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书就不想放下,因为他说出了我的所思所想。
他说,人人都需要写作,写作能力是你经营人生的一项底层技能。写作是倒逼成长的绝佳方法,如果你每天都有东西写,而且写出来还不错,说明今天的你和昨天的你相比,又有了新的进步。写作是学习效果的放大器,想不明白,就写不明白。写作会逼着你深度思考、吸收、处理、输出知识。写作是个人能力的放大器,你拥有写作能力,可以时不时喊一嗓子,亮亮相,很多人会知道你有这项技能。你写的一篇文章,昨天有人看,今天有人看,明天还会有人看,可以重复销售自己的时间。重要的是,写作人人可学。
这些都是在序言中看到的,看了正文,是不是会更精彩?
看看目录,就很吸引人。
比如第二章:用户思维,写作是手段不是目的。或者叫读者意识。它是一种双向沟通式的写作。就是写作时,要总感觉屏幕后面有人在听,你在跟他对话。你要时不时的提问一下,变传递为探讨交互。你还要不断自问,我说的明白吗?别人好理解吗?你要有读者逻辑,你要反思,别人凭什么要看你写的文章?我能给予他什么?他能得到什么?
第四章:标题能力,关键节点的杠杆效应。好标题是什么?我原以为就是夺人眼球,就是热词为我,就是老树新枝。但我原来理解的仅是皮毛,好标题是你的写作主题,能给读者提供一种确定性,读者从标题中就可以判断自己要不要看。好标题是读者和内容之间的桥梁。
标题这么重要,如何拟好标题呢?有这样五条思考路径。激发好奇心,如《豆瓣9.9分,这片我是跪着看完的》到底是哪部片?激发认同感,替读者说出她最想说的心里话,最想表达的观点。人是自恋的动物,常不会放过取悦自己的机会。激发危机感,是人为制造“生理性想看”的方法。展示回报值,展示新闻点都是架起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
还要明白标题并非万能的。真实、准确是第一原则,切忌做标题党,让读者一看就懂是基本要求。
再如第六章:结构能力,写作中的框架大于勤奋。你的写作过程是先有内核,向外发散,有了框架,形成文字。读者感受的的过程,顺序是相反的。他看你的文字,遵循你的框架,最终才会理解你的内核。这对矛盾如何解决,我们要搭建一篇文章的框架。
如何搭建文章框架呢?先确定写作主题,再列出提纲,最后搜集素材,完善提纲。开头,要让人想要继续阅读,能激发好奇,展示文章重要性,对读者有用。结尾,促进读者主动分享,制造共鸣,制造话题。中间设计小标题,大幅度提高阅读体验。把核心论点整理成小标题,多提炼小标题等。
还有第十章:日常训练,让写作融入你的生活。工作、生活中,看见与听见即输入,与人聊天,主动索取信息。重新定义写作能力,我们一切表达和沟通都是写作,都需要写作能力。
如何让写作成为习惯?定个目标,每天写三五百字。随时、随地写作,有灵感、情绪和感受要马上写。随意写作,保持学习,保持新鲜,给自己寻找动力。
全书共十一章,这些仅是晚上取到书后打开书粗略翻看,书很精彩,采撷只言片语,愿更多朋友都去读一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