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最初看到这本书的题目时,我觉得可能讲解的就是课堂上出现的一些现象;买回了这本书,翻看了一下目录,我发现这里面不仅涉及的有课堂上的问题,还有很多我们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后来认真阅读,发现这本书与我们的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内容涉及广泛,对我的日常工作有很大的帮助。这本书不像其它的教育书籍一样,没有很多的理论性的知识,而是通过很多鲜活的教育实例来进行剖析讲解;另外这本书的写作形式也很特别,是通过几位教育者对话的方式,让我们倾听每个人的声音。
“三好学生评选制度,取消还是完善”。这个从我们小时候就一直延续的制度,被提出了质疑。赵桂海老师在文中说道:多少年来,三好学生评选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奋发图强,不断进取,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注入了活力,为他们的人生追求增添了风采。他认为,不论教育如何发展,三好学生评选制度决不可轻易取消。而顾文东和单红芳老师却又自己不同的见解:三好学生评选制度沿袭了几十年,其精英化倾向显而易见:名额限定,一般占班级人数的三分之一或者更少;要求苛刻,德智体全面发展缺一不行;标准笼统含糊,许多时候不得不以考分论英雄。这使得三好学生的评选成为与高考异曲同工的选拔手段。陈惠芳老师也说道:学校不评比三好学生,而改为评选单项积极分子的做法使很多孩子眼睛一亮,因为他们也有了申请优秀的权利。孩子们的积极性高涨起来。他们每天生活在阳光中,生活在老师、家长的鼓励中,这样的综合评价改革,使孩子体会到:“我很重要!”有人说:教育最重要的功能之一,乃是帮助成长中的个体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因的“发展”。
其实这样的三好学生评价改革在我们建新街小学已经实施了一年了,与其说是改革,不如说是完善,除了评选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三好学生外,我们还进行了单项奖的评选,我们有“单科小状元”、“English Super Star”、“音乐达人”、“体育健将”等等,通过这些增设的奖项,激励建小的每一个孩子追求成功,收获幸福。
作为教师,最头疼的莫过于课堂上出现一些“捣乱分子”。我看到这本书上举出的一些教育实例后,豁然开朗。我们老师在上课的时候,难免碰到与老师“顶牛”的学生,甚至会对老师的批评报以“仇恨”的目光,不顾后果和老师、同学发生冲突,遇到这样的学生,我们老师该怎么办呢?
我想我们老师没必要和学生“针尖对麦芒”,而要以宽容的态度,充分尊重学生,以平等友好的态度与学生谈心,帮助学生认识到这是叛逆心理在作怪,教育学生丰富自己的知识,学会宽容,不钻“牛角尖”学会冷静,客观公正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我们可以试着用下面两种方法:
(1)课堂上置之不理,让他自讨没趣
有的学生与老师冲突目的就是要引起“轰动效应”,就是要扰乱课堂秩序,因此你越说他,他就越来劲。同学们越看他,他就越觉得自己是英雄,因此最好的方法就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全当没有这回事,这样没有看戏的人,他也就不会再演戏了。
(2)课下敞开心扉,真诚交流,赢得理解
课堂上冷处理,课下热处理。下课后,教师积极主动地寻找机会与他倾心交谈,交谈时不要直奔他上课为什么捣乱的事,因为这样会产生对立情绪,使交谈陷入僵局。我们可以采用拉家常的方式,问问他家庭的情况、兴趣、爱好等。并给予适当的认可,引导他说出心里话,这样真诚的沟通,一定会赢得学生的理解,因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所以当我们的不尽如人意、甚至是近乎失控时,除了我们要经常作换位思考认真总结来自学生方面的问题外,我们还必须不断扪心自问,追问自己的教育教学是否让自己、让学生满意,追问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是否真正满足了学生对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需求。只有当一个教师对课堂教学、对课堂控制与管理不断的精益求精,努力的锻造自己的教育教学艺术,尽力形成自己独特的课堂教学风格的时候,教学与教学内容本身才会形成对学生的一种巨大的吸引。
读了这本书,给了我很多教育实践中曾经历过,却未细细揣摩的教学真谛,我久久的徜徉在这片书海中,深深的懂得教书育人的不易,我们得时时反省自己,时时反思自己,才能将工作更落到实处。。“世界也许很小很小,心的领域却很大很大。愿我们以神圣的态度,在这神圣的岗位上,把属于我们的那片园地管理得天清日朗,以使我们无愧于自己的学生,以使我们的学生无愧于生命长河中的这段历史。” 魏书生写的这段话蕴涵着深刻的哲理,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我将以他为鉴,辛勤耕耘在教育这片沃土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