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7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听课心得 二者可以得兼——听《暮江吟》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28 10:56: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这句耳熟能详的古语告诉我们要有舍有得,这是孟子的选择。

我们教学中,也面临着诸多选择:语文,每篇课文可以切入点太多,如何取舍?我们常听到的是——一课一得,扎实上好每节课。

董伟老师执教的《暮江吟》,全诗是暮江风景图,摄取了两幅优美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诗人又在诗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结合创作用背景,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的轻松愉悦,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课堂上,董老师依旧是那个懂孩子的老师,有想法,敢于放手。从单元导语入,解释题知诗人,读诗文、想画面,入诗情、悟诗境,学生在老师引导下敢于去想象,愿意通过朗读去表达。整堂课以古诗为依托,以语文要素为抓手,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

整节课下来,感觉少了点什么?少了点什么呢,嗯,就是诗的韵味。董老师过于追求语文要素的落地,却冲淡了古诗这种特殊文体的特点。因而,课堂上和孩子们没有真正进入这美好的画面,去感受景物的色彩美、形状美,从而身临其境感受意境美。

统编教材双线编排,有宽泛的人文主题,还有明确的语文要素。二者如何融合?结合大家的研讨和主任的梳理示范,我们发现,原来语文要素和诗歌并不冲突,二者可以得兼!

我在教学中习惯用一节课进行单元整组预习,这样孩子们知道本单元主题是什么、版块内容都有哪些,需要做哪些学习准备,单元结束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等,学习有的放矢。这样,单元开篇就可以正常教学了。

古诗的篇数也在增加,它的文本价值应该和文言文相似。都是中华民族的瑰宝,编者希望孩子们传承中国优秀的文化,受到诗词的浸润。在反复吟诵、感悟中培养语感,积累自己的语言。

既然是古诗,不防让“诗意语文”贯穿整个课堂。

解诗题,从“暮”入手,像太阳落在草丛中,“汉字多有趣啊!我们祖先在造字时就进行了细致观察。汉字就是一幅画,我们要学习的这首古诗啊,也是一幅迷人的画卷。”理解了“暮”的含义,也有观察,也引入古诗,一举多得。“吟,唱,赞美赞叹之意。诗人到底看到了怎样一幅让人驻足流连、情不自禁发出赞叹的画面?来,跟随诗人的脚步,我们也来江边欣赏下美景。”

诗的学法和文言文有相似的地方,都需要四读:读准、读通、读懂、熟读成诵。在多种方式朗读后,进入画面感受意境。“诗人伫立江边,被这风光深深吸引。他都看到了哪些景物?”借助注释、理解品味,在想象中领悟最美的地方在哪里。打开想象的闸门,“这是一弯怎样的新月?朦胧的月光下,这江水变成了什么样?露珠呢?”诸如此类启发想象的语言,加上播放背景音乐,老师创设故事情境,在想象中通过多种形式朗读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将学生带到白居易伫立的江边,感受到香山居士的愉悦之情,感受到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当然,还可以补充一些相关诗句,比如描写江水的,描写“月”的等等,一来扩充了诗句储备,二来潜移默化一种意识——古人细致地观察成就了千古流传的诗句,我们在生活里也要留心观察、细致观察,习作时才会写得生动形象。

老师的语言也要富于诗意,老师的情感要在诗内流连。体悟了诗境,再来总结诗人的观察角度、观察时间,这就扣住了语文要素。以读引读的方法也不错,让孩子们更细致了解到,观察不仅仅是用眼睛,是需要调动多种感官的,这样观察对象才会丰满、立体。前面重韵味,结尾重要素。这让我想到了策略单元,第一课时重策略,第二课时重感悟。我们需要根据教学目的的不同选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董伟老师用心给我们呈现了原生态的课例,伙伴们的研讨让我对统编教材的古诗有了新的认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3 00:0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