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328|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 折线统计图》测试卷有答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 21:22: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套新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测试题免费下载为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整理,所有试卷与小学教育部审定新编教材同步,本站试卷供大家免费使用下载打印。
       因为试卷复制时一些内容如图片之类无法显示,需要下载的老师、家长可以到帖子下面(往下拉)二楼下载WORD编辑的DOC附件使用!         
        试卷内容预览:

第二单元测试卷(二)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分数:       
一、填空。(16分)
1.(  )统计图不仅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2.折线统计图有(    )和(    )两种。
3.医生需要检测病人的体温情况,应选用(  )统计图。
二、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6分)
1.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  ),折线统计图能表示(  )。
A.数量的多少         B.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C.数量的多少和变化情况
2.要反映某地的气温变化情况,应绘制(  )。
A.条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C.扇形统计图
三、下面是一辆旅游车往返于动物园和旅行社的时间和路程情况统计图。(16分)       

1.旅游车经过(  )小时到达动物园,游客在动物园参观了(  )小时。
2.在(  )这个时间段旅游车行驶的速度最快。
3.旅游车前4小时的平均速度是(  )千米/时。
四、下图是2016年昆明和重庆月平均气温统计图。(15分)

1.根据统计图,你能判断出两个城市一年气温变化的趋势吗?(5分)

2.你知道这两座城市为什么分别被人们称作“春城”和“火炉”吗?(5分)

3.壮壮一家要在7月去旅游,如果要在这两座城市中选择一个,你认为选择哪座城市合适呢?(5分)

五、丽丽每年生日都测量身高,下面是她7~15岁时的身高与本市同龄女生标准身高对比情况统计图。(15分)
丽丽7~15岁时的身高与本市同龄女生标准身高对比情况统计图

1.丽丽从(  )岁到(  )岁时,身高增长得最快;在(  )岁时,丽丽的身高最接近本市同龄女生的标准身高。(9分)
2.从图中你还能发现什么信息?(6分)

六、先根据统计表绘制折线统计图,再回答问题。(22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 21:23:03 | 只看该作者

第二单元测试卷(一).zip (417.57 KB, 下载次数: 3599)

打开微信关注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公众号,免费获取解压密码。
如果已关注,请进入“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公众号,在底部输入“密码”会自动回复最新下载密码。
请打开微信扫下面二维码关注本站公众号添加微信号:Lspjyw   方式,打开微信,添加朋友,点下面公众号,输入Lspjyw ,点击搜一搜。添加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 21:26:17 | 只看该作者
参考答案
一、1. 折线
2.单式折线统计图 复式折线统计图
3.折线
二、1.A C
2.B
三、1. 4 4 2. 6时~7时 3. 62.5
四、1.气温从1月起开始逐渐升高,直到7月气温达到最高,从7月气温开始逐渐下降,直到11月气温降到最低。
2. 重庆一年的气温变化幅度大,夏季气温尤其高,所以称为“火炉”;昆明一年的气温变化幅度小,一年四季温度适中,所以称为“春城”。
3. 昆明。
五、 1.8 9 9
2.(答案不唯一)丽丽的身高一直比标准身高矮。
六、(1)
(2)二 六 (3)二 (4)从图中可以发现,淘淘的成绩从第三单元开始下降,并且下降得很快。
七、从统计图上可以看出空调在一年中的销售量起伏较大,很明显是受气温的影响,夏天销售量大;热水器每月销售量虽有起伏,但相比空调的销售量较平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0-4-24 09:07:59 | 只看该作者
这个附件不是试卷二啊,怎么回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 15:2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