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44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从军行》教案创新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13 08:55: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从军行》教案创新教学设计
9.古诗三首(《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创新教案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仞、岳”等6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会写字“仞、岳”等6个生字;正确读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4.体会古诗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课文中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4.通过看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感受戍边将士豪迈之情,热爱古诗,感受戍边将士的英雄气概;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
5.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激发学生积累更多古诗,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解题入境。
1. 教师朗诵: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学生朗读欣赏古诗。
3.了解乐府诗:汉乐府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汉乐府掌管的诗歌按作用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庙歌辞,其性质与《诗经》中“颂”相同;另一部分则是采集民间流传的无主名的俗乐,世称之为乐府民歌。
4.导入课题:这节课,你们将一起学习一首乐府诗《从军行》。(板书课题:从军行,学生齐读课题。)
5.了解题目:《从军行七首》是王昌龄采用乐府旧题写的一组边塞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四十三。我们今天学习的是其中的第四首《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
《从军行》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
6.什么是边塞诗?(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二、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1.初读古诗,整体把握。
(1)教师范读: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学生把这首边塞诗先认认真真地读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声音洪亮,读得有板有眼。
(3)指名多个学生朗读,师生评议。
(4)学生齐读古诗。
2.再读古诗,理解诗意思。
(1)理解诗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①学生闭上眼睛,教师轻声范读,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看到的画面。
②互相交流,从老师的朗读声中你仿佛看到了边塞的什么?(青海湖、铺天盖地的很长很长的云、茫茫的雪山、孤零零的一座城,还看到了玉门关。)
③问题交流:
a.谁知道作者看到的是哪座雪山?(祁连山脉位于中国青海省东北部与甘肃省西部边境。由多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平行山脉和宽谷组成。因位于河西走廊南侧,又名南山。东西长800公里,南北宽200—400公里,海拔4000—6000米,共有冰川3306条,面积约2062平方公里。)
b. 课件出示雪山图,学生观赏图片,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看到的。
c.作者王昌龄诗句中描写的雪山和同学们看到的一样吗?(不一样)你是从哪里知道的?(青海长云暗雪山)
d.水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眼中的雪山?(从边塞孤城上远远望去,从青海湖经祁连山到玉门关这一道边境防线。上空密布阴云,烽烟滚滚,银光皑皑的雪山顿显暗淡无光。)
e.谁能带着自己对诗句的理解来读这两句诗?(指名朗读。)
④这样美妙的景象为什么在作者的眼里变“暗”了?
a. 这里既描绘出了边塞防线的景色,也渲染了战争将至的紧张气氛,饱含着苍凉悲壮的情调。
b. 将士们远离家乡,远离亲人,不能回家与亲人团聚,心情也是暗淡的。
c.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在朗读中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⑤“孤城”是哪座城?(即玉门关。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⑥你在以前的学习和阅读中接触过和玉门关有关的诗句吗?(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元和郡县志》云,因在玉门之南,故称阳关。 >)
⑦联想到这些诗句,再读这句诗,说能说说对诗句的理解?(从边塞孤城上远远望去,从青海湖经祁连山到玉门关这一道边境防线。)
⑧引导理解:“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这两句诗是一个倒装句,理解时调整诗句“孤城遥望玉门关,青海长云暗雪山”,意思是说从边塞孤城上远远望去,从青海湖经祁连山到玉门关这一道边境防线。上空密布阴云,烽烟滚滚,银光皑皑的雪山顿显暗淡无光。
⑨指导学生感情朗读。通过感情朗读感受到这里既描绘出了边塞防线的景色,也渲染了战争将至的紧张气氛,饱含着苍凉悲壮的情调。
⑩谈话过渡: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戍边将士们又是怎样做的呢?(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课件出示古战场图片,理解诗句: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①学生齐读诗句,指名多个学生朗读,师生评议。
②谁来说说自己对这两句诗的理解?(在荒凉的沙漠里,战斗繁多,将士身经百战,连身上的铁盔铁甲都磨破了,但是只要边疆战患还没有肃清,就决不解甲还乡。)
③引导交流:“穿金甲”是“穿上金甲”吗?(不是,“穿”是磨破的意思。“穿金甲”意思是金属制作的盔甲都磨破了。让人感受到征战时间之久,战争的激烈频繁。)
④指导感情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战争的惨烈;读出戍边将士的豪壮语言,表达出戍边将士不把敌人消灭誓不回家的决心,表达出戍边将士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0-1-13 08:55:21 | 只看该作者

三、总结全诗,感情升华。
1.同学们,古代战争的惨烈绝非我们能想象得到的,在中华诗词这一历史长河中诸如“一将功成万骨枯”“白骨掩蓬蒿”“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由来征战地,能得几人还”这样的诗句比比皆是。战争也牵动着无数个家庭,无数个家庭的亲人无不牵挂着戍边的亲人。
2.会有谁在牵挂着他们呢?也许两鬓斑白的双亲拄着拐杖一次次在村头翘首以盼;也许一双年幼的儿女在一次次的呼唤父亲回家;也许留守家园的妻子因思念而过早的让黑发染霜。请你们大声地告诉边关将士们的亲人,告诉他们将士们为什么‘终不还”?
——不破楼兰终不还!
3.教师小结:在这首诗里,我们看到了塞外风沙肆虐的恶劣环境,感受到了守边战士戍边的凄苦孤独与悲凉,更感受到了将士们奋勇杀敌的决心以及誓死报国的壮志豪情,这凄美、悲壮,向上的画卷就是唐朝的边塞诗。
4.熟读成诵,试着默写。
四、了解作者,积累古诗。
1. 简介作者。
王昌龄:(698—约757)唐代诗人。字少伯,唐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公元727年(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公元734年(开元二十二年)中博学宏词,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再迁江宁丞,故世称王江宁。约在公元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秋,获罪被谪岭南。三年后北归。公元748年(天宝七年)谪迁潭阳郡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被刺史闾丘晓所杀。王昌龄当时曾名重一时,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擅长七绝,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存诗一百七十余首,多为当时边塞军旅生活题材,描绘边塞风光,激励士气,气势雄浑,格调高昂,手法细腻。有《王昌龄集》。
2.拓展阅读:王昌龄的《从军行》组诗共七首,七首诗七幅不同的画面,我们今天学的是其四,还有另外六首大家选自己喜欢的读一读并深入感悟。
从军行七首
【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其三】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其五】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其六】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其七】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3.希望同学回家之后可以通过阅读书籍、请教别人、上网浏览等方法收集其他诗人的更多的边塞诗读一读,思一思,议一议,感受盛唐边塞诗的悲壮、豪放。
五、总结学法,学以致用。
(一)总结学习方法,导入新诗的学习。
(1)小组交流总结《从军行》的学习方法。
(2)小组代表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初读古诗,借助注释理解词句;再读古诗,借助画面了解大意;感情朗读,想象画面领悟感情。)
(3)请同学们借助《从军行》这首诗的学习方法,默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一句一句地读,边读边看注释,读完一句想想这句的意思。读完一首,想想整首诗的意思,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同桌也可以边读边讨论。
(二)导入
1.(出示音乐 渲染气氛)随着悠扬的古乐我们这堂课将走进古诗的画卷,谁先来吟诵一两句杜甫的诗句?(生答)读着杜甫的诗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生答)师相机介绍杜甫及他作品主要风格。(出示杜甫简介)
2.过渡
今天,我们要学的是他另一种风格的一首诗,是他“生平第一快诗”。它就是——(出示课题)
(三)初读诗。
1.齐读课题、解题。(从课题中你们知道了什么?)
2.过渡
由于战乱,杜甫一家在他乡异地流浪了整整八年之久,收复蓟北的消息传来,此时,诗人心情会怎样?(是的)诗人一听到这胜利的喜讯不禁大喜若狂,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律名作,现在让我们就一起走进他的诗中吧!
3.学生自由读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①点名读
②听录音朗读(出示录音朗读)
③学生学着录音自由读,读出诗的节奏和停顿
④齐声朗读,要求读出诗的韵味
(四)理解诗的大意
1、小组讨论
2、交流理解诗意
3、带着自己的理解齐读全诗
四、悟诗情
1、过渡:诗中意思你们已深刻体会了,那诗中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一份怎样的情感呢?(喜)
2、找出诗中“喜欲狂”的句子交流后(出示这几句话)学生反复读(交流中相机出现路线图让学生感受诗人归心似箭心情)。
3、深切体会“喜欲狂”心情
①过渡:作者的这份“喜”从何而来呢?为什么收复了蓟北诗人又会如此欣喜若狂呢?让我们一起来和诗人回顾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你就会有切身体会,请看大屏幕(出示背景)师随着画面讲解。
师在《二泉映月》的二胡声中悲情朗诵《春望》
②听着杜甫这浸透血泪的心声,你们有什么感受?(生答),当你面对这一切,你的心情是什么?,请怀着这种心情读读这首诗吧!
③过渡:“真是满纸忧愤言,一把辛酸泪”啊!而今,收复蓟北的消息犹如一声春雷响彻神州大地,经历了八年之久的战乱终于平定了,此时此刻,诗人心情怎样?会想到些什么?
④学生发挥想象谈想到什么?(出示七句话KJ随机点击使字体变色),学生感情诵读这几句话。
想到这些,能不涕泪吗?读——
想到这些,能不“喜欲狂”吗?读——
想到这些,能不纵酒高歌吗?读——
想到这些,能不归心似箭吗?读——
在老师的引读下,深情朗读“喜欲狂”的这几句话。
(五)渲染主题
1、诗人“喜欲狂”的背后是颗怎样的心在跳动啊!
2、让学生感情朗读全诗(回到录音朗读)
(六)课外拓展
过渡:自古以来,就有许多诗人以自己赤诚的爱国情抒写出风格迥异的爱国诗篇。有忧愤深广的动情倾诉,也有激情澎湃的昂首浩歌,老师这就有几篇与大家共赏。(出示课件,古诗欣赏)
让学生读古诗欣赏。
(七)总结(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历年来,这些光照千古的诗篇为后人所传诵,他们的爱国精神成为后人效仿的楷模,激励着后人谱写出一曲曲气壮山河的正气歌,让我们承继先人的浩然正气,以自己的满腔热血谱写新的爱国诗篇,让巍巍华夏岿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2 12:3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