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将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落到实处,所以2014年教育部研制引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落实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了“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明确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摘自百度词条)自此,核心素养这个概念开始出现,并在全国迅速传播。
近几年来,围绕如何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学科教学中真正实现落地,从教育部自各个学校,开始进行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教育革命。在中原区,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真正使得素养革命代替传统的分数革命时代,在中原品质教育的指引下,各学校也在进行着不断的摸索。所以,很多学校在国家课程体系的引领下,开始建立起适合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以此来弥补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对于育人方面的缺失,以及更好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也在2018年下半年开始,中原区开始与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与研究院培训部合作,聘请研发部主任左璜教授团队为中原区构建和完善课程体系,以期更好助力中原品质教育。在前期走访各个学校,听取汇报,实地调查,线上问卷,数据分析后,左教授针对各个学校特色,为各个学校制定了适合本校特色的课程体系。比如,郑州市第69中学是“幸福课程”,其课程具体分为课程与教学,以基础课、个性选修课和卓越计划为三大板块,着重培养学生的幸福感、发展感和幸福感;中原区外国语小学是MELT课堂形态,主要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沟通表达、时间素养和思维素养的能力;中原区郑上路小学是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人学校,依托足球特色开设体育特色课程等。而我校(郑州市第90中学)则是专属学校特色的DREAM课程体系,内容包括礼仪类课程、阅读类课程、技术类课程、艺术类课程和思维类课程,以培养知礼、享读、懂技、品艺、慧思的时代追梦人为目标。
这些富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都是基于学校理念、现状以及突出亮点设计的,其目的都是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核心素养落地的。
左教授在郑州市的几次重要会议上都解读过核心素养的基本概念,我也有很多个人思考。我认为核心素养是沟通党和国家教育方针与教育改革实践的重要桥梁,因为它是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培养目标的具体化。
围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未来我国的教育实践将展开从课程设计教育质量评价道课程实施的全面改革,具体来说,核心素养为本的教育改革实践主要沿着两条路径来展开。第一是已经发布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将进一步学段化来实现各学段课程体系的垂直衔接;第二是已经发布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将进一步学科化来实现各学科课程体系的横向贯通。
目前学科教育主导着我国的大、中、小学校教育,要将核心素养落到实处,学科化是必要的路径之一。
根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总框架,各学科根据本学科特点充分挖掘各学科的育人功能,提出了具体学科的核心素养。即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主目标,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展开,具体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健康发展,切实提升学生的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能力。
由此,我认为从学校和教师的角度来看,核心素养为本的教育改革也必然要求做出一定的回应和改变。从学校层面看,在理解和把握《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这一目标体系的基础上,倡导学校的个性化发展;以创新驱动的互联网+时代的学校, 应当努力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实际来构建校本化的学生核心素养目标体系,来构建校本化特色课程。
课程体系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因此在核心素养为本的教育改革实践中,学校应当努力追溯教育的初心,回归教育的本真,真正走以课程为中心的学校创新发展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