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学科有它自身的规律,在教和学这个问题上历来就意见杂陈。以往的高中语文教学饱受诟病,在数理化的夹击之下,被称作“少、慢、差、费”,语文教师讲台上苦口婆心,声竭力嘶,学生讲台下却了无兴趣,无精打采。“少教多学” 教改实验就是为了寻求一种有效的方法,使语文教师因此而少教,学生因此而多学,让语文课堂教学走向深层,走向学生的心灵。
早在1632年,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出班级教学制时就提出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学生可以多学。”当代的叶圣陶先生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少教多学” 的最终目标就是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摆脱对教师的依赖,达到独立思考学习的境界。
“少教”既不是不教,更不是放任自流。它要求教师在授课之前要充分准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讲什么,不讲什么,哪些内容精讲,哪些内容少讲,都要做到心里有数。这里的“精讲”正是“少教”的体现。
“多学”,并不是让学生机械地多背教材。它是指教师通过“少教”,引导学生积极高效、全身心地参与小组合作的探究、展示、点评活动,进而达到积极学习、独立学习的境界。
此可见,“少教多学”要求教师明确两件事:“教什么”与“如何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