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桂馥兰香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课时练带答案免费下载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20-2-17 10:49:12 | 只看该作者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第一课时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遗hái (   )骨gé (   )   zhě(   )皱    追sù(    )
劫(   )难  蟾(   )蜍  陨(   )石     携(   )带
2.解释词语
劫难:__________      追溯:__________   
天衣无缝:________       致密:__________
3. “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由何而知?
                                                                           
4. “大陆漂移”使恐龙遍布世界的说法由何而来?
                                                                       
5.两篇短文各自要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6.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但说明的角度不同。试比较分析。
                                                                       


第二课时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汉字:
遗hái(    )        褶皱(      )       天衣无fèng(     )
2.词语解释:
褶皱:__________
3.赏析语言下列句子。
(1)下面是作者在行文中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联系上下文说说它的作用:
“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2)分析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如:“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
                                                                        
又如:“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
                                                                           
4.修改下面的病句。
(1)目前,我国各方面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
                                                                    
(2)从大量的事实中告诉我们,环境灾难是没有国界的。
                                                                    
5.下列关于“板块构造”理论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
A.整个地球是由板块构成的                         B.板块与板块之间是相互缓慢运动的
C.板块之间可以被拉开、挤压或抬升 D.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等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1.骸  骼 褶  溯  jié chán  yǔn  xié 
2.劫难:灾难。 追溯: 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制作,没有缝儿。比喻事物没有一点破绽。致密:细致精密。 
3.1986年在南极发现鸟臀目恐龙。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因而“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之说成立。
4.科学家并不满足于南极发现恐龙化石最直接的结论,即“恐龙无处不在”。他们就此产生了更多的疑问,如“恐龙何以在南极生存?”“恐龙是如何越过大洋进到另一个陆地上去的呢?”深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是大陆漂移把恐龙带到了南极”。
5.1986年在南极发现鸟臀目恐龙。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因而“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之说成立。
6.科学家并不满足于南极发现恐龙化石最直接的结论,即“恐龙无处不在”。他们就此产生了更多的疑问,如“恐龙何以在南极生存?”“恐龙是如何越过大洋进到另一个陆地上去的呢?”深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是大陆漂移把恐龙带到了南极”。
第二课时
1.骸  zhě   缝
2.褶 zhě 衣服摺叠而形成的印痕:百褶裙。 泛指摺皱重复的部分
3.(1)作者在行文中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
“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通过看地图证明南美与非洲的相离,更使人信服,补充说明了大陆漂移学说的一个最显而易见的证据。
(2)如:“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一句,采用了打比方的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南极洲寒冷的程度和南极洲在地球中的位置。
又如:“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 采用了打比方的方法,使得语言既生动形象又明白如话。非常形象可感。
4.(1)目前,我国各方面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环境灾难是没有国界的。
5.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20-2-17 10:49:20 | 只看该作者
7 大雁归来
1.选择下列注音全对的一项(     )
A.雾霭(ǎi)                纠正(jiū)                缄默(xián)        迁徙(xǐ)
B.赌注(dǔ)                撤回(chè)        沼泽(zhǎo)        符合(fǔ)
C.黑鹂(lí)                预料(yù)                蹼鹬(yù)                弥漫(mí)
D.喧闹(xuān)        稀疏(shū)        频繁(bīn)        偶尔(ěr)
2.选词填空:
(1)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_____________地向南飞行20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线。
A.坚持不懈      B.勇往直前     C.坚定不移
(2)______________的数字竟能如此进一步激发爱鸟者的感伤。
A.单调枯燥      B.单一无聊     C.准确无误
(3)每年3月,它们都要用自己的生命来为实现这个基本的信念做______。
A.祝福    B.赌注    C.祈祷
(4)大雁都要吹起______的号角。
A.联合    B.连和    C.联系
(5)在对孤雁的解释上,出现了一束不曾______的希望之光。
A.预想    B.预测    C.预料
3.下列修辞手法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我们的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作一次旅行,但绝不是偷偷摸摸进行的。
B.一群仙女,踩在棉花似的云朵上,随着隐隐的仙乐,冉冉地向远方飘去。
C.当说必说,不要怕丢了“乌纱帽”。
D.无数条淙淙流淌的小河就像大地上的脉搏一样在不停地流动着、跳动着。
4.下列句子中的词语使用不当的是(    )
A.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它保持缄默。
B.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
C.返回的雁群,像凋零的枫叶一样,摇晃着从空中落下来。
D.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
5.阅读课文,你认为人类可以从大雁身上找到哪些“失去的东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回顾学过的诗歌,写出有关写“雁”的诗句(连续的两句),并写出作者和出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1)C  (2)A  (3)B  (4)A  (5)C
3.D
4.D
5.提示:我们可以从大雁身上找到善性、友情、亲情,找到联合观念、大自然的诗意等一些人类失去的东西。
6.示例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2)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20-2-17 10:49:28 | 只看该作者
8  时间的脚印
1.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1)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 炎热的阳光        着它,严寒的霜雪        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
(2)大自然中的各种物质都时时刻刻在运动着:这里在死亡,那里在        ;这里在        ,那里在破坏。
(3)而在读懂以后,        使我们增加了知识,        还非常有助于我们去找寻地下的宝藏。
2.本文标题用《时间的脚印》有什么好处?
                                                                     
                                                                     
3.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你认为除了可以把岩石比做时间的脚印外,还可以比作什么?把想到的句子写下来。
                                                                     
                                                                     
4.从古至今,关于时间的名言很多,请写出两句。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也没有放弃对岩石的破坏。
当然我们也不能忘掉人的作用。例如,在建筑兰新铁路的时候,一个山头在几分钟内就被炸掉了,这相对地质作用的速度可要快多了。
大块的石头破碎成小块的石子,小块的石子再分裂成细微的沙砾、泥土。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碎石、沙砾、泥土被它们带着,开始了旅行。
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它们被风吹向高空,被水带入大海。蒙古高原发生了风暴之后,北京的居民便忙着掸去身上的尘土。黄河中下游河水变得浑浊,谁都知道这是西北黄土高原被破坏的结果。在山麓、沟壑、河谷、湖泊、海洋等比较低洼的地方,有许多泥沙不断地被留下来,它们填充着湖泊,垫高了河床。我国洞庭湖的面积逐渐缩小,黄河下游的水面比地面还高,就是有许多泥沙沉积下来的结果。
5.关于选文的说明方法,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作比较      B.举例子      C.下定义      D.打比方
6.选文中“旅行”一词是什么意思?若换成“到远方去”行吗?为什么?
                                                                     
                                                                     
7.“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一句中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冰河”能“爬”吗?这个“爬”字在句中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
1.(1)烘烤  冷冻 (2)生长  建设 (3)不仅  而且
2.答案:标题用的是拟人法,使标题醒目,吸引读者,也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  解析:从拟人修辞的角度作答。
3.示例:岩石是历史的证人。/岩石是大自然的语言。/岩石是内蕴丰富的书。
4.示例: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时间就是能力等等发展的地盘。(马克思)不教一日闲过。(齐白石)  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莎士比亚)  不守时间就是没有道德。(梅森)
5.B
6.“旅行”在文中指沙砾被带到远方去。若换成“到远方去”,则整句话就没有了原句的生动、形象,没有了魅力。
7.排比、拟人。用“爬”字来形容冰河在陆地行进的情态非常贴切,很生动地表现了冰河缓慢移动的状态,很容易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20-2-17 10:49:38 | 只看该作者
9  桃花源记
第一课时
1.填写。
本文的作者是(         )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         )(填人名)。
2.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缘溪行               忽逢桃花林                落英缤纷
欲穷其林             土地平旷                  便要还家
3.解释下列词语在本文中的意思。
缤纷:                 开朗:                     阡陌:
交通:                 俨然:                     怡然:
妻子:                 邑人:                     绝境:
外人:                 间隔:                     无论:
4.文章第一段中间几句富有诗意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5.文章第二段写渔人初进桃花源的所见,写出了桃花源的哪些特点?
                                                                       
6.听了渔人的讲述,桃花源里的人为什么“皆叹惋”?
                                                                     
第二课时
1.“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中的“咸”“各”“皆”
有什么作用?
                                                                     
2.由《桃花源记》诞生的一条成语是什么?现在人们常用这个成语比喻什么?
                                                                     
3.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封建社会中人们心中的理想社会?
                                                                     
4.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作者笔下的世外桃源?
                                                                     
                                                                     
5.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印象中的作者是怎样一个人?
                                                                     
                                                                     
6.根据文章内容,上下两句分别用“桃花林”“桃花源”(在句中的位置不限)。写一组不少于七言的对偶句。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1.东晋  陶渊明
2.顺着、沿着    遇到   花瓣   走尽   开阔   同“邀”邀请     
3.繁多的样子           开阔明亮             田间小路
   交错相通            整齐的样子            愉快的样子
   妻子儿女             乡邻                 与世隔绝的地方
   桃花源以外的人       隔断                不用说,更不必说
4.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源渲染了气氛,也为写桃
源的美好作了铺垫。
5.自然环境的美好,社会环境的平静,人们生活的恬适。或:美丽富饶,安宁和平,人们安居乐业。
6.为世外的战乱纷争而叹惋,为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叹惋。
第二课时
1.反映桃源人的热情好客,民风淳朴,也反映了桃源人生活富足。
2.世外桃源   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境界。
3.环境美丽,没有战争,没有压迫,生活富足,安居乐业。
4. 这个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批判了当时的黑暗现实,因而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虽民风淳朴,但生产力低下,是封建社会状态下的小农经济,只能是当时的理想社会,而不是今天我们向往的理想社会。
5.对黑暗动荡的现状不满,对安定和平生活的向往,同情劳动人民的疾苦。
6.桃花林芳草鲜美,桃花源土地平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20-2-17 10:49:45 | 只看该作者
10 小石潭记
第一课时
1.下列加点字词的注音或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篁竹(huánɡ)   怡然(yǐ)    翕忽(hé)    卷石底以出(quán)
B.差互(cī)   为坻(chí)   悄怆(chuànɡ)   俶尔远逝(chù)
C.青树翠蔓(翠绿的藤蔓)  可百许头(大约)  斗折蛇行(像北斗星那样曲折)
D.以其境过清(凄清)  水尤清冽(格外)  悄怆幽邃(幽静深远)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尤清冽 (清冽:清凉)  
B.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大约)
C.蒙络摇缀  (络:连结)   
D.悄怆幽邃  (悄怆:忧伤的样子)
3.翻译下面的句子,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从小丘的西面走了一百二十步)
B.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C.其岸势犬牙差互(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交错不齐)
D.四面竹树环合(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
4.下列选项中的“以”与“以其境过清”中的“以”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全石以为底   
B.卷石底以出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不以物喜
5.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
B.第1自然段作者围绕着“石”来写,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C.第2自然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
D.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其实作者笔下的小石潭风景如画,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会流连忘返。
2.下列是对本文的分析,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段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
B.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笔墨经济,语言优美。
C.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洌”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
D.本文所写景物,透出作者与同游人的高兴愉悦的心情。
3.综合分析选文的内容和写法,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的写作顺序是: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B.作者笔下的小石潭的最主要特点是幽静。
C.作者为了摆脱被贬而抑郁的心情,寄情山水,其暂时的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D.《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三篇文章景物描写所渲染的气氛是一致的。
4.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结合写作背景,作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1.A
2.C
3.A
4.D
5.本文是按游览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具体顺序: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幽静的特点,具体为: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整体感受是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第二课时
1.B
2.C
3.D
4.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20-2-17 10:49:52 | 只看该作者
11  核舟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罔不因势象形(    )(    )    (2)尝贻余核舟一(    )   
(3)箬篷覆之(    )             (4)其两膝相比者(    )   
(5)矫首昂视(    )             (6)其船背稍夷(    )
2.指出下列各句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为宫室、器皿、人物。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为字共三十有四。        D.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3.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4.文末揭示中心的语句是哪一句?  
                                                                                                                                                
5.船头三人,为什么要从中间的东坡写起?
                                                                     
                                                                                                                                                   
6.“舟子”的注释是“撑船的人”,两个舟子为什么都没去撑船?
                                                                     
                                                                     

参考答案
1.(1)无 没有    顺着 就着   (2)赠   (3) 用箬竹叶做的船篷  
(4) 靠近  (5)举 (6)平
2.B  
3.核舟。   
4.嘻,技亦灵怪矣哉!
5.核舟是“大苏泛赤壁”,苏是中心人物。
6.扣“泛赤壁”,不是过江,所以放舟江上,不必撑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20-2-17 10:50:02 | 只看该作者
12 《诗经》二首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词注音。
蒹葭 (    )(     )        伊人(     )        溯洄  (    )(    )                     晞 (    )      湄(     )     跻(     ) 坻 (     ) 涘  (     )                    
2.填空。
《蒹葭》一诗选自         ,是一首典型的       (内容)诗。本诗以       起兴,写出了追寻伊人不得的苦恼心情。
3..对比阅读两首诗,回答有关问题。
(1)诵读这两首诗,简要说说它们各自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2)《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请思考:《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3)在《蒹葭》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请思考: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4)《关雎》和《蒹葭》两首诗歌大量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请从诗中找出一处,反复朗读,并体会其作用。
                                                                     
                                                                     
(5)比较《关雌》和《蒹葭》在写法上的异同。[来源:学科网]
                                                                     
                                                                     
                                                                     
参考答案
1.jiān jiā ;yī;sù huí;xī;méi;jī;chí;sì
2. 《诗经·秦风》  爱情  蒹葭  
3.(1)《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蒹葭》表达了男子对心上人的爱慕之情,可望而不可得的心理感受。
(2)《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鸣,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也即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3)诗开篇便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凄清的画面:一个晚秋的早晨,天色朦胧,笼罩在晨雾中的是一望无际的沾带露珠的芦苇。一条河流,蜿蜒而去。望远处,是一块小小的沙洲。这是一幅萧瑟的晚秋晨光图,烘托主人公凄恻的情感。三幅不同时间的晚秋晨光图,渲染烘托出主人公久久伫立远望而始终不能见面的惆怅心情, 而主人公这种心情随着晨光画面的重叠,显得越来越急切,越来越凄婉。这篇诗在艺术上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地。  
(4)如《蒹葭》全篇三章十二句,只变动了十几个字,不但写出了芦苇茂盛的状态,爱情道路的曲折绵长,伊人虽近在咫尺,但又遥不可及的痛苦心情,而且通过不断重复的旋律,表现出诗人对爱情的执著追求,似乎有一种合唱、轮唱的味道。
(5)《关雌》着重于叙事,而《蒹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蒹葭》比《关雌》的情感韵味更浓郁些。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雌》“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境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7 10:2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