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5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冬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2-24 15:2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冬阳·童年·骆驼队》课文分析与研究
万州区沙河小学 冉崇斌
课文分析



  本文是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作者以朴实纯真的笔调,梦境般的语言,把我们带到一个特定的环境,去看一个孩子童年的侧影,既清晰,又那么朦胧。骆驼队是留在作者童年里鲜明的记忆,它们脖子上的铃声,则是童年中美妙的音响。就在这种淡淡的回忆中,我们真切地看到了作者对童年的魂牵梦萦,对早已走远的童年的依依流连。



  一、白描手法,画面次第呈现。



  作者描绘记忆中童年的画面大量运用白描手法,依次呈现出记忆中的画面。描写拉骆驼队的人:“拉骆驼的摘下了他的毡帽,秃瓢儿上冒着热气,是一股白色的烟,融入干冷的大气中。”“拉骆驼的人也一样,他们身上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脱下来了,搭在骆驼背的小峰上。”描写骆驼:“它们把前脚一屈,屁股一撅,就跪了下来。”“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后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它的毛皮一大块一大块地从身上掉下来,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剪刀替它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虽然时间间隔久远,但童年所见的画面依然清晰地留在记忆中,犹如清晰的黑白片定格在头脑中。因为有了骆驼队,有了清脆的驼铃声,有了让人期待和牵挂的骆驼队,童年生活就不再单调乏味,那滋味便让人回味无穷。



  二、真实的骆驼,真实的童年。



  文中描绘的骆驼非常真实:“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可不是么?骆驼也脱掉它的绒袍子啦!它的毛皮一大块一大块地从身上掉下来,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剪刀替它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没有修饰的语言,只有记忆的如实再现。如此真实的骆驼在成人眼里不足为道,甚至还有几分丑陋。可正是这真实的骆驼,才是真实的童年。童年的“我”和所有童年时期的人一样,没有雕饰,不避讳讲出真实的感受,更能够打动读者,勾起读者美好的童年回忆。



  三、语言朴实,情感隐藏。



  课文依次写了怎样看骆驼咀嚼,怎样和爸爸谈关于骆驼脖子上挂铃铛的事,怎样想为骆驼剪垂在肚子底下的毛,怎样好奇地问夏天骆驼到哪儿去了。从头到尾围绕着骆驼队展开对童年生活的追忆,语言朴实,读来亲切自然。成人后回忆童年时在第二故乡北京的生活故事,没有夸张的情感流露,不同于多数人对故乡思念时忧愁情怀直白宣泄(余光中《乡愁》即是如此),作者把自己的情感隐藏了起来,看得见的是曾经画面的白描,没有忧伤,没有哀愁,有的只是对童年的淡淡的追忆。序言《冬阳童年骆驼队》淡淡追忆的基调与小说《城南旧事》一书满含怀旧的情感既是预示又严密契合。



  四、意境深远,统领《城南旧事》。



  结尾“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意境深远:骆驼队是童年记忆最深刻的事物,也是童年记忆最清晰最亲切的画面,更是童年美好回忆的载体,把这样的回忆置于冬阳之中,就算北京的冬天是冷的,但有了冬阳的照射,也会给人温暖的感觉。这或许是作者最想表达的情愫,同时,又很好的统领《城南旧事》。《城南旧事》的写作背景为民国十二年,在一个偌大的北平城,跨越了极深广的时空古城,在主角英子的童年记忆中,却只呈现出它活力的一角。城南的一些街巷,不是旧日京华的遗迹,却是生生不息的现实生活,活的热热闹闹的。《城南旧事》,它满含着怀旧的基调,将其自身包含的多层次的情绪色彩,以一种自然的、不着痕迹的手段精细地表现出来。书中的一切都是那样有条不紊──缓缓的流水、缓缓的驼队、缓缓而过的人群、缓缓而逝的岁月……景、物、人、事、情完美结合,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诗,与《冬阳·童年·骆驼队》深远的意境一脉相承。



资料链接



林海音介绍



  (1918—2001)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祖籍台湾省苗栗县,1918年出生于日本大阪。1921年随父母回到台湾;1923年又随全家迁居北京,并在北京城南定居下来。一直到1948年才同丈夫、孩子一同回到故乡台湾。



  林海音自幼在北京读书,长大后曾就读于女师,后进北京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即进北京《世界日报》当记者,还曾当过编辑、图书馆馆员。这些职业提供了广泛的机会,使她能较深入地了解旧北京的社会风貌,为后来的小说创作提供了许多素材。她的成名之作小说《城南旧事》即取材于这段生活。1948年林海音同丈夫回到台湾后,即被刚创刊不久的《国语日报》聘为编辑。1951年《联合日报》创刊,她被任为《联合日报》副刊主编,她的丈夫为主笔。林海音的创作是丰厚的。讫今为止,已出版十八本书。散文集《窗》(与何凡合作)、《两地》、《作客美国》、《芸窗夜读》、《剪影话文坛》、《一家之主》、《家住书坊边》,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绿藻与咸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孟珠的旅程》,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林海音自选集》、《林海音童话集》,编选《中国近代作家与作品》,此外,还有许多文学评论、散文等,散见于台湾报刊。



关于《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于1960年出版的以其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自传体短篇小说集,也可视作她的代表作。它描写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住着英子温暖和乐的一家。它透过主角英子童稚的双眼,向世人展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



  《城南旧事》曾被评选为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八十年代还被搬上银幕,还获得了“中国电影金鸡奖”等多项大奖,感动了一代人。半个多世纪前,小女孩林英子跟随着爸爸妈妈从台湾飘洋过海来到北京,住在城南的一条胡同里。京华古都的城垛颓垣、残阳驼铃、闹市僻巷……这一切都让英子感到新奇,为之着迷。会馆门前的疯女子、遍体鞭痕的小伙伴妞儿、出没在荒草丛中的小偷、朝夕相伴的乳母宋妈、沉疴染身而终眠地下的慈父……他们都曾和英子玩过、谈笑过、一同生活过,他们的音容笑貌犹在,却又都一一悄然离去。为何人世这般凄苦?不谙事理的英子深深思索却又不得其解。



  读《城南旧事》,心头会漾起一丝丝的温暖,她不刻意表达什么,只一幅场景一幅场景地从容描绘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就像生活在说它自己。那样地不疾不徐,温厚淳和,那样地纯净淡泊,弥久恒馨,那样地满是人间烟火味,却无半点追名逐利心。50多年过去,如今远离北京的游子,对这一切依然情意缱绻。那一缕淡淡的哀愁,那一抹沉沉的相思,深深地印在她童稚的记忆里,永不消退。



  根据小说,吴贻弓执导拍摄了同名电影,该片透过一个小女孩的纯真眼光展示了20世纪20年代老北京的社会风貌,带领人们重温了当年那笼罩着愁云惨雾的生活。影片在结构上犹具独创性,编导排除了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所组成的情节线索,以“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相思”为基调,采用串珠式的结构方式,串连起英子与疯女秀贞、英子与小偷、英子与乳母宋妈3段并无因果关系的故事。这样的结构使影片具有多棱镜的功能,从不同的角度映照出当时社会的具体历史风貌,形成了一种以心理情绪为内容主体、以画面与声音造型为表现形式的散文体影片。主题曲有两首,知名的那首大家都知道:



《送别》



JP.奥德韦 曲 李叔同 词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另外一首《麻雀与小孩》,作者黎锦晖(1891──1967)。歌词如下:



麻雀与小孩



  “小麻雀呀,小麻雀呀,

  你的母亲,哪儿去啦。”



  “我的母亲飞去打食,

  还没回头,饿得真难受。”



  “你是我的小朋友,我是你的好朋友,

  我家有许多小青豆,

  我家有许多小虫肉,

  你要吃吃喝喝和我一同走。



  我的小麻雀。”

  “我的好朋友,”

  “走吧走吧走吧走吧走!”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9个认识的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喜爱,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3.背诵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小说《城南旧事》。



  教学重点



  能从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童趣,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两段,体会文章传达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围绕“骆驼队”,表达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营造氛围。



  1.时光静静地流逝,总会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藏在每个人的记忆深处。大家还记得小时候哪些有趣的事呢?(学生交流。)



  2.幸福的童年各有各的幸福。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童年,去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点点滴滴。(出示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理解课题。



  这个题目与我们平时学过的课文题目有何不同?(题目由三个词语组成,中间有两个间隔符号隔开。)听老师读课题,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在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在温暖的冬阳下,一群骆驼队从远处走来,驼铃声悦耳动听,童年的“我”站在旁边静静地看着。)



  三、简介作者与背景。



  1.全班交流课前收集相关信息。



  生介绍作者资料,介绍《城南旧事》。



  2.教师总结:“冬阳下的骆驼队”是作者林海音女士童年记忆最深刻的一个画面。林海音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原籍台湾,1918年出生于日本,童年时随父母回国住在北京城南,1948年举家迁回台湾。林海音女士根据在北京生活的点点滴滴写成了《城南旧事》一书,深受读者喜爱。《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是《城南旧事》这本书的序言。



  四、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注意指导学生区分文中“嚼”字和“禁”字的不同读音



  3.指名读课文,正音。



  4.默读课文。



  思考:课文以什么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



  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断,分别在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



  5.全班汇报、交流课文以季节(时间)的推移为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这几个片断:



  冬天“我”学骆驼咀嚼(4自然段);关于骆驼系铃铛的想象(5—9自然段);骆驼脱毛的情景(10自然段);夏天不见骆驼的影子,询问骆驼队去哪里了(11—14自然段)。



  五、小结。



  童年生活给作者留下美好回忆,第二故乡北平让作者留恋不已,课后好好阅读课文,认真体会作者的情感,认真阅读《城南旧事》片段,感受作者难以释怀的怀乡情愫。



第二课时



  一、研读课文,体会童年趣事。



  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梳理了作者童年的往事,觉得很有意思。一件件往事,都是林海音美好的追忆。从几十年来林海音一直念念不忘的往事中,你又能读到些什么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片段认真读一读,并做上记号,可以是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可以标注自己不懂的地方,也可以写下自己一时的感受。



  1.学生读课文,边读边划,体会感悟。教师巡视,了解学习情况。



  2.汇报、交流:



  (一)“学骆驼咀嚼”部分。



  (1)“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重点体会作者观察细致,记忆深刻。



  (2)“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想象这时候“我”龇牙咧嘴的样子,体会我看得很投入,体会孩子的天真可爱。



  (3)教师范读,学生想象画面。



  (4)生交流:想象到的“我”学骆驼咀嚼的画面。



  (5)交流学生类似的童年经历,触发感受。



  (6)带着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二)总结学习方法。



  学生归纳,教师总结:反复品读──画词句──谈感受──感情朗读。



  (三)运用总结的学法,学习其余三个片段:



  (1)“骆驼系铃铛的想象”片段。



  ①“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铛、铛、铛地响。‘为什么要系一个铃铛?’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体会“我”对骆驼的关注,对身边事物的好奇。



  ②“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从“想象铃铛用处”体会“我”大胆丰富的想象力,不同于成人的实用主义,更多的是童心的天真、幼稚和美的向往。



  ③“爸爸想了想,笑笑说:‘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引导学生想象:爸爸会想些什么?笑的是什么?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④从爸爸和“我”对骆驼系驼铃不同解读的对比中,你想到了什么?



  ⑤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指名读──评议──练读──指名读──评议──练读──齐读。



  (2)“骆驼脱毛的情景”片段。



  ①指名读该节:“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太阳特别暧和……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



  ②交流:从这段话里读出了什么?从这个片断中体会到叙述真实,描写逼真。看出“我”很爱整洁,想把骆驼弄干净一点。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3)“夏天不见骆驼的影子,询问骆驼队去哪里了”片段



  ①自由朗读这个片段。   



  ②联系上下文,重点体会“我”的好奇心和对骆驼的喜爱。



  ③学生交流。



  ④有感情朗读。



  二、品读重点句子,体会作者对童年的留恋之情。



  文中那么多的疑问,长大后的“我”还会再问吗?“学骆驼咀嚼”、“想替骆驼剪毛”这些事还会再做吗?请找出文中相应的内容。



  (一)自由朗读,体会情感。



  (二)全班交流,取长补短。



  (1)“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了。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时光匆匆,一去不复返,每个人都得长大,童年也就一去不还了。童年可以有漫无边际的想法,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长大后却离我们渐行渐远。那些童年往事尽管傻,尽管幼稚,却都是我们最美好的回忆。



  (2)“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骆驼队是童年记忆最深刻的事物,也是童年记忆最清晰最亲切的画面,更是童年美好回忆的载体,把这样的回忆置于冬阳之中,就算北京的冬天是冷的,但有了冬阳的照射,也会给人温暖的感觉。这或许是作者最想表达的情愫,同时,又很好的统领《城南旧事》。



  (3)带着感悟有感情地朗读。



  三、总结全文,珍惜童年。



  和这篇课文一样,《城南旧事》写出了我们每个人的共同感受,所以能深深地打动读者。后来,它被拍成了电影,同样深受观众的喜爱。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



  2.写一段自己的童年中最有情趣的事情。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2-24 15:25:00 | 只看该作者
练习设计



  一、读拼音,写词语。



  jǔ jué  jiāo cuò  mián ǎo  shǎ shì  duì wu



  (  )  (  )  (  )  (  )  (  )



  二、同姓兄弟细分辨。



  zhān xiè mò tuó



  (  )帽 装(  ) 寂(  ) (  )绒



  (  )仰 感(  ) 沉(  ) (  )粮



  (  )贴 机(  ) 沙(  ) (  )鸟



  三、给双胞胎找伙伴。



  侵(  ) 咀(  ) 峰(  ) 错(  ) 袍(  ) 沫(  )



  浸(  ) 沮(  ) 锋(  ) 措(  ) 抱(  ) 抹(  )



  寝(  ) 阻(  ) 蜂(  ) 惜(  ) 咆(  ) 茉(  )



  四、给黑体字选择合适的解释。



  “冒”的解释:①向外透,向上升 ②不顾 ③以假充真 ④不加小心,鲁莽



  冒冒失失(  ) 冒着热气(  ) 冒牌货(  ) 冒着大雨(  )



  “临”的解释:①来到 ②对着 ③快要 ④照着字画模仿



  居高临下(  ) 重临心头(  ) 临别(  ) 临帖(  )



  五、让词语对号入座。



  缓缓 慢慢 默默



  1.我(  )地想,(  )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  )悦耳的驼铃声。



  情趣 趣味 兴趣



  2.我小时候对骆驼充满了(  ),猜想骆驼戴铃铛是因为想增加一些行路的(  )。



  六、句子加工厂。



  1.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



  句子瘦身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



  变一变语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狼听见铃铛的声音,就不敢侵略了。



  给句子治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我都看呆了。



  句子模仿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课文传真(根据课文填空)。



  1.课文是按__________的顺序,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童年片段,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小说《    》的序言,它的作者是著名女作家__________,我们已经学过她的作品《    》等。



  八、课内阅读。



  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总会到的;慢慢地嚼,总会吃饱的。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会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铛、铛、铛地响。



  “为什么要系一个铃铛?”我懂的事就要问一问。



  爸爸告诉我,骆驼很怕狼,戴上了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就不敢侵犯了。



  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您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倒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才给骆驼戴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幼稚(  ) 寂寞(  ) 不声不响(  )



  2.用“__________”画出文中具体描写“骆驼沉得住气”的句子。



  3.关于骆驼队伍中打头儿的骆驼脖子底下为什么要系一个铃铛,爸爸认为__________,而文中的“我”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觉得文中“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九、体验新天地。



  林海音对童年生活是那样的依依留恋,那么小说《城南旧事》又是怎样描写的呢?你有兴趣看一看这部小说吗?或者看一看电影《城南旧事》吧。



拓展阅读



《城南旧事》节选



林海音



  我们从绒线胡同穿过兵部洼,中街,西交民巷,出东交民巷就是哈德门大街。”我在路上忽然又想起一句话。



  “宋妈,你到我们家来,丢了两个孩子不后悔吗?”



  “我是后悔后悔早该把俺们小栓子接进城来,跟你一块儿念书认字。”



  “你要找到丫头子呢,回家吗?”



  “嗯。”宋妈瞎答应着,她并没有听清我的话。我们走到西交民巷的中国银行门口,宋妈在石阶上歇下来,过路来了一个卖吃的也停在这儿。他支起木架子把一个方木盘子摆上去,然后掀开那块盖布,在用黄色的面粉做一种吃的。



  “宋妈,他在做什么?”



  “啊?”宋妈正看着砖地在发愣,她抬起头来看看说:



  “那叫驴打滚儿。把黄米面蒸熟了,包黑糖,再在绿豆粉里滚一滚,挺香,你吃不吃?”



  吃的东西起名叫“驴打滚儿”,很有意思,我哪有不吃的道理!我咽咽唾沫点点头,宋妈掏出钱来给我买了两个吃。她又多买了几个,小心地包在手绢里,我说:“是买给丫头子的吗?”出了东交民巷,看见了热闹的哈德门大街了,但是往哪边走?我们站在美国同仁医院的门口。宋妈的背,汗湿透了,她提起竹布褂的两肩头抖落着,一边东看看,西看看。



  “走那边吧”,她指指斜对面,那里有一排不是楼房的店铺。走过了几家,果然看见一家马车行,里面很黑暗,门口有人闲坐着。宋妈问那人说:



  “跟您打听打听,有个赶马车的老大哥,跟前有一个姑娘的,在您这儿吧?”那



  人很奇怪地把宋妈和我上下看了看:



  “你们是哪儿的?”



  “有个老乡亲托我给他带个信儿。”



  那人指着旁边的小胡同说:“在家哪,胡同底那家就是。”



  宋妈很兴奋,直向那人道谢,然后她拉着我的手向胡同里走去。这是一条死胡同,走到底,是个小黑门,门虽关着,一推就开了,院子里有两三个孩子在玩土。



  “劳驾,找人哪!”宋妈喊道。



  其中一个小孩子便向着屋里高声喊了好几声:



  “姥姥,有人找。”



  屋里出来了一位老太太,她耳朵聋,大概眼睛也快瞎了,竟没看见我们站在门口,孩子们说话她也听不见,直到他们用手指着我们,她才向门口走来。宋妈大声地喊:



  “你这院里住几家子呀?”



  “啊啊,就一家。”老太太用手罩着耳朵才听见。“您可有个姑娘呀!”



  “有呀,你要找孩子他妈呀!”她指着三个男孩子。



  宋妈摇摇头,知道完全不对头了,没等老太太说完,便说:



  “找错人了!”



  我们从哈德门里走到哈德门外,一共看见了三家马车行,都问得人家直摇头。我们就只好照着原路又走回来,宋妈在路上一句话也不说,半天才想起什么来,说:“英子,你走累了吧?咱们坐车好不?”



  我摇摇头,仰头看宋妈,她用手使劲捏着两眉间的肉,闭上眼,有点站不稳,好像要昏倒的样子。她又问我:



  “饿了吧?”说着就把手巾包打开,拿出一个刚才买的驴打滚儿来,上面的绿豆粉已经被黄米面湿溶了。我嘴里念了一声:“驴打滚儿!”接过来,放在嘴里。我对宋妈说:



  “我知道为什么叫驴打滚儿了,你家的驴在地上打个滚起来,屁股底下总有这么一堆。”我提起一个给她看,“像驴粪球不?”



  我是想逗宋妈笑的,但是她不笑,只说:



  “吃罢!”



  半个月过去,宋妈说,她跑遍了北京城的马车行,也没有一点点丫头子的影子。



  树荫底下听不见冯村后坡上小栓子放牛的故事了;看不见宋妈手里那一双双厚鞋底了;也不请爸爸给写平安家信了。她总是把手上的银镯子转来转去地呆看着,没有一句话。冬天又来了,黄板儿牙又来了。宋妈让他蹲在下房里一整天,也不跟他说话。这是下雪的晚上,我们吃过晚饭挤在窗前看院子。宋妈把院子的电灯捻开,灯光照在白雪上,又平又亮。天空还在不断地落着雪,一层层铺上去。宋妈喂燕燕吃冻柿子,我念着国文上的那课叫做《雪》的课文:



  一片一片又一片,



  两片三片四五片,



  六片七片八九片,



  飞入芦花都不见。



  老师说,这是一个不会做诗的皇帝做的诗,最后一句还是他的臣子给接上去的。但是念起来很顺嘴,很好听。妈妈在灯下做燕燕的红缎子棉袄,棉花撕得小小的、薄薄的,一层层地铺上去。妈妈说:“把你当家的叫来,信是我叫老爷偷着写的,你跟他回去吧,明年生了儿子再回这儿来。是儿不死,是财不散,小栓子和丫头子,活该命里都不归你,有什么办法!你不能打这儿起就不生养了!”



  宋妈一声不言语,妈妈又说:



  “你瞧怎么样?”



  宋妈这才说:



  “也好,我回家跟他算帐去!”



  爸爸和妈妈都笑了。



  “这几个孩子呢?”宋妈说。



  “你还怕我亏待了他们吗?”妈妈笑着说。



  宋妈看着我说:



  “你念书大了,可别欺侮弟弟呀!别净跟你爸爸告他的状,他小。”



  弟弟已经倒在椅子上睡着了,他现在很淘气,常常爬到桌子上翻我的书包。



  宋妈把弟弟抱到床上去,她轻轻给弟弟脱鞋,怕惊醒了他。她叹口气说:“明天早上看不见我,不定怎么闹。”她又对妈妈说:“这孩子脾气强,叫老爷别动不动就打他;燕燕这两天有点咳嗽,您还是拿鸭梨炖冰糖给她吃;英子的毛窝我带回去做,有人上京就给捎了来;珠珠的袜子都该补了。还有,……我看我还是……唉!”宋妈的话没有说完,就不说了。



  妈妈把折子拿出来,叫爸爸念着,算了许多这钱那钱给她;她丝毫不在乎地接过钱,数也不数,笑得很惨:“说走就走了!”



  “早点睡觉吧,明天你还得起早。”妈妈说。



  宋妈打开门看看天说:



  “那年个,上京来的那天也是下着鹅毛大雪,一晃儿,四年了!”



  她的那件红棉袄,也早就拆了;旧棉花换了榧子儿,泡了梳头用;面子和里子,给小栓子纳鞋底了。



  “妈,宋妈回去还来不来了?”我躺在床上问妈妈。



  妈妈摆手叫我小声点儿,她怕我吵醒了弟弟,她轻声地对我说:



  “英子,她现在回去,也许到明年的下雪天又来了,抱着一个新的娃娃。”



  “那时候她还要给我们家当奶妈吧?那您也再生一个小妹妹。”



  “小孩子胡说!”妈妈摆着正经脸骂我。



  “明天早上谁给我梳辫子?”我的头发又黄又短,很难梳,每天早上总是跳脚催着宋妈,她就要骂我:“催惯了,赶明儿要上花轿也这么催,多寒碜!”



  “明天早点儿起来,还可以赶着让宋妈给你梳了辫子再走。”妈妈说。



  天刚蒙蒙亮,我就醒了,听见窗外沙沙的声音,我忽然想起一件事,赶快起床下地跑到窗边向外看。雪停了,干树枝上挂着雪,小驴拴在树干上,它一动弹,树枝上的雪就被抖落下来,掉在驴背上。



  我轻轻地穿上衣服出去,到下房找宋妈,她看见我这样早起来,吓了一跳。我说:“宋妈,给我梳辫子。”



  她今天特别的和气,不唠叨我了。



  小驴儿吃好了早点,黄板儿牙把它牵到大门口,被褥一条条地搭在驴背上,好像一张沙发椅那么厚,骑上去一定很舒服。



  宋妈打点好了,她用一条毛线大围巾包住头,再在脖子上绕两绕。她跟我说:



  “我不叫你妈了,稀饭在火上炖着呢!英子,好好念书,你是大姐,要有个样儿。”说完她就盘腿坐在驴背上,那姿势真叫绝!



  黄板儿牙拍了一下驴屁股,小驴儿朝前走,在厚厚雪地上印下了一个个清楚的蹄印儿。黄板儿牙在后面跟着驴跑,嘴里喊着:“得、得、得、得。”



  驴脖子上套了一串小铃铛,在雪后的清新空气里,响得真好听。



  阅读提示:



  1.宋妈是作者小说中重点表现的人物,节选片段中“宋妈”做了什么事?



  2.宋妈对“我”如何?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3 14:5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