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8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九年级下期月考语文质量分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20 01:49: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两天九年级紧锣密鼓的进行了包括体育和理化生实验的考试,整整两天,不辞劳苦的监考,外加后两天的正常上课之余改卷子,终于周五成绩出炉,有的喜来有的忧,现就本次我们的语文考试成绩进行分析:

一、试卷概况:

    这套试卷采用的是鼎成教育集团提供的试卷,题型和中招一致,分值和时间也和中招一致,难易也较适中,只是我们新课还未结束,没有复习就考试,一些题目学生没有复习,也就没有考出水平来。

二、学生成绩分析具体见学校的分析表

   九年级总体平均分为72.92(比一测的75.25低近三分),两个重点班2班83.21,与一测83.53,5班84.14,比一测的82.6有进步,其它四个班依次是一班 69.41,比一测的68.43进步一点点, 三班70.1,比一测的73.67退步了,四班65.2,比一测的68.67也退步了,六班65.44,也比一次的67.54退步了。总体上一班和五班有所进步,而其他四班都有所下降。

   年级优秀人数有四人,其中终于有两个超过一百分了,可喜可贺。89分以上有51人,都比一测有进步。(一测优秀只有两人,最高分99,很不理想,全年级90分以上才26人,培优有了点起色,但是还需更加努力

   而忧的是普通班除一班外整体都有所退步,这是学习态度和学习基础都需亟待解决的,否则会越来越差,可见补差在接下来还是很艰巨的。

三、学生答题分析

    第一大题,积累与运用:

   前三道选择题正确率高了,提出表扬。

八分古诗文默写一班一人全对,二班11人全对。还有应该全对没有全对的都是因为审题不清造成。所以吸取教训是认真审题,按要求答题。

第七小题材料解析题,第一问结合材料内容可以提取概括答案 。

    第二大题,现代文阅读:

    第一个阅读段散文《晒秋》,文章字数在千字以上,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跟不上,看都看不太懂;再加上有道有难度的题,结合文段内容,分析文章在结构和内容上是如何体现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学生都不知从何下手,此题得分率很低。第8题,标题的作用;第9题,句子的赏析;第10题,语言的特色;第11题,文体的特点。教给学生无论怎么出题都紧扣内容、中心、写法去答就好了。

    第二个阅读段议论文,有的同学做的还不错,提出表扬。但有些同学压根就不上路,补差重中之重,尤其是论证思路的考查。

    总之,阅读理解是这届学生的又一短板,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又是一个很难啃的硬骨头,需要进行专题复习。

    第三大题,古诗文阅读:文言文是鱼我所欲也,词语解释还可以,但句子翻译还是不够准确,正确率不高,需要强化文言文的翻译。内容理解还欠缺,一测复习的都忘的差不多了,可见好好复习。古诗词是八年级的使至塞上,学生没复习,凭感觉答,改的很松可是得分率很低。

    第四大题,作文:两个题目任选其一,第一个命题作文《 我奇妙的时光之旅》,想象的作文,学生很难扣住“奇妙”写作,致使优秀作文了了。





    四、我们的措施及目标

综上分析,下学期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加大专题复习力度,且对各考点精讲精练。

根据月考的得失分析,加强记叙文和议论文的专题复习;巩固强化文言文古诗词的基础复习。

2. 向课堂要质量,每节课要有目标、有落实。

尤其在早读时,要对早自习读背的内容进行默写检测,批改,要让学生掌握扎实,尽量提高8分古诗文默写的正确率和满分率。

3. 继续加强培优补差,尤其是培优。

1).培优方面:对学生采取“一对一的辅导,利用午自习或晚自习的时间给予学习指导与帮助。针对她们的弱项进行重点辅导,在辅导的过程中,教给她们答题的技巧,并适当的布置一些学习任务,在多学习、多做题中,不断地提高她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辅差方面:对学困生的辅导,首先与他们谈心,帮助他们查找落后的原因;其次,利用下午或晚修后的时间给予辅导,回归课本,一些课堂上讲的或课本的知识,在他们取得一点进步的时候,及时给予肯定,以增加学生的成就感。最后,布置一些学习任务,并及时的检查。

目标:通过努力,力争在二测完成学校制定的争五保六的目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2 14:4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