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学经验分享 我们的“班级微信作文群”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25 20:45: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学校一直倡导学生写博文,通过这种形式提高孩子们的写作水平,为了激发孩子们的积极性,学校通过阶段性总结、发奖,每学期规定班级博客总数等多种方式,确实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我发现孩子们只是自顾自地写文、发文,很少去阅读、评论的。我想这似乎有些遗憾,孩子们用心写的博文不能得到阅读,这么多的精华博文是多么好的学习素材呀,不利用实在可惜,我得想个办法!

我想,随着科技的发展,微信已进入我们的生活,我们每个人都参加的有微信群,而且还不止一个,微信方便了我们的沟通交流,孩子们也很会使用。为什么不把博客和微信群结合起来呢?

我想,先小范围的做个实验看看效果如何。说干就干,我号召班里的孩子们在郑州教育博客的基础上建立了“班级作文群”。所谓“班级作文群”就是我挑选八个作文写得好的学生为组长,每个组长给自己的群起一个有诗意的或有个性的名字,然后招兵买马,几个或十几个人数不等就可以建立一个小群,这些孩子可以是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可以是在班级里就是一个小组的建立,每天根据组长排的顺序把自己的习作发到群里,大家阅读后提出意见和建议,然后作者改正后再发,大家再评。(本来是考虑发到班级群里,但是班级群里人较多,循环太慢)

我让学生把博文发到群里,互相阅读并评论,以此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提高学生习作的水平。

刚开始孩子们并不积极,我把我的博文发到群里抛砖引玉,孩子们立即热闹起来,你一言我一语开始评论。

接着有个别孩子开始把博文发到群里,孩子们也试着评论,评论语很是稚嫩,我引导学生从各方面评论别人习作,大家积极性高涨起来,每天都看到大家积极地评论、交流,虽然有的建议还很稚嫩,但是慢慢地整体水平有了不小的提高,孩子们的评论语也越来越丰富,高水平的评语也频频出现,比如:

@姚子轩 充分表达了你对老师的感恩之情,写出了老师在我们成长道路上为我们做的点点滴滴,希望你要更加知道感恩老师,不辜负老师对我们的期望和盼望

@语文李老师 在您的笔下,我感受到了您小时候比同龄人多得的努力与聪明。您一直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着刘老师。我在成为老师的您身上感受到了刘老师的身影。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积极向上,不忘初心的好老师!

@语文李老师 写出了您对饺子的喜爱,生动细致地写出了包饺子时的过程您家乡包饺子习俗很有特色,希望以后可以把您家乡的习俗传承下去,让更多人知道您家乡的习俗。

@刘家萌 开门见山,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形象的突出了大自然的交响曲,如果再作用一些排比等修辞手法,你的作文会更加好,继续努力,加油。

@段亦云 这篇文章充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刚发芽的小草比作一张黄色纸上用水彩笔点的一个个绿色的小点,比作在金黄沙漠中长的一种绿色的芨芨草,比作一个个胖乎乎的小娃娃,文章杂而不乱,能得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霍纪聖 虽然春没有在文章中被体现出来,但是在第三段重点突出了春的到来,而且是刚刚到来,从“钻”这个字体现出了小草的生机勃勃,可爱的特点。文章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同时又加上了阔这号,第一个是表示声音的延长,第二个又表示解释说明。第一段用“雾”来表达早晨公园的美,和气势磅礴,不过我觉得倒数第三段后半句可以不要,减少啰嗦语句,使文章更加生动,这种作文写的很美,值得我们学习!

@杜睿莹 采用总分总的写法,讲述了大海是风云的诞生地,元素的归集处,生命的摇篮,动力的故乡,运用举例子等手法,把大海的作用写了出来。表达了作者对大海的赞美和喜爱之情。第一自然段中应该是“大海是风云的诞生地”在倒数第三段中,“有些还现在关键的时候还能治病”不通顺,我想应该改成“有些在关键的时候还能治病”。

这样漂亮的评语比比皆是。看到这样令人欣喜地局面,我感到很欣慰,孩子们的习作水平更是突飞猛进,每天课下大家讨论的不再是游戏和动漫,而是作文群里的精彩习作和评论。后来,学校也认可了我的做法,专门请来市教研室的专家来指导,汇报课上孩子们妙语连珠,真情流露,赢得了专家的好评,同时专家也对我们进行了专业的指导。俗话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们会坚定我们脚下的路,继续前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3 20:2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