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生正处于七下到八年级的过渡,一个寒假,学生正在以我们看不到的速度在成长。这本书也可以是家长们阅读的书籍,我理解一点便是掌握你的学生为什么会叛逆?不要让学生把叛逆当成借口。
文中指出,儿童时期、青春期都可能出现一段时期的叛逆期,是正常的必须经历的叛逆期,等过了就好。但是,作者指出,我们不能就这么被动的等待,等待可能会让问题变得更加糟糕。帮助孩子,学会恰当地表达自我,不要让孩子为其糟糕行为找到任何借口。
这个观点,我认为同样适用于班级管理中,学生的某些问题不能忽视,对于他们不交作业,而提出的冠冕堂皇的借口;因为不写作业,被责骂,而发出的脾气。从我个人角度来讲,我是不会包容的。
但是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可以感受到学生们的行为背后的问题是怎么样产生的,家庭是源头,对于自觉的孩子来讲,不存在作业不按时上交的情况,对于在家里面得不到爱的学生,如果老师再一味的批评与指责,我想孩子自然会把一肚子的怨气全撒在你这个“陌生人”的身上。学生特别会审时度势,他不敢对自己的父母有任何怨言,但是他的情绪总是要有一个发泄口,或许我们认为,不交作业就是一个情况吧。
学生意识不到将来的处境,他们甚至于会在受到责备以后,产生负面“抱负”的行为。微笑、握手、拍拍孩子、多靠近孩子、交流时目光接触、拥抱、点头、给予表扬、给予奖励、鼓励参加活动,而不要有以下行为:吼叫、嘲笑、刺激挑衅、讽刺挖苦、撒谎、打骂、忽视、唠叨、说教、打断、羞辱、纠结于过去、批评、威胁、贬低、扔东西、否定感受、没有耐心、不切实际的期望。当然了,在这些行为里,更多的是家长的手段,老师还是会做到真正的教书育人的。
文章中分享的是十天的变化,归根结底,是要掌握学生任何问题背后的情绪。刚才提到的一些问题,我总结都是学生们在做错事以后没有严厉的手段去让其悔过,所有他们没有分寸。
有没有这样的情况,老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甚至于要插手学生的家庭琐事,比如说,家长上来就给你说,老师,我们都没有上过学,不知道怎么管孩子?还有的会说,“老师,XXX天天在家玩手机,这可咋办呀,我说他,他也不听,然后就说孩子现在特别叛逆。”遇到这种情况,我会反问家长,您在家干预了吗等等一类的。然后我们就会展开相对应的辩论。
在我的多方鼓励之下,花费了两个小时的时间,安慰学生的情绪,然后赞扬家长的付出,最后家长决定对孩子采取严格措施,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我就会感到特别的心累。对于学生,我一定会认真去教育。什么时间我还要教育家长了呢?叛逆不是孩子的错,那会是谁的错呢?或许我们的目的是争论谁的错吗?
这一本书,我也希望部分家长们可以读一读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