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史学成就 《资治通鉴》——“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史学上的“两司马”
三、宋词 宋词的代表人物:
| | | | 婉约派 | | | 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于运用口语,显得清新自然。 | 豪放派 | | | | | |
1、元曲 (1)由杂剧和散曲组成。 (2)最优秀的剧作家:关汉卿,其代表作是《窦娥冤》。 2、绘画 (1)宋代绘画,突出表现在:山水画、花鸟画和风俗画的创作中。 (2)李公麟,人称“宋画第一”。 (3)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 (4)赵孟頫的画,人称“神品” 3、书法 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一、明朝的建立 1、时间:1368年 都城:应天 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 1368年秋天,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2、特务统治 锦衣卫成立于洪武年间,由皇帝亲自主持,负责保卫皇帝安全,侦缉官员和百姓言行,不受法律约束,可直接实行缉捕。
3、八股取士 命题范围:四书五经。 答题要求: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能有个人见解。 文体:“八股文”。
三、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1、明太祖的分封藩王 2、建文帝削藩 3、靖难之役 4、明成祖强化君权 (1)1421年,迁都北京,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 (2)削藩政策; (3)增设特务机构——东厂。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一、郑和下西洋
1、 郑和下西洋的概括 人物 | | 时间 | | 次数 | | 人数 | | 船数 | | 到达范围 |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 设备 | |
2、郑和下西洋的条件 (1)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 (2)指南针的广泛使用; (3)郑和个人气概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4)明朝造船技术的发达。
3、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加强与海外的联系。
4、郑和下西洋的意义: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关系。
二、戚继光抗倭 倭寇: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 1、倭寇骚扰中国沿海 2、戚继光抗倭 戚继光抗倭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 (1)戚继光进行的抗倭斗争是反抗外来侵略的正义事业,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 (2)戚继光率领的戚家军作战勇敢,纪律严明。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16世纪欧洲殖民者开始侵略活动; 2、1533年,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3、1557年后,长期居住,但澳门主权属中国; 4、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了对澳门行使主权。
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 一、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
1、满洲的兴起 (1)明朝前期,女真属奴儿干都司管辖 (2)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16年)
2、清朝的建立 建立时间:1636年 开国皇帝:清太宗皇太极 都城:盛京
3、 山海关大战和清军入关 附表:满洲发展的历史
二、君主集权的强化
1、设立军机处 雍正帝时设立
2、文字狱 文字狱: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从知识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 目的: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危害:(1)造成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 (2)使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第18课 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一、郑成功收复台湾 1、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1624年) 2、郑成功收复台湾(1662年) 3、清朝设置台湾府(1684年)
二、雅克萨之战 1、沙俄侵占雅克萨和尼布楚 2、雅克萨之战 3、中俄《尼布楚条约》(1689年) (1)《尼布楚条约》是中俄平等协商的基础上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 (2)意义: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叶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第19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一、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1、确立册封达赖、班禅的制度 (1)顺治帝赐予五世达赖“达赖喇嘛”的封号; (2)康熙帝赐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 (3)以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
2、设置驻藏大臣(雍正时)
二、粉碎大、小和卓的叛乱 1、粉碎回部贵族大、小和卓的叛乱(乾隆时期) 2、设置伊犁将军(乾隆时期) 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三、土尔扈特重返祖国 1、土尔扈特西迁伏尔加河下游(明末) 2、渥巴锡领导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1771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