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21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我们知道的动物》优秀教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3-13 08:52: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们知道的动物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动物是有生命的。
2.能说出动物的一些共同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1.能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观察一种动物,用语言和图示描述其特征。
3.通过动物与玩具熊的比较观察,学习用证据来支持自己的看法。
科学态度目标
通过对动物的观察,产生研究动物的浓厚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培养亲近动物、研究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观察一种动物,初步用语言和图示描述其特征。
难点:通过观察、比较,能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及玩具熊不是动物的理由。
【教学准备】
学生:动物卡片或动物标本、玩具熊、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仓鼠(活体)、教学课件、班级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回顾已经认识的动物
1.同学们,在地球上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动物,你都见过哪些动物呢?
2.(课件出示几种常见动物的图片)这里还有些动物,你能说说它是什么样子的吗?
二、观察并描述一种动物
1.学生共同观察,用语言描述一种动物。
1)(出示一只小仓鼠活体)看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什么?你们知道它原来生活在哪里吗?
2)今天这只仓鼠宝宝来给我们当模特,老师想请同学们看看它有什么样的特点?
3)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会跑、会吃东西、有头、有嘴巴、有尾巴、有脚等)
4)同学们真厉害,把仓鼠宝宝的特点都找出来了。(教师出示课件,总结仓鼠的特点)
2.学生分组观察,并用语言描述一种动物。
1)教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一种动物标本。
你能像观察仓鼠宝宝那样,观察这些标本吗?找找你们小组的这种动物有什么特点?
2)学生分组观察,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交流集中在外形特征、运动方式等方面。
让我们来开一个“动物介绍大会”吧!哪个小组能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们观察的动物?请小组成员带上你们的动物标本,到前面来介绍一下它吧。
(小组介绍,其他同学可以指出其描述不全面的地方并做补充)
3.画一画我们观察的动物。
每个小组观察的动物各具特色,我们用笔把它画下来吧。怎么画呢?
1)教师示范,边观察标本边画,先画身体中间的部分,这是主要部分,然后再画上脚、头、翅膀等,最后可以画一画头上的眼睛、嘴。(教师可提示学生观察学生活动手册上画动物的步骤,学生可以参照学习,同时教师提出画的要求:真实,看到什么画什么,尽量画得像)
2)学生在活动手册上开始画图。教师巡视指导。
① 抓住主要特点画动物。看看学生有无把凭空想象的成分画上去的情况。
② 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描述动物身体的各个部分,仔细观察每个部分的特点。
③ 图画上适当加文字(或拼音)标注。
3)交流反馈。利用实物展台,展示学生的活动手册。
①请同学们先猜一猜,画上是哪种动物?(指向画得像不像)
②你觉得画得好,好在哪里?(指向有没有突出动物的特征)
③你觉得画得不好,不好在哪里?你能指出问题在哪里吗?(指向真实记录)
④让学生简单修正一下自己的画。
三、概括动物的共同特征
1.(出示课件)这张图片里有些是动物,有些不是动物,你能分辨出来吗?
2.汇报交流。
3.玩具熊为什么不是动物呢?谁能来给大家解释一下?
4.教师汇总学生的发言:原来玩具熊是没有生命的,它不会动,不需要吃食物,不会长大,所以它不是动物。那么动物都有什么特点呢?
5.刚才我们说的,也就是动物所具有的共同特点,你能再来说一说吗?
(教师整理学生的发言,形成班级记录单,参考课件内容)
四、总结和拓展
1.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这节课学习了用画图的方法记录动物,现在老师用橡皮泥制作了刚才观察的仓鼠宝宝的模型,你能用橡皮泥把你观察的或者喜欢的动物制作出来吗?
3.请学生参照学生活动手册制作一个动物模型。
我们知道的动物
动物的特点(班级记录单)
                                          日期:
1.能自己运动       6.吃食物
  2.有嘴             7.需要空气
3.会长大           8.会繁殖
4.有身体           9.会排泄
                      5.有生命           10.……
校园里的动物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校园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动物是多种多样的。
2.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实地观察,认识校园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利用简单的工具来观察动物的外部形态特征及运动情况。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用图画来记录动物的外形特征。
科学态度目标
1.通过实地观察动物,产生研究动物的浓厚兴趣。
2.愿意倾听和分享同伴发现的有关校园动物的信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到校园动物的多样性,形成珍爱生命,保护身边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地观察,认识校园中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难点:在实地观察中,能用图画来记录动物的外形特征。
【教学准备】
学生:放大镜(每小组1个)、棉签、笔、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课件、确定寻访区域、布置寻访动物的环境、观察地点的平面图、班级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许多动物,你能猜出老师描述的是哪种动物吗?
教师出示课件,让学生猜谜语。
二、寻找校园里的动物
1.刚才我们猜的鱼、蜘蛛都是生活在我们周围的动物,我们周围还生活着什么动物?你在哪里见过它?(如果学生说到校园里,可直接追问:你在校园里见过什么动物?)
2.你在校园里见过哪些动物,可以用“我在校园的……见过……”的句式来说一说。
3.这些生活在校园里的动物,你认识它们吗?如果认识请大声叫出它们的名字。(课件出示动物,学生认一认。)
对于不认识的动物,可以请认识的学生介绍一下,教师也可以介绍一下,帮助学生认识更多的校园动物。
4.(教师在教室里张贴观察区域图)这是我们学校里的一个花坛,你猜猜这里可能生活着哪些动物呢?在哪里能找到它们?
5.小组领取区域图和动物卡片,交流后把卡片贴到区域图上。
6.交流汇报。每个小组带自己的区域图,到教师的大区域图上贴动物,并进行讲解。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或调整。
三、寻找动物的准备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到这个花坛里去寻找动物,看看你们标记的地方能不能找到这种动物。
2.我们可以去哪里找动物?边指图边说(大树上、草丛里、枯叶堆里、泥土里等)
3.我们应该怎样找动物?找到后观察什么,怎么记录?
1)怎么找?(轻轻地、不打扰动物等)
在教室里进行模拟寻访(教师讲解或示范,学生表演),在模拟时解决以下问题:
到场地后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对于一些难于接近的小动物如何来观察,如蝴蝶、蜈蚣等。
如何使用工具帮助我们观察。(放大镜、棉签)
小结:先集体观察空中的动物,再小组分散活动。(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
、用棉签拨一拨等)
2)找到后观察什么?
观察动物的生活环境。
动物的身体特点、 活动情况。
数一数有多少动物。
3)怎么记录?
记录的要求:真实,把观察到的动物记下来,不要把想象中的记下来,记录动物的活动地点,不要忘记统计数量。
记录的地方:学生活动手册。
4)需要注意什么?
观察时不惊动、不伤害、不破坏它们的“家”。
四、寻找并观察校园里的动物
1.现在,请同学们拿上工具,整齐地排好队列,我们出发啦!
2.现场演示如何有序寻访动物。
1)以全班集合的形式先安静地看,观察、记录周围环境中有什么动物。
2)教师演示如何观察并记录树丛、草丛、枯叶堆中的动物。
3.学生以小组活动的形式自主观察、记录,教师巡视指导。
4.观察后排好队回教室。
五、交流研讨
1.小组内部整理寻访到的动物。
2.全班交流,在哪里找到了哪些动物。(实物投影展示学生完成后的活动手册,边介绍边评价)
1)小组式汇报。
指导学生用这样的句式汇报:
我找到……种动物,有……
我最喜欢的是……它在……
2)互动式汇报。
猜一猜,我们观察到的是哪种动物?如果其他同学猜不出来,汇报者对其进行介绍。
教师:同学们为什么猜不到呢?你觉得问题在哪里?可以怎么改?
(教师把学生的汇报情况填写在班级记录单中)
3.在寻找的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哪些有趣的现象,跟同学们来分享一下吧。
六、小结
1.生活在校园里的动物可真多,关于它们你还想知道什么?
2.校园里的动物都生活在它喜欢的环境中,那你来猜猜整个校园里会生活着多少种动
物呢?整个XX县(市)呢?整个中国呢?整个地球呢?
3.在地球上生活着多种多样的动物。它们是我们的好朋友,希望同学们珍惜它们、保护它们。
2、校园里的动物
                    (班级记录单)
                                            日期:
                   蚂蚁          草地上、树上……
                   蜗牛          草丛里、枯叶堆……
                   潮虫          枯叶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7 23:1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