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49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反思中成长——《怀念母亲》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26 02:04: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怀念母亲》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是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所写。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亲生母亲和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深深的眷恋。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作者表达的深厚的感情缺乏体验,在感受情感方面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讲授本课时,我们曾讨论过,把重点放在第几课时,也就是说主讲作者对生身母亲的怀念还是主讲作者对祖国母亲的怀念,联系这一单元,显而易见应围绕作者对祖国母亲的情感展开,可是我通过对课文的研读发现,在引导学生理解季羡林对生身母亲的情感上应该会有很大困难,因为学生毕竟年龄还小,而且对当时的社会背景也不了解,因此我决定在第一课时加入大量的材料帮孩子理解季羡林对生身母亲的悔恨之情。

补充材料:

1·我回到家里,看到的只是一个黑棺材,母亲的面容再也看不到了。
                                                ——季羡林《寸草心——我的母亲》

2·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

3·我暗暗地下定了决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然而没有等到我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我走了,永远永远地走了。

                                         ——季羡林《永久的悔》

4·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

                                         ——季羡林《永久的悔》

5· 古人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话正应到我身上。我不忍想像母亲临终思念爱子的情况;一想到,我就会心肝俱裂,眼泪盈眶。

                                          ——季羡林《永久的悔》

这些材料材料的补充让学生明白了季羡林对没能陪伴母亲,没能迎养母亲的那种悔恨,而且也水到渠成理解了下面两句话:

“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醒来再想捉住这梦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

“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正是由于季羡林六岁离开母亲,陪伴在母亲身边的时间很少,对母亲的印象很模糊,连回忆都不清晰,这让作者怎不悔?怎不恨?同时也理解了对祖国母亲的情感。比如这句话:

“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思念祖国时还能回忆祖国的亲人朋友,所以那种情感是凄凉而甜蜜的。所以孩子们深深地理解了“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那个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这句话。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5 18:1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