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9日,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杭州师范大学的王崧舟教授给我们讲了“今天我们如何教朗读”,听完以后我受益颇深。
王老师从三大方面进行讲授:一是目的,为什么要教朗读。二是原理,朗读的规律。三是策略,怎样才能教好朗读。
第一点为什么教朗读?首先王老师让我们一思考朗读是为读而读?还是为人而读?然后从《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中关于“朗读”的目标与内容。接下来通过朗读者这档节目,用一个生动的例子,告诉我们答案是:为人而读。至于为什么朗读?排在首位的就是激活学生为什么想读、为什么要读的朗读意愿。其次是强化朗读体验,要能把朗读语言转换成画面、场景、情境、细节等,体验朗读的声音所传递的生命气息和能量。三是习得朗读技巧。朗读技巧的学习必须是基于文本语境、为了文本语境。四是确证朗读主体,朗读教学的最终目的和最高境界乃是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审美的朗读主体。
情感朗读的生成模型是:感悟——想象——求气——创调——反听,然后再回到感悟,这是一个封闭的“回路”。在这些过程中求气是区别于默读的关键。一般情况下,我们以为创调就是最后结果了,是很重要的展示,而王老师告诉我们:回听是回馈情感朗读的感情信息,是反省自己的感悟,这个环节才是最重要的。看来我们真的要把握好反听。
怎样才能教好朗读呢?王老师谈到了四点。第一点是示范是朗读教学的基本策略。都谁可以示范朗读呢?老师、学生、音频等,而最佳的示范朗读是语文老师,这也告诉我们,老师一定要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多朗读文学作品,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王老师诵读的宋词素描《念奴娇赤壁怀古》,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他高超的朗读水平,对文本的把握,也明白了示范的含义。
第二点,备课是朗读教学应有的内容。他以纳兰性德的《长相思》为例,展示了自己的朗读笔记,真的让人佩服。他强调备朗读应是一种常态。第三点文本是朗读教学的内在尺度。他讲了小学阶段常见文体的体裁特征和朗读基调,以散文为例,文似看山不喜平,朗读也是,应该在顺势中读出不顺势。第四点是融合是朗读教学的最佳路径。朗读教学要跟阅读教学和默读教学融合在一起。然后观看了何捷老师《匆匆》教学片段,让我们很直观地明白了是怎么融合教学的。他最后总结朗读是对生活体验的审美表达,关注倾听,感受水到渠成。
通过学习,我更加明确了朗读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教人朗读;掌握了朗读教学的方法,今后在教学实践中运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朗读教学的执教水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