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来暑往,虽不能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对于每个学年度来说,总会送走一波学生,迎来一波学生,同样的,也会有教师调走的,退休的,总会迎来新教师,一定阶段适应后的上岗汇报课也总是按部就班举行的。
首先,不知怎的,现在听新教师的汇报课,越来越有压力了,因为从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上说,越来越水涨船高,让人刮目相看了,另外举手投足之间蓦然感觉比以往成熟的多,似乎较少怯场的,也许这与现在孩子家庭子女少,以及学校等活动多,经常会有出头露面的机会,也就见惯不惯了,也便总能看到新教师多颇自信的。
其次,就是现在网络等媒体多了,新教师应用网络资源的手段和机会也比较多,相对比以前的教师娴熟的多。这从今天听到的两个教师同一节课可见一斑,从课件中呈现的课堂导入情景与学习情境小故事完全一致,推测应该是网络下载,当然学生也很感兴趣,从情趣化的呈现上,挺好的。我听课当中就有些惊叹的。
第三,从两个教师的具体上课上说,都遵循着“情境创设,引入课题,明确目标,引导学习,课堂总结,当堂检测”几个环节,说明也是对我校提倡的教学模式有所学习,这是必须予以肯定的。特别是学生学习整理前,问题能够提前呈现,注重学习导向,重点到位,难点突破,思路清晰,保证了课堂是顺畅的。
但是,也不得说,不难看出这是“拿来主义”的课,演绎中缺乏了授课教师更以生为本的思索。
比如说,从第一道提问中就能感觉到学生已经预习过这节课,只是熟悉程度有待把握。作为授课教师提问中还是只提问了一些学业相对优先者,而不是多元地照顾到大多数。另外还出现了依然出现教学目标,让学生会做什么,而不是学习目标,学生通过怎么做最后学会做什么;还有就是学习流程中充斥着各种优秀教学设计的影子,却没有较好的整合,只是重复性地拼接在一起,就冲淡了重点的把握,也就使得学生像提线木偶似的,缺乏了应有自主体悟时间,更多地成了与教师演出的配合,一节课看似很流淌地结束,可是谁又能确认多少学生真正的掌握,实现课标的突破。这点儿在当堂检测中是有迹可循的,并不是大多数学生在规定时间完成习题,也不是都能很自信地做对,少了一些课堂平实的本色。
总之,对于每一个教师来说,我觉得我们在备课中少不了同伴间的切磋,需要兼容并蓄,不拒“拿来主义”,可以借鉴课标如何解读是合适的,也可以从网络课件中找一找怎样更符合学生,精准契合点,同时也讲究“用之有道”,要有自己的取舍,从而更符合学情,更利于自己把握,有效,有趣,有序地生成寻找更好自我的一节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