的设计、材料及连接物的使用,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分析,尽量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才会在搭支架的过程中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使自己的支架坚固、平稳、有一定的承重能力,进一步体验搭建的乐趣。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离较远,加上独生子女动手能力较弱,他们往往是想象设计丰富多彩,而实际操作笨手笨脚,因此教师无论在搭建之前的讨论,还是实际设计制作中都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经历、每个人争取都能够得到体验,教师在分组的时候,一定考虑到每个小组人数不能超过五个,小组的人过多容易出现闲人,应该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工作。学生才会在搭建中互相帮助,体验自行设计、制作的乐趣。
在搭建的过程中,按照教材的设计,让学生先画出自己想搭建的支架的草图,经过几次试教我发现学生对于画出支架的草图(立体图)很困难,这里涉及到美术的透视、立体结构关系等,学生手里没有搭建的材料,空间想象能力较弱,所以脑子里根本没有形成想要搭建的支架的雏形,这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学生作品,让学生参考别人的作品,而且在借鉴的同时还要有自己的设计与创新,并且让学生拿着材料比划着说说怎样搭建,在反复的讨论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构思,逐步解决了搭支架之前的设计困难,同时在搭建之前的讨论使学生初步掌握了搭建的方法,因此,学生在实际搭建时觉得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本课的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自己设计搭建立体支架,并检验它的稳固性和承重性能。
在搭建立体支架的过程,中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能够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有关结构的一些问题。
知识与技能
认识不同结构支架的特点及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了解三角形的稳固性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自行设计、制作的乐趣。
认识到小组相互团结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搭支架的纸棒,课件。
学生准备:透明胶,剪刀,小尺,书每人三本。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教师谈话:同学们,这些灯架、小马扎、梯子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特点?(教师出示图片,学生思考并回答:这些物体在结构上都利用了三角形。)三角形在这些物体的结构中起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请大家利用手中的小棒分别捆出三角形、正方形、五边形、六边形,并且研究哪种形状支架不变形、最稳固,对于容易变形的支架,请你想办法,使它变得稳定、牢固。
2、学生动手操作,说出方法并讲清原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对于容易变形的四边形、六边形等,可以加拉杆使之变成几个三角形,从而增加其稳定性。)
3、教师演示并解释什么是支架:像这样由几个平面的框架组合的立体结构我们称之为支架。
4、请学生说说我们身边哪些物体也是类似支架结构。
【评析】利用三角形搭成的支架虽然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但是学生却很少留心去观察它们,让学生说说身边哪些物体属于支架,既让他们对身边的事物注意留心观察,同时为下一步自己进行搭之家寻找一些借鉴。
二、设计搭建支架
1、教师:今天我们来一个搭支架比赛,好吗?(板书:搭支架)
    2、介绍搭支架的材料:纸卷、胶带。
【说明】关于材料的使用,学具袋里有吸管、打孔器,方便快捷,但是组合起来的支架小一些,榫接的地方不好固定,搭好的支架小,坚固程度、承受能力弱,学生的体验不是很强烈。用报纸卷的纸卷硬度比较大、长度也够,虽然材料的准备、搭建时连接物的使用都有一些费事,但是搭建起来的支架相对于吸管搭建的支架要大气一些,承受能力较大,检验稳固性、承受能力时效果明显,学生的体验较深刻,同时也为下一课盖房子积累一定的经验。所以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安排选用不同的材料。
3、组织学生制定比赛标准:你们觉得应该比什么?
【评析】自己制定比赛标准激发了学生制作的兴趣的同时使学生觉得难度低,容易达到。在心理上达到一种愉悦的状态,在实际制作过程中会更加放松,更好的体验制作的乐趣。
4、学生思考并总结教师随之板书:美观、坚固、材料用得少等。(教师提示:大家觉得美观、坚固、用料少等几项中最可比的是哪一条?(学生思考并回答:坚固)
5、引导学生进行动手之前的设计:大家讨论一下,你们小组想搭建一个什么样的立体支架,如果能够画出设计草图的,可以先画出设计图,也可以用手里的材料一边比划一边设计,弄清楚你们的支架的大致形状,连接的方法等。
6、教师根据情况进行提示:教材里也有一些其他小朋友搭建的支架,我们可以借鉴,但是绝对反对没有创意的模仿。
【说明】 科学课强调动手之前先动脑。按照教材的设计,让学生先画出自己想搭建的支架草图,实际上学生对于画出支架的草图(立体图)很困难,这里涉及到美术的透视、立体结构关系等,学生手里没有搭建的材料,空间想象能力较弱,所以脑子里没有形成想要搭建的支架雏形,把这一过程改为让学生拿着材料比划着说说怎样搭建,在反复的讨论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构思,逐步解决了搭支架之前的设计困难,同时在搭建之前的讨论,使学生初步掌握了搭建的方法,那么在实际搭建中就会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教师的提示,则是为了照顾一些设计能力,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关注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得到发展。
7、教师提示:设计支架时,除了要注意坚固,还要考虑到能够放住承重物。
【评析】教师提出要求是让学生考虑到对于支架的整体设计,而动手之前先动脑思考及讨论,为的是使学生在制作中做到心中有数,而不是随意搭造。
8、学生修改自己的设计,并且进行搭建,教师巡视,帮助。
9、学生进行展示并分析承重。教师提示学生:注意发现承受能力强的支架在结构上的特点?
10、学生讨论总结:结构合理、三角形使用较多、连接点结实、重物的着力点分布均匀的支架坚固且承重力强。
【评析】测试及作品分析是为了使学生对自己的支架的坚固性、承重能力等性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并从中总结出搭支架坚固稳定、承重能力强的规律,发现在搭支架过程中还要改进的问题。对于不是很成功作品教师没有过多的去关注,虽然失败也是一种美丽,但是我们强调的是体验的过程,有了成功的结果,会使学生创造的信心、探究的欲望更加强烈,也就会在后面的搭建制作过程中发现更多、体验更多、收获更多。
11、教师引导学生畅谈搭支架时的感受。
三、支架的应用
1、教师讲述:一根根柔软的纸棒经过我们的精心搭建,变成具有一定承重能力的支架,我们在搭支架的时候充分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固性,同时还涉及到了结构力学、建筑学、美学的知识,其实建筑学家在生产建设中也正是运用了上述知识建造桥梁、电视塔等,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好吗?(出示课件)
2、学生看课件并分析总结建筑物的结构特点。
3、让学生说说支架在我们生活中应用的例子。
【评析】课件的使用,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关于支架应用的信息,让学生在身边寻找支架结构的应用,是课堂知识和生活实际结合的最好途径。
教学片断赏析
1、“三角形为什么具有稳定性”教学片断
生:刚才我们搭了各种形状的支架,通过比较,我们知道了三角形支架不容易变形,最稳固。这和我原来预测的方形支架最稳固不一样。我想知道为什么三角形支架最稳固?
师:是啊,为什么三角形支架有这个优势呢?这位同学知其然了,还不满足,想知其之所以然,真有钻研精神!你们能帮这位同学解决问题吗?
生:三角形中的三个顶点互相牵制着,所以它不容易变形。
师:三角形的三条边构成一个封闭形状的支架,这三条边的长度不变,它的三个内角就不能改变,所以三角形不易变形。那么其他形状,为什么容易变形呢?
生:方形容易变成平行四边形。
生:多边形因为连接的地方多,角就多,所以容易变形。
师:其实关于为什么三角形最稳固,很多人都没有好好想过,老师也是这样,让我们把这个问题暂时记录下来,课后继续研究,相信只要我们有这种刨根问底的精神,一定会找到满意的答案。让我们感谢这位同学给我们提出了这个富有挑战的问题。
【片断评析】“教学是一门艺术”,它就像艺术家的创作,时时都可能爆发出未曾预料到的灵感。教学活动过程将要发生什么,不是原原本本按照教案演出来的。学生提出教师未曾预料到的问题,要靠教师动态生成教学现场。关于三角形为什么不易变形,这里涉及的知识点就不是五年级学生能完全接受的。教师营造了一种宽松的氛围把学生的问题还给学生,通过师生头脑风暴式的交流,生成着他们各自感兴趣的问题,发展着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正是这生成的东西,渐渐积累、改组和更新,从而建构着师生的科学素养。
2、“检验支架的坚固性”教学片断
师:经过努力,我们精心设计、搭建的支架已经完成了,按照我们开始预定的比赛标准来检验一下我们的支架好吗?大家想怎样检验?
生:我们在支架上加一些重物,看谁的支架承受的重物多,谁的支架就是最坚固的。
生:我们加的重物应该一样,这样才算是公平竞争。
师:这个提议非常必要。
生:在加的重物一样的情况下,我们还应该注意每个组的支架使用的材料是否一样多,使用材料少,承受力强的支架获胜。
师:在承重一样的情况下参考其他的标准。还有别的建议吗?
师:我们先往支架上加什么书?
生:先加科学书,再加语文书、数学书……
师:好,每个组先加一本科学书
生:耶!(有的学生为自己的支架欢呼,有的鼓掌)
师:再加一本语文书……
生:(随着支架上书的增多有的扼腕叹息,有的欢呼雀跃。)
师:现在我们还有三个组的支架在坚强的挺立着,从这三个支架中你能够发现什么?
生:这三个支架都充分运用了三角形稳定性的原理。
师:太笼统了,你能具体说一说吗?
生:第一个支架四条腿,每一条腿又是有两个三角形组成的(图1),第二个支架也是四条腿,四条腿之间又用几个三角形连接,(图2)第三个支架本身就是一个三角形的,里面又有许多三角形(图3)所以说这三个支架都运用了三角形稳定性的原理。






      
师:三角形的稳定性在这几个支架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
生:他们的支架都做得很平稳,连接的地方比较结实。
生:这几个支架结构合理,一般都是上面小一些,下面大一些,下宽上窄。
师:你们觉得上面小,下面大有什么好处?
生:这样可以使支架站得更稳一些。
师:除了大家说的这些,获胜的三个小组你们自己还有什么要补充的?
生:我们在选择材料时,注意选择卷得密实的纸棒,特别是支架的腿一定用最结实的。
生:我们在连接的时候,胶带缠得很紧,每一个连接点都要保证牢固。
生:我们在加书的时候,书一定要放在支架的中间,还要轻轻的放。
师:不但搭支架有技巧,连加重物也讲究方法,很有心。
师:我们归纳一下这几个支架获胜的原因好吗?
生:结构上充分运用三角形稳定性。
生:选材要结实。
生:连接点要牢固。
师:在搭支架的过程中,大家充分地利用了三角形稳定性的原理,并且注重选材、加强连接点,使我们搭建的支架稳定坚固,具有一定的承重性能,其实老师觉得还有一条很重要,那就是我们每个小组的同学互相团结,共同协作的结果。
【片段评析】 从这一段教学中,可以看出教师能够灵活处理教材,把“哪些方法可以增强支架结构的稳定性?什么样的结构,承受力最大,最稳固?”等问题转化到检验支架稳定性和承重后的分析中去了,学生结合自己在搭建中的感受,从结构、选材、连接方法等多方面进行归纳,完成了从实践到理论的飞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20-3-24 11:13:16 | 只看该作者
课    题        搭支架         授课日期         
教学内容         制作立体支架。
教学目标        知道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知道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
能够比较不同结构的稳固性。
能够设计并制作立体支架。
教学重点        知道不同形状的结构稳固性不同。
教学难点        搭建立体支架。
教学过程        反思与讨论
搭建高塔
教师检查学生准备的材料。
谈话:各组进行搭高塔比赛,你们认为应该比什么?
学生发表意见。
小结:美观、坚固、用料少等。
提示:教科书里有其他同学搭建的支架,你们可以借鉴,但是我们反对没有创意的模仿。设计支架式,除了要坚固,还要考虑到能够放住承重物。
学生搭建高塔,教师巡视、帮助。
学生展示本组的作品。
测试高塔的强度和稳定性
谈话:同学们,你们的高塔搭建完成了吗?怎么测试高塔的稳固性呢?
学生讨论、回答。
谈话:下面我们往高塔上加重物,测试高塔的稳固性,并做好记录。
学生分组实验。
汇报实验结果,比较各组高塔的综合性能。
提问:为什么有些组的高塔坚固,而有些组的高塔却比较差呢?
学生讨论、回答。
提问:你们有什么办法增强高塔的强度和稳定性呢?
学生讨论、回答后动手活动。
学生总结:结构合理、三角形使用较多、连接点结实、重物的着力点分布均匀的支架坚固且承重力强。
谈话:谈谈你们在搭高塔时的感受。
了解支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讲述:一根小小的纸棒,经过我们精心搭建,变成了稳固的支架,这是因为我们充分利用了三角形的的稳定性,同事还涉及到了结构学、建筑学、美学的知识。其实,建筑学家也在运用上述知识建造桥梁、电视塔等,我们一起来行商一下好吗?
(出示课件)学生看资源光盘或课件,分析、总结建筑物的结构特点。
教师补充:这些建筑物除了运用三角形结构稳定的原理之外,还运用了物体上轻下重、上窄下宽使物体重心下移从而更稳定的原理。
       
作业设计        完成实验册p22,p23
板书设计        搭高塔

教学后记        这课的教学我充分利用了前一课《框架》的材料,结合身边的饮料瓶。在制作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用竹筷不能采用单独直立的方式,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最高的塔能搭建到近4米。操作过程中,学生能创造,动手能力都比较强,但是课也存在很多问题,主要问题表现在时间的把控上存在问题,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如何制作,对制作的思考切到位。感觉这课放两课时教学会起到良好的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20-3-24 11:13:30 | 只看该作者
课    题        搭支架         授课日期         
教学内容        1.知道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
2.知道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知道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
3.知道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知道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并了解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目标        能够分析稳固性结构的特点。
能够比较不同结构的稳固性。
能够设计并制作立体支架。
教学重点        知道不同形状的结构稳固性不同。
教学难点        搭建平面支架。
教学过程        反思与讨论
一、导入新课
谈话:(出示图片)同学们,这些灯架、折叠椅、人字梯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点?三角形在这些物体的结构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学生思考并回答。
小结:这些物体在结构上都利用了三角形。
二、搭建平面支架
谈话:请大家利用手中的小棒分别搭建一种平面支架,如三角形、正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
学生动手操作。
谈话:请组内同学将各种形状的支架用力往两边拽,研究哪种形状支架不变形、稳固。
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交流。
谈话:对于容易变形的支架,请大家想想办法,使它变得稳定、牢固。
学生动手操作,交流本组的方法并分析其中的道理。
小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对于容易变形的四边形、六边形等,可以用加横梁使之分解成几个三角形的方法增加其稳固性。
三、设计立体支架——高塔
谈话:利用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原理,我们来搭一座高塔好吗?
提问:搭高塔千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工作呢?
学生讨论并汇报。
小结:如果能够画出设计草图的,可以先画出设计图,也可以用手里的材料一边比画一边设计,一定要弄清楚你们的支架的大致形状、连接方法等。
学生分组设计草图。
各组汇报,其他组帮助完善。
谈话:高塔草图完成后,我们就可以选择材料、采用合适的连接方法搭高塔了。老师建议你们回家把准备工作做好,选用旧报纸卷成纸棒做建高塔的材料,用胶带连接纸棒,下一课我们来搭高塔。

能够分析稳固性结构的特点。
能够比较不同结构的稳固性。知道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知道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

作业设计        完成实验册p21

板书设计        2,搭支架
教学后记        学生的兴趣不能自始至终,他们对活动操作本身比较感兴趣,在交流阶段注意力不够集中,思维不够活跃,这个是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这是因为在活动操作的过程中,探究的是未知的知识,因此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他们的兴趣也就放在这上面。但是,随着活动操作的逐渐完成,未知的知识逐渐显露,学生的求知欲望逐渐得到满足,这时候,他们的兴趣也就会逐渐地减退。待到活动操作结束,他们的兴趣也就跟着结束了。很少有人再对已经完成的实验提出任何的异议。所以,在接下来的交流阶段,他们就会出现注意力不够集中,思维不够活跃等现象。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应该这样做:
(1)组织学生观察各小组的实验结果。由于各小组学生在认知水平、动手操作能力等各方面存在的差异,这就注定了他们的实验结果也是有差异的。学生对于与自己不相同的东西总是比较感兴趣的。这时候,组织他们对其他小组的实验结果进行观察,就能再次激发起他们的兴趣。
(2)适时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在学生观察完各个小组的高塔后,他们对各小组的异同大概也了解到了一点。这时候,再提出相关的问题让他们进行讨论,最后还有一个整改建议。这就使得学生的注意力不得不集中了。因为他们要给其他组提出整改建议,他们就要了解其他组的操作结果和存在的问题,而要了解其他组的操作结果和存在的问题,他们就要对这个实验结果进行观察、讨论,才能找出存在的问题,然后才能提出整改建议。这样一环扣一环的紧跟着,不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再加上教师适时的用一两句话或者一两个问题,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能让他们的注意力在实验结束后要分散的时候再次达到集中,思维的火花再次被燃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0 20:0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