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是天真可爱没有任何束缚的,刚开始上课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课堂上所应该遵守的纪律,比如在课堂上随时离开自己的座位、上课还吃零食、上课突然站起来、上课玩玩具等,于是开学的第一个星期每天都是在教学纪律。但是对于一年级的小孩子来说,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是很差的,上课铃响了,老师进教室了,他们也不知道把书本文具拿出来,坐好准备上课,而是需要老师一遍又一遍的提醒,由于我们的教室是在二楼,同学下课喜欢就跑到外面去玩,听到打铃上课了才想起去上厕所并慢慢的走到教室,等大家坐好开始上课,时间已经过去了七八分钟。上不了几分钟的课,有的学生就坐不住了,开始乱动,这时又需要提醒他们请座好,认真听讲,有时对于捣乱的学生,你的批评他们根本就没放在眼里,一点作用也没有,依然是我行我素。让他站起来,他用很无辜的眼神看着你。所以许多刚接触一年级的老师常常感叹:一节课就在整顿纪律和教学知识的穿插中度过,一节课下来就一个字“累”,原来一年级这么难教呀。
小学一年级阶段是儿童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其能力、性格的发展。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习惯是如此的重要,它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习惯就是人的行为倾向,行为准则。人们常说“习惯成自然”,其实是说习惯是一种自然动作,是不假思索就自觉地、经常地、反复地做了,时间长了,就变成了一种定型性行为。习惯有好坏之分,坏习惯是一种藏不住的缺点,别人都看得见,但自己却看不见,因为习惯就是一种很自动化的行为,潜意识表现的行为,并不一定是他自己希望的行为。对我们个人来说,每个人身上一定有很多好的习惯,也有很多不好的习惯。而无论是养成什么样的习惯都和自身的思想行为是分不开的。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新教材指出:“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所以我在我的教学中时刻注意孩子的习惯培养,充分地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将这一目标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