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2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校德育工作论文 立足“润正”理念,建构生涯+自我+导师制三位一体的德育模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2-18 12:36: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如何通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影响,达到“心正、身正、行正”的教育效果?如何落实全员、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这是我最近一直在考虑的问题。为了打造研究型学校,营造良好的教科研氛围,加强立足研究谋发展,我校将传统的教务处和政教处更名为“教师发展研究中心”和“学生发展研究中心”。以上两个问题也是这两个部门研究的中心问题。

一、初中阶段开展生涯教育的必要性

生涯发展教育是一种人生发展教育,协助学生认识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世界并探索自己可能的发展方向。它强调所有课程及教学都是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经济独立、自我实现及敬业乐群做准备。这是人们在未来的社会中学会生存、提升自己的能力、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作出有见识的决策并能继续学习所必需的内容。 根据生涯发展理论,初中阶段正处于生涯探索期,这是生涯发展早期阶段,也是生涯发展的重要时期。初中阶段与青春期同步,是人生发展的最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发展的顺利与否可以影响到人的一生。遵循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性和生涯发展特点,在初中阶段实施生涯发展教育是一项具有切实意义又十分重要的课题。

学校不仅应当为学生提供学业上的支持,而且应该对他们人生未来发展作出引导。 当今发达国家及地区已将生涯发展教育纳入中小学教育体系,已建立起独特的模式,积累了大量有益的经验。我国大陆的生涯发展教育起步很晚,直至目前中小学几乎没有对学生进行专门的生涯发展教育。虽然我国有关部门对此研究已开展多年,但从来没有正式将其纳入中小学教育体系中。

二、自我教育,能够唤醒内心的教育手段

自我教育,是指个体根据社会的要求和自身发展的要求,发挥主体的自主性,有意识地把自我作为教育对象,以提高和完善自我素质而进行的活动。自我教育是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激励、自我调控、自我管理、自我改造和自我修养,是一个人在道德修养上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其实质上就是受教育者自己教育自己。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个少年,只有当他学会了不仅仔细地研究周围世界,而且仔细地研究自己本身的时候,只有当他不仅努力认识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而且努力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时候,只有当他的精神力量用来使自己变得更好、更完善的时候,他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他还指出:“只有唤起人们实现自我教育,才是一种真正的教育。”这说明自我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时,必须注重学生的自我教育,把学生从一个受教育者变成一个自我教育者,使他们在自我教育中实现自我发展。

  自我教育符合道德形成的内在运行机制,它是德育的必要手段和有效途径。教育心理学认为,任何一种道德品质都含有一定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道德意志四种基本心理成分。前二者是推动个人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后二者是道德认知、道德情感的具体表现与外部标志。而每一种基本心理成分,都离不开受教育者的积极参与。来自外部的教育只有和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通过学生主体的自我接受,内化为自觉的行为,才能够取得教育的真正实效。

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而且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自理、自立能力的提高。通过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充分肯定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不仅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全员德育导师制,非为创新,实为大势所趋

全员育人导师制,就是在教师发展研究中心、学生发展研究中心和年级组的统一组织下根据学生的学科学习实际、思想状况以及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在学生和教师间进行双向选择的基础上,经必要的调整后,使每个教师成为5-10名学生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导师。学校通过导师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强化导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促使教师从办公室自觉主动地走到学生中间,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学习指导和生活引导,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全面地发展。

“德育导师制”是学校班主任工作必要而有效的补充。具体说就是在“整体、合作、优化”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将学校班级德育的诸多目标、诸多任务分解到担任“导师”的任课老师身上。导师依据“用心沟通,以德树德;竭诚交流,以情动情;刻意磨练,以志砺志;修身垂范,以行导行”的育人原则,既教书又育人,既管教又管导,从而形成整体合作、优化班级管理教师群的一种班级管理模式。

针对以往教师育人目标难以落实以及学校实施“分层教学”后学生动态流动、班级管理难度增大的问题,学校提出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导师制,使所有教师都成为学生的导师,不仅有效地弥补了班主任难以深入到每一个学生中的缺陷,而且顺应了个性化教育的发展趋势,使教师的教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同时也使教书育人有了制度上的保证。

导师育人制,即强化“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育人机制和重内容、重方法、重实效的原则,使全体教师认识到德育不是光靠专职教师上课或班主任管一管就能解决问题,而是必须依靠全体任课教师的共同努力,齐抓共管,才能形成合力,抓出实效。全员德育导师制德育模式既是当代德育工作所需,又是今后德育工作的必须。

四、三位一体,全力打造品质德育课程体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方面的指导”,即在学校的教学、管理两项基本职能之外,特别加入“发展”职能。“学生发展”,涵盖了生活、生涯与生命主题的发展认知以及相关能力素质提升其实是对“生涯”内涵的强调,从生涯本身的内涵而言,其已经含有生命、生活的内容。基础教育需要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方向和终生幸福奠定坚实基础,能够保证青少年在心理上、职业上及社会上的平衡与协调的发展,就需要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制订和实施个性化的教育方案。所以,生涯教育作为中学德育的方向指南针,他回答了我们要做什么,往哪个方向去做的关键性问题。

教育的最高点是自我教育。教师和父母的最大魅力就是,帮助孩子形成自我教育的能力。 人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战胜自己,而人是很难认识自己的。认识自己通常都依据他人的反馈而实现的,就像人们通过照"镜子"来观察自己,认识自己,发现自己。要提高孩子的自我意识,就需要教师和父母的反馈作用。相反,最让孩子伤心、失落的师长是凡事都喜欢做"交通警察",总是用一种惩罚和评判的目光来"审视"自己。自我教育关注了学生成长过程中内心的自省,这是最本质的教育手段,也是最必要的德育途径。

德育导师制工作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改变以往任课教师只管教、不管导的状况,使任课教师的育人责任明确,真正落实 “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同时该项工作也是提高我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的有力措施之一;有助于改善师生关系,增进师生感情;增强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满意度。学校的每一名教师都承担着育人的责任。每个导师都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工作的针对性,提高实效。青年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与学生近距离的优势,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中老年教师要不断调整心态,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努力贴近学生,使学生在得到智慧启迪的同时得到更多的人生启迪,获得做人与做学问的双丰收。这是提高德育效度的最佳途径。

把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很好的拓宽了德育的视野,也能够保障中学德育的科学和高效,能够实现德育工作的低重心运转,近距离实施。“生涯+自我+导师制”三位一体德育模式,将是我们经开六中的德育品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1 22:4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