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74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研组集体备课《溜索》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2-3 02:01: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课文内容分析:

  本文是我国当代作家阿城的一篇“笔记小说”。故事内容并不复杂,就是记述“我”跟随马帮,乘着溜索跨越怒江大峡谷的经过。

  小说在故事情节上没有外在的人物间复杂的关系和激烈的矛盾冲突,而更像是一篇叙事散文。作品先从声音写起,从极远的地方就能听到怒江雷鸣般的涛声,再才看到万丈绝壁和自天际而来的涓涓细流。然后,作品重点叙述了乘溜索渡江的经过。初次溜索的“我”和牛被大峡谷的凶险吓得失魂落魄,狼狈不堪,而马帮汉子们身手矫捷,在首领的带领下从容不迫地乘着溜索飞渡大峡谷。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对本单元小说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小说阅读的基本方法,有梳理情节的能力和简单的语言赏析能力,但学生对笔记小说接触较少,需要教师的引导来理解文本的艺术创作手法。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可引导学生自主研读。

  教学目标:

  1.梳理小说的叙事过程,把握情节,感受笔记小说的特点。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对比、映衬等艺术手法,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3.品味语言,感受本文的语言特点,提高文学鉴赏力。

  教学重点:

  1.梳理小说情节,把握课文大意。

  2.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1.品味笔记小说的语言。

  2.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创意:

  对比质疑,发现个性;紧扣文本,欣赏分析;合作发现,自主建构。

  课时安排:

  1—2课时

  教学流程:

  一、视频导入,认识溜索

  师:同学们,虽然我国的交通事业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老百姓的出行和运输变得日益便捷,但在一些有着特殊地形地貌的地区,人们仍然必须依靠最原始、最简陋的交通工具才能出行,其间的艰辛,非常人所能体会。比如在我国西南地区的怒江大峡谷,人们祖祖辈辈就靠着一种叫作“溜索”的工具往来两岸。

  1.学生观看微视频《溜索》。

  2.学生谈对溜索的感受。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溜索是何物,普遍比较陌生。因此,有必要以视频的形式,先让学生有一个比较形象直观的认识,知道溜索既是一种原始的渡河工具,也是一种原始的渡河方法,从而为学习本文做知识储备和心理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学生自读课文,思考本文围绕什么中心事件展开叙述

  明确:“我”跟随马帮乘溜索渡过怒江大峡谷。

  (二)梳理小说的叙事过程,把握情节

  师:请同学们按照“溜索前”“溜索中”“溜索后”的叙事顺序划分文章大致结构层次。

  明确:溜索前(1—9段),溜索中(10—18段),溜索后(19—25段)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由于本文的散文化风格,学生不易把握情节发展的过程,所以由教师进行引导,给出划分依据,从而梳理文章的叙事顺序。只需大致梳理即可,不必在某一段上过分纠缠。)

  三、对比分析,感受情节特点

  师:同学们通过读文章,有没有发现,本文虽然是一篇小说,但与我们读过的其他小说,如《变色龙》相比较,其在情节推进上有什么不同?

  生思考,讨论交流。

  明确:《变色龙》故事性很强,情节也很紧凑,层层推进,一波三折;本文则故事性不强,情节也很舒缓,更像是一篇叙事散文。

  师补充:阿城《遍地风流》及其“笔记小说”的情节结构特点(不追求情节的完整性、曲折性,淡化矛盾冲突,自由灵活,介于“小说”与“散文”之间。)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本文是一篇很独特的小说文本,其散文化的情节结构是最大特点,以学生现有的能力,不易理解,因此,教师可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切入,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从而形成理性认识。教师要适当补充资料并概括,但不宜过深或过于专业化。)

  四、分析人物形象

  师过渡:虽然《溜索》的故事性不强,但作品仍然为读者刻画了一群令人印象深刻的马帮汉子。请同学们根据文章内容,看看这些马帮汉子分别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生浏览“溜索前”“溜索后”两部分内容,用原文中的词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句式:“从    可以看出首领(精瘦汉子)是一个    的形象。”

  交流明确:

  首领:勇敢镇定、经验丰富、从容不迫……

  精瘦汉子:矫健勇敢、灵活敏捷……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作品对马帮汉子的刻画着墨不多,但在有限的人物对话、细节描写间,人物身上的那种粗犷、野性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学生要能透过字里行间去认识人物形象,而不是空泛地贴标签。)

  五、理解对比、映衬等艺术手法,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师质疑:文章除了正面刻画马帮汉子外,还用大量篇幅描写了溜索的独特环境怒江大峡谷以及“我”的溜索体验和牛的恐惧,其目的是什么?

  生思考讨论,明确:

  1.刻画怒江大峡谷的陡峭、艰险,烘托出了峡谷险峻的气势,突出了马帮汉子的彪悍和野性。

  2.刻画“我”在渡怒江峡谷前的紧张畏惧和溜索时的“战战兢兢”,以及牛的恐惧,反衬了首领及汉子们的勇敢无畏;同时通过“我”的视角,见证了驮队在首领带领下溜索的英勇无畏的全过程,更具有真实感。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这一环节主要是理解本文的写作手法。作品描写怒江大峡谷的环境以及“我”和牛的惊慌失措,目的就在于渲染氛围,烘托映衬马帮汉子的形象,也是本文的特点之一,学生理解即可。)

  六、品味语言,感受本文的语言特点

  (一)师:阿城是中国当代作家中比较特别的一位,其创作的“笔记小说”,除了前面分析的人物普通、情节舒缓等艺术特点外,在语言上也是别具一格。同学们通过读文章,觉得他的语言有何特点?

  生浏览,概括回答。师点拨。

  明确:文白夹杂,传神凝练,平中见奇,雅俗共生。

  (二)生试以文中具体语句为例,品味其妙处。

  句式:“我觉得    (句子或词语)写得很好,好在      。”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本文在语言上善用白描手法,简洁明快,干净洗练,

  有中国古典小说的凝练含蓄之美,这与学生平时的阅读体验有很大的不同,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需要加以突破。教学时要潜入到文字中去,切忌浮光掠影。教师要做好示范。)

  七、课外阅读推荐

  阿城《遍地风流》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0-2-3 02:01:17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学习目标的确立上,我一方面紧扣单元教学目标所要求的梳理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欣赏小说语言,了解小说多样化的风格,另一方面立足文本,充分挖掘文本价值,把把握人物形象、分析艺术手法、赏析语言作为三大重难点。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突出文学作品欣赏的课型特点,以学生为主体,放手让学生去自主读文章、自主研究、自主发现、自主构建;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帮助学生确立学习方向,在关键处加以点拨。从课堂教学效果来看,基本上把文本盘活了,实现了编者文本、作者文本、教者文本、学者文本的四维互动,实现了文本的价值,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提升。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在于:学生的深度阅读意识和深度阅读方法有待加强引导,特别是对于特点鲜明的语言艺术,要反复涵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4 07:0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